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最好的時光》主編:張悅然【完結】
內容簡介
幾乎所有人都認同,最好的時光,是一個屬於過去時態的詞組。但人們又通常認為,幸福則是將來時的,甚至是趨向於無窮遠的將來。以此來看,兩個詞相隔迢迢,永不碰麵。也就是說,最好的時光並不是幸福的。這個結論令人沮喪。不過,也許真的沒有太多人,願意用過去最好的時光來替代想像中幸福的未來。甚至不願意拿當下既不幸福也不美好的生活與之交換。當我們在感慨過去某段時間是最好的時光的時候,並沒有期待它掙脫時間軸的束縛,來到現在,重新發生或者繼續發生。如果它忽然站在眼前,我們大概也會手足無措。那段時光我們愛,卻不再需要。我們隻想在孤獨的時候,憑藉記憶對它意yin一番,假裝還在它的懷裏。或者是把它當做一個故事,說給別人聽,那時我們也好像和它還在一起。這情感熱烈而虛偽。
【
第1節:卷首語 文/張悅然
第一部分:
卷首語
張悅然
幾乎所有人都認同,最好的時光,是一個屬於過去時態的詞組。但人們又通常認為,幸福則是將來時的,甚至是趨向於無窮遠的將來。以此來看,兩個詞相隔迢迢,永不碰麵。也就是說,最好的時光並不是幸福的。這個結論令人沮喪。不過,也許真的沒有太多人,願意用過去最好的時光來替代想像中幸福的未來。甚至不願意拿當下既不幸福也不美好的生活與之交換。當我們在感慨過去某段時間是最好的時光的時候,並沒有期待它掙脫時間軸的束縛,來到現在,重新發生或者繼續發生。如果它忽然站在眼前,我們大概也會手足無措。那段時光我們愛,卻不再需要。我們隻想在孤獨的時候,憑藉記憶對它意yin一番,假裝還在它的懷裏。或者是把它當做一個故事,說給別人聽,那時我們也好像和它還在一起。這情感熱烈而虛偽。
但虛偽是時間的錯。它讓我們不停向前走又向後看。它讓我們盼望一直走下去又想永遠停留在某個位置。它讓我們野心勃勃又心灰意冷。我們被它挾持,從未獲得自由的意願。
小時候看張愛玲的《十八春》,對曼楨那句話記得很深。她說:"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而現在想來,即便回去,回到過去相愛的時間,也都是煎熬和痛苦,毫無幸福可言。否則又怎麽會分開。他們無處可去,在時間的軸線上,過去和未來,沒有一個可以藏身的角落。但為什麽曼楨想要回去?我們想要回去?因為時間的仁慈之處在於,它把那些被痛苦撕碎的記憶重新拚好,變得完整無缺。破鏡重圓。最好的時光是那些被忘掉又漸漸記起來的時光,事實上,它們並不是時間,是畫麵,是影像。我們是它的演員,是它的作者,是它的觀眾。不過是一場戲而已。
第2節:我們希望最美的尤物長存
我們希望最美的尤物長存
鯉編輯部
