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反觀蘇萬嶺,人才出眾不說,表裏如一是個實打實的君子,上衷君主,下事父母。若是能做他的門生,頭兩年許是會稍沉寂些,日後卻定能風順。陶憲之如今有意給他引薦蘇萬嶺,估計也是有把握皇帝日後會更看重蘇老,看來確實是誠心為他好。
謝宣心懷感激,應了陶憲之。兩人吟詩作對,最後又約好了入蘇萬嶺門下的時間才散了。等謝宣回到書院時,胡夫子果然問他是否需要他引薦去秦閣老門下,謝宣斷然拒之,道自己已與蘇萬嶺一見如故,已然入了蘇老門下。
謝宣因被當朝大員收入門下,便有了理由出書院住。陸檀幫謝宣找了一處房子,離書院近,當時車馬多,進城也方便,這樣謝宣便能兩頭跑。不過因為李之源還是個小不點兒,不能出來住,謝宣又不放心他一個人在書院,大多時候,都還是回了書院與李之源同住。
再翻過一年,謝宣十五歲的春日,京中忽然大亂,當朝皇帝要收回兵權,並全權交與國丈蕭遠打理,眾臣冒死相諫,最終以一位副將叛軍被革除軍籍收尾。將兵權全然收歸蕭家的事最終還是擱置下來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副將聽聞是黎將軍手下的愛將,聽聞副將被撤職沒幾日,黎將軍便滲染惡疾,一命嗚呼。
陸檀帶上謝宣與李之源去了黎府,這是謝宣與黎永第二次相見。當年那位風華絕代的少年英雄,在一身喪服的映襯下沒有半點俊朗之姿,黎永目光呆楞,與每位賓客道謝,神色木然,讓人心痛。而跪在他旁邊的除了黎夫人與黎府上的二公子,便是當年他們在九曲江邊從蕭戰手中救下來的那位小姐。他竟不知,機緣巧合,這兩人竟結了親。
謝宣三人走到靈堂前,為黎將軍上了柱香,道:“節哀。”許是見到故人來了,黎永冷漠之色終於緩和了兩分,對那小姐道:“別跪了,帶著陸兄他們去後院坐坐,敘敘舊也好。”
那小姐跪直身子講披風給黎永攏了攏,才起身帶著三人出去了。
“三位請稍坐坐,奴讓人送些熱茶來。”
“多謝嫂嫂了。”陸檀帶頭坐下,向那小姐道了謝。
“今日看小姐已做婦人妝了,想來是入了黎家的門,我那兄弟瞞的緊,我竟今日才知道你們結了親,還未請教嫂嫂大名。”
“奴本姓劉,江北人氏,說起來之前上京都省親,幸得幾位公子搭救,還未曾謝過,請幾位公子受奴一拜。”劉小姐起身要行禮,被眾人攔下。
“使不得,使不得,哪有嫂子向叔叔們行禮的。我們不過是好奇,你與黎兄?”
“奴回江北正碰上相公去往江北換防閱軍,相公他英明神武,奴便芳心暗許,一來二去便定下了。這次回來,本就是為了商量婚事,誰曾想將軍他前日回來突然惡疾,皇上也派了禦醫來看,都說這是不解之症,華陀在世也難保他無虞。我倆想著這病來的蹊蹺,便妄圖試試不尋常的法子,臨時決定拜堂成親,算是給將軍沖喜。成親之時將軍確實看著精神好了,不過禮剛成,喝完我倆奉上的茶便吐了口血,過去了。”劉小姐此時已經滿臉是淚,抓著手絹不停擦拭,“可憐了這一大家子人。”
三人無話,隻能不停道:“節哀,節哀。”
轉眼入夏,天氣漸熱,如今謝宣戶頭上也有些閑錢了,便大手一揮將靠近書院的那座宅子買了下來。這宅子雖在郊區,卻好賴是京都邊上,即使小了些,卻花了整整一萬兩白銀。陸檀見勢笑他,“這宅子一買,去年一年可就白幹了。”
謝宣笑說:“如今明德坊越做越大,隻會更快賺回來。再說了,能讓小源住的舒服,就是再白幹一年也無所謂。書院裏實在太熱了,小源晚上總鬧騰睡不好。”
陸檀隻能無奈搖頭:“你不說我倒以為這是你親弟弟了。”
當天晚上李之源住進了謝宣的私宅裏,不過謝宣隻跟他說這宅子是賺了錢租的。這院兒周圍都是樹,遮陰,通風又好,再加上謝宣白日裏托人去市場上買了些冰回來化在水中,放在通風口,猛然從外頭進屋,還會覺得涼颼颼的。
李之源這兩年長高了不少,身子抽條,整個人也成熟了些,除了那個小胖臉和還愛跟在謝宣身邊的習性,幾乎是一天一個樣。
“哥哥你聽說了嗎?皇上今日給太子賜婚了,你猜猜未來太子妃是誰?竟然是黎大哥的弟弟,黎府家的二公子,等黎公子出了三年的喪期就入宮為妃呢。可惜了那日去黎府的時候沒能見著二公子,不然我也是見過太子妃的人了。”李之源穿著身棉麻做的短打躺在涼蓆上,頭下枕著的正是前兩年謝宣在他生辰時送他的玉枕,兩隻腿大剌剌伸出去。而謝宣此時正挽了袖子給他剪指甲。
“我在外頭,自然知道。你整天在書院消息竟然這般靈通,怕是功課又沒有做好,你小心著我閑下來考你功課,若是沒考好,我便罰你。”謝宣嘴上說得很,嘴角卻是含著笑。這麽可愛的小少爺好不容易在自己身邊長到這般大,莫說是罰了,說句重話自己都心疼半天。
李之源早就習慣了謝宣毫無意義的“懲罰”,笑道:“嘿嘿,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嘛。不過哥哥你就不奇怪麽?”
