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沈融陽嘆了口氣。“沈某有個好友死了,我隻希望在找到兇手之後,王爺不要幹涉。而這些,並不需要費王爺一絲力氣,更對王爺無絲毫損害。”
“哦?”晉王挑眉,神色淡定下來,卻多了點興味。“對令友的死,本藩深感惋惜,隻不過,如果沈樓主要找的人是本藩親近之人,難道也要本藩袖手旁觀不成?”
“王爺,您天縱英才,自然知道沈某的意思,不需要如此出言試探。”沈融陽笑了笑,看著晉王,一字一頓:“縱使不做那些事情,王爺,沈某與你打個賭如何?”
“什麽賭?”
“十年之後,天下歸你。”的
晉王臉色大變,遊目四顧,拍案而起,卻是壓低了聲音:“大膽,你知道你在說什麽!”
“僅此一句,不再多言。”沈融陽點頭微笑。“王爺縱然不插手江湖中事,想要之物,也是手到擒來,無須多費功夫。為人君者,襟懷坦蕩,方能容天下萬民,當今聖上之下,惟有王爺之風最似聖上,餘下各子皆平平,既如此,舍君其誰?”
晉王心中怦然直跳,多少年了,有人第一次當麵說出他從來不敢宣諸於口的話,他的兄長正值盛年,他雖有所思,卻不敢大動,卻沒想到是一個江湖中人直言道破他的心事。
心念電轉,便悄然起了殺意,沈融陽自然看了出來,卻隻是一句話就消弭了他心中所想。“沈某所言,隻是為了讓王爺轉換思路,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和做事,未嚐不能得出更好的結果,江湖中人,即便武功再高,詭計再多,終究上不了大堂,治國治軍,甚至邊陲外患,豈能憑這些人就高枕無憂?”
晉王細細思索他有些怪異的用詞,覺得未嚐沒有道理,麵上卻不顯,轉而一笑。“本藩以前就從未發現像沈樓主如此巧舌如簧的江湖中人。”
沈融陽搖搖頭,“晉王此言差矣,沈某隻能算半個江湖中人,卻要算大半個生意人,這商賈之道,不能一語中的,豈不是很容易吃虧?再說沈某自幼殘疾,隻能以口舌稍勝聊以自慰了。”
晉王失笑,暗道這人真是口才了得,卻也真是被他一席話說服了大半,再者他所求之事,確實於己無半點損害,還平白送了個大人情,自己何必拒之門外。
卻還要裝作深思良久的模樣,方才捋著半短不長的鬍鬚道:“本藩今日就賣沈樓主一個人情,此後江湖鬥毆,若與百姓無礙,絕不幹涉便是。”
“如此便多謝晉王大義。”沈融陽拱手微笑,慢慢道。
他生性不喜與朝堂中人打交道,隻因自己知道後事,歷史的軌跡不會因為自己微末之身的介入就會有什麽改變,所以他一直都盡量避免去和這些人接觸,除了生意所需。但是現在,他不得不親自找上晉王,隻因蘇勤之死,對方縱然不是晉王指示,也必然與他有所聯繫,那個少年……
沈融陽斂眉嘆息,無論如何,他終究是不會活過來了。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目送沈融陽離去的身影,晉王沉吟片刻,喚人進屋。
“趙安,你讓王妃將這個匣子送到內廷給太後,就說是本藩千辛萬苦求來的千年茯苓,對治療母後她老人家的心悸很有好處。”
“是。”
“等等,”晉王又想了一下,喊住人。
“王爺還有什麽吩咐?”