張悅然:如果是在幾年前,我最初知道薩岡和麥卡勒斯的時候,大概很容易把她們的國籍弄反。熱烈的薩岡來自美國,而憂鬱的麥卡勒斯是法國人。那時候我認為法國文學是憂鬱的女人,而美國文學是個頑劣的孩子但現在卻不會。法國文學中,有一種輕快歡跳的東西,熱烈激揚。當然會有例外,但薩岡並不例外。她是法蘭西的尤物,自己像閃閃發光的珠寶,點亮人們的欲望,她和文學談戀愛,小說是她的一個情人。但美國則相反。現在的我,也許會更喜歡美國的當代文學。有一種下墜的力量,藏著一個黑暗的旋渦。在電影《聲名狼藉》中,哈波·李說:美國不像法國,憑藉一點迷人或者發光的東西,就可以生存下來。美國希望要你的全部,並且越快越好。所以,在美國作家身上,你看到了他的全部,全部是一個更深、更強烈的表達。在麥卡勒斯身上,我們也可以感覺到這種完整和強烈。她把自己打碎,一小塊一小塊地融化在文學裏。
周嘉寧:我早些年喜歡薩岡並不是因為她的小說,她的小說能夠讓我記住的隻是一些片段了,戰爭三部曲是我比較喜歡的,而我知道圍繞著我的隻是情緒。所以我更因為她是薩岡而喜歡她,我喜歡她開阿斯頓馬丁的車,也喜歡她以一種情人的感覺與薩特相處,而不是波伏娃這般的紅顏知己。
張悅然:
薩岡的青春,是騰空而起擁抱天空的,而麥卡勒斯是默默挖掘試圖把自己掩埋起來的。我們更喜歡她們當中的誰,也許意味著我們對哪一種青春更認同。顯然,我永遠無法愛上薩岡。
周嘉寧:所以說我們倆的青春基本都是麥卡勒斯模式的,那種閉塞,拘謹,甚至內心有點小邪惡的青春是我們所能夠觸摸得到的,她的質地屬於心靈,她的所有小說,都在用那些小女孩的形象來拚湊一個自我。我覺得豆豉說的一點很好玩,那就是麥卡勒斯真的應該不會有多喜歡薩岡吧。但是做這個少年專題,是想要說些不一樣的青春,相牴觸的、已經消逝的、墮落的、永恆心靈的等等。
張悅然:另外說句題外話,我們之前已經做過美國夢的專題了,可是現在想來,如果說讓我們選擇以後隻讀一個國家的作家的小說,我們大概都會選擇美國的吧。除了麥卡勒斯外,這陣子我們都熱愛的約翰·歐文也是美國人。
周嘉寧:對,所以特意請btr來翻譯了約翰·歐文的一個短篇放在最後的小說部分,在他的一本短篇集裏,每個小說的後麵都有他寫的作者手記,我們連同那個手記也一起翻譯了,大約也就是想與大家分享我們的這份熱愛。
她總是走出門,買一瓶johnny
walker,然後坐在樓梯下麵的直背靠椅上。在我與朋友睡著以後,她會熬一整夜,遊離在她的浪漫幻想中。當我早晨下樓時,酒瓶已經空了。
第3節:交叉小徑的青春(1)
交叉小徑的青春
文/豆豉
我不得不從薩岡寫給薩特的信說起,薩岡在聽說薩特失明以後寫了這封情書給他,公開刊登在報紙上,那年薩岡已經40多歲了。要知道在阿蘭·維爾恭德萊為她寫的傳記《薩岡,一個迷人的小魔鬼》裏麵,1960年之前的事情占了兩百多頁,而寫到1960年之後就隻有那可憐巴巴的兩頁了,盡管到了1960年之後她仍然在寫作,但顯然在阿蘭看來那些肆意的少女歲月已經不復存在。
據說薩岡從15歲的時候起就想寫這封信,她與薩特還有波伏娃其實很早就相識,那時候的巴黎和紐約喲,還真是海明威筆下的那場盛宴,薩岡當年也在那些地方遇見晚年的海明威,還有這些年來風起雲湧的蘇珊·桑塔格,甚至她穿越大西洋,到康乃狄克州邊境的鄉村酒吧裏,隻為了聽一聽比利·霍利黛唱歌。若幹年後,當我們在四處尋覓一張霍利黛的黑膠唱片時,隻想空空地想,天哪,這個時代還有機會再重來一次嗎?薩岡在那時就認識薩特與波伏娃,波伏娃對薩岡的回憶是,從沒有能夠說得到一塊兒去。而對於薩岡來說,見麵時的寡言或者在咖啡館裏遇見也假裝沒有看到,隻是緣於少女的羞怯。
