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那日,柳氏安排瑾兒去給晏書拜年,那年禮已經準備好了,分別是兩條豬後腿、兩大簍上好的木炭。
這年禮實惠的很,現在天冷,這豬肉能放的住,再不濟還能醃漬起來做成臘肉;冬日天冷,木炭正合取暖用;安排妥當後,柳氏讓小梅陪著瑾兒去送年禮。
兩人乘著馬車帶著年禮就往江家駛去,瑾兒將那車簾掀了一小道縫,隻見那街道上人人身著新衣,互相恭賀新年好。
很快就到了江夫子家的那條街巷口,下了馬車,車夫幫著將東西提到江家門口。
小梅敲了敲門,隻聽得一陣熟悉聲音傳來:“誰啊?”
小梅忙答道:“江夫子,我是小梅。陪著我家小姐來拜年了。”
門開了,來人正是晏書,“這麽大冷天怎的來了,還不快進來。”
書傑見來了女客,趕緊一溜煙的跑回書房讀書去了。
瑾兒等人進了院來,隻見那院子裏的積雪也已經清掃幹淨了。
今日晏書穿了件藍色的細布襖裙,腰部係了藍色的腰帶,更加顯得身材修長,頭上插了支銀簪,還是一如既往的樸素。
瑾兒見了,“夫子,您家裏不是已經除服了嗎?怎的不穿的鮮亮些?”
晏書笑了笑:“除服後,還要再服一月的素服才能換成常服。”
這時張氏也從屋裏走了出來:“這就是李家姑娘吧,長得真俊啊。外麵冷,快請進來,早上吃了沒?晏書啊,趕緊做了早茶來。”這邊的早茶指的是雞蛋麵條。
拜年吃早茶是這邊的習俗,瑾兒也未推卻,隻是將那年禮讓人呈了上來:“過年了,這是我家送與夫子的年禮,小小謝禮不成敬意。”
張氏端來米糖、炒貨和細點心請瑾兒吃:“實在太客氣了。來,吃些個零嘴,那早茶一會就能做好。”
也是趕巧了,正好今日家裏早早的就在廚房裏就煨了雞湯,正好拿來下雞湯麵。
小梅很自覺地進到廚房幫著生火添柴。晏書圍上圍裙,又用那藍色襻膊束縛住袖口就開始做起飯來,按客人人數打了雞蛋,又下了麵條。待煮熟後,張書顏將麵條雞蛋撈至碗裏,撒了些許鹽,澆上雞湯,那香噴噴的雞蛋麵就做好了。
那個精致的小碗是給瑾兒的,晏書又配了少許雪裏蕻,醃蘿卜幹,醬豆幹,鹹鴨胗,小梅幫著送到了前廳。另兩個大碗麵條分量十足,是給小梅和那車夫大哥的。
張氏笑眯眯的對瑾兒說道,“快趁熱吃,嚐嚐晏書的廚藝。”
瑾兒坐到餐桌前笑眯眯的吃了,那麵條澆了雞湯鮮的很,那小菜配著麵條吃正正好。小梅和車夫在廚下也吃的熱乎乎的,車夫吃完麵條就出了院門回到馬車上等著。
瑾兒吃的開心,“夫子,您做的麵條也好吃呢。”晏書笑而不語。
吃完早茶,張氏將碗筷收拾了,讓晏書帶著客人去後院轉轉。
晏書應了,就帶著瑾兒和小梅去後院看那臘梅花了。剛進後院,一陣幽香傳來,瑾兒道,“好香啊。”
雪霽天晴朗,臘梅傲枝頭,臘梅已經綻放了大半了,那鵝黃色的花朵三三兩兩錯落有致的點綴在枝頭,那花朵上散落著星星點點的小冰淩,煞是好看。
此時,瑾兒吟了一句詩,“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然後偷偷看了夫子一眼,晏書心中暗笑,讚了一句“不錯,你有長進了。”
瑾兒心中有些小得意:“還是夫子教的好。”
晏書將自己培育的半邊梅盆景擺了出來給瑾兒欣賞,那虯枝蒼勁古樸,紅梅點點綴在枝頭,很有種古樸的風韻。
