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陶謙知道了曹嵩死在徐州,雖然覺得有些措手不及,但也沒有就此驚惶失措,反而還有些欣喜。盡管年紀大了,但他到底是一手建立了丹陽軍的人物,對著董卓的西涼鐵騎時他會毫無建樹,那是因為騎兵對戰步兵本就有優勢,此時麵對曹操,陶謙覺得自己未必不能戰而勝之。也許他對麵南稱帝並沒什麽奢望,但是在有生之年為子孫後代打下一片基業這個念頭卻時時刻刻縈繞在他的心頭。


    就像之前曾經說過的那樣,天下諸侯都在尋找著出兵的緣由,此時曹操發兵來攻,陶謙若是戰敗,那自是萬事休提,但若他能夠擊潰曹操大軍,進而在追殺過程中不小心占了兗州,天下人也不能對陶謙的行為說些什麽,畢竟將來這可能就是其他勢力攻城略地的套路,誰又會把自己的前路封死。


    當然,陶謙並不是個盲目自信的人,之所以能夠在官場中混到現在,是因為他一向能夠冷靜的分析局勢。他自然明白,曹操乃是何許人也,既然膽敢發兵來攻,自然是因為有必勝的把握,自己若隻是憑借徐州自身的兵力抵抗,隻怕即使能勝,也會元氣大傷,這以後假使萬一再有個誰的親戚死在徐州,隻怕徐州會就此易手。不用懷疑,既然有了曹操的這個先例,其他本就苦於沒有發兵緣由的諸侯是不會不效仿的。


    既然已經想到了這一點,陶謙很容易就想到了應對之策。他叫來手下孫乾、糜竺等人,命令他們即刻啟程,前往附近的諸侯處求援,其所用的借口自然是冠冕堂皇,對曹操的行為大加批判,對各位諸侯的品德大加讚揚,這其中的意思不難明白,各位,那曹操不是個東西,你們的名聲這麽好,這麽講義氣,不會不來幫忙打這個王八蛋吧,而且,我們還能趁這個機會分了兗州。


    其他各路諸侯的動向先不去提它,隻說這糜竺直奔北海而來,他本以為這北海太守孔融號稱孔子子孫,自然是急公好義,此番相求自是有求必應,卻不料事情的發展完全不按照他的預期進展。


    不過,並不是說孔融拒絕了糜竺的請求,而是糜竺根本就沒有辦法見到孔融的麵。


    糜竺來到北海時,正趕上管亥圍城,數萬黃巾殘餘將個北海城圍的嚴嚴實實,糜竺老遠的看了一眼,就不敢再前進了。他本打算就此離去,但是想了一想之後,竟是計上心來,自己本是從徐州向北而行,何不再行向北,先求那袁紹公孫瓚發兵救北海,待北海之圍解後,正可以言語使這人與那曹操相爭,則徐州可坐收漁人之利。


    <a id="ads" href="http:///"></a>


    既然想出了好辦法,糜竺這便繞過了北海,一路快馬加鞭向北而去,他雖是文官,但也練過幾年武藝,雖不甚高(將臣注:最起碼比劉禪高),卻也經得住連續數日縱馬狂奔。


    可惜糜竺到底不是一流的謀士,他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袁紹幹脆就沒打算見他,而公孫瓚倒是接見了他,但當糜竺提出發兵之事時,公孫瓚很熟練的來了個顧左右而言他。


    與其救援北海落個名聲,不如等到北海被破、孔融掛掉後再起兵占之,到時讓手下人作作宣傳,說自己替孔老二的不知道二十世孫報了仇,那名聲不是一樣高漲。當然,要是能夠趁機把打的兩敗俱傷的徐州和兗州都給占了,也沒有人會拒絕。


    糜竺固然不笨,而且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他甚至可以說是很聰明,但他畢竟不是士族,對那些整日宣揚禮義道德的人群了解不深,所以也無法猜對他們的想法。


    不過糜竺也不是白跑一趟,就在他意冷心灰想要離開的時候,有幾個公孫瓚的手下叫住了他,在問明事情經過後,他們表示一定會率領自己的私兵前去相助北海和徐州。


    這幾個人就是劉備、關羽和張飛。


    自從群雄討董之後,劉備一直在平原當個小小的縣令,對於這個一直號稱自己是漢高祖子孫的家夥來說,這個渺小的職位根本無法滿足他的野心,因此,他沒事就來上司兼同學公孫瓚這裏套磁,希望能夠得到晉升,而公孫瓚自然明白他的想法,同時公孫瓚更明白的是劉備的實力,因此他絕不會給劉備任何一個有可能超越自己的機會。事實上,要不是擔心關羽張飛的報複,而且也並不願意把這兩個畢竟算是自己陣營的猛人逼到別人手下,公孫瓚早就一刀宰了這個不知所謂的同學了。


