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並沒有說自己的來歷,隻怕問了也不會說。
他望了望眼前的山峰,又想了一會。
“我跟你走。”
那人叫趙東橋,據說是一個商賈。
士農工商,民國以前,商賈的地位最末,就算坐擁榮華萬千,如果不選擇與官府合作,也一樣會被打壓,趙東橋也一樣,但據說他生意做得很大,還與江湖中人諸多聯繫。
趙東橋收留他,確實不是教他武功的,但也沒有虐待他。
隻是讓他每天劈柴,一天劈十擔。
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項略為繁重的工作,對於他來說則是重上加重。
重複著彎腰,劈柴,撿柴,拾掇的工序,從每天清早起來之後一直到日落西山,就沒停過,晚上躺在趙家柴房裏簡陋的木板上,他覺得自己全身的骨頭幾乎要散掉。
三個月後,十擔變為二十擔。
半年後,二十擔變為三十擔。
如此重複一年。
趙東橋終於把他喊去。
“你還想報仇嗎?”
“想。”
翌日,他除了劈柴,還多了一項工作,將滿滿一盆的黃綠豆分開來。
不是用手,而是用筷子。
從有時候連豆子都夾不住,到後來趙東橋限定自己需要在一個時辰內挑出來,也能圓滿完成。
這時候即便是木頭人,也能察覺趙東橋對他的考察之意,在趙家,起碼不會餓肚子,更不會有所謂仗勢欺人的家僕苛待他,趙東橋也許有其他用心,他也認了。
因為他別無選擇,而人家與你無親無故,為什麽要無償幫你?
又過了三年
趙東橋再次站在他麵前,問的是三年前的問題。
“你還想報仇嗎?”
“想。”
“報仇之後你想幹什麽?”
他沉默了片刻。
“保護自己身邊的人。”
不再讓他們重蹈十三娘的覆轍。
趙東橋的眼裏,多了一分笑意。
“從明日開始,你就搬到書房那邊去吧。”
第二天趙東橋開始教他內功心法。
這對於他來說無異於難上加難,旁人行功運氣需要走遍全身經脈,他的下半身早已沒有知覺,又如何習練內功?
即便趙東橋想出一套辦法,讓他將氣停留在上半身流轉,他進步的速度,也比常人要慢上好幾倍。
練內功的同時,趙東橋又讓他每天都去攀岩。
既然天生沒有雙腿的優勢,就要用雙手訓練出雙腿的力量。
雙手承擔全身的重量,一步一步,從山腳到山頂,有多少次,血肉模糊,連趙東橋派來一路看顧他的人也不由得流露出不忍和欽佩。
他沒有怨言,因為這本是自己選擇的道路。
除此之外,暗器,機關,配合內力的武功招式,趙東橋都陸陸續續教了他許多。
後來他才知道,趙東橋不僅僅是與江湖人有聯繫而已,他本來就是如意樓主。
如意樓,武林中一個神秘的地方。
因為不了解,所以才顯得神秘。
其實並沒有什麽出奇之處,如意樓的人,隻不過不太牽涉武林中事,而更多將重心放在生意上,時逢諸國並立,群雄逐鹿,如意樓卻能在這種時局下左右逢源,還不受牽連,不得不讓人佩服趙東橋的本事。
他每天專心於武功,並不太關心這些身外的事情,如是五年之後,趙東橋又將他叫到跟前。
“我知道你以前知書達理,所以這些年也沒有教你那些無用的學說,隻是現在你年紀漸長,不能再專注於武功一道。”
“你想讓我做什麽?我是說以後。”
“我還以為你不會問。”趙東橋笑了。
“我希望你能接掌如意樓。”
“為什麽是我?”一直平靜的神色終於出現裂痕,他非常吃驚,不知道自己有哪點值得對方看上。
“九年了,就算你是為了報仇,這份隱忍,也非常人能及。”他嘆了口氣。“我本以為你是急功躁進之輩,但是這麽多年下來,你不僅沒有主動問我,也沒有一絲怨言,難得的是,心口一致。”
“就算你的雙腿不能行走,但比起別人來說,你有他們沒有的毅力,胸襟,耐心,這些對於一個能做事的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胸懷坦蕩,不拘泥形式瑣碎,又很能吃苦,這是我看中你的原因。”
“現在你的武功,已經勘勘躋身一流高手,如此堅持下去,必有一日能成大器,但是你現在最重要的,是跟我學習商賈之道。”
一年之後,趙東橋開始頻繁帶他出外,遊歷也罷,商談生意也罷,這些閱歷足以讓他的見識和眼界更加開闊。
古人的智慧遠不是後人可以估量,就算他本身已具備一個成年人的思維和智力沉澱,但這二十年來的所得,更要遠遠超過以前。
他不是一個不知感恩和感動的人,而趙東橋所教給他的,遠遠比自己所能回報的要多得多。
再過五年,他對趙東橋的稱呼,已經變成師父。
而此時,趙東橋已經躺在榻上,久病不起了。
任是武功再高的人,最多也隻能延年益壽,卻不能長生不死。
聽到這個稱呼時,趙東橋笑了笑,並沒有說什麽,眼中卻分明閃過一抹亮光。
他少年失意,孤寡一生,如果沒有碰上沈融陽,也許如意樓就隨便交給四大總管中的一個了,但現在既然碰上沈融陽,既是沈融陽的幸運,也是他的幸運,更是如意樓的幸運。
“我死了之後,你就是如意樓主了,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麽?”
