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彥對待感情素來直接且坦然,若是想見藺策,便立刻去見,若是一時不得見麵,他也不會因此失落, 他有許多的愛好,總會找到合適的事情來打發時間,像藺秀此刻這般因為思念一個人而失神到忘了地點與場合的感覺他更是從未體會過,此刻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倒覺得有些新奇。
他與藺策分開最久的時間應該就是隆和元年,他率領三萬大軍趕赴西北,隔著千山萬水,半足足有大半年的時間不得見麵。隻是現在他回憶起來,想起的卻隻有血雨腥風,匝地煙塵,根本沒有這些小兒女的思緒,現在看來還覺得有點可惜。
隻是當年他在西北,戰事急迫,三軍將士的性命繫於一身,他根本無暇分神,他牢記千裏之外有個人在等自己歸來,卻根本沒時間去想那人在都城之中過的好不好。隻有偶爾從兇險的戰場之上撿回一條性命,三軍收拾戰場的時候,才難得空閑,或許是因為在生死邊緣滾過,遊彥在那種時候總會格外的想念遠在都城的那個人,在感情上遊彥從不掩飾,既然思念,他就要告知那人,全然不顧自己還滿身狼狽,立刻提筆匆匆寫下幾個字,夾在戰報之中,一併送往都城。
現在想想,倒是不知道遠在都城的藺策收到那些沾染著血汙的寥寥數語之時,又會懷著一種什麽樣的心情。
藺策對待感情時總會格外克製,尤其在遊彥麵前更不願示弱,加上遊彥從西北回來之時傷痕累累,被勒令在床休養了一月之久,自己在西北經歷的種種,身上的每一道疤的來源都被藺策盤問清楚,反倒是藺策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朝中局勢穩定,大權回落,遊彥也就忘了問問那人,那大半年的時間,他一個人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之中,又是如何度過的?
這麽想著,遊彥倒是突然有些想見到藺策,他放下手中的茶盞,看了一眼還在出神的藺秀,微微笑了笑:“殿下,我突然想起還有事情,就先告辭了。”
藺秀被拉回了思緒,對上遊彥的眼發現對方的目光在自己手中的灰兔子上,才慌忙道:“是本宮失態了,將軍勿怪。”說著將灰兔遞給遊彥,微微傾身。
遊彥把灰兔重新抱在懷裏,笑著搖頭:“惦念自己的心上人又算得上什麽失態?”說完朝著藺秀點了點頭,轉身朝著長樂宮走去,不知是不是因為有所惦念,腳步也稍顯急迫,很快就消失於藺秀的視線中。
藺秀眨了眨眼,慢慢地收回視線,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的侍女:“走吧,回宮。”
“是,殿下。”
遊彥回到長樂宮時,一切與他離開前沒有什麽區別,藺策依舊坐在書案前處理朝務,高庸小心地在一旁伺候著,時不時地研墨續茶,兩個人幾乎沒有什麽言語。
遊彥放輕了腳步走進,朝著抬起頭的高庸眨了眨眼,將灰兔子遞到他手裏,擺手讓他出去,自己繞到了藺策的身後,越過他的肩頭朝書案上看了一眼,突然整個人撲了上去,環住藺策的脖子,大半個人都伏在藺策的背上,連帶兩個人都忍不住晃了晃。
藺策握筆的手頓了一下,用另一隻手扶住遊彥的手臂,笑意登時浮現在臉上:“今日怎麽回來的這麽早,往日不都是午膳的時候我派人去請才肯回來?”
“因為我想見你了呀,”藺策與他貼了貼臉,“倒是你,我出門的時候你在批奏章,回來的時候也在批奏章,這也有一個時辰了,就不能稍微歇息一會?”說著順勢伸出手,握住藺策握筆的那隻手,讓他將筆放下,“好了,現在勻出小半個時辰給我,陪我說說話,如何?”
藺策握住他的手,另一隻手托住他的身體,將人整個背了起來,一直走到軟塌前才將人放下,自己挨著遊彥坐了下來:“好,現在開始半個時辰我都屬於你,你想說什麽?”
