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農戶也能趁著收新糧吃一頓飽飯。
可這幾日張敬有些頭疼,米行的掌櫃前來向他稟報生意上的事情,此事與時局有關。
“老爺,半個月前我就去了京郊,淮西、淮北等地的米行巡查,讓他們趁著小麥即將豐收,糧價不高時提前向當地產糧大戶打好招呼。原本一切都準備妥當了,可京東西、淮西的部分西城所分支突然頒布政令,所有田地上的作物一律暫停收割,要先核查田契。眼看這作物就要收割了,若是耽誤了,各地的局勢恐會不安定~”
張敬思索半天道:“西城所權力再大也不敢耽誤農作物的收割,戶部早早就盯著這秋稅,隻是會對農戶的田稅和咱家的生意有些影響。既然如此,我們得盡快將淮北一帶的小麥加緊收購進來,各米行去年收購進來的沒有賣出的陳糧大概還有多少?你要安排人去清點一下,我看這小麥和麵的價錢要漲了,正好趁此機會將陳麥賣出去。”
掌櫃的賠罪道:“早知道,今年咱米行就少做些小麥的生意,損失也會小些。”
張敬道:“西城所的做事風格一言難盡,本就不能怪你。隻是原來他們不過是在汝州有所行動,怎的又蔓延到京東西和淮西那一塊了?我見那西城所這幾年是越來越~,咱北邊的糧食生意還是要逐漸往南邊轉移。此事稍後我會向族裏稟報,你盡快將沒有賣出去的陳麥的數量統計出來。”
掌櫃的稱是,就趕緊辦事去了。
說起西城所,不得不提一個人,此人就是官家得寵的內侍楊戩(並非二郎神楊戩)。據說他善於察言觀色、曲意逢迎,備受官家寵愛,職位升至內侍省的大總管;後又因在官家打造宮殿園林時積極參與,很快被提拔為彰化軍節度使,隻可惜始終被另一宦官“隱相”梁師成壓了一頭。
宦官身體殘疾、無兒無女,在這世上隻有權和錢是值得他們去追求的。
在權勢上比不過梁師成,那楊戩就打起了圈錢的主意,可怎麽圈錢呢?
貪汙?上麵有梁師成壓著,而且他也不敢。做買賣?錢的來路雖正,也能賺到錢,可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賺錢的周期太長。打劫?這天下都是趙家的天下,誰敢?而且作為宦官能依靠的隻有皇帝。
此時,一位名叫杜公才的小官出現了,他向楊戩獻了一計叫做\"立法索民田契\",這個法令就是向有田者提出查閱土地的契約。
根據此計,楊戩派人成立了一個叫“西城所”的部門,該部門裏的官員會分散到各路的各個州縣去,他們召集有田者,說要核查田契。那些有田者都很單純,聽說官府前來查田契,都很配合地回家去取。
取來田契後,西城所的人會不斷追問這田是從哪裏來的?
譬如:
“這塊田是哪兒來的?”
“父親留下來的。”
“你的父親是從哪兒搞來的?”
“爺爺留給他的。”
“你的爺爺又是從哪裏搞來的?”
諸如此類,那些個官員會一直問到農戶的十八輩祖宗那裏,就算那些個有田者能說出出處,還會有新的問題:“何人能證明?你有證明嗎?”
拿不出證明,那田地就要沒收,至於沒收的田去哪裏了,那就不得而知了。
也有聰明的人說:“這是我買的?”那就開始追問從哪裏買的,賣家又是從哪裏買的,諸如此類。
總之就是要問到有田者無法回答為止。
當然了,那些有功名、有官身的人自是能夠護住自家的田地,可那些普通的有田者若是無法證明田地是自己的那就要倒黴了。
可楊戩也知道不能做的太過了,有時也會表現出自己仁慈的一麵,同意原持有田產的農戶可以繼續耕種土地,隻是多了一個條件——賦稅要增加。
這個提議讓楊戩發了一筆橫財,同時也成為楊戩的一項政績,而杜公才因此被楊戩提拔為觀察使。
張敬擔心過幾年那西城所會向南邊蔓延開來,如此那農戶的日子將會更加難過,若是由此引發了時局動蕩,那米糧生意將會更難做。
張敬想了想立馬手書拜帖,讓李管事的去族長家裏遞帖子看明日上午是否有空,他將前往拜見。
不一會李管事的就回來了,說是族長明日在宅子裏。
翌日,張敬整好衣冠前往族中。
張敬將昨日米行掌櫃稟報的事情撿緊要的複述了一遍,“我想著今年底小麥的價錢定會增加,就讓掌櫃的將去年未賣完的小麥趁機賣掉。今後咱族裏米行的生意是否要調整?此事不小,故而先來向族長稟報。”說罷,就垂手立在一旁,等待族長發話。
族長思索了一番道:“我族一直久居江南,族裏出的官員多在江南任職,就是我家次子也是剛去京城不久,在朝堂上還未立穩腳跟,自是無法和那些久居京城的人爭鋒。既然如此,咱們就逐步減少北邊作物的生意,這稻米的生意咱們還是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張敬恭敬的答道:“族長說的是。”
族長又道:“過幾日,我將幾位族老請過來,未來幾年咱們張氏一族如何發展,還得早做打算。我的想法還是要運作一番,讓咱族裏幾位有官身的旁支子弟去京城發展。關於生意方麵,米行、絲綢、茶葉生意還是要做大,這一塊就要辛苦你了。”
張敬連忙表忠心道:“身為張氏族人,自是要以族裏的發展為第一要義。”
張氏族長笑道:“族裏的事都談完了,你就不要這麽緊張了,快坐下吧。”
張敬道了聲謝,坐在一旁,此時方才有那小廝前來上茶。
張敬此時方才放鬆下來,端起茶來喝了兩口。
張氏族長問道:“聽說你家那小子最近在書院裏的表現還不錯,明年能考中秀才嗎?”