在那封信之後,他們倆有過很親密的交往,這種親密是,他們可以像兩個站在月台上的旅行者那般去聊天,而不涉及任何熟識的他人。後來薩岡寫給薩特的信,他因失明而無法閱讀,於是薩岡將它們全部都錄成磁帶,並且在每盒磁帶上都貼了膠布做記號,好讓他通過觸覺就能夠辨別。
這是我對薩岡少女般印象的最後片段。後來她很快就開始急切地寫起了回憶錄《我最美好的回憶》,仿佛也是從內心裏感到一個時代的終結。所幸這個時代足夠完美,記憶就足夠填滿她衰老後所有的憂傷。
她的青春期與很多人相比,顯得無比漫長,但是也總會有結束的時候。一個人在少女時代再縱情行樂,赤足開車,揮霍財產也總會得到原諒,但是這個世界的殘酷在於,成年人總會被束縛到各種規範裏,並且得不到原諒。薩岡因為吸毒被判刑,又因為債台高築被判刑,沒有人記得她晚年借住在朋友家裏的樣子,在所有人的印象裏,她就是那個短頭髮,開著阿斯頓馬丁跑車的少女。
在薩岡《我最美好的記憶》裏曾經寫到她與田納西·威廉士的一段交往。當時田納西愛憐卡森·麥卡勒斯,於是薩岡在那段時間裏經常能夠見到麥卡勒斯。那年薩岡19歲,麥卡勒斯37歲,已經癱瘓了8年,在薩岡的描寫裏,有一段寫田納西把麥卡勒斯抱回房間,像安頓孩子一樣安頓她在雙層枕頭上躺下。
第4節:交叉小徑的青春(2)
很能夠想像那樣的一幅情景,除卻在這兒出版的麥卡勒斯小說上那張經典的照片外,麥卡勒斯的大部分其他照片都透出一種青春期的拘謹和緊張。曾經看到過一張布列鬆拍攝的她的照片,應該還是在癱瘓之前,她站在灰暗的小房間裏,桌子上堆滿了書,糙稿和打字機,因為站著,她的個頭特別高,幾乎要碰到天花板上的吊燈,就好像一個體育課的時候長得過高而分外令人矚目的女孩,短髮,男式的襯衫,腿顯得過分長。之後,她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就永遠定格在那兒,
薩岡並沒有對麥卡勒斯有過多的形容,相信那個時候她更喜歡的,當然是詩人田納西,而那個麥卡勒斯是被田納西所照顧和寵愛著的小女孩,薩岡幾次寫到她,除了說她的腿和胳膊不協調地長,蒼白,以及愛穿運動短褲外,隻強調過她那無敵的孩童般的笑容,永不消逝的孩童般的笑容。
確實,如果說飆車到出車禍的薩岡是以一個劣童的形象去征服法國的話,那麽麥卡勒斯則是一個被禁錮起來的小孩。看到過一個評論說她還是一個最會滿嘴謊話的小孩,大約是因為她確實給自己構建了一個如此完整又封閉的小世界,這種事情隻有孩童所為。她是個雙性戀者,那時先是瘋狂地愛上那個美得叫人掉眼淚的瑞士女作家安妮瑪麗,熱情撲空以後就轉而到凱薩琳的家門口,苦苦哀求說凱薩琳,我真愛你。她那個在巴黎小旅館裏自殺而死的丈夫李夫斯對她真是很有愛,而她卻不知道該以何種方式去愛。在她的自傳裏,種種往事都讓人感到這個女人孩童般的冷漠,無情。後來田納西回憶麥卡勒斯的時候,寫過一段話非常感人:"那個夏天她愛上了某個人,她的丈夫李夫斯還沒有自殺,但他已不是她愛的人了。她總是走出門,買一瓶johnny
walker,然後坐在樓梯下麵的直背靠椅上。在我與朋友睡著以後,她會熬一整夜,遊離在她的浪漫幻想中。當我早晨下樓時,酒瓶已經空了。"
