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書心緒難安,走到家門口後,努力平複了下自己的心情。
張氏見晏書回來了,說了句:“這麽快?你弟弟也下學回來了,洗手吃飯吧。”
晏書定了定神,洗了手,幫著張氏擺起了碗筷來。
現在已是初冬,家裏吃來吃去就是菘菜、蘿卜、鹹菜這些。今日張氏做了鹹菜燉豆腐、燒蘿卜、還有一個雞蛋羹。因還未過百日,按規矩都要茹素守孝,隻是弟弟書傑年紀小還在長身體,按禮是可以吃少許葷腥的,於是就蒸了個雞蛋羹單給他吃。
書傑見隻有自己有蛋羹吃,有些心疼母親和姐姐:“母親、姐姐,這雞蛋羹你們也吃點吧,我看你們近期氣色都不如以往了。”
張氏道:“你還在長身體的階段,你多吃些。這不是還有豆腐嗎,味道也不錯的。”
書傑扒了兩口飯,對晏書道:“姐姐,今日夫子表揚我了,說我最近功課大有長進,再過二十來天就是年考了,我爭取考個好名次回來。”
晏書勉強笑道:“那就太好了,今年考前十,明年考前三,過幾年考秀才。”
書傑忙不迭的點頭,“考秀才。”
好不容易吃完飯,晏書幫著張氏將碗筷收拾了。
待回到屋後,晏書躺在床上心緒難平。
自古婚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認真說起來,晏書也沒有怎麽和那鄭秀才相處過,印象中那鄭秀才不過是個長得還算周正的年輕人罷了。
想當初父親在世的時候,鄭家那個親熱勁。現在父親一去世就有了其他的想法,隱藏的太深了。
可是兩家都已經到了“下定”這一步了,難道鄭家還想悔婚不成?怪不得上次那王媒婆過來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又問母親家裏準備給多少陪嫁?不過是在權衡比較罷了。
可晏書又想,那鄭秀才是經過父親認可的,可見人品應該是過關的,或許這不過是他家裏人的想法罷了。
可若那鄭家真的是那嫌貧愛富之人,要來退親可如何是好?這一家孤兒寡母的如何抗衡?江家的清譽又該如何保全?
晏書心煩不已,索性不想了,坐起身來,開始研磨抄起書來。
這抄書的活計,是晏書前幾日去書鋪子攬來的。
說來自古這讀書都是件耗費銀錢的事,每印一套書籍從排版到製版到刊印到裝訂,每一道工序都馬虎不得,因此那書賣的都貴的很,而且數量有限。有些書鋪子就專門讓人幫著抄書去賣,那成本就要少許多,最重要的就是補貨方便。
晏書寫的一手好楷書,她抄的書賣的總是比別人快,掌櫃的也很滿意。抄一本書能掙個幾十文錢,一個月抄個四五本,家裏的菜錢和冬日裏的木炭錢就掙到了。
過了幾日那王媒婆又來了,這次來意很是明顯:“張娘子,上次和您說的嫁妝的事情,您家裏可商量好了?”
張氏道:“王媒婆,按咱們當地的規矩男方出多少聘禮,女方折半陪嫁妝;當然了,我家也是那懂理的,會拿出一部分聘禮給帶回去。隻是這鄭家的聘禮單子?”
王媒婆賠笑道:“張娘子,我也不和您兜圈子了。那鄭秀才現在也算是咱縣裏有頭臉的人物了,江老爺病故您家姑娘要為父守孝,鄭家老太爺也是直誇江姑娘有孝心呢。我知您家裏是寵愛女兒的,這嫁妝想來也是早早的就準備好了的,不知有沒有那一百畝地呢?”
張氏一驚,“你說什麽,一百畝地?”
王媒婆笑道:“你也知道的,鄭秀才讀書也要花費不少銀錢,若是將來考取了功名還不是你女兒享福嗎?”
張氏急道:“可是亡夫在世的時候,鄭家可沒說要這麽多嫁妝?”
王媒婆幹笑道:“此一時彼一時嗎?”
張氏又問:“那鄭家準備給多少聘禮?”
