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抬凳子的丫鬟還不知道這是出恭用的凳子,這會兒再看那些汙漬,就越發覺得像是那不潔的屎,一時覺得噁心,捂著嘴,好容易忍住才沒發作,等著抬出去,卻是不肯在看一眼了。
“百家衣也不要丟了,都帶著,洗洗還能穿,小孩子越是嬌慣越是長不大,就要穿這種百家衣糙養。”
那件百家衣是沈老夫人小時候給沈老爺做的,後來還給沈輔林穿過,到了這會兒洗的已經是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了,沒想到這也要帶走。
沈老爺已經是沒脾氣了,反正他說什麽娘都不聽。
一旁正忙著整理東西的婦人正彎腰喘氣,她頭髮半百,麵色蒼老,倒是比沈老太太還不如,正是被沈老夫人磋磨的不行的沈夫人 。
她這會兒已經是心冷的不行,早就不復曾經的良善,見母子倆這般,心裏冷笑,據說她那兒媳婦是大家出身的,又附帶了那許多嫁妝,恐怕從小也是錦衣玉食過的,如何能看上這些舊物?
到時候少不得要鬧一場,不過這一次就不知道誰贏誰輸了。
她和薑秀娘皆是沒背景出身的人,她那兒媳婦徐氏卻是不同,娘家隨便拉出一個人來,也是能撐起門楣的能人,怎麽會輕易退縮?
當然,一般家裏的長輩要差遣小輩也沒什麽,主要是沈老夫人這性子…… 她不是差遣,她是以使喚兒媳婦為樂。
沈夫人不相信,徐氏如何賢惠也能任人揉捏?
到時候可就以一場好戲看了。
沈夫人一想到這些就覺得心裏了極為痛快,想著要盡快入京,看到這樣的場景,那手上的動作就更賣力氣了。
那幾個丫鬟看著都忍不住搖頭,想著這沈夫人好歹也是家裏的夫人,可是被作踐的還不如她們這些丫鬟,當真是可憐。
偏生沈老爺竟然當做沒看見一般,那個狀元郎的少爺,也是一味的裝聾作啞,實在叫人寒心,她們一開始進了這狀元郎的家門,還有些想法,或許能被少爺看上…… 如今卻避之唯恐不及了。
沈老夫人恨不得讓所有奎縣的人都知道,她要去京城和狀元郎的孫子團聚了,那動靜就鬧大有點大,一時左鄰右舍都出來看。
隻是不同於以往的艷羨,這會兒卻是帶著幾分探究的眼神。
其中住在沈家左邊的那一戶姓苗,家裏也是奎縣上有名的富戶,開著銀樓不說,更是有幾百畝的良田。
苗家小兒子小時候還和沈輔林玩過,因著玩鬧不慎,把沈輔林推到地上,讓他磕破了膝蓋,流了不少血。
沈老夫人是護短的,怎麽能忍?上門找苗家討要公道,苗家也自知理虧,賠錢看醫,都是沒有怨言,極為痛快,可是沈老夫人不依不饒,那之後還到處傳言苗家小兒子小小年紀卻是心思歹毒之輩,差點打死了自己的孫子。
沈老夫人說的有聲有色,又因為沈家是這附近少見的讀書門第,叫旁人都高看一眼,許多人聽信了傳言,當然也有那半信半疑的,但這種事,總還是安全起見,就算是沒有,還是小心為好,都叮嚀家裏的孩子,不要跟苗家的小兒子玩。
那苗老夫人知道後,氣的病了半年,之後就咽氣了。
兩家人,幾乎成了仇家。
苗夫人走了過來,目光帶著挑釁,道,“呦,這是搬到京城去呀?”
沈老夫人極為得意,道,“正是,誰叫我有個狀元郎的孫子呢。”
苗夫人氣結,卻還是不急不緩,帶著幾分幸災樂禍說道,“沈老夫人,你恐怕不知道吧?就是被你家趕出去的那個薑秀娘,皇帝給她禦賜婚事,要嫁給當朝首輔大人呢。”
“你說什麽?”沈老夫人簡直不敢置信!
