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貴人見皇帝這般和藹可親,一想到自己的以後的命運,忍不住落下淚來,跪在皇帝前麵,拽著他的衣袖,哭求道,“陛下,妾身也不知道那藥吃多了會傷身,妾身是無辜的呀,再說,您忍心讓一個孩子剛出生就沒有娘?”
皇帝見朱貴人跪下來,就盯著她的肚子皺眉,一旁的內侍也是驚到了,趕忙去攙扶,這肚子如今不小了,別是出個好歹,道,“娘娘,您先起來。”
“不起來,今天要是不給妾身一個說法,這就是去死。”
皇帝想起禦醫的話來,不能刺激朱貴人,無奈好聲好氣的哄著,卻決口不提以後如何處置的事情,朱貴人也是人精,知道不能一味的鬧,太醫署裏有許多狠毒的藥,可以讓她聽話的生下孩子來。
她就是想著每天都磨一磨,興許能撼動皇帝呢?
皇帝隻覺得這一次真不該來,還不如喊了那新入宮的秀女來作陪,實在是無趣的很,找了理由就離開了。
等著到了路口,卻是看到一個女子跪在地上擦拭這一條路上的青石板,那模樣極為熟悉,似乎是他送到朱貴人身邊的德清郡主。
皇帝也不說話,就這麽靜靜的看著。
這是朱貴人宮門前的一條路,通向皇帝的寢殿,德清郡主穿著一件宮女的綠色衣裳,跪在地上,認認真真的擦著,從第一個青石板開始,慢慢的,一個又一個,那虔誠的模樣,似乎不是擦石板,而是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皇帝不說話,內侍也不敢打擾,隻這麽在一旁靜靜的等著。
皇帝看到日落夕陽投射在德清郡主略顯消瘦的麵容,卻意外的帶出溫暖的光暈來,他目光暗沉,冷聲說道,“回宮。”
***
時間匆匆而過,特別是快樂的時光,很快酷熱的夏季就要結束了,薑家人也要回去秋收,薑秀娘很是不舍,但是也知道這件事拖不得,準備許多禮物給他們,李氏,吳氏和白琉璃都是衣裳和首飾,給老太太的則是檀香木做的手杖,畢竟年歲大了,正好用的上。
孩子們則是文房四寶,鼓勵雙生子多讀書,隻不過薑秀枕對著這般用心的薑秀娘搖了搖頭,說道,“哎,不是那快學習的料子。”
兩個孩子聰慧歸聰慧,但是興趣不在這裏,不像是汪羨康,因著汪右林本身就是狀元郎出身,家裏藏書不少,但凡是汪家人,沒學走路,先學的握筆,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行為,汪羨康很自然的就覺得自己要好好讀書。
雙生子不一樣,他倆比起枯燥的讀書,更喜歡跟著薑秀枕練拳,等著後頭覺得練拳也累了,就開始對做藥丸子感興趣。
薑秀娘卻是覺得無論做什麽,隻要不是半途而廢就行,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也不是非要讀書才行。”又道,“這做藥丸的營生總是要做下去,如果孩子喜歡,那是不挺好?說明子承父業,咱們後繼有人了。”
薑秀枕聽了終於被安慰到了,道,“也隻能這樣想了。”
其實越是目不識丁的村人,越是渴望讀書,要是家裏能出個讀書人,那可是十分光宗耀祖的事情,但是如今看這倆孩子,想來是沒有天分了。
晚上,薑秀娘在盤算這孩子什麽能生下來,到時候會不會影響明年的春耕,畢竟澆灌露水事情隻有她能去做。
又想著一次分開,下次就要到明年,越發覺得有些失落。
汪右林回來,看到薑秀娘坐在椅子上想事情,肚子卻是微微隆起,他的目光自然就柔和了下來。
薑秀娘一抬頭就看到汪右林,朝著他笑了笑,道,“老爺用過晚膳了嗎?”
因著大部分時間都在宮裏,很多時候都會用了晚膳再回來,汪右林一般隻能陪著薑秀娘吃早膳。
果然汪右林說道,“用過了,你別起來。”說著去了一隔壁去漱洗,等著回來已經是一身的清爽,換了中衣。
“明天就都走了。”
汪右林見薑秀娘實在是不舍,因著有了身孕,她又十分的敏感,以前覺得很尋常的事情,如今卻是很容易的哭,吻了吻她的鬢角,說道,“你要是實在是想的厲害,我在郊外也有不少田地,把藥田的事情挪到這邊來如何?”
這意思就是舉家搬遷了。
薑秀娘搖頭,怎麽因為她的緣故讓薑家背井離鄉的?這次明白為什麽許多人家都不願意讓女兒遠嫁,當真是見一麵都難了。
汪右林又哄了薑秀娘許多,她才安穩了下來,有了幾分睡意,汪右林就跟她說起宮中的事情,“產期是在明年二月份,和咱們家時候差不多,這宮裏卻是不能沒有人主持,“陛下已經是定了明國公小女兒入宮了。”
這一次宮裏這般亂,主要還是因為秀女中,沒有能上的了台麵的,而且皇帝當時也沒什麽心思,如今卻是不同,他有了子嗣,那孩子迫切需要一個身份高貴的母親,如果沒有意外,明國公的女兒入了宮之後就應該直接封了皇後。
那孩子也會養在皇後的名下。
薑秀娘道,“那德清郡主呢?”