王媒婆道:“金手鐲,金釵,金戒指,再加二十兩紋銀。”
張氏氣道:“二十兩紋銀?隻能買四畝上等田,這差別也太大了?這可不合規矩,你還是回去吧。”
王媒婆一開始也是被鄭家的獅子大開口給嚇著了,一百畝田,就是將江家掏幹了也沒有啊。可一開始這親事就是她張羅的,現在隻能硬著頭皮兩邊遞話了。
王媒婆沒辦法隻得回去複命去了。
等王媒婆走了後,晏書趕緊從後麵來到前廳,隻見張氏正在偷偷抹眼淚。
見到女兒過來了,張氏道:“晏書,這可如何是好?那鄭家的一張口就要一百畝地的陪嫁,我上哪裏去籌措呢?總不至於讓我賣了這祖屋吧,真如此,我又有何臉麵去見列祖列宗~”
晏書歎了口氣,“母親莫急,那鄭家好歹也是出了個秀才,自是要注重清譽的,我想他家不過是想讓咱家多陪些嫁妝罷了,咱們還是等王媒婆的回話吧。”
張氏點點頭,“你父親在世的時候和我商議的是給你四十畝地,外加二十兩紋銀傍身。”
晏書感動不已,“母親,這也太多了些,畢竟小弟還要讀書的。”
張氏道:“女子這一輩子要想在婆家站穩腳跟,首要的是娘家要得力,其次就是這嫁妝了。你父親自小將你捧在手心裏長大,怎麽忍心委屈你?”
晏書點點頭道:“我知父母的拳拳愛子之心。”
張氏對鄭家還抱有一絲希望,可晏書卻不這麽想的。
果然,出事了~
這日一大早,鄭秀才的母親帶著王媒婆氣勢洶洶的來到江家門口,將那大門拍的砰砰響。
晏書趕緊前去開門,還沒來的及打招呼,就聽鄭母喊道:“張氏,你出來,我有話說。”
張氏緩步走了出來:“您怎麽大清早就來了?快請坐,晏書趕緊去烹茶。”
鄭母急吼吼道:“不用這麽麻煩了,我是來退親的~”
張氏雙目睜圓:“鄭家娘子,你說什麽?”
晏書一看形勢不對,趕緊關上大門,快步走到母親跟前。
鄭母又說了一遍:“我是來退親的~”
張氏見晏書回來了,說了句:“這麽快?你弟弟也下學回來了,洗手吃飯吧。”
晏書定了定神,洗了手,幫著張氏擺起了碗筷來。
現在已是初冬,家裏吃來吃去就是菘菜、蘿卜、鹹菜這些。今日張氏做了鹹菜燉豆腐、燒蘿卜、還有一個雞蛋羹。因還未過百日,按規矩都要茹素守孝,隻是弟弟書傑年紀小還在長身體,按禮是可以吃少許葷腥的,於是就蒸了個雞蛋羹單給他吃。
書傑見隻有自己有蛋羹吃,有些心疼母親和姐姐:“母親、姐姐,這雞蛋羹你們也吃點吧,我看你們近期氣色都不如以往了。”
張氏道:“你還在長身體的階段,你多吃些。這不是還有豆腐嗎,味道也不錯的。”
書傑扒了兩口飯,對晏書道:“姐姐,今日夫子表揚我了,說我最近功課大有長進,再過二十來天就是年考了,我爭取考個好名次回來。”
晏書勉強笑道:“那就太好了,今年考前十,明年考前三,過幾年考秀才。”
書傑忙不迭的點頭,“考秀才。”
好不容易吃完飯,晏書幫著張氏將碗筷收拾了。
待回到屋後,晏書躺在床上心緒難平。
自古婚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認真說起來,晏書也沒有怎麽和那鄭秀才相處過,印象中那鄭秀才不過是個長得還算周正的年輕人罷了。
想當初父親在世的時候,鄭家那個親熱勁。現在父親一去世就有了其他的想法,隱藏的太深了。
可是兩家都已經到了“下定”這一步了,難道鄭家還想悔婚不成?怪不得上次那王媒婆過來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又問母親家裏準備給多少陪嫁?不過是在權衡比較罷了。
可晏書又想,那鄭秀才是經過父親認可的,可見人品應該是過關的,或許這不過是他家裏人的想法罷了。
可若那鄭家真的是那嫌貧愛富之人,要來退親可如何是好?這一家孤兒寡母的如何抗衡?江家的清譽又該如何保全?
