沒有料到的是,這當中偏偏有人盯上了薛存芳,繞到後麵悄無聲息地逼近了他,等薛存芳察覺到時已來不及了——耳畔響起比箭矢來得更為淩厲迅疾的破風之聲,是刀!
他後退一步,來不及退到被波及的範圍之外,然而闔眼等上片刻,分明聽有利刃刺破衣衫、紮進肉體的聲音,那一刀卻沒有落到他身上,四麵倒是響起了幾聲驚呼。
後來有人來為他療傷、上藥、包紮……那人的傷藥似乎極管用,不出幾日,疼痛感便漸漸平息了。
他牽動嘴角,露出一個自嘲的笑容——然而夢總是會醒的。
「阿徵當初為我在這把扇子上提詩時,雖寫得一手好字,卻不解此詩中情意,」薛存芳從扇麵後抬眼看他,目中盛滿一脈盈動而溫柔的月光,他問,「而今,你明白了嗎?」
第50章 番外:欺君
蠟燭已燃盡一半,燭淚層層堆疊在燭台上,是一汪凝固的紅,艷得出奇。
燭火下男子的麵容儼然已浮上了倦意,他放下手中文書,閉目靜靜養神,不過多時就再度睜開眼,執起邊上的茶盞低頭抿了一口,下一刻,他不由皺起眉,茶已經冷了,苦澀之味愈重,但他還是將冰涼的茶水咽了下去——可以醒神。
而今他在武陽王的地界行事,處處受人掣肘,必須小心謹慎,以免打草驚蛇,同時又得寸陰必爭,搶在對方的前頭,所以絲毫懈怠不得。
他執起毛筆,在文書上細細批閱,放置一旁等待墨幹,再拿起了另一份文書。
他垂眼看去,數年來早已養成一目十行之速,目光隻在瞥見一個名字時凝定了,他微一怔忪,不由攥緊了那一頁孱薄的紙張,擰緊了眉心……
怎麽會……
翌日齊王向武陽王辭別,道是武陽一郡巡視已畢,接下來將前往中山。
武陽王聞訊自然鬆一口氣,又免不了疑心,路上讓人盯緊了聶徵的動向。
齊王一到中山後又馬不停蹄地往各地視察,分身乏術,看來是無暇顧忌他處了。
卻說一日日暮,齊王一行途經一處驛館,眾人當夜在此地落了腳。
齊王自然被安排進了最好的廂房裏,近來諸事煩擾,疲於應對。他屏退諸人,有意一人清靜。一個時辰後,門扉被人叩響,為三長一短之聲。
聶徵讓他們進來了。
進來的有兩人,皆著玄色勁裝,頭戴皂紗帷帽,難辨麵容。
他抬頭看過去,一人解下帷帽,上前一步,俯身行了一禮,「齊王殿下。」
「扶柳伯不必多禮。」
二人曾有幾麵之緣,隻能論的上點頭之交。
「此次委屈扶柳伯了。」
他不能光明正大地去見薛天,甚至不能讓皇帝知道,他們二人曾見過麵。
聶徵忖度起此事時,才發現身邊可用、可信又不會將此事通稟聖上之人寥寥無幾,好在並非沒有。
「不知齊王殿下如此召臣前來,有何要事?」薛天對他,自然免不了提防和戒備。
可今次聶徵不得不與他交淺言深了。
「扶柳伯,你去過莽川原嗎?」
走前薛天到底問了一句:「殿下為何要助薛氏?」
此計是在害薛天,卻是在助薛氏。
聶徵沉吟一陣,道:「我與你的兄長……為摯友。」
其後聶徵呈予皇帝的密奏中,言明三年前武陽王壽宴,扶柳伯應邀赴宴,受到了武陽王的暗中招攬,其覺察到武陽王不臣之心,有意深入虎穴,蟄伏於武陽王身側,收集罪證。無奈武陽王於北地之勢樹大根深,周遭群狼環伺,敵友莫測,扶柳伯亦不敢輕舉妄動,而今得齊王巡視之機,方陳明真相,並奉上武陽王一應罪證。
這些罪證經聶徵篩查後,泰半送了上去,卻也有一些被他親自焚毀了,從此無人得知。
即便如此,隻怕也難以打消聶澤對扶柳伯乃至薛氏的疑心。
直至聶徵受命重回武陽,半途中收到北地連夜送來的一份急報。
紙上的內容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竟鬆了一口氣。
父皇一度耳提麵命要他做的齊王,慎獨持身,克己奉公……他或許難以圓滿了。
皇兄的信任他亦註定辜負了。
他有了私心。
扶柳伯身首異處,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對方的血實則是染在他手上的。
——但他不會後悔。
第51章 番外:後來事
薛存芳和聶徵已有兩年不得見。
他在中山,聶徵在京城,相隔兩地,千裏之遙,唯有鴻雁傳書以寄託一二。
好在這兩年他也沒怎麽閑著,皇帝頒布敕命於劍塹關外重築外城,大抵是念及昔年發起此事的薛將軍,薛存芳也落了個監工的職責。對此他分外上心,一得閑就頻頻往關外跑。
大昭在北疆有這番大動作,匈奴自然不樂見。
匈奴人暗中糾集了一支軍隊,不時前來侵擾滋事,北軍遂往外城調撥了人馬駐紮。隻是敵暗我明,匈奴潛伏在暗中伺機而動,大昭軍隊難免被動,好在人數上是敵寡我眾,幾番摩擦下來,也沒叫匈奴人討得什麽好去。
第二年匈奴人漸漸不怎麽來了,似是就此偃旗息鼓了。
大昭人以為這些匈奴人是見攻城無望,灰溜溜地滾回北邊放羊去了。
薛存芳卻不這樣以為——他對匈奴而今的那位單於有幾分了解,呼延墨毒不是個會輕易善罷甘休之人。