“你修書一封,給那個人,就說最近讓他收斂一點。”
“是。”
晉王暗道,不要怪本藩沒有通知你,當初跟你合作本來就是不得已,現在朝堂內本藩羽翼已豐,又何須你畫蛇添足。
第19章
將近冬至,天漸漸地冷下來,有時傍晚天色就開始變暗,像當時領先世界的繁華都市——開封,每每這種時候路上行人也會變得很少,更勿論一些偏遠山村小鎮,當雪覆蓋了一切,整個人間仿佛安靜下來,如佛經所說,身如琉璃,內外明澈。
今年的雪來得特別早,從細細如碎末到鵝毛大雪,一連下了十來天,家境殷實的人家寧願縮在家裏老婆孩子熱炕頭,惟有為生計而奔波的勞苦人,不得不在大雪中揮汗來去。
然而卻還是有人冒雪上山的。
天底下與道教有關的山何其多,黃山又是一座。這座黃帝率容成子、浮丘公來此煉丹,得道升天的仙山,在唐天寶年間,被唐玄宗改名為黃山。此山雖險也奇,歷代皇帝封禪卻不喜歡在此處,而它最出名的,是山上的怪石聳立,青鬆常存。
道觀本就香火不盛,遇到大雪封山的時候,更是寸步難行,沒有人會有閑情跋涉上來燒香,因此道觀的生計全靠自己種些蔬菜自給自足,或者采些糙藥下山與藥商換錢買些柴米油鹽。
觀中有一老一少,老的叫長生,年逾七十,收養了一名在繈褓中便被山民遺棄的小道童,叫紫溪,這兩人相依為命,日子倒也清苦平靜。
紫溪畢竟年少,耐不住一天到晚都在道觀中悶著,偶爾也出去採下藥,逗下鬆鼠兔子——由於老道士從不吃葷,所以至今紫溪也不知道這兔肉的味道是什麽。
這天一大清早,他打開道觀大門,準備清掃門前的雪,便看到一個白衣人從道觀門口路過。
這白衣人氣度極好,也很好看,他想不出更好的詞,但他長得肯定要比他看過的人都好看,隻是最奇怪的是,他卻好像不能走路,需要坐在輪椅上被後麵兩名少年推著走。
紫溪大奇,他在山上這麽多年,從來也沒見有人坐著輪椅上山的。
少年人好奇心盛,便想上前搭話,又覺得有點唐突,心念一轉,轉身入內,端了碗水出來。
“誒,三位客人,且等一等!”
三人聞聲停住腳步,白衣人神情和藹地看著他。
“這位小道長有什麽事嗎?”
紫溪有點不好意思,把水遞過去,“這大雪封山的天氣,你們一路上山挺辛苦的吧,看你們又沒帶水囊,這道觀裏有水解渴,三位若不嫌棄的話,就請飲下吧。”
白衣人帶笑點頭,對他的好意表示感謝,接過水喝了一口,又遞給身後兩名侍童,他們也相繼喝了幾口。
看到眼前的人沒有拂了他的好意,紫溪高興地咧著嘴笑。他雖然常年生活在山上,卻並不是不解人事,有時候自己帶著糙藥去山下藥店販賣,卻經常受到輕視,這位大哥看起來要比那些人好看上一百倍,卻全然沒有他們的市儈。
“這樣的天氣,你們還上山來遊玩嗎?”紫溪好奇,又多問了句。
白衣人頷首。“雪中賞竹,正是一趣,此行正欲上山訪友。”
還有人在山上?
紫溪瞪大了眼,這些人都不怕冷,這大雪的天氣上山看竹子?
白衣人仿佛看出他的疑問,卻並不作答,隻笑著說:“這道觀看起來倒別致,請問是小道長清修之處麽?”
紫溪搖搖頭。“我和師父在此地居住,師父常說,世事多繁華,不過都是過眼雲煙,世人執著,山上和山下其實並無區別,身在萬丈紅塵與跳出紅塵之外也並無區別。”說到最後,活潑的小道童竟也多了幾分肅穆和慧根。
這真的是出自道士之口嗎,怎麽聽著像佛家的謁語。白衣人挑眉,卻隻笑道:“原來如此,老道長竟也是個世外高人,來日有緣定當拜見。”
紫溪又與這白衣公子聊了幾句,這才戀戀不捨地看著三人遠去。
他與世隔絕,老道士畢竟上了年紀,雖然待他甚好,話卻不多,難得遇上一個投緣的人,心下也十分高興。
這也許就是師父所說的機緣吧。
陸廷霄上黃山,不是看石,也不是看鬆,而是為了看竹。
黃山的竹名聲不顯,卻是成山成海,無處不見,在大雪映蓋下,更如同遠離塵世一般。一望無際的雪白中,絲絲翠綠從雪中脫穎而出,層層疊疊,意境深遠。
風揚起雪白的衣角,人卻兀自負手不動,看著山間籠罩不去的行雲,神情平靜,遠遠望去,幾乎讓人分不清是雪是人。
他很少穿白色的衣服,但一穿上去卻有種很特別的氣質。沈融陽著白衣,是清俊淡然的白,他則像這黃山雪竹,是清冷深邃的白,讓人攝於氣勢,不敢近身。
