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喧鬧的大殿登時安靜下來,遊彥挑了挑眉:“既然諸位沒有意見,那在下就領旨了。”說完他抬頭看向龍椅上的藺策,稽首施禮:“臣代內侄遊禮叩謝聖恩。”
藺策微低頭,視線落在遊彥臉上,遊彥抬起頭與他對視,甚至還微微歪頭朝著藺策眨了眨眼,好像把昨天兩個人不歡而散的事忘了個幹淨。藺策無意識地搓了搓手指,緩緩道:“朕與樂昌公主感情深厚,眾卿也都知道,所以,遊卿,朕這個妹妹以後就託付給你們遊家了。”
遊彥收了笑意,麵上是難得的認真:“陛下盡管放心,臣可以項上人頭做保證,如若公主在我遊家受任何的委屈,陛下可以將臣的頭拿去。”
“朕要你的頭做什麽?”遊彥一句話就讓藺策變了臉色,他一隻手緊捏住龍椅的扶手,瞪著遊彥。
遊彥笑道:“臣其實也並不是很捨得這顆頭。”
藺策盯著他看了一會,沉聲道:“沒別的什麽事兒,遊卿就退下吧。”
“臣還有一件事。”遊彥保持著跪地的姿勢,摸出那塊一直藏在袖中的兵符,藺策隻掃了一眼就變了臉色,他倏地起身,全然不顧滿殿的朝臣,幾步就下了台階來到遊彥麵前,卻還是沒來得及打斷遊彥繼續開口:
“當年陛下初繼位西北告急,朝中無人可用,臣臨危受命從陛下手裏接過這兵符,一轉眼就是三四年,現在四海清明,百姓安居,再無戰事困擾,臣前幾日身體抱恙之後深感精力不足,無法再為陛下分憂,也是時候上交兵符歸還兵權給陛下。”
藺策站在遊彥正麵前,遊彥抬起頭剛好看見他緊握的雙拳和手背上的青筋,不由怔了一下,隨即低下頭垂下眼簾,將手裏的兵符向前送了送,是從未有過的恭謹。
“遊將軍,為人臣子替君分憂乃是本分,你掌管我南魏兵權這麽多年,這個時候上交兵符,朝中一時無人能接替,豈不是讓陛下為難?”
這一日早朝之上的變故著實是有些多,讓一眾朝臣都陷入錯愕,既搞不明白藺策為何突然賜婚,也不清楚遊彥上交兵符又是打的什麽主意,甚至開始懷疑遊彥這一招是以退為進,先成全了自家侄子與公主的婚事,將來再把兵權拿回手裏,因此有人按捺不住,出言假意勸阻。
遊彥偏過頭,找到說話的人:“白將軍剛剛或許是沒聽清我的話,我上交兵符是給陛下,兵權自然也應該歸還到陛下手裏,白將軍一個禁衛操心的是不是多了點兒?”
藺策一隻手緊緊地抓著自己的衣袖,目光始終鎖在遊彥身上,根本沒在意那些朝臣的爭論與喧譁,他傾身向前,咬著牙一字一頓問道:“遊將軍,你是認真的?”
“臣能力有限,不能再為陛下分憂,實在不敢再當此重任。”遊彥不再逃避,抬起頭對上藺策的雙眼,將手裏的兵符又向前送了送,“臣懇請陛下收回兵符。”
藺策一雙眼微微泛紅,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怒極反笑:“遊將軍當年於危機之時挺身而出,拯救南魏於危難之中,現在哪怕心存退意也一心為朕,朕又怎麽捨得辜負。”話落,他慢慢地伸出手,從遊彥手裏將那塊兵符拿了過來,而後捏緊了兵符轉身往回走,在龍椅前回過身,“遊將軍身體不適還跪在那裏,豈不是成了朕苛責功臣?”