時間過得飛快,瑾兒準備告辭,張氏拿出一個小木匣來:“裏麵是我做的香囊和繡帕,拿回去把玩。”
瑾兒再次道了謝就回家了。
回到家後,瑾兒先是去李氏那裏,順便將那小木匣拿出來,和她說道,“母親,這是張嬸嬸給我做的。”
李氏打開一看,裏麵有兩方絹帕,兩個香囊,她取出一方繡帕,驚歎不已:“瑾兒,你看,這繡的多精致啊。”
隻見絹帕的一角繡著一朵半開的薔薇,花瓣顏色漸近、層次分明,花瓣上的露珠晶瑩剔透,就像真的水滴滴在了花瓣上;而另一麵是全開的薔薇,原來是雙麵繡。李氏又拿出一方繡帕觀賞起來,雖然不是雙麵繡,但也是繡工精湛,那蝴蝶繡的是栩栩如生,好像真的要從繡帕中飛出。那兩個香囊也是做工精致,戴在身上體麵的很。
李氏嘖嘖歎道:“我隻聽你姑母說,你江夫子自幼聰慧,是縣裏有名的才女,沒想到她母親也是個靈巧人,這繡工多好啊。聽說你江夫子弟弟書也讀的不錯,縣學裏的夫子們多有誇獎呢。”
隨後李氏歎了口氣:“隻可惜江舉人去的早,否則這日子不知要過的多舒心。”
初四衙門開衙了,可對於老百姓來說,十五之前都是年。
一連三天,天氣都很晴朗,晏書還惦記著莊子上種的菜呢?這日三壯來到縣裏,“姑娘,爹讓我告訴你一聲,那莊子上的韭菜已經開始發芽生長了,現在已經有了那半尺高了?”
晏書沒想到這次這菜這麽快就開始生長:“怎的比我去年種的提前了幾日發芽了,不會出什麽岔子吧?”
三壯咧嘴一笑:“姑娘,這您就不知道了吧。前幾日下了雪,那雪水可比雨水更養菜蔬呢。這幾日天氣又好,長勢自是喜人。爹說,看這天氣估計這幾日天氣還好的很呢,元宵節前估計就能收第一茬了。”
晏書方才放下心來,“莊子上若是沒有什麽事,過幾日讓李叔來縣裏一趟,先摘一小把韭菜,咱們先去酒樓裏將這菜給預訂出去。”
三壯應了,晏書又抓了一把炒貨給他帶著在路上當零嘴吃。
果然像李叔猜測的那般,這幾日天氣都很晴朗,有利於菜蔬的生長。
初十那日,李叔帶了一斤韭菜,早早來到了縣裏。晏書戴著帷帽,兩人一起去那喜慶樓找那餘管事的。
路上,晏書叮囑李叔:“去年我見餘管事的時候,說我是你家侄女,您可別忘了。”
李叔連忙答應了。
餘管事的一見兩人來了,連忙熱情的招呼:“李老頭帶著你侄女過來啦。說來你好福氣啊,有這麽伶俐的侄女。這次又帶什麽好東西過來了?”
李叔將那韭菜拿了出來,餘管事的方才舒了一口氣,“這韭菜長得不錯。說罷,這次準備賣多少錢一斤?”
李叔道:“八十文一斤。”
餘管事的壓價到了七十文一斤,然後讓李叔每日送二十斤來,一連送七日。
李叔算了算,這每日就能掙那一千四百文,七天就有玖千八百文的收入,這可算是收入頗豐了。
不過因這冬日裏綠葉菜金貴,李叔與那餘管事的說好了,這菜錢得現結,否則就拿到吉慶樓去賣,餘管事的正愁沒有新鮮菜賣呢,這韭菜可不就解了憂愁,當場就答應了。
事情辦好後,李叔就沒有多待,臨走前又與晏書稟報了:“大姑娘,這兩日我這膝蓋似有些酸痛,過幾日可能又要有雨雪,到時候我在關注著那菜地,若是太冷了,可能要在菜地裏燒些稻草,防止土上凍,傷了菜根。”
晏書點點頭,“農事上的經驗我不如您,還要您多操心。對了,今年村裏還要借耕牛嗎?”
