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月沉默。
兩人走了一段路,鋤月還是沒說話,林月野撓撓頭,“鋤月,我不是……”
鋤月不理他。
林月野:“好吧,我錯了。”
鋤月拿眼瞪他:“我問你,女孩子讀書怎麽就沒用了?女孩子就非得嫁人嗎?”
“……有用,有用有用!當然了,你願意嫁人就嫁,不願意……”也得嫁。
“姑且算你說得對。”
林月野閑閑平視前方,心道:“嘿,這孩子還挺倔。”
兩個人走了一個多鍾頭,才出城。城郊外一片荒草,一條小路通向盡頭,根本沒有半點竹林的影子。
林月野不禁嘆道:“這可怎麽找?連個方向都沒有。”
鋤月道:“不然我們就沿著這條路一直往西走,說不定能找到。”
“隻能這樣了。”
越往西走小路兩邊雜草越少,出現了整齊的麥田,偶爾能看見幾戶圍著籬笆的農家。
太陽升得很高,逐漸被厚厚的雲層遮住,隻露出一圈懶洋洋的白光。一陣涼風吹來,林月野抬頭看了看天,“好像要下雨。”
行到半路,天空果然飄起了細雨,兩個人急走幾步,到路旁的一戶人家避雨。
這戶人家隻有一對上了年紀的老夫妻,老婆婆在廚房裏做飯,老爺爺坐在灶台前幫忙生火。見他們兩個人躲進來,老婆婆隻是慈祥地笑了笑,讓他們坐。
林月野和鋤月在桌邊坐下來,才發現屋裏還有一個人。這人容顏極美,神情冷淡,一身藍衣立在窗前,白色髮帶被風吹得輕輕飄起。
鋤月驚訝道:“林哥哥你看,窗戶邊的那位大哥哥長得好漂亮,就像神仙一樣。”
林月野道:“神仙?你見過神仙長什麽樣?”
“沒見過,可是他真的長得很好看,你看呀!”
這時,那人望著窗外細雨中的鄉野小路,突然低吟出聲:“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鋤月高興道:“啊,我也會。下麵一句是,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林月野接道:“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他起身走到這人身邊,與他並肩而立,“王禹偁的《村行》。看來兄台也是讀書人啊。”
這人瞥他一眼,“不像?”
林月野道:“不像,倒像是仗劍天涯的劍客,哈哈哈哈哈哈!!”
“……”
他想起什麽:“那你知不知道鬆凝書院在哪兒?”
男子意外地看他:“你們要去鬆凝書院?”
林月野指了指桌邊乖巧和老婆婆說話的鋤月,“這孩子要去那裏求學,她隻說在城西,可我們這都走了快一個時辰了,連一棵竹子都沒見到。”
“鬆凝書院……”
林月野道:“哎你說這書院為什麽收女學生呢?怕找不著媳婦兒?”
“……”
他“嗬嗬嗬嗬嗬嗬”笑起來,男子惱怒地瞧他一眼:“低俗。”
“什麽什麽?你說我低俗?娶媳婦就是低俗?那你以後就娶不著媳婦了。”
男子扭過頭去不理他了。
鋤月乖乖跑過來,“林哥哥你打聽到書院在哪兒了嗎?”
“對對對,”林月野一拍頭,“哎那誰,你剛才是不是要告訴我鬆凝書院在哪兒?”
男子冷冷道:“我不知道。”
“……”
鋤月有些失望,林月野嚷嚷道:“什麽叫你不知道?你叫什麽名字!怎麽一點禮數都不懂!”
男子道:“我姓桑,名鈺。”
“……”
林月野:“我又不是真的在問你叫什麽!”
