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後來他拿著國家獎學金做操盤交易,狠賺了一筆,拿著所有的積蓄給薑培風買了款單反套機,把薑培風樂嗬了好多天。
那個時候袁錚發現,其實現實沒那麽難。
他也就漸漸放寬了心,想著等畢業了,他能賺更多的錢,他能走到金字塔的頂端,也有勇氣去抵抗所有流言蜚語。
袁錚以為沒有什麽問題,經過這麽久的磨合,兩人的關係更近,可能下半輩子就這樣手牽手的走下去。
他一直是這樣想的,也一直是這樣認為的。
☆、第 48 章
進入大三後,兩人都忙了起來。
袁錚開始接手教授在外麵的公司,同時他要保證自己的績點穩年紀前三,此外加上一點私心,他已經開始預習研究生的課程。
如果可能的話,他想在一年的時間內讀完研究生三年的內容。
畢竟研究生考核的內容無非就是學分完成,發表論文達標,答辯通過,這些對於他來說都比較簡單。加上教授的關係,一年的時間是有可能的。
所以他的時間很緊張。
薑培風的時間也很緊張。
他最初的計劃僅僅是找幾個合作人一起來開發一款軟體,結果才開始就碰了壁。
他去找老麽歐陽鐸,結果老麽要讀研,沒時間。至於其他幾個朋友,想來想去都不合適。薑培風隻好考慮把軟體的事情外包給專業人員。
於是就碰到了他的第一個問題。
沒錢。
薑培風聯繫到的這個程式設計師是歐陽鐸介紹的,技術大牛,能力沒話說。他聽完薑培風的要求後,明確的說要達到薑培風的標準,需要團隊,至少四個人。
大牛以極其專業的角度給薑培風分析了整個軟體,最後說了個數字——這還隻是把軟體開發出來需要的錢。
還沒算上後期運營、調試、版本修改,以及隨著用戶增加所引發的一係列問題。
哪怕就這個數字,也遠遠超過了薑培風的預算。
可是薑培風不死心。
他在無計可施之後,選擇了到酒吧去騙酒——陸鳴答應他說隻要他來,紮啤全都免費。
去的時候,陸鳴正好也在,薑培風就把自己這事和他說了。
陸鳴聽完問:「有整個策劃方案之類的嗎?」
還真有,就在薑培風的手機裏。
這段時間他把整個軟體計劃改了又改,為了方便時常更新一份留在手機裏。
雖然不知道陸鳴要這個做什麽,但不妨礙薑培風出門打了份完整的給他,順便向他倒苦水一般解釋了全部的經過。
或許真的是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亦或者是機遇來了擋也擋不住。
陸鳴留下這份策劃,不出兩天給他打了個電話:「其實動力的背後一直有個幕後老闆,我把你的策劃給他看了看,他很感興趣,你要不要來和我老闆聊聊?」
真是天降大餅,薑培風簡直不敢置信,逼著陸鳴解釋整個經過。
原來近兩年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商機和渠道被打開,天使投資人走下神壇,開始關注那些新興的未知的事物。
陸鳴背後的投資人就是一個期待挖掘新事物,開發新產品的投資人。
用這個老闆的話說,年輕就代表著希望,他堅信年輕的力量,也堅信未來有無限可能。
所以比起這兩年炒得火熱的房地產行業,這個老闆把錢砸向了有創業想法的小年輕。
陸鳴的這間酒吧就是其中一個。
目前在本市的市麵上沒有一家隻提供紮啤的清吧,陸鳴最開始是和他某個富二代朋友說這件事,兩人合計了半天,決定開一家這樣的清吧。
富二代再有錢,也沒辦法一次性拿出全部的費用,加上紮啤對保鮮的要求高,因此開店就意味著全套必須配齊。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富二代搭檔找到了這個背後老闆。
老闆也很爽快,當場開了支票——雖然用陸鳴的話說,可能更多的是看在父輩的麵上,但不妨礙他們如火如荼的開始創業。
第一筆資金回籠的很快,這讓投資人更加相信未來是年輕人的天下。
也因此,當陸鳴向投資人說起薑培風的計劃的時候,投資人決定花半個小時的時間,來聽聽這個還未畢業的愣頭小子的想法。
薑培風很激動,專門拉著袁錚去專賣店買了套正裝換上,把方案顛來倒去看了好幾遍,確保每個字都爛熟於心,這才前去赴約。
老闆把地點約在一家私人會所。
薑培風得以親見到幕後大佬的真容。
薑培風隻知道大佬姓程,約莫五六十歲,長得不苟言笑,讓薑培風十分忐忑。好在他也是從小見過世麵的,加上準備充分,倒也不慌。
袁錚按照計劃一個小時前給薑培風打電話,可是沒打通,隻好打個車趕到會所。問了保安,聽說人還沒出來,便守在外麵。
就這樣一直等到天黑,才看到薑培風黑著臉從裏麵走出來。
他忙走上去,「怎麽去了那麽久,結果怎麽樣?」
薑培風沒骨頭的往袁錚身上一趴,整個人像被曬幹了水分的醃菜似的,含糊不清的說:「大佬看不上我。」
袁錚想了想不知道該說什麽,便抱著他往外走,「走,我帶你吃海底撈去。」
於是薑培風坐在火鍋鍋底前,一邊吃著辛辣的牛肉,一邊吐槽:「他居然問我如果讓我做,半年內能不能在收回成本的基礎上盈利。哪個產品一上市就能有收益?」