李叔道:“裏長還沒說這事呢?估計是還要借。”
晏書想了想:“若是需要借,就還比照著去年的辦。”
“行,我心裏有數了。”
這年禮實惠的很,現在天冷,這豬肉能放的住,再不濟還能醃漬起來做成臘肉;冬日天冷,木炭正合取暖用;安排妥當後,柳氏讓小梅陪著瑾兒去送年禮。
兩人乘著馬車帶著年禮就往江家駛去,瑾兒將那車簾掀了一小道縫,隻見那街道上人人身著新衣,互相恭賀新年好。
很快就到了江夫子家的那條街巷口,下了馬車,車夫幫著將東西提到江家門口。
小梅敲了敲門,隻聽得一陣熟悉聲音傳來:“誰啊?”
小梅忙答道:“江夫子,我是小梅。陪著我家小姐來拜年了。”
門開了,來人正是晏書,“這麽大冷天怎的來了,還不快進來。”
書傑見來了女客,趕緊一溜煙的跑回書房讀書去了。
瑾兒等人進了院來,隻見那院子裏的積雪也已經清掃幹淨了。
今日晏書穿了件藍色的細布襖裙,腰部係了藍色的腰帶,更加顯得身材修長,頭上插了支銀簪,還是一如既往的樸素。
瑾兒見了,“夫子,您家裏不是已經除服了嗎?怎的不穿的鮮亮些?”
晏書笑了笑:“除服後,還要再服一月的素服才能換成常服。”
這時張氏也從屋裏走了出來:“這就是李家姑娘吧,長得真俊啊。外麵冷,快請進來,早上吃了沒?晏書啊,趕緊做了早茶來。”這邊的早茶指的是雞蛋麵條。
拜年吃早茶是這邊的習俗,瑾兒也未推卻,隻是將那年禮讓人呈了上來:“過年了,這是我家送與夫子的年禮,小小謝禮不成敬意。”
張氏端來米糖、炒貨和細點心請瑾兒吃:“實在太客氣了。來,吃些個零嘴,那早茶一會就能做好。”
也是趕巧了,正好今日家裏早早的就在廚房裏就煨了雞湯,正好拿來下雞湯麵。
小梅很自覺地進到廚房幫著生火添柴。晏書圍上圍裙,又用那藍色襻膊束縛住袖口就開始做起飯來,按客人人數打了雞蛋,又下了麵條。待煮熟後,張書顏將麵條雞蛋撈至碗裏,撒了些許鹽,澆上雞湯,那香噴噴的雞蛋麵就做好了。
那個精致的小碗是給瑾兒的,晏書又配了少許雪裏蕻,醃蘿卜幹,醬豆幹,鹹鴨胗,小梅幫著送到了前廳。另兩個大碗麵條分量十足,是給小梅和那車夫大哥的。
張氏笑眯眯的對瑾兒說道,“快趁熱吃,嚐嚐晏書的廚藝。”
瑾兒坐到餐桌前笑眯眯的吃了,那麵條澆了雞湯鮮的很,那小菜配著麵條吃正正好。小梅和車夫在廚下也吃的熱乎乎的,車夫吃完麵條就出了院門回到馬車上等著。
瑾兒吃的開心,“夫子,您做的麵條也好吃呢。”晏書笑而不語。
吃完早茶,張氏將碗筷收拾了,讓晏書帶著客人去後院轉轉。
晏書應了,就帶著瑾兒和小梅去後院看那臘梅花了。剛進後院,一陣幽香傳來,瑾兒道,“好香啊。”
雪霽天晴朗,臘梅傲枝頭,臘梅已經綻放了大半了,那鵝黃色的花朵三三兩兩錯落有致的點綴在枝頭,那花朵上散落著星星點點的小冰淩,煞是好看。
此時,瑾兒吟了一句詩,“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然後偷偷看了夫子一眼,晏書心中暗笑,讚了一句“不錯,你有長進了。”
瑾兒心中有些小得意:“還是夫子教的好。”
晏書將自己培育的半邊梅盆景擺了出來給瑾兒欣賞,那虯枝蒼勁古樸,紅梅點點綴在枝頭,很有種古樸的風韻。
時間過得飛快,瑾兒準備告辭,張氏拿出一個小木匣來:“裏麵是我做的香囊和繡帕,拿回去把玩。”
