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這京都還有人比景文昭更著急,那便是陶憲之了。陶相因為皇帝疏遠他,自覺愧對列祖列宗, 整日不吃不喝跪在祖宗牌位前反思,陶家家教又極嚴,陶相跪,陶憲之便隻能跟著跪,這樣一來,他根本沒有機會出門換過身份去驛館。他想知道景文昭如今的狀態想瘋了,如今沒了萬花樓,他便失去了換裝的地方,更不方便去查看了。正當他準備以身犯險換過身裝束從府中出發時,宮中傳來口信,宣他入宮。
進宮的馬車上,陶憲之心中七上八下。親疏有別這道理他自然懂得,皇帝看重他爹爹,但並非同樣看重他,即便他曾經當過幾年的太子伴讀,仍然未能取得皇帝的完全信任。所以景文昊登基後的第一屆春闈他並未能拔得頭籌,隻勉強做了個榜眼。皇帝宣他去的是太和殿,內閣大臣和皇帝心腹與皇帝議事的地方。那殿,他也去過一次,就是殿試過後,名次已定,皇帝宣了他三人去太和殿說話,讓他三人為國效力,而今日再去,他可不認為是皇帝突然想通了要將他委以重用。尤其是在入宮時,他見著了景文昭的馬車。
陶憲之與景文昭身份差了許多,不可由同一道門入宮,所以等他下了馬車跑到太和殿的時候,景文昭已經在了。
“臣參見皇上,皇上聖安。”他裝做沒看見景文昭,入殿,向皇帝行禮。
“愛卿來了,甚好,甚好。起來回話。”景文昊笑著讓他起身,那樣子看著十分和善。
“謝皇上。”
“愛卿在刑部做事如何呀?可曾遇到什麽麻煩?近日京中大案層出不窮,幸苦你了。”
“論辛苦,自然是謝大人所在的大理寺更辛苦些,這些大案子都輪不到我們刑部,謝大人精明能幹才是真的操勞了,微臣未敢叫苦。”
景文昊哂笑道:“你呀,入仕不久,不過性子倒是隨了你爹,陶相忠心不二,為我大齊鞠躬盡瘁,忙起來全然不顧自己的身子。朕問過劉尚書,你在刑部亦是如此,能得你等臣子,朕深感欣慰。不過,朕就怕你太過操勞,畢竟你是陶相最看重的孩子了。”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臣不辛苦。”陶憲之跟著皇帝客套。
“愛卿無須自謙,是不是真的在做實事,朕心知肚明。不過朕聽聞前些時候戶部出了個摺子,說是今年各地因為公務累死的官員有上百人,朕痛心疾首,生怕你累出個好歹,朕無法同陶相交代。”
“皇上放心,臣身體結實。”
“那就好,那就好。對了,忘了正事,近日朕宣你進宮,是有意要升你,所以問問你的意思。朕心中的這職位,品級高,瑣事少,一定不會勞累,不過這職位良好家風少不了,朕思前想後,沒人比你更適合,不知憲之你可願意?”景文昊做了副商量的姿態。
“皇上吩咐,臣刀山火海無懼。”陶憲之聲音沉穩,即便心中已經洶湧澎湃仍盡量讓自己克製住。
“哈哈哈,什麽刀山火海的,朕不是說了麽,這職務輕鬆得很,便是嫁與我這弟弟英王,隨他去南邊兒做個王妃。”景文昊說得雲淡風輕。
“皇兄,不可!”陶憲之並未回話,景文昭卻急了。
“不可?有何不可?前些日子可是你跟朕與皇後說的想尋一恬淡之人,隨你回南疆,相互有個照應。京中名門多少好姑娘你不要偏想尋個男妃,不過也正常,畢竟我當朝皇後都是男子。前前後後這麽些時間陶憲之便是最佳人選,文韜舞略都不在話下,從前又在宮中做過伴讀,與你相識。這便是最好的安排!”景文昊話語間都是不容反駁。
“憲之,朕來問你,你可願意?”
“臣,願意。”陶憲之答。
第102章 禍心(九)
景文昭一聽皇帝要將陶憲之配婚給他便慌了, 他想娶陶憲之,想了多年,可絕非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想自己坐上王者的位置, 將天下最尊貴的身份給他, 而不是如今,皇帝隨時可能發現他正在做的事, 然後以陶憲之做威脅。
然後他再如何反對,也敵不過陶憲之的一句“臣願意”。此話一出, 皇帝滿意了, 還說聖旨立馬就會出來, 讓二人帶著旨意回。
陶憲之帶著那道千斤重的聖旨回了府。剛到府上時,陶相聽聞有聖旨,以為是皇帝又要重用他陶家的人了, 即使那人是他兒子他心中也高興。心悅誠服地跪地,卻聽到了太監念道:“奉天承運,皇帝昭曰:茲英王景文昭,年滿十九, 尚未婚配,正逢適娶之時,然良妃難尋。左相陶玉林之子, 憲之,德才兼備,品貌出眾,朕心歡喜。特許陶憲之與英王為妃, 擇吉日於京都完婚。”
一道聖旨摧毀了陶相子承父業的夢想,也徹底將他的尊貴禮儀打垮,他甚至忘了接旨謝恩。陶憲之心中毫無波瀾,親自領旨,拿出賞銀給了宣旨的宮人。
陶玉林是被人扶著站起來的,他上前奪過那道聖旨,細細檢查,才相信上頭寫著的的確是讓自己的兒子遠嫁。“作孽,作孽啊,我兒,你告訴為父,怎會這樣,怎會這樣?”
