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小年就是年,家家戶戶都在為過年忙碌。


    按習俗,家家戶戶都要炸肉圓子、煎蛋餃,寓意新的一年福氣滿滿,財源廣進。


    江家雖還在二十七個月的孝期,但頭周年已經過了,尋常百姓家裏沒有那麽多的講究,也能略沾些葷腥。


    臘月二十九這日,江家準備炸一小盆肉圓子,煎一碟子的蛋餃,那肉選的是七分瘦三分肥的五花肉。


    晏書先將那豬皮和多餘的肥肉剔了出來,準備一會拿來煉豬油,剩下的油渣還可以拿來燉幹豆角。


    晏書將那七分瘦三分肥的肉切成一丁一丁,然後就在砧板上剁起豬肉。肉餡剁的差不多了,將肉餡放入陶盆裏,然後用少許溫水融了粗鹽,將那鹽水添到肉餡裏,又添加了少許薑末,用來去腥增香,然後用筷子絞上勁,那肉餡就做好了。


    張氏和晏書分工明確,張氏用小泥爐煎蛋餃,晏書則在灶上用菜籽油炸著肉圓子。


    肉圓子炸好了,晏書撿出一小碗,留著中午吃,其他的則放在陶盆裏,用那炸丸子的菜籽油給浸著,可以防止炸圓子變壞。


    蛋餃煎好後,則放在廚房外頭凍著,等凍得結結實實的,再用陶盆反扣著,就放在廚房外頭。


    除夕這日,一家三口先是給祖先上了香,磕了頭。


    年夜飯也很簡單四菜一湯,一道熬白菜,一道炸圓子,一道蒸蛋餃,一道燉雞湯,那雞就是家裏養的母雞;一道煎魚,這魚是不能吃的,要留到十五那日,寓意年年有餘。


    屋外傳來行酒呼喝聲,孩子的嬉笑聲,熱鬧的很。


    江家一家子吃了年飯,將門一關,就在堂屋裏守起歲來。晏書和書傑讀著書,張氏則在一旁靜靜的繡著花,母子三人偶爾說說話,雖冷清但溫馨。


    遠在百裏之外,張家則熱鬧的很,因年底對賬各處的大掌櫃都來了張家,對完賬後,按例則要請各大掌櫃的吃飯。


    二十九那日,張家在酒樓擺了兩桌上等席麵,宴請各大分行掌櫃,張敬帶著張家垚向諸位敬酒。


    泗州的陳掌櫃也在邀請之列,到了互相敬酒環節,張家垚還單獨敬了他一杯,以謝當時的看顧之情。


    過年期間,楊管事的還請陳掌櫃的喝了幾次酒,當然這是後話了。


    除夕這日,張家的年夜飯自是豐盛的很,有那炸丸子、蒸蛋餃,寓意“團團圓圓招財進寶”,這是過年必備菜品;還有那紅燒魚是不能吃的必須得留到正月十五,寓意年年有餘;其他的諸如獅子頭、紅燒肘子,燜羊肉,醬牛肉,紅燒仔雞、醬豬臉、年糕湯等也是應有盡有,難得的是那廚下的不知從哪裏弄來了小青菜、芹芽、芫荽,給那餐桌上添了些許春意。


    飯菜雖豐盛,但桌上眾人則各有各的心思。


    張家垚見那桌上的蔬菜,讓楊管事的問那廚下的管事才知道,那些水靈靈的菜蔬是自家城郊的溫泉莊子上種的。市麵上,那一斤蔬菜的價錢基本上都是一百文一斤,隻高不低,就這還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


    張家也不苛待下人,下人的年夜飯則是四樣葷菜兩樣素菜,那葷菜是炸肉圓、蒸蛋餃、紅燒肉、紅燒仔雞,兩樣素菜白菜燉豆腐以及燒蘿卜,米飯饅頭管飽,還拿了些酒。不過讓那管事的提醒了一下,當天值夜的不許飲酒,否則嚴懲不貸。


    吃完年夜飯,幾人坐在主屋守夜。張家垚伺候在林老太太身邊,說些趣事給祖母聽;張敬看著書,繼母秦氏則拿出小玩具哄著兩個孩子在一旁玩樂。


    夜漸漸深了,家玥和家銘因年紀小,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了,秦氏趕緊讓奶娘將他們抱回院中安置了。待子時的更聲響起後,張敬點燃了鞭炮,幾人方才回屋歇息。


    第二日一早,張敬先是領著張家垚和張家銘前往祠堂祭拜祖先。


    張母和秦氏等女眷則隻能在祠堂外磕頭行禮。


    祭拜完祖先,張敬先是領著諸人給林老太太磕頭拜年,林老太太樂的合不攏嘴,一個個紅封發的不停。


    然後是張家垚領著弟妹向張敬和秦氏磕頭拜年,自也是收到了不菲的紅包。


    秦氏伺候林老太太吃了早飯,就前往後院去了。


    仆人們穿著府上發的新衣紛紛聚到後院日常管事的前廳裏等著給主家拜年。


    那新衣每個仆人兩套,年前就做好了,很是暖和。


    辰時,秦氏款款而來,後麵跟著娘家帶來的劉嬤嬤,以及兩位貼身女婢。兩位女婢捧著個托盤,一個托盤上放著一摞摞紅封,一個托盤上放的是冊子和紅泥,是用來登記所用。


    秦氏示意,劉嬤嬤立馬上前說道,“各位,去年大家都辛苦了,府裏也是順順當當,喜事不斷。隻要大家好好做事,忠心為主,老爺夫人們自是不會虧待大家的。今兒個是初一,夫人說了,給大家發一個月的月錢,讓大家好好沾個喜氣。”


    仆人們歡欣不已,齊聲謝道,“謝老爺夫人賞。”


    仆人們一個個上前領取紅封,那吉利話是不停的往外蹦,很是熱鬧。


    秦氏聽到大家的吉利話,心裏很是受用。


    雖說張家富裕,但因不是官宦人家,家裏的仆人數量也是有限製的,就二十來位,很快那紅封就發完了。


    仆人們領了紅封後一邊謝著府裏的主子,一邊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本朝過年一般從除夕開始,一直到初四。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因此除了那一日外,自初一開始各家就開始互相拜年。


    因今日是大年初一,張敬領著家垚和家銘兄弟二人,提著各色禮品先去族長家拜年,然後就去給叔伯輩分的族人拜年。


    這邊拜年都是早上,因家族人多,吃些早茶聊聊天就算是拜完年了。這邊的早茶指的是雞湯麵,故而張家父子一邊拜年,一邊隻能象征的吃幾根麵條,否則一路拜過去,麵都要吃幾大碗,肚皮都要撐破了。


    林老太太因為輩分高,就在家裏等著其他後生晚輩前來拜年。


    秦氏因是遠嫁而來,就不存在初二回娘家之說,給娘家的年禮也早早的送走了。


    初三、四則是平輩之間拜年,你來我往間,忙碌的不停。


    一個年過下來,張家垚每日都得陪著笑臉,這臉似乎都不是自己的了。讓他頭疼的是明日王先生就又要開始給他授課了,完成的課業不知道要被他批改成什麽樣子?想想都膽戰心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閨秀奮鬥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湖邊一尾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湖邊一尾魚並收藏寒門閨秀奮鬥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