“安撫內外,整頓事務。”
老人露出欣慰的笑意。“我以為你還會說報仇的。”
他也笑了。“我並沒有放棄,隻是活著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好……你能明白,說明我沒有看錯人。”
當晚趙東橋便走了。
他在靈堂足足待了三天,滴水未進。
生命中給過他溫暖的人,又一一地離他遠去。
喪事過後,他收拾心情,又花了三年的時間重新整頓如意樓。
這個時候,已經是大宋幹德六年,也就是公元968年,北宋建國整整八年。
在趙東橋和他的經營下,如意樓的生意不僅沒有收到戰火蔓延的幹擾,反而延伸到遼國和高麗等地,而在官府和江湖人的眼中,如意樓卻一直是一個低調得幾乎讓人忽視的存在。
直到沈融陽向楚方南下戰書。
二十多年的時間,沈融陽已非吳下阿蒙,楚方南更不會在原地踏步。
楚家早已換了家主,就是當年的楚方南,二十多年的時間,也足以讓他成長,卻仍在接到戰書的時候,忍不住瞪大了雙眼。
任他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楚家與如意樓有什麽仇怨,卻沒想到如意樓主就是當年他路過小鎮,差點斃在自己掌下的孩子。
當年,楚家大小姐與來歷不明的男人一起私奔,為了將這樁醜聞扼殺在搖籃裏,他帶上楚家家衛一起連夜追趕,卻不料在一個小鎮找到兩人曾經待過的痕跡。
一個殘廢的小子也敢欺瞞於他,本就一肚子不痛快的楚方南更是火上加油,想也不想就一掌揮出去,後來雖然有個女人無辜慘死,事後他也覺得後悔,但事隔多年,這個細小的插曲早就如同雲煙散去,他再也不會想到還有翻出來的一天。
想到也沒有用,人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雖然楚方南並不覺得自己有錯,他隻是沒想到那個孩子會在二十多年後接掌如意樓,也曾暗自後悔當初一時心軟沒有再給那孩子一掌。
兩人約戰的地點就在三楚名山中的玉泉山。的楚方南不得不去,他的驕傲不允許他不去,他的家族聲譽也不允許他不去。
那一天,楚家家主楚方南在二十招之內死在沈融陽的白澤鞭下。
那一天,江湖譁然。
一個近百年的武林世家的家主,被二十招內解決,這該是何等功力?
楚家的人帶走楚方南的屍體,並對沈融陽說,楚家與如意樓從此誓不兩立。
沈融陽微微一笑,沒有說話。
一件遲來了二十多年的事情,一直到今天才完成,他隻會覺得遺憾。的他抬起頭,看著天上白雲渺渺。
十三娘,一路走好。
衣擺在輕柔的風中微微揚起,他仿佛看到那女子的笑臉。
第35章
造反最需要的是什麽?