桑鈺淡淡瞥他一眼,“後會無期。”
說罷揚長而去。
兩人這才發現窗外雨早已停了,天還沒有放晴,田野裏濕漉漉的。
林月野跟老婆婆道了個別,就拉著鋤月沖了出來,桑鈺的身影還沒有走遠,他低頭對鋤月說:“這個人肯定知道鬆凝書院在哪兒,咱們悄悄跟著他,一定能找到鬆凝書院。”
鋤月乖乖點頭:“好。”
兩人一直隔著一段距離跟著桑鈺,雨後空氣很清新,卻也有些冷,林月野把外罩解下給鋤月披上。走了不到半個時辰,桑鈺在前方頓住,林月野和鋤月抬頭。
一片蔥鬱青翠的竹林出現在眼前,初秋的微風裏,格外清雅幽邃。
第4章 雨露清溪
泊舟風又起,係攬野桐林。
月在楚天碧,春來湘水深。
官貧思近闕,地遠動愁心。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徐致中《泊舟呈靈暉》
華夏文明綿延千年百載,從來不乏胸懷翰墨下筆成章的騷人雅士,此間又有多少人是少年成名的,隻作一詩一詞便響譽天下,不需贅述。
然少年天才亦如海底淘沙,少之又少,其中能不忘初心凜然相繼者,則更是鳳毛麟角。
傳說十幾年前的那個隻有十六歲就“點翰林”的少年英才,終是沒能抵住這繁華俗世的誘惑,在一次科舉會試中犯下大錯,少年早夭,隻落得一個飄渺的傳說,作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此五律以白描作詩,清新流麗,沖淡平和,流露出山人名士的出世情懷,不失為一篇佳作。”林月野放下稿紙,悠悠喝了一口茶。
名叫徐致中的少年聞言麵露喜色,站得筆直,看向坐在石桌旁的三位夫子,悄悄沖林月野送去一個感激的眼神。
這裏是鬆凝書院的一所清園,四周綠竹環繞,翠氣蔭蔭,遍地青草,一條清溪穿園而過。園中三兩石桌,幾隻花鳥。
鋤月身上有傷,走了那麽長時間的路,剛進院門就體力不支暈了過去,書院學監出來看見立即吩咐小廝將她送去客房,又讓人請了大夫看護。
林月野將鋤月安全送到這裏,功成身退,轉眼發現那個將他們引來此處的男子早已離去,本想也隨之離開,卻恰好碰到又一個來求學的少年,與之交談幾句,發現其才思俱佳。林月野擔心鬆凝書院會因為他而放棄鋤月,決定暫時留下來看看情況。
鬆凝書院的山長江卓嚴是多年前的一個落第舉子,屢考不中,遊歷間來到臨安,誤入這片竹林,被這裏的遊學之風所感染,傾力建了這所書院,取名鬆凝。
江卓嚴拿起林月野放在石桌上的稿紙,細細端詳一番,抬頭看了一眼徐致中,點了點頭:“的確不錯。”
另外一位夫子抿了一口清茶,道:“現如今詩壇自楊萬裏起,就形成了江西體與晚唐體並存的局麵,大多數文人的詩作也兼具這兩種特徵。隻是……”
學監向庭蕪接道:“隻是江西體詩以學問為詩,過於堆砌古典;晚唐體詩專為格律詩,意平奇詭,刻畫太甚,都有其不足。”
兩人走了一段路,鋤月還是沒說話,林月野撓撓頭,“鋤月,我不是……”
鋤月不理他。
林月野:“好吧,我錯了。”
鋤月拿眼瞪他:“我問你,女孩子讀書怎麽就沒用了?女孩子就非得嫁人嗎?”
“……有用,有用有用!當然了,你願意嫁人就嫁,不願意……”也得嫁。
“姑且算你說得對。”
林月野閑閑平視前方,心道:“嘿,這孩子還挺倔。”
兩個人走了一個多鍾頭,才出城。城郊外一片荒草,一條小路通向盡頭,根本沒有半點竹林的影子。
林月野不禁嘆道:“這可怎麽找?連個方向都沒有。”
鋤月道:“不然我們就沿著這條路一直往西走,說不定能找到。”
“隻能這樣了。”
越往西走小路兩邊雜草越少,出現了整齊的麥田,偶爾能看見幾戶圍著籬笆的農家。
太陽升得很高,逐漸被厚厚的雲層遮住,隻露出一圈懶洋洋的白光。一陣涼風吹來,林月野抬頭看了看天,“好像要下雨。”
行到半路,天空果然飄起了細雨,兩個人急走幾步,到路旁的一戶人家避雨。
這戶人家隻有一對上了年紀的老夫妻,老婆婆在廚房裏做飯,老爺爺坐在灶台前幫忙生火。見他們兩個人躲進來,老婆婆隻是慈祥地笑了笑,讓他們坐。
林月野和鋤月在桌邊坐下來,才發現屋裏還有一個人。這人容顏極美,神情冷淡,一身藍衣立在窗前,白色髮帶被風吹得輕輕飄起。
鋤月驚訝道:“林哥哥你看,窗戶邊的那位大哥哥長得好漂亮,就像神仙一樣。”
林月野道:“神仙?你見過神仙長什麽樣?”
“沒見過,可是他真的長得很好看,你看呀!”
這時,那人望著窗外細雨中的鄉野小路,突然低吟出聲:“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鋤月高興道:“啊,我也會。下麵一句是,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林月野接道:“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他起身走到這人身邊,與他並肩而立,“王禹偁的《村行》。看來兄台也是讀書人啊。”
這人瞥他一眼,“不像?”
林月野道:“不像,倒像是仗劍天涯的劍客,哈哈哈哈哈哈!!”
