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帳門被掀開,副將入內後立刻回手遮好了帳門,生怕有冷風跟著入內,讓他們主帥原本就不怎麽結實的身體再受了風寒。
遊彥正蜷在炭盆前,借著帳內昏暗的燭火,專注地看著手裏的地圖,聽見說話聲他抬起頭來朝著副將點了點頭:“縈都城內現在可有動靜?”
“依舊是緊閉城門,並且經過這段時日的休整,他們又加固了城防,似乎打定主意要以逸待勞,咱們若是想再次攻城,怕是沒有先前那麽容易。”副將回道,“尤其現在天氣一日冷過一日,若是與他們僵持不下,對我們不利。”
“我們為何要與他們僵持?”遊彥笑了起來,“我們明明占據優勢,為何要被樊國牽著鼻子走?”他說著話,放下手裏的地圖,拿起器具撥了撥眼前的炭盆,“現在大半個樊國都在我們手裏,其餘的那些地方,多是山高路險人口稀少,資源匱乏之地,給不了縈都城什麽支援。而縈都城內現在所有的糧草補給,都來自於樊國那幾個盟國。而那幾個小國,本是我南魏的屬臣,卻偏偏存了異心,非要與樊國勾結在一起,正好也該適當的給些教訓。”
他說著話,抬起頭朝著副將笑了一下,“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副將有些茫然地看著遊彥,半晌才理解他話裏的深意:“將軍的意思是,我們現在不動這縈都城,而是對那幾個盟國施壓,徹底斷了他們的後路,到時候隻剩下一個縈都城,孤立無援,想要拿下也隻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光是斷他們後路又怎麽夠?”遊彥淡淡道,“他們幾國能夠勾結在一起,本就是因為利益相投,但國與國之間,哪來的長久的友誼?他們能夠為了利益與樊國聯手,又為何不會為了利益與樊國反目?”
“那屬下這就著手去安排人馬?”副將道。
“不用了,”遊彥站起身,稍微動了動自己因為久坐而有些酸痛的身體,倒了杯熱水給自己,“人馬早就動身了,三日前就應該到了,估摸著這兩日就應該收到戰報。”他說著話,將剛剛隨手丟到一旁的地圖撿了起來,在上麵隨意劃了一道,“最多再有三日,這裏往北,就都會是我南魏的地界。”
“那將軍,縈都城這裏……”
“軍中的這幾個將軍,每日輪流帶人去城門下叫陣,氣勢一定要足,隔三差五地試著佯攻,反正要讓城裏的人相信,我們依舊一心想要攻城,隻是苦於沒有辦法。”遊彥將手裏的地圖緩緩地合上,“不要打草驚蛇,且等著樊國的這幾個盟友會給我們什麽樣的驚喜。”
“屬下明白了。”副將朝著遊彥拱手,眼底滿含敬佩之意。
這副將也是遊彥的舊下屬,當年在西北也跟著遊彥衝鋒陷陣過,後來隨著陶薑來了這西南。先前因為郭準的處處為難,讓軍中的這批人總覺得束手束腳,格外的憋屈,直到遊彥來了這西南,除掉郭準,主持大局,才讓他們又重新找回當年的感覺。
更重要的是,遊彥在戰事之上,從來不按常理出牌,多出奇兵,連他們這些舊將都很難掌握遊彥的心思,更別提對陣的敵兵,有這樣的主帥在,全軍上下都多了幾分底氣。
遊彥回身,就著炭盆烤了烤手,隨口問道:“今天什麽日子了?”
“十月初八了。”副將回道。
“十月初八……”遊彥喃喃重複道,“今日是陶薑下葬之日。隻可惜戰事耽擱,不能親送他最後一程。”
副將朝著遊彥拱手:“等到西南戰事終了,徹底剿滅那樊國人,陶將軍泉下有知,也會覺得慰藉。”
遊彥輕輕地搖了搖頭,走到帳門前。方一掀開帳門,冷風便席捲而入,吹到遊彥身上,遊彥長長地嘆了口氣,看了一眼帳外巡邏的兵士,感嘆道:“這天氣一日冷過一日,愈發的不好過了。轉眼又到了年底,這戰事持續了近一年的時間,將士們也都開始想家了。”
“想來依著將軍的計策,離大獲全勝的日子也不遠了。”
遊彥垂下頭思索了一會:“郭準那裏還是什麽都沒問出來?”
“他大概是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整日裏不出一言,什麽都不肯交代,”副將回道,“但按照他那幾個參軍所交代,他與那樊國國主之間似乎並沒有什麽直接往來,因為他們不曾見到軍中有任何異族人出現。”
“沒有直接往來?那怎麽就那麽湊巧,樊國人上演了一出誘敵深入,而他就剛好在那一日指使鄔晟在背後給了陶薑一劍,並且斷了所有的外援。”遊彥微微皺眉,“就沒再搜出什麽?”
“屬下又派人搜查了一遍太守府,隻搜出了一封密信,應該是您到太守府那一日他剛收到的,信上提醒他,要小心都城的來人,做好萬全準備,以免露了馬腳。”副將遲疑道,“此外再無別的內容。看著那信上的口吻,應該不是第一次通信,但我們搜遍了他先前待過的地方,再沒找到一絲痕跡,而郭準,也死活都不肯交代這信究竟是從哪裏,由誰寄給他的。”
“小心都城的來人?”遊彥微微眯眼,他來西南可以說是轉瞬之間的決定,除了長樂宮幾個貼身伺候的,再沒驚動任何人,連他的家人對此事都毫不知情,隻以為他是在宮中休養。直到他捉拿郭準,接手西南的大小事宜之後,藺策才正式在朝中宣布,由他暫代益州總管,負責西南的戰事。那又是誰能那麽及時地就提醒郭準?