內容簡介
幾乎所有人都認同,最好的時光,是一個屬於過去時態的詞組。但人們又通常認為,幸福則是將來時的,甚至是趨向於無窮遠的將來。以此來看,兩個詞相隔迢迢,永不碰麵。也就是說,最好的時光並不是幸福的。這個結論令人沮喪。不過,也許真的沒有太多人,願意用過去最好的時光來替代想像中幸福的未來。甚至不願意拿當下既不幸福也不美好的生活與之交換。當我們在感慨過去某段時間是最好的時光的時候,並沒有期待它掙脫時間軸的束縛,來到現在,重新發生或者繼續發生。如果它忽然站在眼前,我們大概也會手足無措。那段時光我們愛,卻不再需要。我們隻想在孤獨的時候,憑藉記憶對它意yin一番,假裝還在它的懷裏。或者是把它當做一個故事,說給別人聽,那時我們也好像和它還在一起。這情感熱烈而虛偽。
【
第1節:卷首語 文/張悅然
第一部分:
卷首語
張悅然
幾乎所有人都認同,最好的時光,是一個屬於過去時態的詞組。但人們又通常認為,幸福則是將來時的,甚至是趨向於無窮遠的將來。以此來看,兩個詞相隔迢迢,永不碰麵。也就是說,最好的時光並不是幸福的。這個結論令人沮喪。不過,也許真的沒有太多人,願意用過去最好的時光來替代想像中幸福的未來。甚至不願意拿當下既不幸福也不美好的生活與之交換。當我們在感慨過去某段時間是最好的時光的時候,並沒有期待它掙脫時間軸的束縛,來到現在,重新發生或者繼續發生。如果它忽然站在眼前,我們大概也會手足無措。那段時光我們愛,卻不再需要。我們隻想在孤獨的時候,憑藉記憶對它意yin一番,假裝還在它的懷裏。或者是把它當做一個故事,說給別人聽,那時我們也好像和它還在一起。這情感熱烈而虛偽。
但虛偽是時間的錯。它讓我們不停向前走又向後看。它讓我們盼望一直走下去又想永遠停留在某個位置。它讓我們野心勃勃又心灰意冷。我們被它挾持,從未獲得自由的意願。
小時候看張愛玲的《十八春》,對曼楨那句話記得很深。她說:"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而現在想來,即便回去,回到過去相愛的時間,也都是煎熬和痛苦,毫無幸福可言。否則又怎麽會分開。他們無處可去,在時間的軸線上,過去和未來,沒有一個可以藏身的角落。但為什麽曼楨想要回去?我們想要回去?因為時間的仁慈之處在於,它把那些被痛苦撕碎的記憶重新拚好,變得完整無缺。破鏡重圓。最好的時光是那些被忘掉又漸漸記起來的時光,事實上,它們並不是時間,是畫麵,是影像。我們是它的演員,是它的作者,是它的觀眾。不過是一場戲而已。
第2節:我們希望最美的尤物長存
我們希望最美的尤物長存
鯉編輯部
張悅然:如果是在幾年前,我最初知道薩岡和麥卡勒斯的時候,大概很容易把她們的國籍弄反。熱烈的薩岡來自美國,而憂鬱的麥卡勒斯是法國人。那時候我認為法國文學是憂鬱的女人,而美國文學是個頑劣的孩子但現在卻不會。法國文學中,有一種輕快歡跳的東西,熱烈激揚。當然會有例外,但薩岡並不例外。她是法蘭西的尤物,自己像閃閃發光的珠寶,點亮人們的欲望,她和文學談戀愛,小說是她的一個情人。但美國則相反。現在的我,也許會更喜歡美國的當代文學。有一種下墜的力量,藏著一個黑暗的旋渦。在電影《聲名狼藉》中,哈波·李說:美國不像法國,憑藉一點迷人或者發光的東西,就可以生存下來。美國希望要你的全部,並且越快越好。所以,在美國作家身上,你看到了他的全部,全部是一個更深、更強烈的表達。在麥卡勒斯身上,我們也可以感覺到這種完整和強烈。她把自己打碎,一小塊一小塊地融化在文學裏。
