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太太見清兮笑得親切,也知道她看出自己和二夫人之間的那點兒事了,心想這高門大戶果然沒有一個不是人精的。


    “嬸嬸和姐姐隻管在這兒放心住下,你們的事情我聽二夫人說了,國公爺這兩日就該到家了,倒時候我央了他,那晉王的表侄定然不敢再生事的。”


    到此房太太才知道原來這位國公夫人是什麽都知道的,這麽晚還來告訴她們,也是為了讓她們安心休息,心裏一陣感激,不知該如何表達。


    “夫人……”房太太紅了眼圈,平素死也不肯掉淚的人,這時候真是忍不住落淚了。


    房點玉聽到後,也拉了妹妹上來道謝,母女三人哭作淚人兒似的,把清兮也給引哭了。


    “你們安心住下就是了,我也正缺個伴,點玉姐姐和點秀妹妹空了就來我的蘭薰院玩兒,隨時都歡迎。”


    接下來的日子清兮又親自陪房太太和點玉姐妹逛了國公府花園,又讓琳琅開自己的小庫房給點玉姐妹挑緞子裁新裳,好不熱情。


    豐琉果真如信中所言,三天後就到了家,母子間自然有一番言語,房太太聽豐琉回來,也趕緊過去請了安。


    出乎人意料的是,豐琉居然還記得房太太,這讓房太太和房家姐妹都有些激動。當天房太太就領著點玉姐妹去求清兮,看能不能盡快跟國公爺商量。房太太是十分自矜的,如今迫不得已寄人籬下,雖然清兮十分熱情,可房太太還是不好受。


    清兮有些遲疑,不過還是點頭答應了。


    四並居內,聽泉正向豐琉稟報:“爺,夫人說有事想見你。”


    豐琉有絲詫異,眼前閃過上一次他和清兮的情景,嘴角居然牽出了一絲讓人不易察覺的笑容,“讓她去架雪齋等我。”那是豐琉平日起坐的地方。


    架雪齋在四並居的東廂,得名於齋前一架木藤,由春到秋開滿滿一架白色小花,遠望之仿佛一架雪,這花並不知名是豐琉托人從異國帶回來的,走近有馨香縈鼻,十分喜人。


    豐琉從四並居內門直接穿過山牆到架雪齋,從南窗玻璃往外早就看見了一襲粉裙,娉婷立於架雪齋外的清兮,見她將鼻子湊近木藤,貪婪地嗅著那馨香。


    幾個月不見,她仿佛個子高了些,人也豐滿了些,穿粉色映著那小臉粉嘟嘟的十分愛人。


    20、牽鵲橋


    “你要是喜歡,從這裏拔幾株苗去蘭薰院,這花易養,要不了幾個月就能爬滿一架了。”豐琉立於門口的石階上對清兮道。


    清兮抬頭望見豐琉,臉上一紅,沒想到他會迎到門口。


    “廷直哥哥。”清兮出聲輕喚,豐琉“嗯”了一聲作答,兩人入了坐,相對無話,待勤書上了茶退下去,豐琉才開口道:“有事?”清兮素來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


    “就是點玉姐姐的事。”清兮因為有正經事找豐琉,所以也就不怵他了。


    豐琉聽清兮的稱呼,就知道這位房點玉在她的心裏恐怕地位不輕,否則她這樣的人兒怎麽肯喊她姐姐,隻是清兮素來是不喜歡這些親戚的,也不知道這次怎麽這麽熱心。


    豐琉點點頭,示意清兮繼續說。


    清兮便原原本本將房點玉的事告訴了豐琉,“廷直哥哥,這事能幫到她嗎?”其實清兮心裏也不能確定豐琉肯不肯幫忙,或者為難與否。


    “這是小事,明日我讓萬勝全去晉王府走一趟。隻是我們護得了她們母女一時,護不了一世,就怕那羅誌傑不死心,一直糾纏。”