遊彥正蜷在炭盆前,借著帳內昏暗的燭火,專注地看著手裏的地圖,聽見說話聲他抬起頭來朝著副將點了點頭:“縈都城內現在可有動靜?”
“依舊是緊閉城門,並且經過這段時日的休整,他們又加固了城防,似乎打定主意要以逸待勞,咱們若是想再次攻城,怕是沒有先前那麽容易。”副將回道,“尤其現在天氣一日冷過一日,若是與他們僵持不下,對我們不利。”
“我們為何要與他們僵持?”遊彥笑了起來,“我們明明占據優勢,為何要被樊國牽著鼻子走?”他說著話,放下手裏的地圖,拿起器具撥了撥眼前的炭盆,“現在大半個樊國都在我們手裏,其餘的那些地方,多是山高路險人口稀少,資源匱乏之地,給不了縈都城什麽支援。而縈都城內現在所有的糧草補給,都來自於樊國那幾個盟國。而那幾個小國,本是我南魏的屬臣,卻偏偏存了異心,非要與樊國勾結在一起,正好也該適當的給些教訓。”
他說著話,抬起頭朝著副將笑了一下,“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副將有些茫然地看著遊彥,半晌才理解他話裏的深意:“將軍的意思是,我們現在不動這縈都城,而是對那幾個盟國施壓,徹底斷了他們的後路,到時候隻剩下一個縈都城,孤立無援,想要拿下也隻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光是斷他們後路又怎麽夠?”遊彥淡淡道,“他們幾國能夠勾結在一起,本就是因為利益相投,但國與國之間,哪來的長久的友誼?他們能夠為了利益與樊國聯手,又為何不會為了利益與樊國反目?”
“那屬下這就著手去安排人馬?”副將道。
“不用了,”遊彥站起身,稍微動了動自己因為久坐而有些酸痛的身體,倒了杯熱水給自己,“人馬早就動身了,三日前就應該到了,估摸著這兩日就應該收到戰報。”他說著話,將剛剛隨手丟到一旁的地圖撿了起來,在上麵隨意劃了一道,“最多再有三日,這裏往北,就都會是我南魏的地界。”
“那將軍,縈都城這裏……”
“軍中的這幾個將軍,每日輪流帶人去城門下叫陣,氣勢一定要足,隔三差五地試著佯攻,反正要讓城裏的人相信,我們依舊一心想要攻城,隻是苦於沒有辦法。”遊彥將手裏的地圖緩緩地合上,“不要打草驚蛇,且等著樊國的這幾個盟友會給我們什麽樣的驚喜。”
“屬下明白了。”副將朝著遊彥拱手,眼底滿含敬佩之意。
這副將也是遊彥的舊下屬,當年在西北也跟著遊彥衝鋒陷陣過,後來隨著陶薑來了這西南。先前因為郭準的處處為難,讓軍中的這批人總覺得束手束腳,格外的憋屈,直到遊彥來了這西南,除掉郭準,主持大局,才讓他們又重新找回當年的感覺。
更重要的是,遊彥在戰事之上,從來不按常理出牌,多出奇兵,連他們這些舊將都很難掌握遊彥的心思,更別提對陣的敵兵,有這樣的主帥在,全軍上下都多了幾分底氣。
遊彥回身,就著炭盆烤了烤手,隨口問道:“今天什麽日子了?”
“十月初八了。”副將回道。
“十月初八……”遊彥喃喃重複道,“今日是陶薑下葬之日。隻可惜戰事耽擱,不能親送他最後一程。”
副將朝著遊彥拱手:“等到西南戰事終了,徹底剿滅那樊國人,陶將軍泉下有知,也會覺得慰藉。”
遊彥輕輕地搖了搖頭,走到帳門前。方一掀開帳門,冷風便席捲而入,吹到遊彥身上,遊彥長長地嘆了口氣,看了一眼帳外巡邏的兵士,感嘆道:“這天氣一日冷過一日,愈發的不好過了。轉眼又到了年底,這戰事持續了近一年的時間,將士們也都開始想家了。”
“想來依著將軍的計策,離大獲全勝的日子也不遠了。”
遊彥垂下頭思索了一會:“郭準那裏還是什麽都沒問出來?”
“他大概是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整日裏不出一言,什麽都不肯交代,”副將回道,“但按照他那幾個參軍所交代,他與那樊國國主之間似乎並沒有什麽直接往來,因為他們不曾見到軍中有任何異族人出現。”
“沒有直接往來?那怎麽就那麽湊巧,樊國人上演了一出誘敵深入,而他就剛好在那一日指使鄔晟在背後給了陶薑一劍,並且斷了所有的外援。”遊彥微微皺眉,“就沒再搜出什麽?”
“屬下又派人搜查了一遍太守府,隻搜出了一封密信,應該是您到太守府那一日他剛收到的,信上提醒他,要小心都城的來人,做好萬全準備,以免露了馬腳。”副將遲疑道,“此外再無別的內容。看著那信上的口吻,應該不是第一次通信,但我們搜遍了他先前待過的地方,再沒找到一絲痕跡,而郭準,也死活都不肯交代這信究竟是從哪裏,由誰寄給他的。”
“小心都城的來人?”遊彥微微眯眼,他來西南可以說是轉瞬之間的決定,除了長樂宮幾個貼身伺候的,再沒驚動任何人,連他的家人對此事都毫不知情,隻以為他是在宮中休養。直到他捉拿郭準,接手西南的大小事宜之後,藺策才正式在朝中宣布,由他暫代益州總管,負責西南的戰事。那又是誰能那麽及時地就提醒郭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