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敢,臣罪該萬死。”二人道。
“你們當然該死。謝宣,朕用你之時你以為隻派了黎永查你不成?當年你跟陸檀交好的事情朕一早就知道,不過是念在你忠心為國的份兒上不追究,你今日竟好意思裝做忘了?”
“皇上,臣......”
“你住嘴!還有你,黎永,黎晰的親哥哥,朕孩兒的親舅舅,朕這一年如何待你,你心知肚明,誰知你竟然這般大膽,前朝的時候就幫著嫌犯脫逃,如今還當著朕的麵維護一個欺君之人,你真是對得起朕了。”
“皇上,臣知罪,請皇上責罰。”二人又道。
“罰,怎麽罰?欺君叛逃可是要斬首誅九族的,你們是有多少個腦袋受得起這樣的罰?”
“臣,臣等罪該萬死。”
“是,是該萬死。但是如今大齊正是用人之際,我免你二人死罪。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謝宣你明日帶著陸檀進宮覲見,把廢侯之事給朕辦妥帖了,兩年不準找朕批假。”
謝宣一愣,明顯不能信自己聽到了什麽。
“還不謝恩?”
“臣叩謝皇恩。”
第114章 封相(六)
即便出宮後謝宣仍然有些發懵, 此事他做的糊塗,自恃皇帝信任來了個先斬後奏,奈何還被發覺, 本以為此次皇帝會大發雷霆, 誰知又隻是罰了他兩年不準請假。以至於他本以為自己告訴陸檀皇上會重審陸家的案子為寧侯昭雪時會哭出來,結果隻是全身發顫。四年時間他們的生活都發生了巨變, 好在雨過天晴。
太和殿內謝宣、陸檀、黎永站在下方,景文昊坐於桌前, 似在審視這三人。
“陸檀。”景文昊叫了他的名字。
“
草民在。”
“怎麽出去了幾年規矩都忘了?從前的寧侯府世子, 今日的寧侯, 朕叫到名字無論如何都應答一句微臣在。”
三人皆驚訝,不明所以看向景文昊。
景文昊忽然將手中拿著的卷宗扔在桌上,笑道:“怎麽?以為朕就那般迂腐麽?一朝天子一朝臣, 從前種種不過是父皇被奸人蒙蔽所致,朕又怎會是非黑白不分,再拿出來說事。”
皇帝說罷走下來,道:“寧侯一門忠烈朕一直知曉。從前先皇接到密報的時候, 朕就在一邊,他是不信的,無奈軍中再傳軍報時說寧侯已被誅殺, 所有證據都指向他通敵叛國,父皇這才下旨讓梓君侯去抄了寧侯府。不過實在可惜,父皇當年並未起殺心,他始終覺得事情並非這般簡單, 不過等梓君侯到寧侯府的時候夫人為了保全侯府名聲已經自盡了,還連帶著一把火做了個你兄妹二人已死的假象。說到底還是那奸人歹毒,不過如今好在陸家有後。三司會審已經結束,逸王一幹人等不必等到秋審便會被處決,朕即日就會下詔將會審的卷宗公開,還寧侯府一個公道。從今以後你還是寧侯,寧侯府這些年也荒廢著,朕想再賜你一座別院,位置你自己選,如何?”
陸檀跪下道:“皇上能讓陸家沉冤昭雪已經是天大的恩賜,陸檀又怎敢另有所求,皇上能將從前寧侯府的宅子再賜給臣就好。”
“你想要那宅子?當初一把火幾乎燒了半個寧侯府,這幾年又無人打理,荒草叢生,縱使朕讓你搬回去,一時半會兒你也住不了,還是另尋落腳之處的好。”
“皇上,臣有一言。”謝宣道。
“你說。”
“皇上大可將那宅子重新賜給世子,不過不是現在。反正世子繼任侯爺之後是要隨微臣一道去推行《保侯令》的,皇上不如將再賜別院的錢銀拿出來趁我二人離開京都之時將那宅子修繕一番,一舉兩得。”
“這法子朕倒覺得可行,隻是陸檀,如今你可願意恢復寧侯的身份與謝宣一道出去推行《保侯令》?當然朕沒有半分逼迫你的意思,若是你認為剛回京都,思念故土不願出去,朕也不會為難你,至多另尋他人。”
“皇上隆恩,臣萬死不負所托。”陸檀欲跪,被景文昊雙手扶起。
“好,好!如此朕即刻傳令下去,立馬撥亂反正為寧侯平凡,立繼你為新寧侯,治癒你父親追封為英武大將軍,立將軍塚,夫人追封為一品誥命,屍骨同入將軍塚!”
“臣領旨,叩謝皇恩。”陸檀跪下,重重叩了頭。
“好了,此事已定,你也回去準備準備,最好盡快打點好京都事宜與謝宣出發。”
“臣遵旨。”謝宣與陸檀同答。
謝宣解決了纏繞自己四年的問題自然一身輕鬆,不過卻沒鬆得了多久,如今他最煩的是自己這一走至少半年有餘,還要在極度順利的情況之下,此行兇險自然不能讓李之源跟著,所以他在想如何才能將李之源一個人留在京都。
謝宣正在房中沉思,想著法子,李之源就風風火火回來撲進他懷裏。
“今日怎麽回來這麽早?”謝宣揉著自己懷中毛茸茸的腦袋問他。
“你是不是要走,是不是要去推行什麽政令?”李之源揚著頭問他。
“是啊,怎麽了?”