那個時候袁錚發現,其實現實沒那麽難。
他也就漸漸放寬了心,想著等畢業了,他能賺更多的錢,他能走到金字塔的頂端,也有勇氣去抵抗所有流言蜚語。
袁錚以為沒有什麽問題,經過這麽久的磨合,兩人的關係更近,可能下半輩子就這樣手牽手的走下去。
他一直是這樣想的,也一直是這樣認為的。
☆、第 48 章
進入大三後,兩人都忙了起來。
袁錚開始接手教授在外麵的公司,同時他要保證自己的績點穩年紀前三,此外加上一點私心,他已經開始預習研究生的課程。
如果可能的話,他想在一年的時間內讀完研究生三年的內容。
畢竟研究生考核的內容無非就是學分完成,發表論文達標,答辯通過,這些對於他來說都比較簡單。加上教授的關係,一年的時間是有可能的。
所以他的時間很緊張。
薑培風的時間也很緊張。
他最初的計劃僅僅是找幾個合作人一起來開發一款軟體,結果才開始就碰了壁。
他去找老麽歐陽鐸,結果老麽要讀研,沒時間。至於其他幾個朋友,想來想去都不合適。薑培風隻好考慮把軟體的事情外包給專業人員。
於是就碰到了他的第一個問題。
沒錢。
薑培風聯繫到的這個程式設計師是歐陽鐸介紹的,技術大牛,能力沒話說。他聽完薑培風的要求後,明確的說要達到薑培風的標準,需要團隊,至少四個人。
大牛以極其專業的角度給薑培風分析了整個軟體,最後說了個數字——這還隻是把軟體開發出來需要的錢。
還沒算上後期運營、調試、版本修改,以及隨著用戶增加所引發的一係列問題。
哪怕就這個數字,也遠遠超過了薑培風的預算。
可是薑培風不死心。
他在無計可施之後,選擇了到酒吧去騙酒——陸鳴答應他說隻要他來,紮啤全都免費。
去的時候,陸鳴正好也在,薑培風就把自己這事和他說了。
陸鳴聽完問:「有整個策劃方案之類的嗎?」
還真有,就在薑培風的手機裏。
這段時間他把整個軟體計劃改了又改,為了方便時常更新一份留在手機裏。
雖然不知道陸鳴要這個做什麽,但不妨礙薑培風出門打了份完整的給他,順便向他倒苦水一般解釋了全部的經過。
或許真的是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亦或者是機遇來了擋也擋不住。
陸鳴留下這份策劃,不出兩天給他打了個電話:「其實動力的背後一直有個幕後老闆,我把你的策劃給他看了看,他很感興趣,你要不要來和我老闆聊聊?」
真是天降大餅,薑培風簡直不敢置信,逼著陸鳴解釋整個經過。
原來近兩年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商機和渠道被打開,天使投資人走下神壇,開始關注那些新興的未知的事物。
陸鳴背後的投資人就是一個期待挖掘新事物,開發新產品的投資人。
用這個老闆的話說,年輕就代表著希望,他堅信年輕的力量,也堅信未來有無限可能。
所以比起這兩年炒得火熱的房地產行業,這個老闆把錢砸向了有創業想法的小年輕。
陸鳴的這間酒吧就是其中一個。
目前在本市的市麵上沒有一家隻提供紮啤的清吧,陸鳴最開始是和他某個富二代朋友說這件事,兩人合計了半天,決定開一家這樣的清吧。
富二代再有錢,也沒辦法一次性拿出全部的費用,加上紮啤對保鮮的要求高,因此開店就意味著全套必須配齊。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富二代搭檔找到了這個背後老闆。
老闆也很爽快,當場開了支票——雖然用陸鳴的話說,可能更多的是看在父輩的麵上,但不妨礙他們如火如荼的開始創業。
第一筆資金回籠的很快,這讓投資人更加相信未來是年輕人的天下。
也因此,當陸鳴向投資人說起薑培風的計劃的時候,投資人決定花半個小時的時間,來聽聽這個還未畢業的愣頭小子的想法。
薑培風很激動,專門拉著袁錚去專賣店買了套正裝換上,把方案顛來倒去看了好幾遍,確保每個字都爛熟於心,這才前去赴約。
老闆把地點約在一家私人會所。
薑培風得以親見到幕後大佬的真容。
薑培風隻知道大佬姓程,約莫五六十歲,長得不苟言笑,讓薑培風十分忐忑。好在他也是從小見過世麵的,加上準備充分,倒也不慌。
袁錚按照計劃一個小時前給薑培風打電話,可是沒打通,隻好打個車趕到會所。問了保安,聽說人還沒出來,便守在外麵。
就這樣一直等到天黑,才看到薑培風黑著臉從裏麵走出來。
他忙走上去,「怎麽去了那麽久,結果怎麽樣?」
薑培風沒骨頭的往袁錚身上一趴,整個人像被曬幹了水分的醃菜似的,含糊不清的說:「大佬看不上我。」
袁錚想了想不知道該說什麽,便抱著他往外走,「走,我帶你吃海底撈去。」
於是薑培風坐在火鍋鍋底前,一邊吃著辛辣的牛肉,一邊吐槽:「他居然問我如果讓我做,半年內能不能在收回成本的基礎上盈利。哪個產品一上市就能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