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張家,家垚趕緊將自己向知府大人提的建議同張敬說了:“父親,過兩日可能知府大人就要請各行首去商議,您心裏得有個準備。”


    張敬點頭道:“你今日應對的很好!若是讓我們捐個一兩千石的糧食,自是責無旁貸。可要籌措這全城的糧草咱家就是傾家蕩產也搞不來啊。行了,明日我就去族長那裏,和他們拿出個章程來。”


    回到院裏,家垚將自己應對上峰的情況翻給晏書聽:“幸好這兩日咱們商討了怎麽安置那些逃過來的百姓。我就提議,請各縣縣令和各大行首共同商討大計?他還挺讚賞的。這我還要多謝你啊!”


    晏書忙謙道:“這哪裏是我想到的。去年春上,鄭管家還同我抱怨,說是漆園和茶園都招不到人去幹活。我就想著這些逃難來的百姓總是聚在城外無所事事也不是辦法,人一多一閑容易出事。還不如讓各縣領了回去,是幫著種田、開荒、還是幫著修橋鋪路修河堤、還是被商戶雇了去做工,讓他們有口飯吃大家也就都不慌了。”


    家垚眼睛一亮:“你這又是一個新點子,明日我就同知府大人稟報。”


    朱相看了知府大人上的折子,又向官家稟報,基本同意了他的意見。


    很快,知府就向各縣派了公函讓各知縣將官倉糧草的五成送往州府解燃眉之急;又讓各知縣和各行行首來府衙商討如何安置逃難來的百姓的事情。


    這一商討就商討了大半日,一開始大家都默不作聲。後來知府一示意,家垚就拋了個磚引了個玉,將那日晏書同他說的話又翻了一遍。


    上峰有要求,各縣縣令雖不大情願也隻能說好。


    家垚立馬就將各縣需要安置的百姓數量給報了出來,有的知縣就有些不樂意了,“張大人,怎麽本縣需要安置的人數比別的縣多?”


    張家垚忙正色道:“這位大人,這都是根據各縣戶籍數量分配的,你是上縣,當地百姓多,你安置的就多。若是其他下縣想要多要些人也是可以的,畢竟一縣戶籍數量多寡可也同你們的考核息息相關的!”


    這時有那下縣的道:“我們那邊山林多,正想多要些人去開荒,修路!隻是咱們縣貧瘠,不曉得能不能支持些糧草給我們。”


    此時,家垚又放出一個重磅消息來,“凡是跟著你們去縣裏的百姓,成年男子每人發一鬥陳米,其他人發半鬥陳米。州府出,怎麽樣?”


    如今糧草緊缺,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別說是陳米,就是發黴的那也得洗幹淨了繼續吃,這可都是救命糧啊。


    這麽一安排,各縣哪有不同意的。


    就有大半的難民被認領到各縣去了,如此州府的壓力也小了一大半。


    剩下的一些百姓就得州府裏的各大行首幫著解決了,能做工的就雇了做工,哪怕是打個零工也是好的。


    關於糧草的問題,張家作為當地經營米糧的行首也表了態,立馬從各地分號急調十萬石米糧過來,平價賣給本城百姓。同時組織各商鋪的掌櫃的往南邊去收糧。


    張家闔族捐給州府一千石的米糧應急。


    知府大人大喜:“張家果然是本城的百年世家,就是有氣魄,此事我定當要上奏朝廷以資嘉獎!”


    別的行首也想表現一把,可此時朝廷和百姓迫切需要的是糧食,就是有錢也沒處給弄來。


    可這也不能落後,隻得有錢的捐些銀子,有米糧的捐個百十石的米糧。


    得到了想要的結果,知府大人很是豪氣的請諸位吃了午膳,一人一碗澆頭麵。


    將相關細節落實好了,知府很是讚許的拍了拍家垚的肩膀:“張參軍這事辦的不錯,到時候定當給你論功行賞!”


    家垚不敢貪功,忙道:“下官不過是個辦事的,還是大人一心愛民,又一力支持方才能辦成此事。隻是,還有件小事還要向大人稟報。”


    “你說!”