“……”
他想起什麽:“那你知不知道鬆凝書院在哪兒?”
男子意外地看他:“你們要去鬆凝書院?”
林月野指了指桌邊乖巧和老婆婆說話的鋤月,“這孩子要去那裏求學,她隻說在城西,可我們這都走了快一個時辰了,連一棵竹子都沒見到。”
“鬆凝書院……”
林月野道:“哎你說這書院為什麽收女學生呢?怕找不著媳婦兒?”
“……”
他“嗬嗬嗬嗬嗬嗬”笑起來,男子惱怒地瞧他一眼:“低俗。”
“什麽什麽?你說我低俗?娶媳婦就是低俗?那你以後就娶不著媳婦了。”
男子扭過頭去不理他了。
鋤月乖乖跑過來,“林哥哥你打聽到書院在哪兒了嗎?”
“對對對,”林月野一拍頭,“哎那誰,你剛才是不是要告訴我鬆凝書院在哪兒?”
男子冷冷道:“我不知道。”
“……”
鋤月有些失望,林月野嚷嚷道:“什麽叫你不知道?你叫什麽名字!怎麽一點禮數都不懂!”
男子道:“我姓桑,名鈺。”
“……”
林月野:“我又不是真的在問你叫什麽!”
桑鈺淡淡瞥他一眼,“後會無期。”
說罷揚長而去。
兩人這才發現窗外雨早已停了,天還沒有放晴,田野裏濕漉漉的。
林月野跟老婆婆道了個別,就拉著鋤月沖了出來,桑鈺的身影還沒有走遠,他低頭對鋤月說:“這個人肯定知道鬆凝書院在哪兒,咱們悄悄跟著他,一定能找到鬆凝書院。”
鋤月乖乖點頭:“好。”
兩人一直隔著一段距離跟著桑鈺,雨後空氣很清新,卻也有些冷,林月野把外罩解下給鋤月披上。走了不到半個時辰,桑鈺在前方頓住,林月野和鋤月抬頭。
一片蔥鬱青翠的竹林出現在眼前,初秋的微風裏,格外清雅幽邃。
第4章 雨露清溪
泊舟風又起,係攬野桐林。
月在楚天碧,春來湘水深。
官貧思近闕,地遠動愁心。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徐致中《泊舟呈靈暉》
華夏文明綿延千年百載,從來不乏胸懷翰墨下筆成章的騷人雅士,此間又有多少人是少年成名的,隻作一詩一詞便響譽天下,不需贅述。
然少年天才亦如海底淘沙,少之又少,其中能不忘初心凜然相繼者,則更是鳳毛麟角。
傳說十幾年前的那個隻有十六歲就“點翰林”的少年英才,終是沒能抵住這繁華俗世的誘惑,在一次科舉會試中犯下大錯,少年早夭,隻落得一個飄渺的傳說,作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此五律以白描作詩,清新流麗,沖淡平和,流露出山人名士的出世情懷,不失為一篇佳作。”林月野放下稿紙,悠悠喝了一口茶。
名叫徐致中的少年聞言麵露喜色,站得筆直,看向坐在石桌旁的三位夫子,悄悄沖林月野送去一個感激的眼神。
這裏是鬆凝書院的一所清園,四周綠竹環繞,翠氣蔭蔭,遍地青草,一條清溪穿園而過。園中三兩石桌,幾隻花鳥。
鋤月身上有傷,走了那麽長時間的路,剛進院門就體力不支暈了過去,書院學監出來看見立即吩咐小廝將她送去客房,又讓人請了大夫看護。
林月野將鋤月安全送到這裏,功成身退,轉眼發現那個將他們引來此處的男子早已離去,本想也隨之離開,卻恰好碰到又一個來求學的少年,與之交談幾句,發現其才思俱佳。林月野擔心鬆凝書院會因為他而放棄鋤月,決定暫時留下來看看情況。
鬆凝書院的山長江卓嚴是多年前的一個落第舉子,屢考不中,遊歷間來到臨安,誤入這片竹林,被這裏的遊學之風所感染,傾力建了這所書院,取名鬆凝。
江卓嚴拿起林月野放在石桌上的稿紙,細細端詳一番,抬頭看了一眼徐致中,點了點頭:“的確不錯。”
另外一位夫子抿了一口清茶,道:“現如今詩壇自楊萬裏起,就形成了江西體與晚唐體並存的局麵,大多數文人的詩作也兼具這兩種特徵。隻是……”
學監向庭蕪接道:“隻是江西體詩以學問為詩,過於堆砌古典;晚唐體詩專為格律詩,意平奇詭,刻畫太甚,都有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