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霖帶林月野遊覽完整座書院,已經是晚上了,天上一輪圓月。徐子霖把他送到早已準備好的客房,便氣勢洶洶地找山長去商量重建牽月樓的事了。
林月野自己待在屋裏,翻翻書櫃,瞅瞅屏風和屋頂,百無聊賴。
正在他打算出去到街上哪家音坊裏聽聽曲子的時候,從後窗外傳來了一陣琴聲,間或有人說話。
林月野走到窗邊,輕輕推開窗戶。
屋後是一片鬱鬱青青的竹林,林中一座小小的亭子,亭中無人,琴聲是從亭子旁的一個小湖邊傳來的。
湖邊一個紅衣男子在寂寂撫琴,他旁邊還站著另一個身穿黛藍色長服的清俊少年。他們身後是白月碧水,十裏風荷已有頹勢。
林月野看得眼睛都直了,麵前情景好似一幅極美的風情畫。
琴聲漸歇,紅衣男子將手按在琴弦上,靜坐了一會兒,然後緩緩站了起來。少年上前一步,抬頭看他:“桑鈺樂師。”
男子默默看了他一眼,“叫我公子。”
少年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男子道:“晚英,你今年多大了?”
少年道:“十六。”
“……已經十六了。”男子喃喃道,“晚英,你想不想讀書?”
晚英道:“我……”
“你若想讀書,我便去求山長和學監,讓他們收下你。”
晚英道:“我不想讀書。”
男子皺一皺眉:“為何不想?你這個年紀的孩子唯有讀書才有出路,難不成你想一輩子跟著我,一輩子隻做個書童?”
“可是公子你讀了那麽多年的書,中了科舉,不也一樣沒用嗎?您如今這個境地和我有什麽區別,學監從不肯讓您講學,也不承認您的先生身份。”
男子微微一怔,繼而嘆道:“你如何能與我一樣?我這一輩子就這樣了,可你不同啊,你還小,還有很多美好的日子在後麵。”
晚英搖搖頭:“不會的,不會有美好的日子的。我從前也這樣相信過,可是後來我發現那都是幻想。”
男子看著他,眸中閃過一抹痛色,想說什麽卻被他打斷:“別說這些了,公子,很久沒聽您彈那首《青門引》了,今日彈給我聽聽吧。”
男子道:“……晚英,你真是……總是讓人不知道如何對待你。”
清麗諧暢的琴聲再次響起,林月野站在窗邊看著他們,聽不清他們說的什麽,卻覺得似乎在哪裏見過這位彈琴的紅衣男子,在哪裏呢?
夜裏溫度下降得很快,似乎還下了雨,林月野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他自十七歲開始遊歷四方,從來都是居無定所,走哪睡哪。這十年來,他躺過麥田邊的田埂,枕過溪水邊的青石,與花共臥,與鳥同眠,卻從未睡過這種正經的客房臥廳,想起濟州故裏的家,還有家中十年未見的父母親人,心中一時五味雜陳。
秋雨一夜未停,第二天早起雨似乎下大了,隱隱有傾盆之勢。
林月野穿戴好走出房門,有小廝送來雨傘雨鞋還有鬥笠蓑衣,他伸手接過道謝,隨口問道:“你們徐夫子已經去講堂了嗎?”
小廝道:“還沒有。徐學監昨日在禮殿,和山長還有其他幾位學監與掌祠因為牽月樓的存廢問題好一番理論,不過好像並沒有理論出什麽結果……”
“所以徐學監今日又去找你們山長了?”
小廝點頭:“一早就去了,到現在還沒出來。”
林月野撐著傘穿過庭院與天井,跨過雕花漏窗的月洞門,不時有抱著書本去上早課的學子三三兩兩地走過,林月野不禁嘆道:“這些孩子可真是好學,下這麽大的雨還去講堂聽課。若換做是我,雨天裏不睡到辰時絕不起床!”
出了月洞門,再繞過一處假山奇湖,眼前就出現了一棟古樸莊重的房舍,四角飛簷高高翹起,裏麵隱有人聲,想來這便是禮殿了吧。林月野一腳跨過去,跳到房簷下,扔掉雨傘,推門而入。
殿內本是十分喧譁,幾位書院的尊首爭執不休,麵紅耳赤,忽然見到有人不經允許闖進來,皆是一愣。徐子霖站在眾人中間,看見他沒頭沒腦地衝進來,想走過去跟他說些什麽,卻聽座上眉目冷峻的山長一聲怒喝:“哪裏來的閑雜人等,給我拖出去!”
徐子霖轉身道:“山長,這是我請來的客卿。”
山長道:“客卿?子霖你擇人的標準什麽時候變得如此低下?怎麽什麽人都往書院裏請!!”