苗夫人這下樂壞了,道,“原來您不知道呀,哎,熱鬧了,以後您和薑秀娘在京城倆見了麵,這是要如何稱呼?”
第51章
這一消息對於沈家人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沈老夫人臉色當時就不好看了,要不是一旁沈老爺扶著,說不定就直接跌坐在地上了,她道,“她一個村姑,如何能嫁給首輔?不對…… 肯定是做妾而已。”沈老夫人好像終於找到了安慰自己的藉口,喃喃自語道。
苗夫人看著沈老夫人這般模樣,心中極為痛快,想著他們沈家也有今天,道,“聖主禦賜的婚事,老夫人覺得是做妾?”
“這怎麽可能?”
苗夫人見沈老夫人一臉菜色,隻覺得終於揚眉吐氣一回,“是不是真的,老夫人上了京不就確認了?不過老夫人,您下次見到薑秀娘可是要客客氣氣的,別在耍脾氣,不然得罪了首輔夫人,那可沒好果子吃,畢竟您孫兒不還在首輔大人下麵做事?”
等著苗夫人走後,沈老夫人好半天才回過神來,罵道,“沒有見識的婦人,什麽叫我孫兒在首輔大人下麵做事,就算首輔不也是跟我孫兒一般都是為聖主辦差事的?嗬嗬”雖然這般說,勉強找回了麵子,但心裏終究是擔憂的,連夜收拾了行禮,就上了路,迫切的想要見到沈輔林,親口問一問這件事。
薑秀娘自是不知這件事,雖然喜服由禮部所出,薑秀娘卻還是要做被麵,買了上好的杭綢,是最喜慶的真紅色,她就一針一線的在上麵繡花。
要說最開心的莫過於汪羨康了,這會兒已經開始迫不及待的喊著娘了,每天一大早醒來就要先做功課,汪老太爺學問不淺,由他來教汪羨康,自是不比先生差,後來雙生子也來湊熱鬧,汪老太爺想起薑家族學裏那個老態龍鍾的先生,頗有些憐惜,索性就三個孩子一起教了。
“百家衣也不要丟了,都帶著,洗洗還能穿,小孩子越是嬌慣越是長不大,就要穿這種百家衣糙養。”
那件百家衣是沈老夫人小時候給沈老爺做的,後來還給沈輔林穿過,到了這會兒洗的已經是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了,沒想到這也要帶走。
沈老爺已經是沒脾氣了,反正他說什麽娘都不聽。
一旁正忙著整理東西的婦人正彎腰喘氣,她頭髮半百,麵色蒼老,倒是比沈老太太還不如,正是被沈老夫人磋磨的不行的沈夫人 。
她這會兒已經是心冷的不行,早就不復曾經的良善,見母子倆這般,心裏冷笑,據說她那兒媳婦是大家出身的,又附帶了那許多嫁妝,恐怕從小也是錦衣玉食過的,如何能看上這些舊物?
到時候少不得要鬧一場,不過這一次就不知道誰贏誰輸了。
她和薑秀娘皆是沒背景出身的人,她那兒媳婦徐氏卻是不同,娘家隨便拉出一個人來,也是能撐起門楣的能人,怎麽會輕易退縮?
當然,一般家裏的長輩要差遣小輩也沒什麽,主要是沈老夫人這性子…… 她不是差遣,她是以使喚兒媳婦為樂。
沈夫人不相信,徐氏如何賢惠也能任人揉捏?