    “那可怎麽辦?”清兮有些著急。


    “不用急,先在我們府裏住下再慢慢想法子,她們兩個姑娘都及笄了,如果訂了親出嫁後自然就不怕了。”


    “可是萬一那羅誌傑還是不死心呢?”成了親如果男方不頂用也還是阻攔不了的。


    “明知道房家是國公府的親戚,我想羅誌傑還不至於膽大包天敢辱人妻女。”豐琉的話不無道理,房家姐妹年紀都大了,如果不成親,自然讓羅誌傑有藉口惦記,成親後,有國公府保著,自然就太平了。


    清兮想到這兒,也就放心了,“那我去跟房嬸嬸說一說。”清兮站起來就想走。


    豐琉被她這舉動倒弄得被動了。他們既然是夫妻,又行了房,豐琉一路本想著這次回來得改一改兩人的關係,可是一見這模樣,就知道清兮還在躲著自己,今日也是逼不得已才上門的。


    豐琉見清兮走得急了,不由得出聲道:“說好了春天裏開始練字,我走的這幾個月你可有進步了?”


    清兮有些心虛地轉過身,笑了笑,“練了的,這幾日忙著房嬸嬸的事情,過幾日我再把字拿給你看啊?”也不待豐琉回答,清兮就急匆匆自己掀開簾子走了出去。


    第二日豐琉果然派了萬勝全去晉王府,並帶上了賠罪的禮物,為前些日子國公府的表小姐衝撞了羅誌傑,給晉王賠罪。


    自己的侄兒是個什麽德行,晉王如何能不知道,彼此樂嗬嗬地把這事抹了過去。


    聽泉親自去房太太屋裏回的話,“國公爺讓我來告訴太太,那位羅公子已經不計較表小姐衝撞他的事情了,也新納了一房小妾,現下正寵得厲害,想來是不礙事了。”


    房太太千恩萬謝地送了聽泉出門。


    不過清兮還是告訴了房太太豐琉的顧慮。房太太雖然是婦道人家,但聽了清兮的話也知道豐琉所慮不錯。


    “難為國公爺為我們著想,隻是我們這樣的人家,一時間哪裏去找親事,雖然點玉和點秀從小跟著我吃苦,可都知書達禮,我捨不得隨隨便便就給她們定一門親事,否則也不用拖到現在了。”房太太皺著眉,十分擔憂。


    “嗯,我去問問太夫人,看她能不能給點玉姐姐和點秀妹妹尋一門合適的親事。嬸嬸,你們就在這兒再多住些日子吧,總要把事情安頓好了,才讓人放心。”清兮不等房太太請辭就先聲留客了。


    “可,我們在這裏白吃白住的我心裏實在難受。”


    這幾日清兮也看出了房太太的性格,最是自尊的一個人,斷然不肯白吃白住的,便道:“我瞧嬸嬸和點玉姐姐的針線活做得極好,我這人最是懶散,女紅一直拿不出手,正好請嬸嬸教教我。謝姐姐院子裏的欣姐兒今年八歲了,前些日子還在張羅給她請個教女紅的師傅,找了幾個都不合適,不是手藝不行,就是沒有耐性,我瞧點玉姐姐最有耐性,也想請她先教教欣姐兒。”


    房太太如何不知道清兮是一片好心,再拒絕就是不識好歹了,因此答應著再住段時間。


    清兮這邊自然也讓太夫人留心給點秀尋一門合適的親戚,太夫人年紀大了,最愛給人做媒,聽了清兮的話,二話沒說就應了下來。


    隻是清兮絲毫沒提點玉的親事,說來也是有私心的。她觀著點玉知書達禮,也知進退,又喜歡她心地善良,覺得這樣的人入門同自己定然沒有什麽衝突,何況她本來就欠著點玉一份情。


    清兮正想著點玉的事情,就聽得門口小丫頭報導:“夫人,點玉小姐來了。”