張敬起身稟報道:“稟族長,我家那小子去年也是勉強考進了書院,一開始總是倒數,後來我又請了先生在他沐休時輔導他,好在這小子也還努力,這兩三個月在年級裏的名次一直在第十名左右。學裏的先生說根據他最近做的文章看,若是明年去考秀才中是能中的,隻是那名次恐是不高。我怕他太過驕傲,就讓先生們說他現在的水平不過是在中與不中之間,想著讓他在努把力,若是能考中稟生就好了。”
張氏族長笑著道:“不用那麽多禮,快坐。你這想法很好,要想家族能長盛不衰,那下一代的培養很是關鍵。若想考取功名,這中秀才不過是剛開始,以後還要考舉人,中進士。你回去和家垚說,若是他明年能中得秀才,族裏也會有獎賞。”
張敬趕忙起身拜謝道:“我定會將老祖宗的話帶給他。”
張氏族長笑著摸了摸胡子,“好了,你回去吧。後麵的事情我安排好就讓管事的通知你。”
張敬恭敬的退下了。
可這幾日張敬有些頭疼,米行的掌櫃前來向他稟報生意上的事情,此事與時局有關。
“老爺,半個月前我就去了京郊,淮西、淮北等地的米行巡查,讓他們趁著小麥即將豐收,糧價不高時提前向當地產糧大戶打好招呼。原本一切都準備妥當了,可京東西、淮西的部分西城所分支突然頒布政令,所有田地上的作物一律暫停收割,要先核查田契。眼看這作物就要收割了,若是耽誤了,各地的局勢恐會不安定~”
張敬思索半天道:“西城所權力再大也不敢耽誤農作物的收割,戶部早早就盯著這秋稅,隻是會對農戶的田稅和咱家的生意有些影響。既然如此,我們得盡快將淮北一帶的小麥加緊收購進來,各米行去年收購進來的沒有賣出的陳糧大概還有多少?你要安排人去清點一下,我看這小麥和麵的價錢要漲了,正好趁此機會將陳麥賣出去。”
掌櫃的賠罪道:“早知道,今年咱米行就少做些小麥的生意,損失也會小些。”
張敬道:“西城所的做事風格一言難盡,本就不能怪你。隻是原來他們不過是在汝州有所行動,怎的又蔓延到京東西和淮西那一塊了?我見那西城所這幾年是越來越~,咱北邊的糧食生意還是要逐漸往南邊轉移。此事稍後我會向族裏稟報,你盡快將沒有賣出去的陳麥的數量統計出來。”
掌櫃的稱是,就趕緊辦事去了。
說起西城所,不得不提一個人,此人就是官家得寵的內侍楊戩(並非二郎神楊戩)。據說他善於察言觀色、曲意逢迎,備受官家寵愛,職位升至內侍省的大總管;後又因在官家打造宮殿園林時積極參與,很快被提拔為彰化軍節度使,隻可惜始終被另一宦官“隱相”梁師成壓了一頭。
宦官身體殘疾、無兒無女,在這世上隻有權和錢是值得他們去追求的。
在權勢上比不過梁師成,那楊戩就打起了圈錢的主意,可怎麽圈錢呢?