藺策看起來十分鎮定,但剛剛從遊彥的角度卻清楚地看見他顫抖的手指,遊彥眉頭緊鎖,抬起頭來看了藺策一會,慢慢直起身:“臣多謝陛下體諒。”
藺策用力地閉了閉眼,將視線從遊彥臉上轉開,不再往他的方向看一眼:“遊將軍的請求已經達成了,眾卿還有別的事兒嗎?”
百官此刻自然都藏著各種的心思,但或許是藺策此刻的神情太可怕,雖然眾人都有些莫名,卻也看的出來當今聖上此刻的情緒並不怎麽正常,沒有人願意在這種時候站出來試探藺策的底線,生怕被帝王一怒波及。
藺策站在龍椅前,目光從大殿之中慢慢地掃過,將每個人的神情都收入眼底,卻唯獨錯過了離自己最近的那個位置,良久,他低下頭看了一眼自己攤在自己掌心的兵符,大概是他握的太久,原本應該微涼的兵符現在已經溫熱,好像還殘留著某個人留下的溫度。
四年前他初登帝位,西北叛亂,朝中無人可用,遊彥從他手裏接過這個兵符,隻帶了三萬大軍就趕赴西北。藺策至今還記得遊彥出發之前意氣風發的樣子,也記得那人從西北歸來之時渾身是傷憔悴狼狽卻依舊得意洋洋地朝他晃了晃手裏的兵符的樣子。
之後兵符就一直在那人手裏,一轉眼居然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
藺策慢慢地合上手指,將兵符死死地握在掌心,微微閉了閉眼,挺直了腰背,將手背到身後:“那就散朝吧。”
“臣等恭送陛下。”
遊彥跟著眾臣一起施禮,而後抬起頭看著那人頭也不回地走出了大殿,身邊的人吵吵嚷嚷也慢慢地散去,他在殿中站了一會,照例是等所有人都散去才向外走去,他以為大殿之外會有長樂宮的內侍等著他,畢竟藺策剛剛明顯是在壓抑著怒氣,肯定會在散朝之後與他好生爭論一下此事,卻出乎遊彥的意料,大殿之外空空如也,沒有任何人等他。
藺策微低頭,視線落在遊彥臉上,遊彥抬起頭與他對視,甚至還微微歪頭朝著藺策眨了眨眼,好像把昨天兩個人不歡而散的事忘了個幹淨。藺策無意識地搓了搓手指,緩緩道:“朕與樂昌公主感情深厚,眾卿也都知道,所以,遊卿,朕這個妹妹以後就託付給你們遊家了。”
遊彥收了笑意,麵上是難得的認真:“陛下盡管放心,臣可以項上人頭做保證,如若公主在我遊家受任何的委屈,陛下可以將臣的頭拿去。”
“朕要你的頭做什麽?”遊彥一句話就讓藺策變了臉色,他一隻手緊捏住龍椅的扶手,瞪著遊彥。
遊彥笑道:“臣其實也並不是很捨得這顆頭。”
藺策盯著他看了一會,沉聲道:“沒別的什麽事兒,遊卿就退下吧。”
“臣還有一件事。”遊彥保持著跪地的姿勢,摸出那塊一直藏在袖中的兵符,藺策隻掃了一眼就變了臉色,他倏地起身,全然不顧滿殿的朝臣,幾步就下了台階來到遊彥麵前,卻還是沒來得及打斷遊彥繼續開口:
“當年陛下初繼位西北告急,朝中無人可用,臣臨危受命從陛下手裏接過這兵符,一轉眼就是三四年,現在四海清明,百姓安居,再無戰事困擾,臣前幾日身體抱恙之後深感精力不足,無法再為陛下分憂,也是時候上交兵符歸還兵權給陛下。”
藺策站在遊彥正麵前,遊彥抬起頭剛好看見他緊握的雙拳和手背上的青筋,不由怔了一下,隨即低下頭垂下眼簾,將手裏的兵符向前送了送,是從未有過的恭謹。
“遊將軍,為人臣子替君分憂乃是本分,你掌管我南魏兵權這麽多年,這個時候上交兵符,朝中一時無人能接替,豈不是讓陛下為難?”