遊彥伸了伸胳膊,枕到藺策腿上,仰著頭看著藺策的眼睛:“我們來聊聊往事吧?比如,我去西北的那段日子,我記得那時候夾在戰報裏寄了不少信給你,你可還收著?”
西北……這兩個字對藺策來說,遠沒有遊彥那麽輕鬆,遊彥生性豁達,又是被惦念與擔憂的那個,所以提起那時候他能夠雲淡風輕,可是藺策每次想起那時候,都能清楚的記得遊彥身上遍布的傷痕,每當這時候,一種難以言表的情緒就會梗在心頭,所以他從來沒與遊彥提起那時候,卻不知今日遊彥為何會想起。
但他總是沒法拒絕遊彥的話的,他伸手輕輕地摸了摸遊彥的臉:“都還收著,一共十一封,一封不少,你要看嗎?”
遊彥翻身坐了起來,一雙眼格外明亮:“要看,時間太久了,我都記不清那時候都胡亂寫了些什麽給你。”
藺策看了他一會,起身來到書案前,從那裏找出了一個巴掌大的錦盒,緩緩地打開,露出裏麵十一封書信。
其實說是書信,更像是一張字條。戰事緊急,遊彥根本來不及多表達些什麽,幸好他也並不想抒發什麽,所有關於戰事的內容都在戰報之中,那些署著當今聖上名諱的字條上隻有最直接,未經任何掩飾的想念。
藺策將那錦盒交給遊彥,自己默不作聲地挨著他坐下,看著他一封一封地打開那些書信,視線掃過上麵的字跡,唇畔始終帶著笑。
若換了旁人,此刻翻出多年前又是如此直白的書信來看,多少會覺得羞赧,但遊彥卻從來不會,不管過了多久他都不會覺得思念自己心上人是什麽丟人的事情。他將那精心保存過的十一封書信看完,再抬眼對上藺策的目光:“那時候戰事緊急,我卻還是想方設法地寫了這些信給你,你卻沒給我回過一封與戰事無關的家信,可是因為當時朝中局勢緊迫?”遊彥抬手摸了摸藺策的臉,“這麽多年來,我從來不曾問過你,那半年的時間,你一個人,過的可好?”
他與藺策分開最久的時間應該就是隆和元年,他率領三萬大軍趕赴西北,隔著千山萬水,半足足有大半年的時間不得見麵。隻是現在他回憶起來,想起的卻隻有血雨腥風,匝地煙塵,根本沒有這些小兒女的思緒,現在看來還覺得有點可惜。
隻是當年他在西北,戰事急迫,三軍將士的性命繫於一身,他根本無暇分神,他牢記千裏之外有個人在等自己歸來,卻根本沒時間去想那人在都城之中過的好不好。隻有偶爾從兇險的戰場之上撿回一條性命,三軍收拾戰場的時候,才難得空閑,或許是因為在生死邊緣滾過,遊彥在那種時候總會格外的想念遠在都城的那個人,在感情上遊彥從不掩飾,既然思念,他就要告知那人,全然不顧自己還滿身狼狽,立刻提筆匆匆寫下幾個字,夾在戰報之中,一併送往都城。
現在想想,倒是不知道遠在都城的藺策收到那些沾染著血汙的寥寥數語之時,又會懷著一種什麽樣的心情。
藺策對待感情時總會格外克製,尤其在遊彥麵前更不願示弱,加上遊彥從西北回來之時傷痕累累,被勒令在床休養了一月之久,自己在西北經歷的種種,身上的每一道疤的來源都被藺策盤問清楚,反倒是藺策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朝中局勢穩定,大權回落,遊彥也就忘了問問那人,那大半年的時間,他一個人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之中,又是如何度過的?