“沒想到你這麽早就上來了。”
身後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陸廷霄並不回身,眼底卻已經有了波動。
“我也沒想到你提前這麽多。”
“如斯美景,豈能落於人後。”沈融陽笑道,將手中籃子放在石桌上。
這是?陸廷霄轉身,挑眉。
“在山下買的,冬至將到,應個景。”沈融陽拿起蓋子,竟是一大盅熱氣未散的湯圓。“北方的習俗是冬至吃餃子,湯圓難以尋覓,這山腳下倒有多家,到底是淮河以南了。”
“你是南人?”陸廷霄走近坐下,便聞到清甜的香味,即便他並不重視口腹之慾,卻也有嚐一下的念頭。
“生來便雙親亡是南是北。”
聞言心中微微一動,不由抬眼看他,隻見沈融陽含笑搖頭,神色並無異常。
侍琴心性好動,早與侍劍到別處遊賞,餘下陸沈二人,在這大雪紛飛的數九寒天,於山中賞竹吃湯圓,倒也算一大奇景了。
第20章
山中的日子異常平靜,平靜到沈融陽覺得這就是他夢寐以求的隱士生涯。
從前到現在,他一直在奔波,開始也許是為了自己,後來卻是為了責任。在他周圍的這些人,喜總管,樂芸……甚至於侍琴和侍劍,無不以他為中心,視他如同晚輩,兄長,家人,他在接受著這些溫情或忠誠時,也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為他們撐下一片可以安心可以依靠的庇護。
現在這樣遠離塵世的靜謐,竟是他為數不多能夠徹底拋開那些陰謀算計,責任義務而享受的奢侈。
山野中雲霧飄渺,青竹明雪,對於習武之人來說,正是上佳的修煉之地,陸廷霄原本以為天台山的風水已經很不錯了,卻沒想到黃山還要更勝一籌,可惜北溟教總壇卻不可能搬到這裏,否則於他的進境實在大有裨益。
武功到了陸沈二人這等境界,早已無需借外力(如別派的武功)來增加自己的修行,真正難以突破的是自己的內心。俗話說學無止境,即便到了他們這般獨步武林的功力,也並不敢說就此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糙一木,花落葉枯,這種大自然極尋常的現象,反而恰恰是最富有靈性的,興許在不經意間,就能給人以突破的靈感,這跟佛教典故中釋迦拈花一笑,明心見性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轉頭看沈融陽,那人卻已坐在那裏,靜靜閉上眼睛,好似睡著一般,周遭青竹映襯白衣,顯得頸項更加白皙。
陸廷霄掃了一眼,知道他沒有睡著,卻沒說話。信步走至竹林旁邊,隨手摺下一根竹枝,平平挽了一個劍花。
“哦?”晉王挑眉,神色淡定下來,卻多了點興味。“對令友的死,本藩深感惋惜,隻不過,如果沈樓主要找的人是本藩親近之人,難道也要本藩袖手旁觀不成?”
“王爺,您天縱英才,自然知道沈某的意思,不需要如此出言試探。”沈融陽笑了笑,看著晉王,一字一頓:“縱使不做那些事情,王爺,沈某與你打個賭如何?”
“什麽賭?”
“十年之後,天下歸你。”的
晉王臉色大變,遊目四顧,拍案而起,卻是壓低了聲音:“大膽,你知道你在說什麽!”
“僅此一句,不再多言。”沈融陽點頭微笑。“王爺縱然不插手江湖中事,想要之物,也是手到擒來,無須多費功夫。為人君者,襟懷坦蕩,方能容天下萬民,當今聖上之下,惟有王爺之風最似聖上,餘下各子皆平平,既如此,舍君其誰?”
晉王心中怦然直跳,多少年了,有人第一次當麵說出他從來不敢宣諸於口的話,他的兄長正值盛年,他雖有所思,卻不敢大動,卻沒想到是一個江湖中人直言道破他的心事。
心念電轉,便悄然起了殺意,沈融陽自然看了出來,卻隻是一句話就消弭了他心中所想。“沈某所言,隻是為了讓王爺轉換思路,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和做事,未嚐不能得出更好的結果,江湖中人,即便武功再高,詭計再多,終究上不了大堂,治國治軍,甚至邊陲外患,豈能憑這些人就高枕無憂?”