林月野嚷道:“哎哎說清楚!什麽叫我這樣的人?徐學監請我作客卿擇人標準怎麽就低下了?”
山長怒道:“本山長與學監說話,哪有你這個外人插嘴的份!給我滾出去!!”
林月野聞言非但不滾,反而靠在門邊一個柱子旁,雙手抱胸,微笑著說道:“山長還請消消氣,你們剛才不是在商議事情嗎?不用管我,接著商議。容我在這躲躲雨,我保證不會打擾你們的。”
“本院重要事項決策,豈能被你這個不知哪裏冒出來的混小子竊聽了去?”
林月野聞言心中好笑,想反駁幾句,卻聽徐子霖道:“他怎麽不能聽?還是說山長覺得此事見不得人,不便說與旁人知道?”
久未出聲的書院掌祠突然開口道:“學監,注意言辭。”
徐子霖“哼”了一聲,“我怎麽不注意言辭了?我說錯了嗎?山長你敢說此事你沒有一點私心?”
山長嗤笑一聲:“子霖,單憑你這一句話,我就可以敬上不恭的名義將你驅逐出院。”
徐子霖負手站立,一拂衣袖,絲毫不為所動。
掌祠道:“說起有無私心,徐學監,這牽月樓是你母親的遺居,反對重建牽月樓,你的私心還小嗎?”
“我母親的遺居,嗬,你們還知道這是我母親的遺居?你們連死人的東西都要動,你們還有沒有良心?”
在場眾人都被他的質問問得啞口無言,掌祠看著他,神情卻依然冷淡。
山長慢悠悠喝了一口茶,道:“子霖,你是想用你的孝心來反襯我們的不義嗎?”
徐子霖道:“我沒這樣說。”
山長道:“可你是這樣做的。”
徐子霖有些生氣:“你覺得我做錯了?就因為你們都同意重建,隻有我反對?我是異聲是嗎?”
“難道你不是?”
徐子霖深吸一口氣,緩聲道:“五年前金人南侵,被金人擄往北方的除了徽、欽二帝,還有當今聖上的生母韋太後。如今朝堂上主戰派與主和派兩廂爭執,聖上卻允諾,若金人肯歸還韋太後,我朝願與金國簽訂和約。如此可見,遵循孝道是人之本分,烏鴉尚有反哺之義,何況人哉。”
另外一個年紀稍長的學監道:“靖康之難中被擄往北方的漢人何其多,韋太後隻是其中的皇室之一。聖上願意議和,是想早日還返北方,收復中原。”
林月野自己待在屋裏,翻翻書櫃,瞅瞅屏風和屋頂,百無聊賴。
正在他打算出去到街上哪家音坊裏聽聽曲子的時候,從後窗外傳來了一陣琴聲,間或有人說話。
林月野走到窗邊,輕輕推開窗戶。
屋後是一片鬱鬱青青的竹林,林中一座小小的亭子,亭中無人,琴聲是從亭子旁的一個小湖邊傳來的。
湖邊一個紅衣男子在寂寂撫琴,他旁邊還站著另一個身穿黛藍色長服的清俊少年。他們身後是白月碧水,十裏風荷已有頹勢。
林月野看得眼睛都直了,麵前情景好似一幅極美的風情畫。
琴聲漸歇,紅衣男子將手按在琴弦上,靜坐了一會兒,然後緩緩站了起來。少年上前一步,抬頭看他:“桑鈺樂師。”
男子默默看了他一眼,“叫我公子。”
少年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男子道:“晚英,你今年多大了?”
少年道:“十六。”
“……已經十六了。”男子喃喃道,“晚英,你想不想讀書?”
晚英道:“我……”
“你若想讀書,我便去求山長和學監,讓他們收下你。”
晚英道:“我不想讀書。”
男子皺一皺眉:“為何不想?你這個年紀的孩子唯有讀書才有出路,難不成你想一輩子跟著我,一輩子隻做個書童?”
“可是公子你讀了那麽多年的書,中了科舉,不也一樣沒用嗎?您如今這個境地和我有什麽區別,學監從不肯讓您講學,也不承認您的先生身份。”
男子微微一怔,繼而嘆道:“你如何能與我一樣?我這一輩子就這樣了,可你不同啊,你還小,還有很多美好的日子在後麵。”
晚英搖搖頭:“不會的,不會有美好的日子的。我從前也這樣相信過,可是後來我發現那都是幻想。”
男子看著他,眸中閃過一抹痛色,想說什麽卻被他打斷:“別說這些了,公子,很久沒聽您彈那首《青門引》了,今日彈給我聽聽吧。”
男子道:“……晚英,你真是……總是讓人不知道如何對待你。”
清麗諧暢的琴聲再次響起,林月野站在窗邊看著他們,聽不清他們說的什麽,卻覺得似乎在哪裏見過這位彈琴的紅衣男子,在哪裏呢?