“我要跟你一起去。”
“你去幹什麽?我是出去幹正事兒不好玩兒的,再說了皇宮裏那麽好的差事你不想要啦?做人可不能這般沒有擔當,你可不能辜負皇後對你的信任。”
“你們當然該死。謝宣,朕用你之時你以為隻派了黎永查你不成?當年你跟陸檀交好的事情朕一早就知道,不過是念在你忠心為國的份兒上不追究,你今日竟好意思裝做忘了?”
“皇上,臣......”
“你住嘴!還有你,黎永,黎晰的親哥哥,朕孩兒的親舅舅,朕這一年如何待你,你心知肚明,誰知你竟然這般大膽,前朝的時候就幫著嫌犯脫逃,如今還當著朕的麵維護一個欺君之人,你真是對得起朕了。”
“皇上,臣知罪,請皇上責罰。”二人又道。
“罰,怎麽罰?欺君叛逃可是要斬首誅九族的,你們是有多少個腦袋受得起這樣的罰?”
“臣,臣等罪該萬死。”
“是,是該萬死。但是如今大齊正是用人之際,我免你二人死罪。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謝宣你明日帶著陸檀進宮覲見,把廢侯之事給朕辦妥帖了,兩年不準找朕批假。”
謝宣一愣,明顯不能信自己聽到了什麽。
“還不謝恩?”
“臣叩謝皇恩。”
第114章 封相(六)
即便出宮後謝宣仍然有些發懵, 此事他做的糊塗,自恃皇帝信任來了個先斬後奏,奈何還被發覺, 本以為此次皇帝會大發雷霆, 誰知又隻是罰了他兩年不準請假。以至於他本以為自己告訴陸檀皇上會重審陸家的案子為寧侯昭雪時會哭出來,結果隻是全身發顫。四年時間他們的生活都發生了巨變, 好在雨過天晴。
太和殿內謝宣、陸檀、黎永站在下方,景文昊坐於桌前, 似在審視這三人。
“陸檀。”景文昊叫了他的名字。
“
草民在。”
“怎麽出去了幾年規矩都忘了?從前的寧侯府世子, 今日的寧侯, 朕叫到名字無論如何都應答一句微臣在。”
三人皆驚訝,不明所以看向景文昊。
景文昊忽然將手中拿著的卷宗扔在桌上,笑道:“怎麽?以為朕就那般迂腐麽?一朝天子一朝臣, 從前種種不過是父皇被奸人蒙蔽所致,朕又怎會是非黑白不分,再拿出來說事。”
皇帝說罷走下來,道:“寧侯一門忠烈朕一直知曉。從前先皇接到密報的時候, 朕就在一邊,他是不信的,無奈軍中再傳軍報時說寧侯已被誅殺, 所有證據都指向他通敵叛國,父皇這才下旨讓梓君侯去抄了寧侯府。不過實在可惜,父皇當年並未起殺心,他始終覺得事情並非這般簡單, 不過等梓君侯到寧侯府的時候夫人為了保全侯府名聲已經自盡了,還連帶著一把火做了個你兄妹二人已死的假象。說到底還是那奸人歹毒,不過如今好在陸家有後。三司會審已經結束,逸王一幹人等不必等到秋審便會被處決,朕即日就會下詔將會審的卷宗公開,還寧侯府一個公道。從今以後你還是寧侯,寧侯府這些年也荒廢著,朕想再賜你一座別院,位置你自己選,如何?”
陸檀跪下道:“皇上能讓陸家沉冤昭雪已經是天大的恩賜,陸檀又怎敢另有所求,皇上能將從前寧侯府的宅子再賜給臣就好。”
“你想要那宅子?當初一把火幾乎燒了半個寧侯府,這幾年又無人打理,荒草叢生,縱使朕讓你搬回去,一時半會兒你也住不了,還是另尋落腳之處的好。”
“皇上,臣有一言。”謝宣道。
“你說。”
“皇上大可將那宅子重新賜給世子,不過不是現在。反正世子繼任侯爺之後是要隨微臣一道去推行《保侯令》的,皇上不如將再賜別院的錢銀拿出來趁我二人離開京都之時將那宅子修繕一番,一舉兩得。”
“這法子朕倒覺得可行,隻是陸檀,如今你可願意恢復寧侯的身份與謝宣一道出去推行《保侯令》?當然朕沒有半分逼迫你的意思,若是你認為剛回京都,思念故土不願出去,朕也不會為難你,至多另尋他人。”
“皇上隆恩,臣萬死不負所托。”陸檀欲跪,被景文昊雙手扶起。
“好,好!如此朕即刻傳令下去,立馬撥亂反正為寧侯平凡,立繼你為新寧侯,治癒你父親追封為英武大將軍,立將軍塚,夫人追封為一品誥命,屍骨同入將軍塚!”
“臣領旨,叩謝皇恩。”陸檀跪下,重重叩了頭。
“好了,此事已定,你也回去準備準備,最好盡快打點好京都事宜與謝宣出發。”
“臣遵旨。”謝宣與陸檀同答。
謝宣解決了纏繞自己四年的問題自然一身輕鬆,不過卻沒鬆得了多久,如今他最煩的是自己這一走至少半年有餘,還要在極度順利的情況之下,此行兇險自然不能讓李之源跟著,所以他在想如何才能將李之源一個人留在京都。
謝宣正在房中沉思,想著法子,李之源就風風火火回來撲進他懷裏。
“今日怎麽回來這麽早?”謝宣揉著自己懷中毛茸茸的腦袋問他。
“你是不是要走,是不是要去推行什麽政令?”李之源揚著頭問他。
“是啊,怎麽了?”
“我要跟你一起去。”
“你去幹什麽?我是出去幹正事兒不好玩兒的,再說了皇宮裏那麽好的差事你不想要啦?做人可不能這般沒有擔當,你可不能辜負皇後對你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