人才和錢財。
前者不難求,但也要看你的眼光,劉邦雖然無賴,手下卻有蕭何張良,趙匡胤雖然篡位前隻不過是一個帶兵的將領,但手中卻有軍權,做了皇帝之後,所用班底也大都是後周的臣子,並沒有引起太大波折。倒黴如後來跟朱元璋爭天下的張士誠,後人說他“禮賢下士,有容人之量”,卻也被朱元璋逼得自縊而死,如果說他人品上有缺陷,朱元璋的缺陷比他更大,歸根結底,還在於他手底下沒有像劉伯溫、李善長那樣的人才團隊,也缺少朱元璋那樣殺伐果斷的氣魄。
後者包括軍餉和糧糙等等,更是造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歷來許多豪傑造反,要麽先打下一塊地盤徐圖發展,要麽邊打邊搶,以戰養戰,要麽本身就是高門大閥,不愁錢糧。從起兵所需要的錢糧,到後期發展的經費,缺一不可,如果錢財不足,未動敵方而我方先散,那就功虧一簣了。
所以一開始孟玄晴的思路也沒有錯。
凝光劍是公孫氏所傳,據說藏了隋煬帝一筆很大的寶藏,又流落到公孫大娘手中,被她以地圖的形式記載下來藏入凝光劍中,凝光劍的價值不在於劍本身,而在裏麵藏匿的東西。
北溟教禁地,歷來除教主之外,任何人不得入內,既是如此神秘,傳聞也就多了,據說都放著北溟教歷代所積攢的寶物。
孟玄晴雖然以問劍山莊莊主傾弦的名字出現,在江湖上煊赫一方,但是若要造反,這資金卻是不夠的。雖然身邊有當年蜀國的一批部下,還有宋朝攻打蜀國時藏隱匿較深,沒有被發現的一些金銀珠寶,但是這還遠遠不足,因此他就打上凝光劍和北溟教禁地的主意,這也是為什麽他會一開始費盡心思想要從林家拿到凝光劍的原因。
後來此計被沈融陽識破,又壞了他圖謀北溟教禁地的主意,他就開始注意上這個人,想要拉攏過來,可惜那兩人軟硬不吃,連中了忘川蠱的陸廷霄,居然還能保持心誌,這便大出他的意料。
孟玄晴一方麵與因兄長登上大位,覺得自己也戰功顯赫而心生不滿的晉王暗中聯繫,另一方麵又挾製陸輕璽讓他不得不為了解藥照自己的吩咐去做,從而為自己的起事做一切準備。
他的心思很活絡,與晉王搭上線也並沒有錯,隻是他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
後蜀雖隻歷經兩代,但因蜀地富庶,加上兩代人的經營,底子並不差,如果當年蜀國後主孟昶雄心勃勃勵精圖治,未嚐不能與宋朝劃地而治甚至覬覦中原,可惜孟昶晚年耽於玩樂,荒yin無度,把前麵那些年連同他老子的家底全都敗光了,所以才會出現北宋大軍來伐,竟致蜀軍數萬人一路敗逃的境況,孟玄晴雖然身為蜀國皇裔,卻並非正經宮妃所生,身份上平白低了一截不說,若要利用這個身份造反,無疑是不得人心的。
他望了望眼前的山峰,又想了一會。
“我跟你走。”
那人叫趙東橋,據說是一個商賈。
士農工商,民國以前,商賈的地位最末,就算坐擁榮華萬千,如果不選擇與官府合作,也一樣會被打壓,趙東橋也一樣,但據說他生意做得很大,還與江湖中人諸多聯繫。
趙東橋收留他,確實不是教他武功的,但也沒有虐待他。
隻是讓他每天劈柴,一天劈十擔。
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項略為繁重的工作,對於他來說則是重上加重。
重複著彎腰,劈柴,撿柴,拾掇的工序,從每天清早起來之後一直到日落西山,就沒停過,晚上躺在趙家柴房裏簡陋的木板上,他覺得自己全身的骨頭幾乎要散掉。
三個月後,十擔變為二十擔。
半年後,二十擔變為三十擔。
如此重複一年。
趙東橋終於把他喊去。
“你還想報仇嗎?”
“想。”
翌日,他除了劈柴,還多了一項工作,將滿滿一盆的黃綠豆分開來。
不是用手,而是用筷子。
從有時候連豆子都夾不住,到後來趙東橋限定自己需要在一個時辰內挑出來,也能圓滿完成。
這時候即便是木頭人,也能察覺趙東橋對他的考察之意,在趙家,起碼不會餓肚子,更不會有所謂仗勢欺人的家僕苛待他,趙東橋也許有其他用心,他也認了。
因為他別無選擇,而人家與你無親無故,為什麽要無償幫你?
又過了三年
趙東橋再次站在他麵前,問的是三年前的問題。
“你還想報仇嗎?”
“想。”
“報仇之後你想幹什麽?”
他沉默了片刻。
“保護自己身邊的人。”
不再讓他們重蹈十三娘的覆轍。
趙東橋的眼裏,多了一分笑意。
“從明日開始,你就搬到書房那邊去吧。”
第二天趙東橋開始教他內功心法。
這對於他來說無異於難上加難,旁人行功運氣需要走遍全身經脈,他的下半身早已沒有知覺,又如何習練內功?