“如父親所見,兒子不孝,要去南邊做個王妃了。”
陶玉林一口氣沒順過來,終於還是暈過去了。
陶憲之一把攬著父親,一邊讓人去找大夫,陶夫人聞言哭喊著過來,守在陶相的身邊,不知所措拉著他的衣袖哭泣。好在大夫來得快,診斷之後說他是氣急攻心,調養一番便無大礙,開了方子,讓人給陶相抓藥了,折騰一番後,陶相終於還是醒了。
進宮的馬車上,陶憲之心中七上八下。親疏有別這道理他自然懂得,皇帝看重他爹爹,但並非同樣看重他,即便他曾經當過幾年的太子伴讀,仍然未能取得皇帝的完全信任。所以景文昊登基後的第一屆春闈他並未能拔得頭籌,隻勉強做了個榜眼。皇帝宣他去的是太和殿,內閣大臣和皇帝心腹與皇帝議事的地方。那殿,他也去過一次,就是殿試過後,名次已定,皇帝宣了他三人去太和殿說話,讓他三人為國效力,而今日再去,他可不認為是皇帝突然想通了要將他委以重用。尤其是在入宮時,他見著了景文昭的馬車。
陶憲之與景文昭身份差了許多,不可由同一道門入宮,所以等他下了馬車跑到太和殿的時候,景文昭已經在了。
“臣參見皇上,皇上聖安。”他裝做沒看見景文昭,入殿,向皇帝行禮。
“愛卿來了,甚好,甚好。起來回話。”景文昊笑著讓他起身,那樣子看著十分和善。
“謝皇上。”
“愛卿在刑部做事如何呀?可曾遇到什麽麻煩?近日京中大案層出不窮,幸苦你了。”
“論辛苦,自然是謝大人所在的大理寺更辛苦些,這些大案子都輪不到我們刑部,謝大人精明能幹才是真的操勞了,微臣未敢叫苦。”
景文昊哂笑道:“你呀,入仕不久,不過性子倒是隨了你爹,陶相忠心不二,為我大齊鞠躬盡瘁,忙起來全然不顧自己的身子。朕問過劉尚書,你在刑部亦是如此,能得你等臣子,朕深感欣慰。不過,朕就怕你太過操勞,畢竟你是陶相最看重的孩子了。”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臣不辛苦。”陶憲之跟著皇帝客套。
“愛卿無須自謙,是不是真的在做實事,朕心知肚明。不過朕聽聞前些時候戶部出了個摺子,說是今年各地因為公務累死的官員有上百人,朕痛心疾首,生怕你累出個好歹,朕無法同陶相交代。”
“皇上放心,臣身體結實。”
“那就好,那就好。對了,忘了正事,近日朕宣你進宮,是有意要升你,所以問問你的意思。朕心中的這職位,品級高,瑣事少,一定不會勞累,不過這職位良好家風少不了,朕思前想後,沒人比你更適合,不知憲之你可願意?”景文昊做了副商量的姿態。
“皇上吩咐,臣刀山火海無懼。”陶憲之聲音沉穩,即便心中已經洶湧澎湃仍盡量讓自己克製住。
“哈哈哈,什麽刀山火海的,朕不是說了麽,這職務輕鬆得很,便是嫁與我這弟弟英王,隨他去南邊兒做個王妃。”景文昊說得雲淡風輕。
“皇兄,不可!”陶憲之並未回話,景文昭卻急了。
“不可?有何不可?前些日子可是你跟朕與皇後說的想尋一恬淡之人,隨你回南疆,相互有個照應。京中名門多少好姑娘你不要偏想尋個男妃,不過也正常,畢竟我當朝皇後都是男子。前前後後這麽些時間陶憲之便是最佳人選,文韜舞略都不在話下,從前又在宮中做過伴讀,與你相識。這便是最好的安排!”景文昊話語間都是不容反駁。
“憲之,朕來問你,你可願意?”
“臣,願意。”陶憲之答。
第102章 禍心(九)
景文昭一聽皇帝要將陶憲之配婚給他便慌了, 他想娶陶憲之,想了多年,可絕非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想自己坐上王者的位置, 將天下最尊貴的身份給他, 而不是如今,皇帝隨時可能發現他正在做的事, 然後以陶憲之做威脅。
然後他再如何反對,也敵不過陶憲之的一句“臣願意”。此話一出, 皇帝滿意了, 還說聖旨立馬就會出來, 讓二人帶著旨意回。
陶憲之帶著那道千斤重的聖旨回了府。剛到府上時,陶相聽聞有聖旨,以為是皇帝又要重用他陶家的人了, 即使那人是他兒子他心中也高興。心悅誠服地跪地,卻聽到了太監念道:“奉天承運,皇帝昭曰:茲英王景文昭,年滿十九, 尚未婚配,正逢適娶之時,然良妃難尋。左相陶玉林之子, 憲之,德才兼備,品貌出眾,朕心歡喜。特許陶憲之與英王為妃, 擇吉日於京都完婚。”
一道聖旨摧毀了陶相子承父業的夢想,也徹底將他的尊貴禮儀打垮,他甚至忘了接旨謝恩。陶憲之心中毫無波瀾,親自領旨,拿出賞銀給了宣旨的宮人。
陶玉林是被人扶著站起來的,他上前奪過那道聖旨,細細檢查,才相信上頭寫著的的確是讓自己的兒子遠嫁。“作孽,作孽啊,我兒,你告訴為父,怎會這樣,怎會這樣?”
“如父親所見,兒子不孝,要去南邊做個王妃了。”
陶玉林一口氣沒順過來,終於還是暈過去了。
陶憲之一把攬著父親,一邊讓人去找大夫,陶夫人聞言哭喊著過來,守在陶相的身邊,不知所措拉著他的衣袖哭泣。好在大夫來得快,診斷之後說他是氣急攻心,調養一番便無大礙,開了方子,讓人給陶相抓藥了,折騰一番後,陶相終於還是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