周嘉寧:我早些年喜歡薩岡並不是因為她的小說,她的小說能夠讓我記住的隻是一些片段了,戰爭三部曲是我比較喜歡的,而我知道圍繞著我的隻是情緒。所以我更因為她是薩岡而喜歡她,我喜歡她開阿斯頓馬丁的車,也喜歡她以一種情人的感覺與薩特相處,而不是波伏娃這般的紅顏知己。
張悅然:
薩岡的青春,是騰空而起擁抱天空的,而麥卡勒斯是默默挖掘試圖把自己掩埋起來的。我們更喜歡她們當中的誰,也許意味著我們對哪一種青春更認同。顯然,我永遠無法愛上薩岡。
周嘉寧:所以說我們倆的青春基本都是麥卡勒斯模式的,那種閉塞,拘謹,甚至內心有點小邪惡的青春是我們所能夠觸摸得到的,她的質地屬於心靈,她的所有小說,都在用那些小女孩的形象來拚湊一個自我。我覺得豆豉說的一點很好玩,那就是麥卡勒斯真的應該不會有多喜歡薩岡吧。但是做這個少年專題,是想要說些不一樣的青春,相牴觸的、已經消逝的、墮落的、永恆心靈的等等。
張悅然:另外說句題外話,我們之前已經做過美國夢的專題了,可是現在想來,如果說讓我們選擇以後隻讀一個國家的作家的小說,我們大概都會選擇美國的吧。除了麥卡勒斯外,這陣子我們都熱愛的約翰·歐文也是美國人。
周嘉寧:對,所以特意請btr來翻譯了約翰·歐文的一個短篇放在最後的小說部分,在他的一本短篇集裏,每個小說的後麵都有他寫的作者手記,我們連同那個手記也一起翻譯了,大約也就是想與大家分享我們的這份熱愛。
她總是走出門,買一瓶johnny
walker,然後坐在樓梯下麵的直背靠椅上。在我與朋友睡著以後,她會熬一整夜,遊離在她的浪漫幻想中。當我早晨下樓時,酒瓶已經空了。
第3節:交叉小徑的青春(1)
交叉小徑的青春
文/豆豉
我不得不從薩岡寫給薩特的信說起,薩岡在聽說薩特失明以後寫了這封情書給他,公開刊登在報紙上,那年薩岡已經40多歲了。要知道在阿蘭·維爾恭德萊為她寫的傳記《薩岡,一個迷人的小魔鬼》裏麵,1960年之前的事情占了兩百多頁,而寫到1960年之後就隻有那可憐巴巴的兩頁了,盡管到了1960年之後她仍然在寫作,但顯然在阿蘭看來那些肆意的少女歲月已經不復存在。
據說薩岡從15歲的時候起就想寫這封信,她與薩特還有波伏娃其實很早就相識,那時候的巴黎和紐約喲,還真是海明威筆下的那場盛宴,薩岡當年也在那些地方遇見晚年的海明威,還有這些年來風起雲湧的蘇珊·桑塔格,甚至她穿越大西洋,到康乃狄克州邊境的鄉村酒吧裏,隻為了聽一聽比利·霍利黛唱歌。若幹年後,當我們在四處尋覓一張霍利黛的黑膠唱片時,隻想空空地想,天哪,這個時代還有機會再重來一次嗎?薩岡在那時就認識薩特與波伏娃,波伏娃對薩岡的回憶是,從沒有能夠說得到一塊兒去。而對於薩岡來說,見麵時的寡言或者在咖啡館裏遇見也假裝沒有看到,隻是緣於少女的羞怯。