即便趙東橋想出一套辦法,讓他將氣停留在上半身流轉,他進步的速度,也比常人要慢上好幾倍。
練內功的同時,趙東橋又讓他每天都去攀岩。
既然天生沒有雙腿的優勢,就要用雙手訓練出雙腿的力量。
雙手承擔全身的重量,一步一步,從山腳到山頂,有多少次,血肉模糊,連趙東橋派來一路看顧他的人也不由得流露出不忍和欽佩。
他沒有怨言,因為這本是自己選擇的道路。
除此之外,暗器,機關,配合內力的武功招式,趙東橋都陸陸續續教了他許多。
後來他才知道,趙東橋不僅僅是與江湖人有聯繫而已,他本來就是如意樓主。
如意樓,武林中一個神秘的地方。
因為不了解,所以才顯得神秘。
其實並沒有什麽出奇之處,如意樓的人,隻不過不太牽涉武林中事,而更多將重心放在生意上,時逢諸國並立,群雄逐鹿,如意樓卻能在這種時局下左右逢源,還不受牽連,不得不讓人佩服趙東橋的本事。
他每天專心於武功,並不太關心這些身外的事情,如是五年之後,趙東橋又將他叫到跟前。
“我知道你以前知書達理,所以這些年也沒有教你那些無用的學說,隻是現在你年紀漸長,不能再專注於武功一道。”
“你想讓我做什麽?我是說以後。”
“我還以為你不會問。”趙東橋笑了。
“我希望你能接掌如意樓。”
“為什麽是我?”一直平靜的神色終於出現裂痕,他非常吃驚,不知道自己有哪點值得對方看上。
“九年了,就算你是為了報仇,這份隱忍,也非常人能及。”他嘆了口氣。“我本以為你是急功躁進之輩,但是這麽多年下來,你不僅沒有主動問我,也沒有一絲怨言,難得的是,心口一致。”
“就算你的雙腿不能行走,但比起別人來說,你有他們沒有的毅力,胸襟,耐心,這些對於一個能做事的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胸懷坦蕩,不拘泥形式瑣碎,又很能吃苦,這是我看中你的原因。”
“現在你的武功,已經勘勘躋身一流高手,如此堅持下去,必有一日能成大器,但是你現在最重要的,是跟我學習商賈之道。”
一年之後,趙東橋開始頻繁帶他出外,遊歷也罷,商談生意也罷,這些閱歷足以讓他的見識和眼界更加開闊。
古人的智慧遠不是後人可以估量,就算他本身已具備一個成年人的思維和智力沉澱,但這二十年來的所得,更要遠遠超過以前。
他不是一個不知感恩和感動的人,而趙東橋所教給他的,遠遠比自己所能回報的要多得多。
再過五年,他對趙東橋的稱呼,已經變成師父。
而此時,趙東橋已經躺在榻上,久病不起了。
任是武功再高的人,最多也隻能延年益壽,卻不能長生不死。
聽到這個稱呼時,趙東橋笑了笑,並沒有說什麽,眼中卻分明閃過一抹亮光。
他少年失意,孤寡一生,如果沒有碰上沈融陽,也許如意樓就隨便交給四大總管中的一個了,但現在既然碰上沈融陽,既是沈融陽的幸運,也是他的幸運,更是如意樓的幸運。
“我死了之後,你就是如意樓主了,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麽?”
“安撫內外,整頓事務。”
老人露出欣慰的笑意。“我以為你還會說報仇的。”
他也笑了。“我並沒有放棄,隻是活著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好……你能明白,說明我沒有看錯人。”
當晚趙東橋便走了。
他在靈堂足足待了三天,滴水未進。
生命中給過他溫暖的人,又一一地離他遠去。
喪事過後,他收拾心情,又花了三年的時間重新整頓如意樓。
這個時候,已經是大宋幹德六年,也就是公元968年,北宋建國整整八年。
在趙東橋和他的經營下,如意樓的生意不僅沒有收到戰火蔓延的幹擾,反而延伸到遼國和高麗等地,而在官府和江湖人的眼中,如意樓卻一直是一個低調得幾乎讓人忽視的存在。
直到沈融陽向楚方南下戰書。
二十多年的時間,沈融陽已非吳下阿蒙,楚方南更不會在原地踏步。
楚家早已換了家主,就是當年的楚方南,二十多年的時間,也足以讓他成長,卻仍在接到戰書的時候,忍不住瞪大了雙眼。
任他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楚家與如意樓有什麽仇怨,卻沒想到如意樓主就是當年他路過小鎮,差點斃在自己掌下的孩子。
當年,楚家大小姐與來歷不明的男人一起私奔,為了將這樁醜聞扼殺在搖籃裏,他帶上楚家家衛一起連夜追趕,卻不料在一個小鎮找到兩人曾經待過的痕跡。
一個殘廢的小子也敢欺瞞於他,本就一肚子不痛快的楚方南更是火上加油,想也不想就一掌揮出去,後來雖然有個女人無辜慘死,事後他也覺得後悔,但事隔多年,這個細小的插曲早就如同雲煙散去,他再也不會想到還有翻出來的一天。
想到也沒有用,人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雖然楚方南並不覺得自己有錯,他隻是沒想到那個孩子會在二十多年後接掌如意樓,也曾暗自後悔當初一時心軟沒有再給那孩子一掌。
兩人約戰的地點就在三楚名山中的玉泉山。的楚方南不得不去,他的驕傲不允許他不去,他的家族聲譽也不允許他不去。
那一天,楚家家主楚方南在二十招之內死在沈融陽的白澤鞭下。
那一天,江湖譁然。
一個近百年的武林世家的家主,被二十招內解決,這該是何等功力?