汪右林沒有想到,不過幾日的叫交情,卻是讓薑秀娘這般關心德清郡主,他揉了揉眉心,說道,“這已經是入宮好幾個月了,皇帝那邊卻是毫無動靜。”
薑秀娘沉默了下來,所謂破鏡重圓不過就是戲裏麵的故事而已,其實真正說起來,破鏡就算是圓了,還是會有裂痕。
皇帝見朱貴人跪下來,就盯著她的肚子皺眉,一旁的內侍也是驚到了,趕忙去攙扶,這肚子如今不小了,別是出個好歹,道,“娘娘,您先起來。”
“不起來,今天要是不給妾身一個說法,這就是去死。”
皇帝想起禦醫的話來,不能刺激朱貴人,無奈好聲好氣的哄著,卻決口不提以後如何處置的事情,朱貴人也是人精,知道不能一味的鬧,太醫署裏有許多狠毒的藥,可以讓她聽話的生下孩子來。
她就是想著每天都磨一磨,興許能撼動皇帝呢?
皇帝隻覺得這一次真不該來,還不如喊了那新入宮的秀女來作陪,實在是無趣的很,找了理由就離開了。
等著到了路口,卻是看到一個女子跪在地上擦拭這一條路上的青石板,那模樣極為熟悉,似乎是他送到朱貴人身邊的德清郡主。
皇帝也不說話,就這麽靜靜的看著。
這是朱貴人宮門前的一條路,通向皇帝的寢殿,德清郡主穿著一件宮女的綠色衣裳,跪在地上,認認真真的擦著,從第一個青石板開始,慢慢的,一個又一個,那虔誠的模樣,似乎不是擦石板,而是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皇帝不說話,內侍也不敢打擾,隻這麽在一旁靜靜的等著。
皇帝看到日落夕陽投射在德清郡主略顯消瘦的麵容,卻意外的帶出溫暖的光暈來,他目光暗沉,冷聲說道,“回宮。”
***
時間匆匆而過,特別是快樂的時光,很快酷熱的夏季就要結束了,薑家人也要回去秋收,薑秀娘很是不舍,但是也知道這件事拖不得,準備許多禮物給他們,李氏,吳氏和白琉璃都是衣裳和首飾,給老太太的則是檀香木做的手杖,畢竟年歲大了,正好用的上。
孩子們則是文房四寶,鼓勵雙生子多讀書,隻不過薑秀枕對著這般用心的薑秀娘搖了搖頭,說道,“哎,不是那快學習的料子。”
兩個孩子聰慧歸聰慧,但是興趣不在這裏,不像是汪羨康,因著汪右林本身就是狀元郎出身,家裏藏書不少,但凡是汪家人,沒學走路,先學的握筆,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行為,汪羨康很自然的就覺得自己要好好讀書。
雙生子不一樣,他倆比起枯燥的讀書,更喜歡跟著薑秀枕練拳,等著後頭覺得練拳也累了,就開始對做藥丸子感興趣。
薑秀娘卻是覺得無論做什麽,隻要不是半途而廢就行,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也不是非要讀書才行。”又道,“這做藥丸的營生總是要做下去,如果孩子喜歡,那是不挺好?說明子承父業,咱們後繼有人了。”
薑秀枕聽了終於被安慰到了,道,“也隻能這樣想了。”
其實越是目不識丁的村人,越是渴望讀書,要是家裏能出個讀書人,那可是十分光宗耀祖的事情,但是如今看這倆孩子,想來是沒有天分了。
晚上,薑秀娘在盤算這孩子什麽能生下來,到時候會不會影響明年的春耕,畢竟澆灌露水事情隻有她能去做。
又想著一次分開,下次就要到明年,越發覺得有些失落。
汪右林回來,看到薑秀娘坐在椅子上想事情,肚子卻是微微隆起,他的目光自然就柔和了下來。
薑秀娘一抬頭就看到汪右林,朝著他笑了笑,道,“老爺用過晚膳了嗎?”
因著大部分時間都在宮裏,很多時候都會用了晚膳再回來,汪右林一般隻能陪著薑秀娘吃早膳。
果然汪右林說道,“用過了,你別起來。”說著去了一隔壁去漱洗,等著回來已經是一身的清爽,換了中衣。
“明天就都走了。”
汪右林見薑秀娘實在是不舍,因著有了身孕,她又十分的敏感,以前覺得很尋常的事情,如今卻是很容易的哭,吻了吻她的鬢角,說道,“你要是實在是想的厲害,我在郊外也有不少田地,把藥田的事情挪到這邊來如何?”
這意思就是舉家搬遷了。
薑秀娘搖頭,怎麽因為她的緣故讓薑家背井離鄉的?這次明白為什麽許多人家都不願意讓女兒遠嫁,當真是見一麵都難了。
汪右林又哄了薑秀娘許多,她才安穩了下來,有了幾分睡意,汪右林就跟她說起宮中的事情,“產期是在明年二月份,和咱們家時候差不多,這宮裏卻是不能沒有人主持,“陛下已經是定了明國公小女兒入宮了。”
這一次宮裏這般亂,主要還是因為秀女中,沒有能上的了台麵的,而且皇帝當時也沒什麽心思,如今卻是不同,他有了子嗣,那孩子迫切需要一個身份高貴的母親,如果沒有意外,明國公的女兒入了宮之後就應該直接封了皇後。
那孩子也會養在皇後的名下。
薑秀娘道,“那德清郡主呢?”
汪右林沒有想到,不過幾日的叫交情,卻是讓薑秀娘這般關心德清郡主,他揉了揉眉心,說道,“這已經是入宮好幾個月了,皇帝那邊卻是毫無動靜。”
薑秀娘沉默了下來,所謂破鏡重圓不過就是戲裏麵的故事而已,其實真正說起來,破鏡就算是圓了,還是會有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