這麽想著,遊彥倒是突然有些想見到藺策,他放下手中的茶盞,看了一眼還在出神的藺秀,微微笑了笑:“殿下,我突然想起還有事情,就先告辭了。”
藺秀被拉回了思緒,對上遊彥的眼發現對方的目光在自己手中的灰兔子上,才慌忙道:“是本宮失態了,將軍勿怪。”說著將灰兔遞給遊彥,微微傾身。
遊彥把灰兔重新抱在懷裏,笑著搖頭:“惦念自己的心上人又算得上什麽失態?”說完朝著藺秀點了點頭,轉身朝著長樂宮走去,不知是不是因為有所惦念,腳步也稍顯急迫,很快就消失於藺秀的視線中。
藺秀眨了眨眼,慢慢地收回視線,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的侍女:“走吧,回宮。”
“是,殿下。”
遊彥回到長樂宮時,一切與他離開前沒有什麽區別,藺策依舊坐在書案前處理朝務,高庸小心地在一旁伺候著,時不時地研墨續茶,兩個人幾乎沒有什麽言語。
遊彥放輕了腳步走進,朝著抬起頭的高庸眨了眨眼,將灰兔子遞到他手裏,擺手讓他出去,自己繞到了藺策的身後,越過他的肩頭朝書案上看了一眼,突然整個人撲了上去,環住藺策的脖子,大半個人都伏在藺策的背上,連帶兩個人都忍不住晃了晃。
藺策握筆的手頓了一下,用另一隻手扶住遊彥的手臂,笑意登時浮現在臉上:“今日怎麽回來的這麽早,往日不都是午膳的時候我派人去請才肯回來?”
“因為我想見你了呀,”藺策與他貼了貼臉,“倒是你,我出門的時候你在批奏章,回來的時候也在批奏章,這也有一個時辰了,就不能稍微歇息一會?”說著順勢伸出手,握住藺策握筆的那隻手,讓他將筆放下,“好了,現在勻出小半個時辰給我,陪我說說話,如何?”
藺策握住他的手,另一隻手托住他的身體,將人整個背了起來,一直走到軟塌前才將人放下,自己挨著遊彥坐了下來:“好,現在開始半個時辰我都屬於你,你想說什麽?”
遊彥伸了伸胳膊,枕到藺策腿上,仰著頭看著藺策的眼睛:“我們來聊聊往事吧?比如,我去西北的那段日子,我記得那時候夾在戰報裏寄了不少信給你,你可還收著?”
西北……這兩個字對藺策來說,遠沒有遊彥那麽輕鬆,遊彥生性豁達,又是被惦念與擔憂的那個,所以提起那時候他能夠雲淡風輕,可是藺策每次想起那時候,都能清楚的記得遊彥身上遍布的傷痕,每當這時候,一種難以言表的情緒就會梗在心頭,所以他從來沒與遊彥提起那時候,卻不知今日遊彥為何會想起。
但他總是沒法拒絕遊彥的話的,他伸手輕輕地摸了摸遊彥的臉:“都還收著,一共十一封,一封不少,你要看嗎?”
遊彥翻身坐了起來,一雙眼格外明亮:“要看,時間太久了,我都記不清那時候都胡亂寫了些什麽給你。”
藺策看了他一會,起身來到書案前,從那裏找出了一個巴掌大的錦盒,緩緩地打開,露出裏麵十一封書信。
其實說是書信,更像是一張字條。戰事緊急,遊彥根本來不及多表達些什麽,幸好他也並不想抒發什麽,所有關於戰事的內容都在戰報之中,那些署著當今聖上名諱的字條上隻有最直接,未經任何掩飾的想念。
藺策將那錦盒交給遊彥,自己默不作聲地挨著他坐下,看著他一封一封地打開那些書信,視線掃過上麵的字跡,唇畔始終帶著笑。
若換了旁人,此刻翻出多年前又是如此直白的書信來看,多少會覺得羞赧,但遊彥卻從來不會,不管過了多久他都不會覺得思念自己心上人是什麽丟人的事情。他將那精心保存過的十一封書信看完,再抬眼對上藺策的目光:“那時候戰事緊急,我卻還是想方設法地寫了這些信給你,你卻沒給我回過一封與戰事無關的家信,可是因為當時朝中局勢緊迫?”遊彥抬手摸了摸藺策的臉,“這麽多年來,我從來不曾問過你,那半年的時間,你一個人,過的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