    清兮趕緊讓琳琅去迎了進來,“點玉姐姐來了,我正想去看你呢。”


    點玉笑著道:“不用不用,夫人有什麽吩咐的,讓個小丫頭去找我就是了。”


    清兮讓了點玉坐,又讓琳琅給她沏了一杯她愛喝的雪芽。


    點玉將一個布包拿了出來,裏麵是一個紅地繡金纏枝牡丹的荷包,還有一雙粉色厚白底子灑金線繡纏枝牡丹的鞋子。“這些日子多謝夫人費心了,點玉無以為報,也隻有一點兒針線活能拿得出手。平日夫人常說腳疼,這鞋子我特地加厚了底子,最下麵一層襯了油紙,哪怕是下雨也不怕的。”


    “點玉姐姐你太費心了。”清兮拿過拿荷包和鞋子,一看都繡得十分精緻,針腳細密難尋,牡丹也栩栩如生,端的是好手藝,清兮愛不釋手,眼珠子一轉,又想到其他地方去了。


    “不知姐姐還能不能再做一個這樣的荷包。”


    “夫人喜歡就好,不知道夫人還想要個什麽花樣的?”清兮能有所要求,正是點玉最高興的,能為她做點兒事兒,別提多開心了。


    清兮努力回憶著豐琉的喜好,不過實在想不出,看他衣服的顏色,多是藍、紫,便道:“你做一個紫色的荷包吧,花樣隨便你,喜慶吉祥就好,我想送給國公爺。”


    點玉趕緊道:“正是,正是,還不知道該怎麽感謝國公爺呢,我這就回去繡。”


    不過兩天時間,點玉就把一個十分精緻的紫錦荷包交給了清兮,上門繡的圖畫格外別致,是一朵淺青色的牡丹花,配上紫地暗雲紋的錦緞,居然十分相襯。


    “點玉姐姐你可真會配色。”清兮由衷地讚嘆,豐琉素來是不喜歡花花綠綠的,這個荷包顏色這般素,想必他會中意的。


    清兮也喜歡這個荷包,她覺得點玉實在是太會做人了,這送給豐琉的荷包上,繡了清兮最愛的牡丹,還有她名字裏的顏色。


    點玉紅著臉道:“夫人誇獎了。”


    其實清兮是很想讓點玉親自送荷包給豐琉的,不過男女間素來不能輕易贈送荷包的,少不得還是得清兮去走一趟。


    21、俏糊塗


    如非萬不得已,清兮還真是不想去四並居,緊趕慢趕總算是趕出一疊字來。


    清兮忐忑地站在豐琉的書桌前,看他每翻一頁自己的字帖,心就緊一下,越是沉默無聲,越是讓人想哆嗦。


    良久後豐琉才放下手中的字帖,緩緩道:“我認真看了每一頁字,希望能找出一點兒進步來,不過顯然你把我的話當作了耳邊風,一直沒有練字是不是?”


    清兮的臉“唰”地就紅了,羞愧的顏色。


    “既然你無心練字,也就不用來找我,我也沒有功夫教你這樣的學生。”豐琉仿似不耐煩地道,揮手示意清兮可以離開了。


    “不是的,廷直哥哥。”清兮焦急道,可不能因此失了他的歡心,否則他以後的日子就艱難了。


    “我是很認真想練字的,可是春天裏生了場病……”清兮的聲音先開始還挺高,到後來說到生病時就蔫吧了,隻因想起了這病因。


    豐琉見清兮耳根子都紅了,那粉色一直順著她的鎖骨蔓延到衣裳深處。初夏裏天氣漸熱,薄薄的輕羅再擋不住女孩兒的亭亭玉立,豐琉的眼光在觸及清兮鼓鼓的胸口後瞬間就收了回去。


    豐琉幹咳了一聲,“後來病好了怎麽不練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歸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月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月璫並收藏雙歸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