    公孫瓚一直都想不明白,為什麽關羽張飛這兩個家夥對劉備這麽忠心,同樣對這一點存有疑問的,還有剛死了老爸的曹孟德。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偶然遇見了糜竺,也得到了他夢想的機會。


    稟報過公孫瓚後,劉備帶著兩名兄弟以及一千本部人馬就要出發,公孫瓚想了一想,又借給劉備兩千兵馬,至於他是否命令負責這兩千兵馬的軍官尋機殺了劉備,那就無人知曉了。


    劉備解除北海之危的過程極其簡單,派出頭號手下關二胡子幾刀砍了賊首管亥,剩下的隻不過都是些拿著木棒,毫無防禦力的饑民罷了,被關二張三兩人帶著騎兵來回幾次衝擊,就此作了鳥獸散。


    也不能怪孔融沒用,自從孔安國被呂布廢了以後,整個北海就沒有一個能夠拿的出手的武將,對著還算比較能打的管亥,上陣的武將總是第一個被他斬殺,畢竟這年頭流行的就是單條,在死了一大票人後,北海城內的士氣低落的可以,孔融也隻有掛起免戰牌,任由管亥圍城。


    此時北海之危既解,孔融在劉備的推波助瀾下,對糜竺那出兵救徐州的請求也值得答應。無論如何,人家劉大耳朵說了,“孔北海既為聖人子孫,當不致有恩不報,令先祖蒙羞於地下”。可憐北海數萬大軍,扔下家裏的老婆孩子,就此成了報恩的工具。


    曹操既然要攻打徐州,自然早向徐州之內派出了暗探無數,此時有關陶謙的種種報告就擺在他的麵前。對於陶謙的應對之策,曹操不得不寫個服字。


    正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外來的諸侯到了徐州之後,絕對不會甘心空手而回,若是曹操來個按兵不動,隻怕陶謙先會和拚命占徐州便宜的外來諸侯鬧起來。就算曹操為父報仇心切,一心進攻,但是離間計這個東西,簡直就是為心思各異的各地諸侯量身打造的。


    這陶謙當真是老糊塗的很了,此計蠢的讓人心服口服。本來徐州上下一心,曹操還有些顧及,要當真來個無人真正出力的聯盟,曹操正是求之不得。


    事實再次證明了,這個世界的發展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中心的。


    與其打生打死的得到一小部分兗州,那還不如來個坐山觀虎鬥,一舉吞下徐兗兩州,大概所有的諸侯都明白這一點,所以,除了無奈的孔融和雄心勃勃的劉備外,並沒有任何諸侯響應陶謙的號召。


    在知道這個現實的時候,曹操已經和陶謙打過了幾場陣地戰,結果毫無疑問,曹操的領地一步步的擴大了。


    徐州城內的陶謙麵色凝重,正尋思著投降會不會太丟人,剛來的劉備提出:“備當遺書於操,勸令和解。操若不從,廝殺未遲。”


    陶謙一時間覺得很無力,你以為你劉備是什麽人,那曹操在廢了這麽大力氣,死了那麽多人馬之後,會聽你的話,就此離去?


    但是畢竟人家劉大耳朵是來幫忙的,陶謙也不好說出難聽的話來,再說了,回頭人家曹操嘲笑起來,對象也是劉備,不是他陶謙,所以在最後陶謙還是答應的劉備的建議。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很是詭異,在接到劉備的書信後,曹操居然真的退兵了。


    陶謙自是驚詫非常,劉備表麵上很是驕傲,其實心裏也很是茫然,他寫那封信隻不過是為了自抬身價,借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和陶謙、曹操是持平的,事實上,他也沒指望曹操就此退去,隻要曹操不罵他,就是燒高香了。


    按照劉備原本的計劃,接下來應該是一段困苦的守城時期,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身先士卒,每天虎軀震上幾震,以無比的王者之氣征服徐州將士,之後年邁的陶謙急病身亡,同時遭遇不幸的還有陶謙的所有心腹,他們的家人也因為大火而全部喪生,這樣自己就可以在民眾的期盼下就任徐州牧。至於這些人具體是怎麽死的……難道關羽張飛還殺不死幾十個人?這樣一來,就算徐州守不住,自己也多了不少軍隊。


    但是如今曹操這麽一退,雖然劉備的名聲漲了不少,可實際的利益他卻一點都得不到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瑜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將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將臣並收藏周瑜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