晉王細細思索他有些怪異的用詞,覺得未嚐沒有道理,麵上卻不顯,轉而一笑。“本藩以前就從未發現像沈樓主如此巧舌如簧的江湖中人。”
沈融陽搖搖頭,“晉王此言差矣,沈某隻能算半個江湖中人,卻要算大半個生意人,這商賈之道,不能一語中的,豈不是很容易吃虧?再說沈某自幼殘疾,隻能以口舌稍勝聊以自慰了。”
晉王失笑,暗道這人真是口才了得,卻也真是被他一席話說服了大半,再者他所求之事,確實於己無半點損害,還平白送了個大人情,自己何必拒之門外。
卻還要裝作深思良久的模樣,方才捋著半短不長的鬍鬚道:“本藩今日就賣沈樓主一個人情,此後江湖鬥毆,若與百姓無礙,絕不幹涉便是。”
“如此便多謝晉王大義。”沈融陽拱手微笑,慢慢道。
他生性不喜與朝堂中人打交道,隻因自己知道後事,歷史的軌跡不會因為自己微末之身的介入就會有什麽改變,所以他一直都盡量避免去和這些人接觸,除了生意所需。但是現在,他不得不親自找上晉王,隻因蘇勤之死,對方縱然不是晉王指示,也必然與他有所聯繫,那個少年……
沈融陽斂眉嘆息,無論如何,他終究是不會活過來了。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目送沈融陽離去的身影,晉王沉吟片刻,喚人進屋。
“趙安,你讓王妃將這個匣子送到內廷給太後,就說是本藩千辛萬苦求來的千年茯苓,對治療母後她老人家的心悸很有好處。”
“是。”
“等等,”晉王又想了一下,喊住人。
“王爺還有什麽吩咐?”
“你修書一封,給那個人,就說最近讓他收斂一點。”
“是。”
晉王暗道,不要怪本藩沒有通知你,當初跟你合作本來就是不得已,現在朝堂內本藩羽翼已豐,又何須你畫蛇添足。
第19章
將近冬至,天漸漸地冷下來,有時傍晚天色就開始變暗,像當時領先世界的繁華都市——開封,每每這種時候路上行人也會變得很少,更勿論一些偏遠山村小鎮,當雪覆蓋了一切,整個人間仿佛安靜下來,如佛經所說,身如琉璃,內外明澈。
今年的雪來得特別早,從細細如碎末到鵝毛大雪,一連下了十來天,家境殷實的人家寧願縮在家裏老婆孩子熱炕頭,惟有為生計而奔波的勞苦人,不得不在大雪中揮汗來去。
然而卻還是有人冒雪上山的。
天底下與道教有關的山何其多,黃山又是一座。這座黃帝率容成子、浮丘公來此煉丹,得道升天的仙山,在唐天寶年間,被唐玄宗改名為黃山。此山雖險也奇,歷代皇帝封禪卻不喜歡在此處,而它最出名的,是山上的怪石聳立,青鬆常存。
道觀本就香火不盛,遇到大雪封山的時候,更是寸步難行,沒有人會有閑情跋涉上來燒香,因此道觀的生計全靠自己種些蔬菜自給自足,或者采些糙藥下山與藥商換錢買些柴米油鹽。
觀中有一老一少,老的叫長生,年逾七十,收養了一名在繈褓中便被山民遺棄的小道童,叫紫溪,這兩人相依為命,日子倒也清苦平靜。
紫溪畢竟年少,耐不住一天到晚都在道觀中悶著,偶爾也出去採下藥,逗下鬆鼠兔子——由於老道士從不吃葷,所以至今紫溪也不知道這兔肉的味道是什麽。
這天一大清早,他打開道觀大門,準備清掃門前的雪,便看到一個白衣人從道觀門口路過。
這白衣人氣度極好,也很好看,他想不出更好的詞,但他長得肯定要比他看過的人都好看,隻是最奇怪的是,他卻好像不能走路,需要坐在輪椅上被後麵兩名少年推著走。
紫溪大奇,他在山上這麽多年,從來也沒見有人坐著輪椅上山的。
少年人好奇心盛,便想上前搭話,又覺得有點唐突,心念一轉,轉身入內,端了碗水出來。
“誒,三位客人,且等一等!”
三人聞聲停住腳步,白衣人神情和藹地看著他。
“這位小道長有什麽事嗎?”
紫溪有點不好意思,把水遞過去,“這大雪封山的天氣,你們一路上山挺辛苦的吧,看你們又沒帶水囊,這道觀裏有水解渴,三位若不嫌棄的話,就請飲下吧。”
白衣人帶笑點頭,對他的好意表示感謝,接過水喝了一口,又遞給身後兩名侍童,他們也相繼喝了幾口。
看到眼前的人沒有拂了他的好意,紫溪高興地咧著嘴笑。他雖然常年生活在山上,卻並不是不解人事,有時候自己帶著糙藥去山下藥店販賣,卻經常受到輕視,這位大哥看起來要比那些人好看上一百倍,卻全然沒有他們的市儈。
“這樣的天氣,你們還上山來遊玩嗎?”紫溪好奇,又多問了句。
白衣人頷首。“雪中賞竹,正是一趣,此行正欲上山訪友。”
還有人在山上?