他後退一步,來不及退到被波及的範圍之外,然而闔眼等上片刻,分明聽有利刃刺破衣衫、紮進肉體的聲音,那一刀卻沒有落到他身上,四麵倒是響起了幾聲驚呼。
後來有人來為他療傷、上藥、包紮……那人的傷藥似乎極管用,不出幾日,疼痛感便漸漸平息了。
他牽動嘴角,露出一個自嘲的笑容——然而夢總是會醒的。
「阿徵當初為我在這把扇子上提詩時,雖寫得一手好字,卻不解此詩中情意,」薛存芳從扇麵後抬眼看他,目中盛滿一脈盈動而溫柔的月光,他問,「而今,你明白了嗎?」
第50章 番外:欺君
蠟燭已燃盡一半,燭淚層層堆疊在燭台上,是一汪凝固的紅,艷得出奇。
燭火下男子的麵容儼然已浮上了倦意,他放下手中文書,閉目靜靜養神,不過多時就再度睜開眼,執起邊上的茶盞低頭抿了一口,下一刻,他不由皺起眉,茶已經冷了,苦澀之味愈重,但他還是將冰涼的茶水咽了下去——可以醒神。
而今他在武陽王的地界行事,處處受人掣肘,必須小心謹慎,以免打草驚蛇,同時又得寸陰必爭,搶在對方的前頭,所以絲毫懈怠不得。
他執起毛筆,在文書上細細批閱,放置一旁等待墨幹,再拿起了另一份文書。
他垂眼看去,數年來早已養成一目十行之速,目光隻在瞥見一個名字時凝定了,他微一怔忪,不由攥緊了那一頁孱薄的紙張,擰緊了眉心……
怎麽會……
翌日齊王向武陽王辭別,道是武陽一郡巡視已畢,接下來將前往中山。
武陽王聞訊自然鬆一口氣,又免不了疑心,路上讓人盯緊了聶徵的動向。
齊王一到中山後又馬不停蹄地往各地視察,分身乏術,看來是無暇顧忌他處了。
卻說一日日暮,齊王一行途經一處驛館,眾人當夜在此地落了腳。
齊王自然被安排進了最好的廂房裏,近來諸事煩擾,疲於應對。他屏退諸人,有意一人清靜。一個時辰後,門扉被人叩響,為三長一短之聲。
聶徵讓他們進來了。
進來的有兩人,皆著玄色勁裝,頭戴皂紗帷帽,難辨麵容。
他抬頭看過去,一人解下帷帽,上前一步,俯身行了一禮,「齊王殿下。」
「扶柳伯不必多禮。」
二人曾有幾麵之緣,隻能論的上點頭之交。
「此次委屈扶柳伯了。」
他不能光明正大地去見薛天,甚至不能讓皇帝知道,他們二人曾見過麵。
聶徵忖度起此事時,才發現身邊可用、可信又不會將此事通稟聖上之人寥寥無幾,好在並非沒有。
「不知齊王殿下如此召臣前來,有何要事?」薛天對他,自然免不了提防和戒備。
可今次聶徵不得不與他交淺言深了。
「扶柳伯,你去過莽川原嗎?」
走前薛天到底問了一句:「殿下為何要助薛氏?」
此計是在害薛天,卻是在助薛氏。
聶徵沉吟一陣,道:「我與你的兄長……為摯友。」
其後聶徵呈予皇帝的密奏中,言明三年前武陽王壽宴,扶柳伯應邀赴宴,受到了武陽王的暗中招攬,其覺察到武陽王不臣之心,有意深入虎穴,蟄伏於武陽王身側,收集罪證。無奈武陽王於北地之勢樹大根深,周遭群狼環伺,敵友莫測,扶柳伯亦不敢輕舉妄動,而今得齊王巡視之機,方陳明真相,並奉上武陽王一應罪證。
這些罪證經聶徵篩查後,泰半送了上去,卻也有一些被他親自焚毀了,從此無人得知。
即便如此,隻怕也難以打消聶澤對扶柳伯乃至薛氏的疑心。
直至聶徵受命重回武陽,半途中收到北地連夜送來的一份急報。
紙上的內容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竟鬆了一口氣。
父皇一度耳提麵命要他做的齊王,慎獨持身,克己奉公……他或許難以圓滿了。
皇兄的信任他亦註定辜負了。
他有了私心。
扶柳伯身首異處,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對方的血實則是染在他手上的。
——但他不會後悔。
第51章 番外:後來事
薛存芳和聶徵已有兩年不得見。
他在中山,聶徵在京城,相隔兩地,千裏之遙,唯有鴻雁傳書以寄託一二。
好在這兩年他也沒怎麽閑著,皇帝頒布敕命於劍塹關外重築外城,大抵是念及昔年發起此事的薛將軍,薛存芳也落了個監工的職責。對此他分外上心,一得閑就頻頻往關外跑。
大昭在北疆有這番大動作,匈奴自然不樂見。
匈奴人暗中糾集了一支軍隊,不時前來侵擾滋事,北軍遂往外城調撥了人馬駐紮。隻是敵暗我明,匈奴潛伏在暗中伺機而動,大昭軍隊難免被動,好在人數上是敵寡我眾,幾番摩擦下來,也沒叫匈奴人討得什麽好去。
第二年匈奴人漸漸不怎麽來了,似是就此偃旗息鼓了。
大昭人以為這些匈奴人是見攻城無望,灰溜溜地滾回北邊放羊去了。
薛存芳卻不這樣以為——他對匈奴而今的那位單於有幾分了解,呼延墨毒不是個會輕易善罷甘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