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巡視工坊
穿越不造反,難道等過年 作者:暴走石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給你們拿著,你們就拿著。”
“要是再拒絕,就沒有當是自家人了。”
二嬸此時卻是強勢得不像是平常那個和藹的鄉下婦人。
“多謝嬸子,多謝少爺。”
兩人見二嬸假裝慍怒的神情,很是感動地將盒子接了過去。
“這就對了嘛!”
“都是自家人,就別說兩家話。”
唐風也沒有想到,二嬸竟然如此大氣。
金簪眉頭都不眨一下就送出去了。
她看向杜鵑,“小風在縣城裏,有你照顧,我這心裏也放心踏實。”
杜鵑搖頭笑道,“嬸子,少爺大多數時間都在器械坊,我根本沒有照顧少爺。”
“反而是受少爺的照拂。”
唐風笑著道,“酒坊可是被你打理得井井有條,要不是有你,酒坊可沒精力弄。”
酒坊有多賺錢,院裏的幾人都清楚。
隻不過賺來的銀子,基本上補貼進了府庫。
二嬸又從包袱裏麵,整理出了兩套銀質的頭花、耳墜、發簪與手鐲。
遞給了杜鵑與關佩玉兩人。
隨後又對關佩玉說道,“你一天不僅要在學堂教孩子們。”
“還是咱們唐家寨的賬房和掌櫃,後山工坊上上下下,就沒有你不清楚的東西。”
“有你在,寨子中的工坊,才能夠如此順當。”
隨後二嬸笑著看向兩人,“你們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中。”
“都是自家人,就別推來推去了。”
唐風這時笑著道,“長者賜,不可辭。辭不恭,受之無愧。”
聽到他這番言辭,關佩玉趕忙點頭,雙手接了住了二嬸塞過去的首飾。
“多謝嬸子,多謝少爺。”
唐風擺了擺手,對兩人說道,“娘都說了,自己人就別客氣。”
隨後眾人就著雞肉,吃著麥粒粥。
午飯之後。
唐風便讓關佩玉帶著自己去後山看工坊。
吳知衍自然跟在其後。
杜鵑與二嬸則在家準備晚上的吃食。
“原本寨子通往後山隻有這條山路。”
“不過現在進出後山的東西都比較多,原來的山路很不方便。”
“所以族老於五叔他們商議之後,便修了這條通往後山的道路。”
唐風走在莫約一丈多寬,可以讓馬車通行的路上。
聽了關佩玉的解釋,心裏不由得感慨萬分。
自己在縣城的這幾個月,唐家寨的變化,真的是天翻地覆。
不僅重新建立起了幾個工坊,而且族親和鄉鄰也愈加富裕起來。
如今人人臉上都充滿了笑意,對未來的期盼。
“如今後山的日化工坊與鐵匠坊,已經不在原來的位置。”
“都根據工坊的特點,重新選址修建,並且規模比以前都要大不少。”
“目前盈利主要來源於日化工坊和鐵匠坊。”
“窯坊所有產出青磚,全部是讓族親免費使用。”
“窯坊需要開工錢的工匠不多,主要是因為窯坊有三十幾個免費的苦力。”
“那些惡賊,隻要餓不死就行。”
唐風回來的時候就聽窯坊燒製了不少青磚。
也提到了當初的那些惡賊。
如今看來,讓這些惡賊在後山勞改,倒也是廢物利用。
清風寨滅了,唐家寨日益強大,這些小嘍囉根本翻不起什麽浪花。
走入後山,三人便聽到此起彼伏叮叮當當的聲響。
不用想都知道,這聲音肯定來自鐵匠坊。
“少爺,您回來了。”
滿身油汙,皮膚黝黑的鍾太響,神色激動地從鐵匠坊中跑到了唐風的跟前。
“嗯,回來看看,鐵匠坊一切都還好吧?”
鍾太響興奮地點了點頭,“都好,都好。”
“這段時間我們一直按照老朱送回來的農具圖紙,安排打造。”
“之前老朱回寨子的時候,聽他提起過少爺發明的一種厲害鍛造機。”
“好在老朱幫忙送了鍛造機的配件回來,如今鐵匠坊有了鍛造機,不僅比以前效率,還省了不少人力。”
“少爺,您可真是個天才!”
鍾太響一想到鍛造機,神色就很是激動。
“鍛造機?”
聽到鍾太響剛剛的話語,唐風一時間懵了。
鍛造機的確已經設計了出來,隻不過伏龍河選定的位置還沒有開建。
打造出來的鍛造機,也不過是放在庫房裏麵的樣子貨而已。
“你用上鍛造機了?”