紫溪瞪大了眼,這些人都不怕冷,這大雪的天氣上山看竹子?
白衣人仿佛看出他的疑問,卻並不作答,隻笑著說:“這道觀看起來倒別致,請問是小道長清修之處麽?”
紫溪搖搖頭。“我和師父在此地居住,師父常說,世事多繁華,不過都是過眼雲煙,世人執著,山上和山下其實並無區別,身在萬丈紅塵與跳出紅塵之外也並無區別。”說到最後,活潑的小道童竟也多了幾分肅穆和慧根。
這真的是出自道士之口嗎,怎麽聽著像佛家的謁語。白衣人挑眉,卻隻笑道:“原來如此,老道長竟也是個世外高人,來日有緣定當拜見。”
紫溪又與這白衣公子聊了幾句,這才戀戀不捨地看著三人遠去。
他與世隔絕,老道士畢竟上了年紀,雖然待他甚好,話卻不多,難得遇上一個投緣的人,心下也十分高興。
這也許就是師父所說的機緣吧。
陸廷霄上黃山,不是看石,也不是看鬆,而是為了看竹。
黃山的竹名聲不顯,卻是成山成海,無處不見,在大雪映蓋下,更如同遠離塵世一般。一望無際的雪白中,絲絲翠綠從雪中脫穎而出,層層疊疊,意境深遠。
風揚起雪白的衣角,人卻兀自負手不動,看著山間籠罩不去的行雲,神情平靜,遠遠望去,幾乎讓人分不清是雪是人。
他很少穿白色的衣服,但一穿上去卻有種很特別的氣質。沈融陽著白衣,是清俊淡然的白,他則像這黃山雪竹,是清冷深邃的白,讓人攝於氣勢,不敢近身。
“沒想到你這麽早就上來了。”
身後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陸廷霄並不回身,眼底卻已經有了波動。
“我也沒想到你提前這麽多。”
“如斯美景,豈能落於人後。”沈融陽笑道,將手中籃子放在石桌上。
這是?陸廷霄轉身,挑眉。
“在山下買的,冬至將到,應個景。”沈融陽拿起蓋子,竟是一大盅熱氣未散的湯圓。“北方的習俗是冬至吃餃子,湯圓難以尋覓,這山腳下倒有多家,到底是淮河以南了。”
“你是南人?”陸廷霄走近坐下,便聞到清甜的香味,即便他並不重視口腹之慾,卻也有嚐一下的念頭。
“生來便雙親亡是南是北。”
聞言心中微微一動,不由抬眼看他,隻見沈融陽含笑搖頭,神色並無異常。
侍琴心性好動,早與侍劍到別處遊賞,餘下陸沈二人,在這大雪紛飛的數九寒天,於山中賞竹吃湯圓,倒也算一大奇景了。
第20章
山中的日子異常平靜,平靜到沈融陽覺得這就是他夢寐以求的隱士生涯。
從前到現在,他一直在奔波,開始也許是為了自己,後來卻是為了責任。在他周圍的這些人,喜總管,樂芸……甚至於侍琴和侍劍,無不以他為中心,視他如同晚輩,兄長,家人,他在接受著這些溫情或忠誠時,也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為他們撐下一片可以安心可以依靠的庇護。
現在這樣遠離塵世的靜謐,竟是他為數不多能夠徹底拋開那些陰謀算計,責任義務而享受的奢侈。
山野中雲霧飄渺,青竹明雪,對於習武之人來說,正是上佳的修煉之地,陸廷霄原本以為天台山的風水已經很不錯了,卻沒想到黃山還要更勝一籌,可惜北溟教總壇卻不可能搬到這裏,否則於他的進境實在大有裨益。
武功到了陸沈二人這等境界,早已無需借外力(如別派的武功)來增加自己的修行,真正難以突破的是自己的內心。俗話說學無止境,即便到了他們這般獨步武林的功力,也並不敢說就此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糙一木,花落葉枯,這種大自然極尋常的現象,反而恰恰是最富有靈性的,興許在不經意間,就能給人以突破的靈感,這跟佛教典故中釋迦拈花一笑,明心見性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轉頭看沈融陽,那人卻已坐在那裏,靜靜閉上眼睛,好似睡著一般,周遭青竹映襯白衣,顯得頸項更加白皙。
陸廷霄掃了一眼,知道他沒有睡著,卻沒說話。信步走至竹林旁邊,隨手摺下一根竹枝,平平挽了一個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