夜裏溫度下降得很快,似乎還下了雨,林月野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他自十七歲開始遊歷四方,從來都是居無定所,走哪睡哪。這十年來,他躺過麥田邊的田埂,枕過溪水邊的青石,與花共臥,與鳥同眠,卻從未睡過這種正經的客房臥廳,想起濟州故裏的家,還有家中十年未見的父母親人,心中一時五味雜陳。
秋雨一夜未停,第二天早起雨似乎下大了,隱隱有傾盆之勢。
林月野穿戴好走出房門,有小廝送來雨傘雨鞋還有鬥笠蓑衣,他伸手接過道謝,隨口問道:“你們徐夫子已經去講堂了嗎?”
小廝道:“還沒有。徐學監昨日在禮殿,和山長還有其他幾位學監與掌祠因為牽月樓的存廢問題好一番理論,不過好像並沒有理論出什麽結果……”
“所以徐學監今日又去找你們山長了?”
小廝點頭:“一早就去了,到現在還沒出來。”
林月野撐著傘穿過庭院與天井,跨過雕花漏窗的月洞門,不時有抱著書本去上早課的學子三三兩兩地走過,林月野不禁嘆道:“這些孩子可真是好學,下這麽大的雨還去講堂聽課。若換做是我,雨天裏不睡到辰時絕不起床!”
出了月洞門,再繞過一處假山奇湖,眼前就出現了一棟古樸莊重的房舍,四角飛簷高高翹起,裏麵隱有人聲,想來這便是禮殿了吧。林月野一腳跨過去,跳到房簷下,扔掉雨傘,推門而入。
殿內本是十分喧譁,幾位書院的尊首爭執不休,麵紅耳赤,忽然見到有人不經允許闖進來,皆是一愣。徐子霖站在眾人中間,看見他沒頭沒腦地衝進來,想走過去跟他說些什麽,卻聽座上眉目冷峻的山長一聲怒喝:“哪裏來的閑雜人等,給我拖出去!”
徐子霖轉身道:“山長,這是我請來的客卿。”
山長道:“客卿?子霖你擇人的標準什麽時候變得如此低下?怎麽什麽人都往書院裏請!!”
林月野嚷道:“哎哎說清楚!什麽叫我這樣的人?徐學監請我作客卿擇人標準怎麽就低下了?”
山長怒道:“本山長與學監說話,哪有你這個外人插嘴的份!給我滾出去!!”
林月野聞言非但不滾,反而靠在門邊一個柱子旁,雙手抱胸,微笑著說道:“山長還請消消氣,你們剛才不是在商議事情嗎?不用管我,接著商議。容我在這躲躲雨,我保證不會打擾你們的。”
“本院重要事項決策,豈能被你這個不知哪裏冒出來的混小子竊聽了去?”
林月野聞言心中好笑,想反駁幾句,卻聽徐子霖道:“他怎麽不能聽?還是說山長覺得此事見不得人,不便說與旁人知道?”
久未出聲的書院掌祠突然開口道:“學監,注意言辭。”
徐子霖“哼”了一聲,“我怎麽不注意言辭了?我說錯了嗎?山長你敢說此事你沒有一點私心?”
山長嗤笑一聲:“子霖,單憑你這一句話,我就可以敬上不恭的名義將你驅逐出院。”
徐子霖負手站立,一拂衣袖,絲毫不為所動。
掌祠道:“說起有無私心,徐學監,這牽月樓是你母親的遺居,反對重建牽月樓,你的私心還小嗎?”
“我母親的遺居,嗬,你們還知道這是我母親的遺居?你們連死人的東西都要動,你們還有沒有良心?”
在場眾人都被他的質問問得啞口無言,掌祠看著他,神情卻依然冷淡。
山長慢悠悠喝了一口茶,道:“子霖,你是想用你的孝心來反襯我們的不義嗎?”
徐子霖道:“我沒這樣說。”
山長道:“可你是這樣做的。”
徐子霖有些生氣:“你覺得我做錯了?就因為你們都同意重建,隻有我反對?我是異聲是嗎?”
“難道你不是?”
徐子霖深吸一口氣,緩聲道:“五年前金人南侵,被金人擄往北方的除了徽、欽二帝,還有當今聖上的生母韋太後。如今朝堂上主戰派與主和派兩廂爭執,聖上卻允諾,若金人肯歸還韋太後,我朝願與金國簽訂和約。如此可見,遵循孝道是人之本分,烏鴉尚有反哺之義,何況人哉。”
另外一個年紀稍長的學監道:“靖康之難中被擄往北方的漢人何其多,韋太後隻是其中的皇室之一。聖上願意議和,是想早日還返北方,收復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