鍾太響沒有注意到唐風疑惑的神情,趕忙點頭道,
“這多虧了老朱,要不是他送了配件回來,又教會我們組裝鍛造機。”
“否則的話,鐵匠坊的工匠,現在也還得一錘一錘地敲農具呢。”
唐風很是不解,這鍾太響是怎麽解決動力問題的?
“帶我去看看。”
鍾太響趕忙回到,“好嘞!”
幾人跟著鍾太響快步走進鐵匠坊裏麵,頓時一股熱浪便撲麵而來。
赤膊露肘,隻穿著一身大褂的工匠,在各自的崗位上不停地忙碌著。
見到唐風等人進來,激動地見禮過後,又忙起手中的活計。
這個新的鐵匠坊,與器械坊新建的工坊類似。
四周以青磚和砌成高約兩丈多高的牆。
寬約三丈,長約十丈,中間用巨木做支撐柱與橫梁。
是從頭能夠望到尾的通房,與現代的工廠很像。
進入工坊,鍾太響指著左側整整齊齊堆放的農具。
“少爺,這便是您讓老朱送回來的圖紙打造的鋤頭。”
漆黑的無柄鋤頭,上麵還有些許沒有掉落完的鐵皮。
百姓買回去之後,裝上趁手的直木棒做柄,就可以用以鬆土。
唐風看著眼前的鋤頭,眉頭微皺,
“這鋤頭的寬度不對吧?”
眼前的鋤頭刃口隻有三寸寬度的樣子,記得自己圖紙上是五寸的寬度。
鍾太響趕忙解釋,“少爺,經過我們多次試驗,這種寬度的鋤頭挖土的效率並不比五寸的慢。”
“之所以這樣改動,其目的是為讓同樣的材料,能夠做出更多的鋤頭。”
“如此一來,鋤頭的售賣價格也能夠降低一些,讓更多人能夠買得起。”
“同時多打造的鋤頭,也能夠讓更多的家庭用上鋤頭,好讓大家都能夠種更多的莊稼。”
唐風沒有想到,鍾太響並沒有按部就班地按照圖紙做。
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了更加合適的改動。
聽了他的解釋,唐風滿意地點了點頭。
“嗯,因地製宜,很是不錯。”
鍾太響聽到唐風誇獎,很是欣喜,自己終於能夠得到少爺的認可了!
“多謝少爺,這都是小的應該做的。”
“要是再拒絕,就沒有當是自家人了。”
二嬸此時卻是強勢得不像是平常那個和藹的鄉下婦人。
“多謝嬸子,多謝少爺。”
兩人見二嬸假裝慍怒的神情,很是感動地將盒子接了過去。
“這就對了嘛!”
“都是自家人,就別說兩家話。”
唐風也沒有想到,二嬸竟然如此大氣。
金簪眉頭都不眨一下就送出去了。
她看向杜鵑,“小風在縣城裏,有你照顧,我這心裏也放心踏實。”
杜鵑搖頭笑道,“嬸子,少爺大多數時間都在器械坊,我根本沒有照顧少爺。”
“反而是受少爺的照拂。”
唐風笑著道,“酒坊可是被你打理得井井有條,要不是有你,酒坊可沒精力弄。”
酒坊有多賺錢,院裏的幾人都清楚。
隻不過賺來的銀子,基本上補貼進了府庫。
二嬸又從包袱裏麵,整理出了兩套銀質的頭花、耳墜、發簪與手鐲。
遞給了杜鵑與關佩玉兩人。
隨後又對關佩玉說道,“你一天不僅要在學堂教孩子們。”
“還是咱們唐家寨的賬房和掌櫃,後山工坊上上下下,就沒有你不清楚的東西。”
“有你在,寨子中的工坊,才能夠如此順當。”
隨後二嬸笑著看向兩人,“你們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中。”
“都是自家人,就別推來推去了。”
唐風這時笑著道,“長者賜,不可辭。辭不恭,受之無愧。”
聽到他這番言辭,關佩玉趕忙點頭,雙手接了住了二嬸塞過去的首飾。
“多謝嬸子,多謝少爺。”
唐風擺了擺手,對兩人說道,“娘都說了,自己人就別客氣。”
隨後眾人就著雞肉,吃著麥粒粥。
午飯之後。
唐風便讓關佩玉帶著自己去後山看工坊。
吳知衍自然跟在其後。
杜鵑與二嬸則在家準備晚上的吃食。
“原本寨子通往後山隻有這條山路。”
“不過現在進出後山的東西都比較多,原來的山路很不方便。”
“所以族老於五叔他們商議之後,便修了這條通往後山的道路。”