到時候可就以一場好戲看了。
沈夫人一想到這些就覺得心裏了極為痛快,想著要盡快入京,看到這樣的場景,那手上的動作就更賣力氣了。
那幾個丫鬟看著都忍不住搖頭,想著這沈夫人好歹也是家裏的夫人,可是被作踐的還不如她們這些丫鬟,當真是可憐。
偏生沈老爺竟然當做沒看見一般,那個狀元郎的少爺,也是一味的裝聾作啞,實在叫人寒心,她們一開始進了這狀元郎的家門,還有些想法,或許能被少爺看上…… 如今卻避之唯恐不及了。
沈老夫人恨不得讓所有奎縣的人都知道,她要去京城和狀元郎的孫子團聚了,那動靜就鬧大有點大,一時左鄰右舍都出來看。
隻是不同於以往的艷羨,這會兒卻是帶著幾分探究的眼神。
其中住在沈家左邊的那一戶姓苗,家裏也是奎縣上有名的富戶,開著銀樓不說,更是有幾百畝的良田。
苗家小兒子小時候還和沈輔林玩過,因著玩鬧不慎,把沈輔林推到地上,讓他磕破了膝蓋,流了不少血。
沈老夫人是護短的,怎麽能忍?上門找苗家討要公道,苗家也自知理虧,賠錢看醫,都是沒有怨言,極為痛快,可是沈老夫人不依不饒,那之後還到處傳言苗家小兒子小小年紀卻是心思歹毒之輩,差點打死了自己的孫子。
沈老夫人說的有聲有色,又因為沈家是這附近少見的讀書門第,叫旁人都高看一眼,許多人聽信了傳言,當然也有那半信半疑的,但這種事,總還是安全起見,就算是沒有,還是小心為好,都叮嚀家裏的孩子,不要跟苗家的小兒子玩。
那苗老夫人知道後,氣的病了半年,之後就咽氣了。
兩家人,幾乎成了仇家。
苗夫人走了過來,目光帶著挑釁,道,“呦,這是搬到京城去呀?”
沈老夫人極為得意,道,“正是,誰叫我有個狀元郎的孫子呢。”
苗夫人氣結,卻還是不急不緩,帶著幾分幸災樂禍說道,“沈老夫人,你恐怕不知道吧?就是被你家趕出去的那個薑秀娘,皇帝給她禦賜婚事,要嫁給當朝首輔大人呢。”
“你說什麽?”沈老夫人簡直不敢置信!
苗夫人這下樂壞了,道,“原來您不知道呀,哎,熱鬧了,以後您和薑秀娘在京城倆見了麵,這是要如何稱呼?”
第51章
這一消息對於沈家人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沈老夫人臉色當時就不好看了,要不是一旁沈老爺扶著,說不定就直接跌坐在地上了,她道,“她一個村姑,如何能嫁給首輔?不對…… 肯定是做妾而已。”沈老夫人好像終於找到了安慰自己的藉口,喃喃自語道。
苗夫人看著沈老夫人這般模樣,心中極為痛快,想著他們沈家也有今天,道,“聖主禦賜的婚事,老夫人覺得是做妾?”
“這怎麽可能?”
苗夫人見沈老夫人一臉菜色,隻覺得終於揚眉吐氣一回,“是不是真的,老夫人上了京不就確認了?不過老夫人,您下次見到薑秀娘可是要客客氣氣的,別在耍脾氣,不然得罪了首輔夫人,那可沒好果子吃,畢竟您孫兒不還在首輔大人下麵做事?”
等著苗夫人走後,沈老夫人好半天才回過神來,罵道,“沒有見識的婦人,什麽叫我孫兒在首輔大人下麵做事,就算首輔不也是跟我孫兒一般都是為聖主辦差事的?嗬嗬”雖然這般說,勉強找回了麵子,但心裏終究是擔憂的,連夜收拾了行禮,就上了路,迫切的想要見到沈輔林,親口問一問這件事。
薑秀娘自是不知這件事,雖然喜服由禮部所出,薑秀娘卻還是要做被麵,買了上好的杭綢,是最喜慶的真紅色,她就一針一線的在上麵繡花。
要說最開心的莫過於汪羨康了,這會兒已經開始迫不及待的喊著娘了,每天一大早醒來就要先做功課,汪老太爺學問不淺,由他來教汪羨康,自是不比先生差,後來雙生子也來湊熱鬧,汪老太爺想起薑家族學裏那個老態龍鍾的先生,頗有些憐惜,索性就三個孩子一起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