晏書心煩不已,索性不想了,坐起身來,開始研磨抄起書來。
這抄書的活計,是晏書前幾日去書鋪子攬來的。
說來自古這讀書都是件耗費銀錢的事,每印一套書籍從排版到製版到刊印到裝訂,每一道工序都馬虎不得,因此那書賣的都貴的很,而且數量有限。有些書鋪子就專門讓人幫著抄書去賣,那成本就要少許多,最重要的就是補貨方便。
晏書寫的一手好楷書,她抄的書賣的總是比別人快,掌櫃的也很滿意。抄一本書能掙個幾十文錢,一個月抄個四五本,家裏的菜錢和冬日裏的木炭錢就掙到了。
過了幾日那王媒婆又來了,這次來意很是明顯:“張娘子,上次和您說的嫁妝的事情,您家裏可商量好了?”
張氏道:“王媒婆,按咱們當地的規矩男方出多少聘禮,女方折半陪嫁妝;當然了,我家也是那懂理的,會拿出一部分聘禮給帶回去。隻是這鄭家的聘禮單子?”
王媒婆賠笑道:“張娘子,我也不和您兜圈子了。那鄭秀才現在也算是咱縣裏有頭臉的人物了,江老爺病故您家姑娘要為父守孝,鄭家老太爺也是直誇江姑娘有孝心呢。我知您家裏是寵愛女兒的,這嫁妝想來也是早早的就準備好了的,不知有沒有那一百畝地呢?”
張氏一驚,“你說什麽,一百畝地?”
王媒婆笑道:“你也知道的,鄭秀才讀書也要花費不少銀錢,若是將來考取了功名還不是你女兒享福嗎?”
張氏急道:“可是亡夫在世的時候,鄭家可沒說要這麽多嫁妝?”
王媒婆幹笑道:“此一時彼一時嗎?”
張氏又問:“那鄭家準備給多少聘禮?”
王媒婆道:“金手鐲,金釵,金戒指,再加二十兩紋銀。”
張氏氣道:“二十兩紋銀?隻能買四畝上等田,這差別也太大了?這可不合規矩,你還是回去吧。”
王媒婆一開始也是被鄭家的獅子大開口給嚇著了,一百畝田,就是將江家掏幹了也沒有啊。可一開始這親事就是她張羅的,現在隻能硬著頭皮兩邊遞話了。
王媒婆沒辦法隻得回去複命去了。
等王媒婆走了後,晏書趕緊從後麵來到前廳,隻見張氏正在偷偷抹眼淚。
見到女兒過來了,張氏道:“晏書,這可如何是好?那鄭家的一張口就要一百畝地的陪嫁,我上哪裏去籌措呢?總不至於讓我賣了這祖屋吧,真如此,我又有何臉麵去見列祖列宗~”
晏書歎了口氣,“母親莫急,那鄭家好歹也是出了個秀才,自是要注重清譽的,我想他家不過是想讓咱家多陪些嫁妝罷了,咱們還是等王媒婆的回話吧。”
張氏點點頭,“你父親在世的時候和我商議的是給你四十畝地,外加二十兩紋銀傍身。”
晏書感動不已,“母親,這也太多了些,畢竟小弟還要讀書的。”
張氏道:“女子這一輩子要想在婆家站穩腳跟,首要的是娘家要得力,其次就是這嫁妝了。你父親自小將你捧在手心裏長大,怎麽忍心委屈你?”
晏書點點頭道:“我知父母的拳拳愛子之心。”
張氏對鄭家還抱有一絲希望,可晏書卻不這麽想的。
果然,出事了~
這日一大早,鄭秀才的母親帶著王媒婆氣勢洶洶的來到江家門口,將那大門拍的砰砰響。
晏書趕緊前去開門,還沒來的及打招呼,就聽鄭母喊道:“張氏,你出來,我有話說。”
張氏緩步走了出來:“您怎麽大清早就來了?快請坐,晏書趕緊去烹茶。”
鄭母急吼吼道:“不用這麽麻煩了,我是來退親的~”
張氏雙目睜圓:“鄭家娘子,你說什麽?”
晏書一看形勢不對,趕緊關上大門,快步走到母親跟前。
鄭母又說了一遍:“我是來退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