唐風走在莫約一丈多寬,可以讓馬車通行的路上。
聽了關佩玉的解釋,心裏不由得感慨萬分。
自己在縣城的這幾個月,唐家寨的變化,真的是天翻地覆。
不僅重新建立起了幾個工坊,而且族親和鄉鄰也愈加富裕起來。
如今人人臉上都充滿了笑意,對未來的期盼。
“如今後山的日化工坊與鐵匠坊,已經不在原來的位置。”
“都根據工坊的特點,重新選址修建,並且規模比以前都要大不少。”
“目前盈利主要來源於日化工坊和鐵匠坊。”
“窯坊所有產出青磚,全部是讓族親免費使用。”
“窯坊需要開工錢的工匠不多,主要是因為窯坊有三十幾個免費的苦力。”
“那些惡賊,隻要餓不死就行。”
唐風回來的時候就聽窯坊燒製了不少青磚。
也提到了當初的那些惡賊。
如今看來,讓這些惡賊在後山勞改,倒也是廢物利用。
清風寨滅了,唐家寨日益強大,這些小嘍囉根本翻不起什麽浪花。
走入後山,三人便聽到此起彼伏叮叮當當的聲響。
不用想都知道,這聲音肯定來自鐵匠坊。
“少爺,您回來了。”
滿身油汙,皮膚黝黑的鍾太響,神色激動地從鐵匠坊中跑到了唐風的跟前。
“嗯,回來看看,鐵匠坊一切都還好吧?”
鍾太響興奮地點了點頭,“都好,都好。”
“這段時間我們一直按照老朱送回來的農具圖紙,安排打造。”
“之前老朱回寨子的時候,聽他提起過少爺發明的一種厲害鍛造機。”
“好在老朱幫忙送了鍛造機的配件回來,如今鐵匠坊有了鍛造機,不僅比以前效率,還省了不少人力。”
“少爺,您可真是個天才!”
鍾太響一想到鍛造機,神色就很是激動。
“鍛造機?”
聽到鍾太響剛剛的話語,唐風一時間懵了。
鍛造機的確已經設計了出來,隻不過伏龍河選定的位置還沒有開建。
打造出來的鍛造機,也不過是放在庫房裏麵的樣子貨而已。
“你用上鍛造機了?”
鍾太響沒有注意到唐風疑惑的神情,趕忙點頭道,
“這多虧了老朱,要不是他送了配件回來,又教會我們組裝鍛造機。”
“否則的話,鐵匠坊的工匠,現在也還得一錘一錘地敲農具呢。”
唐風很是不解,這鍾太響是怎麽解決動力問題的?
“帶我去看看。”
鍾太響趕忙回到,“好嘞!”
幾人跟著鍾太響快步走進鐵匠坊裏麵,頓時一股熱浪便撲麵而來。
赤膊露肘,隻穿著一身大褂的工匠,在各自的崗位上不停地忙碌著。
見到唐風等人進來,激動地見禮過後,又忙起手中的活計。
這個新的鐵匠坊,與器械坊新建的工坊類似。
四周以青磚和砌成高約兩丈多高的牆。
寬約三丈,長約十丈,中間用巨木做支撐柱與橫梁。
是從頭能夠望到尾的通房,與現代的工廠很像。
進入工坊,鍾太響指著左側整整齊齊堆放的農具。
“少爺,這便是您讓老朱送回來的圖紙打造的鋤頭。”
漆黑的無柄鋤頭,上麵還有些許沒有掉落完的鐵皮。
百姓買回去之後,裝上趁手的直木棒做柄,就可以用以鬆土。
唐風看著眼前的鋤頭,眉頭微皺,
“這鋤頭的寬度不對吧?”
眼前的鋤頭刃口隻有三寸寬度的樣子,記得自己圖紙上是五寸的寬度。
鍾太響趕忙解釋,“少爺,經過我們多次試驗,這種寬度的鋤頭挖土的效率並不比五寸的慢。”
“之所以這樣改動,其目的是為讓同樣的材料,能夠做出更多的鋤頭。”
“如此一來,鋤頭的售賣價格也能夠降低一些,讓更多人能夠買得起。”
“同時多打造的鋤頭,也能夠讓更多的家庭用上鋤頭,好讓大家都能夠種更多的莊稼。”
唐風沒有想到,鍾太響並沒有按部就班地按照圖紙做。
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了更加合適的改動。
聽了他的解釋,唐風滿意地點了點頭。
“嗯,因地製宜,很是不錯。”
鍾太響聽到唐風誇獎,很是欣喜,自己終於能夠得到少爺的認可了!
“多謝少爺,這都是小的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