在那封信之後,他們倆有過很親密的交往,這種親密是,他們可以像兩個站在月台上的旅行者那般去聊天,而不涉及任何熟識的他人。後來薩岡寫給薩特的信,他因失明而無法閱讀,於是薩岡將它們全部都錄成磁帶,並且在每盒磁帶上都貼了膠布做記號,好讓他通過觸覺就能夠辨別。
這是我對薩岡少女般印象的最後片段。後來她很快就開始急切地寫起了回憶錄《我最美好的回憶》,仿佛也是從內心裏感到一個時代的終結。所幸這個時代足夠完美,記憶就足夠填滿她衰老後所有的憂傷。
她的青春期與很多人相比,顯得無比漫長,但是也總會有結束的時候。一個人在少女時代再縱情行樂,赤足開車,揮霍財產也總會得到原諒,但是這個世界的殘酷在於,成年人總會被束縛到各種規範裏,並且得不到原諒。薩岡因為吸毒被判刑,又因為債台高築被判刑,沒有人記得她晚年借住在朋友家裏的樣子,在所有人的印象裏,她就是那個短頭髮,開著阿斯頓馬丁跑車的少女。
在薩岡《我最美好的記憶》裏曾經寫到她與田納西·威廉士的一段交往。當時田納西愛憐卡森·麥卡勒斯,於是薩岡在那段時間裏經常能夠見到麥卡勒斯。那年薩岡19歲,麥卡勒斯37歲,已經癱瘓了8年,在薩岡的描寫裏,有一段寫田納西把麥卡勒斯抱回房間,像安頓孩子一樣安頓她在雙層枕頭上躺下。
第4節:交叉小徑的青春(2)
很能夠想像那樣的一幅情景,除卻在這兒出版的麥卡勒斯小說上那張經典的照片外,麥卡勒斯的大部分其他照片都透出一種青春期的拘謹和緊張。曾經看到過一張布列鬆拍攝的她的照片,應該還是在癱瘓之前,她站在灰暗的小房間裏,桌子上堆滿了書,糙稿和打字機,因為站著,她的個頭特別高,幾乎要碰到天花板上的吊燈,就好像一個體育課的時候長得過高而分外令人矚目的女孩,短髮,男式的襯衫,腿顯得過分長。之後,她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就永遠定格在那兒,
薩岡並沒有對麥卡勒斯有過多的形容,相信那個時候她更喜歡的,當然是詩人田納西,而那個麥卡勒斯是被田納西所照顧和寵愛著的小女孩,薩岡幾次寫到她,除了說她的腿和胳膊不協調地長,蒼白,以及愛穿運動短褲外,隻強調過她那無敵的孩童般的笑容,永不消逝的孩童般的笑容。
確實,如果說飆車到出車禍的薩岡是以一個劣童的形象去征服法國的話,那麽麥卡勒斯則是一個被禁錮起來的小孩。看到過一個評論說她還是一個最會滿嘴謊話的小孩,大約是因為她確實給自己構建了一個如此完整又封閉的小世界,這種事情隻有孩童所為。她是個雙性戀者,那時先是瘋狂地愛上那個美得叫人掉眼淚的瑞士女作家安妮瑪麗,熱情撲空以後就轉而到凱薩琳的家門口,苦苦哀求說凱薩琳,我真愛你。她那個在巴黎小旅館裏自殺而死的丈夫李夫斯對她真是很有愛,而她卻不知道該以何種方式去愛。在她的自傳裏,種種往事都讓人感到這個女人孩童般的冷漠,無情。後來田納西回憶麥卡勒斯的時候,寫過一段話非常感人:"那個夏天她愛上了某個人,她的丈夫李夫斯還沒有自殺,但他已不是她愛的人了。她總是走出門,買一瓶johnny
walker,然後坐在樓梯下麵的直背靠椅上。在我與朋友睡著以後,她會熬一整夜,遊離在她的浪漫幻想中。當我早晨下樓時,酒瓶已經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