這一日早朝之上的變故著實是有些多,讓一眾朝臣都陷入錯愕,既搞不明白藺策為何突然賜婚,也不清楚遊彥上交兵符又是打的什麽主意,甚至開始懷疑遊彥這一招是以退為進,先成全了自家侄子與公主的婚事,將來再把兵權拿回手裏,因此有人按捺不住,出言假意勸阻。
遊彥偏過頭,找到說話的人:“白將軍剛剛或許是沒聽清我的話,我上交兵符是給陛下,兵權自然也應該歸還到陛下手裏,白將軍一個禁衛操心的是不是多了點兒?”
藺策一隻手緊緊地抓著自己的衣袖,目光始終鎖在遊彥身上,根本沒在意那些朝臣的爭論與喧譁,他傾身向前,咬著牙一字一頓問道:“遊將軍,你是認真的?”
“臣能力有限,不能再為陛下分憂,實在不敢再當此重任。”遊彥不再逃避,抬起頭對上藺策的雙眼,將手裏的兵符又向前送了送,“臣懇請陛下收回兵符。”
藺策一雙眼微微泛紅,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怒極反笑:“遊將軍當年於危機之時挺身而出,拯救南魏於危難之中,現在哪怕心存退意也一心為朕,朕又怎麽捨得辜負。”話落,他慢慢地伸出手,從遊彥手裏將那塊兵符拿了過來,而後捏緊了兵符轉身往回走,在龍椅前回過身,“遊將軍身體不適還跪在那裏,豈不是成了朕苛責功臣?”
藺策看起來十分鎮定,但剛剛從遊彥的角度卻清楚地看見他顫抖的手指,遊彥眉頭緊鎖,抬起頭來看了藺策一會,慢慢直起身:“臣多謝陛下體諒。”
藺策用力地閉了閉眼,將視線從遊彥臉上轉開,不再往他的方向看一眼:“遊將軍的請求已經達成了,眾卿還有別的事兒嗎?”
百官此刻自然都藏著各種的心思,但或許是藺策此刻的神情太可怕,雖然眾人都有些莫名,卻也看的出來當今聖上此刻的情緒並不怎麽正常,沒有人願意在這種時候站出來試探藺策的底線,生怕被帝王一怒波及。
藺策站在龍椅前,目光從大殿之中慢慢地掃過,將每個人的神情都收入眼底,卻唯獨錯過了離自己最近的那個位置,良久,他低下頭看了一眼自己攤在自己掌心的兵符,大概是他握的太久,原本應該微涼的兵符現在已經溫熱,好像還殘留著某個人留下的溫度。
四年前他初登帝位,西北叛亂,朝中無人可用,遊彥從他手裏接過這個兵符,隻帶了三萬大軍就趕赴西北。藺策至今還記得遊彥出發之前意氣風發的樣子,也記得那人從西北歸來之時渾身是傷憔悴狼狽卻依舊得意洋洋地朝他晃了晃手裏的兵符的樣子。
之後兵符就一直在那人手裏,一轉眼居然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
藺策慢慢地合上手指,將兵符死死地握在掌心,微微閉了閉眼,挺直了腰背,將手背到身後:“那就散朝吧。”
“臣等恭送陛下。”
遊彥跟著眾臣一起施禮,而後抬起頭看著那人頭也不回地走出了大殿,身邊的人吵吵嚷嚷也慢慢地散去,他在殿中站了一會,照例是等所有人都散去才向外走去,他以為大殿之外會有長樂宮的內侍等著他,畢竟藺策剛剛明顯是在壓抑著怒氣,肯定會在散朝之後與他好生爭論一下此事,卻出乎遊彥的意料,大殿之外空空如也,沒有任何人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