瑾兒再次道了謝就回家了。
回到家後,瑾兒先是去李氏那裏,順便將那小木匣拿出來,和她說道,“母親,這是張嬸嬸給我做的。”
李氏打開一看,裏麵有兩方絹帕,兩個香囊,她取出一方繡帕,驚歎不已:“瑾兒,你看,這繡的多精致啊。”
隻見絹帕的一角繡著一朵半開的薔薇,花瓣顏色漸近、層次分明,花瓣上的露珠晶瑩剔透,就像真的水滴滴在了花瓣上;而另一麵是全開的薔薇,原來是雙麵繡。李氏又拿出一方繡帕觀賞起來,雖然不是雙麵繡,但也是繡工精湛,那蝴蝶繡的是栩栩如生,好像真的要從繡帕中飛出。那兩個香囊也是做工精致,戴在身上體麵的很。
李氏嘖嘖歎道:“我隻聽你姑母說,你江夫子自幼聰慧,是縣裏有名的才女,沒想到她母親也是個靈巧人,這繡工多好啊。聽說你江夫子弟弟書也讀的不錯,縣學裏的夫子們多有誇獎呢。”
隨後李氏歎了口氣:“隻可惜江舉人去的早,否則這日子不知要過的多舒心。”
初四衙門開衙了,可對於老百姓來說,十五之前都是年。
一連三天,天氣都很晴朗,晏書還惦記著莊子上種的菜呢?這日三壯來到縣裏,“姑娘,爹讓我告訴你一聲,那莊子上的韭菜已經開始發芽生長了,現在已經有了那半尺高了?”
晏書沒想到這次這菜這麽快就開始生長:“怎的比我去年種的提前了幾日發芽了,不會出什麽岔子吧?”
三壯咧嘴一笑:“姑娘,這您就不知道了吧。前幾日下了雪,那雪水可比雨水更養菜蔬呢。這幾日天氣又好,長勢自是喜人。爹說,看這天氣估計這幾日天氣還好的很呢,元宵節前估計就能收第一茬了。”
晏書方才放下心來,“莊子上若是沒有什麽事,過幾日讓李叔來縣裏一趟,先摘一小把韭菜,咱們先去酒樓裏將這菜給預訂出去。”
三壯應了,晏書又抓了一把炒貨給他帶著在路上當零嘴吃。
果然像李叔猜測的那般,這幾日天氣都很晴朗,有利於菜蔬的生長。
初十那日,李叔帶了一斤韭菜,早早來到了縣裏。晏書戴著帷帽,兩人一起去那喜慶樓找那餘管事的。
路上,晏書叮囑李叔:“去年我見餘管事的時候,說我是你家侄女,您可別忘了。”
李叔連忙答應了。
餘管事的一見兩人來了,連忙熱情的招呼:“李老頭帶著你侄女過來啦。說來你好福氣啊,有這麽伶俐的侄女。這次又帶什麽好東西過來了?”
李叔將那韭菜拿了出來,餘管事的方才舒了一口氣,“這韭菜長得不錯。說罷,這次準備賣多少錢一斤?”
李叔道:“八十文一斤。”
餘管事的壓價到了七十文一斤,然後讓李叔每日送二十斤來,一連送七日。
李叔算了算,這每日就能掙那一千四百文,七天就有玖千八百文的收入,這可算是收入頗豐了。
不過因這冬日裏綠葉菜金貴,李叔與那餘管事的說好了,這菜錢得現結,否則就拿到吉慶樓去賣,餘管事的正愁沒有新鮮菜賣呢,這韭菜可不就解了憂愁,當場就答應了。
事情辦好後,李叔就沒有多待,臨走前又與晏書稟報了:“大姑娘,這兩日我這膝蓋似有些酸痛,過幾日可能又要有雨雪,到時候我在關注著那菜地,若是太冷了,可能要在菜地裏燒些稻草,防止土上凍,傷了菜根。”
晏書點點頭,“農事上的經驗我不如您,還要您多操心。對了,今年村裏還要借耕牛嗎?”
李叔道:“裏長還沒說這事呢?估計是還要借。”
晏書想了想:“若是需要借,就還比照著去年的辦。”
“行,我心裏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