楚家的人帶走楚方南的屍體,並對沈融陽說,楚家與如意樓從此誓不兩立。
沈融陽微微一笑,沒有說話。
一件遲來了二十多年的事情,一直到今天才完成,他隻會覺得遺憾。的他抬起頭,看著天上白雲渺渺。
十三娘,一路走好。
衣擺在輕柔的風中微微揚起,他仿佛看到那女子的笑臉。
第35章
造反最需要的是什麽?
人才和錢財。
前者不難求,但也要看你的眼光,劉邦雖然無賴,手下卻有蕭何張良,趙匡胤雖然篡位前隻不過是一個帶兵的將領,但手中卻有軍權,做了皇帝之後,所用班底也大都是後周的臣子,並沒有引起太大波折。倒黴如後來跟朱元璋爭天下的張士誠,後人說他“禮賢下士,有容人之量”,卻也被朱元璋逼得自縊而死,如果說他人品上有缺陷,朱元璋的缺陷比他更大,歸根結底,還在於他手底下沒有像劉伯溫、李善長那樣的人才團隊,也缺少朱元璋那樣殺伐果斷的氣魄。
後者包括軍餉和糧糙等等,更是造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歷來許多豪傑造反,要麽先打下一塊地盤徐圖發展,要麽邊打邊搶,以戰養戰,要麽本身就是高門大閥,不愁錢糧。從起兵所需要的錢糧,到後期發展的經費,缺一不可,如果錢財不足,未動敵方而我方先散,那就功虧一簣了。
所以一開始孟玄晴的思路也沒有錯。
凝光劍是公孫氏所傳,據說藏了隋煬帝一筆很大的寶藏,又流落到公孫大娘手中,被她以地圖的形式記載下來藏入凝光劍中,凝光劍的價值不在於劍本身,而在裏麵藏匿的東西。
北溟教禁地,歷來除教主之外,任何人不得入內,既是如此神秘,傳聞也就多了,據說都放著北溟教歷代所積攢的寶物。
孟玄晴雖然以問劍山莊莊主傾弦的名字出現,在江湖上煊赫一方,但是若要造反,這資金卻是不夠的。雖然身邊有當年蜀國的一批部下,還有宋朝攻打蜀國時藏隱匿較深,沒有被發現的一些金銀珠寶,但是這還遠遠不足,因此他就打上凝光劍和北溟教禁地的主意,這也是為什麽他會一開始費盡心思想要從林家拿到凝光劍的原因。
後來此計被沈融陽識破,又壞了他圖謀北溟教禁地的主意,他就開始注意上這個人,想要拉攏過來,可惜那兩人軟硬不吃,連中了忘川蠱的陸廷霄,居然還能保持心誌,這便大出他的意料。
孟玄晴一方麵與因兄長登上大位,覺得自己也戰功顯赫而心生不滿的晉王暗中聯繫,另一方麵又挾製陸輕璽讓他不得不為了解藥照自己的吩咐去做,從而為自己的起事做一切準備。
他的心思很活絡,與晉王搭上線也並沒有錯,隻是他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
後蜀雖隻歷經兩代,但因蜀地富庶,加上兩代人的經營,底子並不差,如果當年蜀國後主孟昶雄心勃勃勵精圖治,未嚐不能與宋朝劃地而治甚至覬覦中原,可惜孟昶晚年耽於玩樂,荒yin無度,把前麵那些年連同他老子的家底全都敗光了,所以才會出現北宋大軍來伐,竟致蜀軍數萬人一路敗逃的境況,孟玄晴雖然身為蜀國皇裔,卻並非正經宮妃所生,身份上平白低了一截不說,若要利用這個身份造反,無疑是不得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