    “啟稟大人,如今糧食最是金貴,家父將各地的米糧調至碼頭時,還請大人派人幫著維持秩序,免得引起騷亂。此外,各家米行開張售賣之時,也要煩請派人過去幫忙。不耽誤多長時間,也就兩日,等大家見有米糧可買了也就不會哄搶。您看?”


    知府大人讚道:“你考慮的很是周全,隻要能將差事辦好,我都支持!”


    家垚忙給知府大人行了個大禮:“多謝大人!”


    知府大人哈哈大笑,心情大好!


    次日,州府衙門在城外貼了告示,凡是從江北逃難過來的,願意前往州府下麵各縣的,成年男子每人發一鬥陳米,其他發半鬥陳米。告示裏又寫了什麽糧食有限,先報先得之類的。


    州府派了小吏幫著各縣登記名冊,然後又向軍隊借了兵將領了米糧的人護送到各縣。


    有飯吃,那些逃難過來身無分文的百姓怎麽會不願意呢?隻要堅持到夏天,菜蔬瓜果就能吃個半飽,這條命就算撿回來了。


    朝廷得知餘杭的世家、商戶們很是踴躍的捐錢捐糧也是滿心的歡喜,就給幾家貢獻突出的世家賜了“積善之家”的牌匾。


    那牌匾就懸掛在張氏祠堂正門!


    朝廷又讓州府立塊功德碑,將捐錢捐糧的家族的名字都刻上去,讓百姓瞻仰!


    太後和皇後得知此事,也拿出脂粉錢說是買些米糧搭了粥棚給那些江北逃來的百姓果腹,以彰顯皇恩浩蕩,宅心仁厚。


    後宮的嬪妃也紛紛效仿。


    如此各命婦,官眷們也得體現一下仁愛之心了。


    最後,太後命朱丞相和張丞相的夫人牽頭,組織大小官吏的夫人去城外幫著施粥,體現皇家、朝廷對百姓的愛護。


    梁玉、晏書跟著朱丞相夫人那一撥,每到單日子就去城北施粥。


    這些個官眷親自去城外施粥,裏麵還有好幾位一品、二品的誥命夫人,州府不敢怠慢,隻得派出府兵嚴加保護。


    有吃的,隻有那腦子不好的才會亂來,但有時候不怕一萬就怕那萬一。


    這日逃難來的揚州百姓中有三五人正排著隊準備領粥,聽說官眷裏有位姓黃的官員的女眷,以為是被罷黜的黃相的夫人,一下子怒火中燒,舉著破碗就從隊伍中衝了出來,叫嚷著就要將黃相的夫人給砸死。


    距離太近,府兵一下趕不過來,領粥的隊伍瞬間就亂了。


    那些個平日裏養尊處優的官家夫人們哪裏見過這陣勢,各個嚇得花容失色。


    梁玉一見,立馬拎著盛粥的鐵勺,衝了出去,一勺一個直接將那幾個衝動的人給敲暈了。


    晏書也曾跟著梁玉練過些花拳繡腿,拿著把鐵勺也護在諸位夫人跟前。


    府兵一擁而上將那幾人給綁了。


    梁玉對府兵道:“他們是誤會了,這裏沒有黃相的夫人。都是可憐人,別太難為他們。”


    府兵遵命就走了。


    朱相的夫人強裝鎮定的將梁玉喊了過來,“我記得你是定國軍承宣使韓大人家的夫人。”


    梁玉忙行禮道:“正是韓大人家的,姓梁。”


    本朝文官和武官之間本就不是一個圈子的,以前在揚州的時候,大家雖同朝為官,但從未有過深交。


    朱相夫人問道:“看你剛才對付那些賊人很是幹練,難道自小習過武?”


    梁玉道:“幼時學過幾招!”


    朱相夫人讚許道:“難怪如此英姿颯爽。”


    隨後,朱相夫人又讚了晏書:“你也不錯。”


    晏書忙謙虛了一番。


    突發事故,眾位夫人自然也沒有什麽心情在施粥了。一刻鍾後,眼看時辰差不多了,諸位夫人也就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閨秀奮鬥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湖邊一尾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湖邊一尾魚並收藏寒門閨秀奮鬥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