貪汙?上麵有梁師成壓著,而且他也不敢。做買賣?錢的來路雖正,也能賺到錢,可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賺錢的周期太長。打劫?這天下都是趙家的天下,誰敢?而且作為宦官能依靠的隻有皇帝。
此時,一位名叫杜公才的小官出現了,他向楊戩獻了一計叫做\"立法索民田契\",這個法令就是向有田者提出查閱土地的契約。
根據此計,楊戩派人成立了一個叫“西城所”的部門,該部門裏的官員會分散到各路的各個州縣去,他們召集有田者,說要核查田契。那些有田者都很單純,聽說官府前來查田契,都很配合地回家去取。
取來田契後,西城所的人會不斷追問這田是從哪裏來的?
譬如:
“這塊田是哪兒來的?”
“父親留下來的。”
“你的父親是從哪兒搞來的?”
“爺爺留給他的。”
“你的爺爺又是從哪裏搞來的?”
諸如此類,那些個官員會一直問到農戶的十八輩祖宗那裏,就算那些個有田者能說出出處,還會有新的問題:“何人能證明?你有證明嗎?”
拿不出證明,那田地就要沒收,至於沒收的田去哪裏了,那就不得而知了。
也有聰明的人說:“這是我買的?”那就開始追問從哪裏買的,賣家又是從哪裏買的,諸如此類。
總之就是要問到有田者無法回答為止。
當然了,那些有功名、有官身的人自是能夠護住自家的田地,可那些普通的有田者若是無法證明田地是自己的那就要倒黴了。
可楊戩也知道不能做的太過了,有時也會表現出自己仁慈的一麵,同意原持有田產的農戶可以繼續耕種土地,隻是多了一個條件——賦稅要增加。
這個提議讓楊戩發了一筆橫財,同時也成為楊戩的一項政績,而杜公才因此被楊戩提拔為觀察使。
張敬擔心過幾年那西城所會向南邊蔓延開來,如此那農戶的日子將會更加難過,若是由此引發了時局動蕩,那米糧生意將會更難做。
張敬想了想立馬手書拜帖,讓李管事的去族長家裏遞帖子看明日上午是否有空,他將前往拜見。
不一會李管事的就回來了,說是族長明日在宅子裏。
翌日,張敬整好衣冠前往族中。
張敬將昨日米行掌櫃稟報的事情撿緊要的複述了一遍,“我想著今年底小麥的價錢定會增加,就讓掌櫃的將去年未賣完的小麥趁機賣掉。今後咱族裏米行的生意是否要調整?此事不小,故而先來向族長稟報。”說罷,就垂手立在一旁,等待族長發話。
族長思索了一番道:“我族一直久居江南,族裏出的官員多在江南任職,就是我家次子也是剛去京城不久,在朝堂上還未立穩腳跟,自是無法和那些久居京城的人爭鋒。既然如此,咱們就逐步減少北邊作物的生意,這稻米的生意咱們還是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張敬恭敬的答道:“族長說的是。”
族長又道:“過幾日,我將幾位族老請過來,未來幾年咱們張氏一族如何發展,還得早做打算。我的想法還是要運作一番,讓咱族裏幾位有官身的旁支子弟去京城發展。關於生意方麵,米行、絲綢、茶葉生意還是要做大,這一塊就要辛苦你了。”
張敬連忙表忠心道:“身為張氏族人,自是要以族裏的發展為第一要義。”
張氏族長笑道:“族裏的事都談完了,你就不要這麽緊張了,快坐下吧。”
張敬道了聲謝,坐在一旁,此時方才有那小廝前來上茶。
張敬此時方才放鬆下來,端起茶來喝了兩口。
張氏族長問道:“聽說你家那小子最近在書院裏的表現還不錯,明年能考中秀才嗎?”
張敬起身稟報道:“稟族長,我家那小子去年也是勉強考進了書院,一開始總是倒數,後來我又請了先生在他沐休時輔導他,好在這小子也還努力,這兩三個月在年級裏的名次一直在第十名左右。學裏的先生說根據他最近做的文章看,若是明年去考秀才中是能中的,隻是那名次恐是不高。我怕他太過驕傲,就讓先生們說他現在的水平不過是在中與不中之間,想著讓他在努把力,若是能考中稟生就好了。”
張氏族長笑著道:“不用那麽多禮,快坐。你這想法很好,要想家族能長盛不衰,那下一代的培養很是關鍵。若想考取功名,這中秀才不過是剛開始,以後還要考舉人,中進士。你回去和家垚說,若是他明年能中得秀才,族裏也會有獎賞。”
張敬趕忙起身拜謝道:“我定會將老祖宗的話帶給他。”
張氏族長笑著摸了摸胡子,“好了,你回去吧。後麵的事情我安排好就讓管事的通知你。”
張敬恭敬的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