“奇怪什麽?太子納妃,理當由皇上做主。”
謝宣心懷感激,應了陶憲之。兩人吟詩作對,最後又約好了入蘇萬嶺門下的時間才散了。等謝宣回到書院時,胡夫子果然問他是否需要他引薦去秦閣老門下,謝宣斷然拒之,道自己已與蘇萬嶺一見如故,已然入了蘇老門下。
謝宣因被當朝大員收入門下,便有了理由出書院住。陸檀幫謝宣找了一處房子,離書院近,當時車馬多,進城也方便,這樣謝宣便能兩頭跑。不過因為李之源還是個小不點兒,不能出來住,謝宣又不放心他一個人在書院,大多時候,都還是回了書院與李之源同住。
再翻過一年,謝宣十五歲的春日,京中忽然大亂,當朝皇帝要收回兵權,並全權交與國丈蕭遠打理,眾臣冒死相諫,最終以一位副將叛軍被革除軍籍收尾。將兵權全然收歸蕭家的事最終還是擱置下來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副將聽聞是黎將軍手下的愛將,聽聞副將被撤職沒幾日,黎將軍便滲染惡疾,一命嗚呼。
陸檀帶上謝宣與李之源去了黎府,這是謝宣與黎永第二次相見。當年那位風華絕代的少年英雄,在一身喪服的映襯下沒有半點俊朗之姿,黎永目光呆楞,與每位賓客道謝,神色木然,讓人心痛。而跪在他旁邊的除了黎夫人與黎府上的二公子,便是當年他們在九曲江邊從蕭戰手中救下來的那位小姐。他竟不知,機緣巧合,這兩人竟結了親。
謝宣三人走到靈堂前,為黎將軍上了柱香,道:“節哀。”許是見到故人來了,黎永冷漠之色終於緩和了兩分,對那小姐道:“別跪了,帶著陸兄他們去後院坐坐,敘敘舊也好。”
那小姐跪直身子講披風給黎永攏了攏,才起身帶著三人出去了。
“三位請稍坐坐,奴讓人送些熱茶來。”
“多謝嫂嫂了。”陸檀帶頭坐下,向那小姐道了謝。
“今日看小姐已做婦人妝了,想來是入了黎家的門,我那兄弟瞞的緊,我竟今日才知道你們結了親,還未請教嫂嫂大名。”
“奴本姓劉,江北人氏,說起來之前上京都省親,幸得幾位公子搭救,還未曾謝過,請幾位公子受奴一拜。”劉小姐起身要行禮,被眾人攔下。
“使不得,使不得,哪有嫂子向叔叔們行禮的。我們不過是好奇,你與黎兄?”
“奴回江北正碰上相公去往江北換防閱軍,相公他英明神武,奴便芳心暗許,一來二去便定下了。這次回來,本就是為了商量婚事,誰曾想將軍他前日回來突然惡疾,皇上也派了禦醫來看,都說這是不解之症,華陀在世也難保他無虞。我倆想著這病來的蹊蹺,便妄圖試試不尋常的法子,臨時決定拜堂成親,算是給將軍沖喜。成親之時將軍確實看著精神好了,不過禮剛成,喝完我倆奉上的茶便吐了口血,過去了。”劉小姐此時已經滿臉是淚,抓著手絹不停擦拭,“可憐了這一大家子人。”
三人無話,隻能不停道:“節哀,節哀。”
轉眼入夏,天氣漸熱,如今謝宣戶頭上也有些閑錢了,便大手一揮將靠近書院的那座宅子買了下來。這宅子雖在郊區,卻好賴是京都邊上,即使小了些,卻花了整整一萬兩白銀。陸檀見勢笑他,“這宅子一買,去年一年可就白幹了。”
謝宣笑說:“如今明德坊越做越大,隻會更快賺回來。再說了,能讓小源住的舒服,就是再白幹一年也無所謂。書院裏實在太熱了,小源晚上總鬧騰睡不好。”
陸檀隻能無奈搖頭:“你不說我倒以為這是你親弟弟了。”
當天晚上李之源住進了謝宣的私宅裏,不過謝宣隻跟他說這宅子是賺了錢租的。這院兒周圍都是樹,遮陰,通風又好,再加上謝宣白日裏托人去市場上買了些冰回來化在水中,放在通風口,猛然從外頭進屋,還會覺得涼颼颼的。
李之源這兩年長高了不少,身子抽條,整個人也成熟了些,除了那個小胖臉和還愛跟在謝宣身邊的習性,幾乎是一天一個樣。
“哥哥你聽說了嗎?皇上今日給太子賜婚了,你猜猜未來太子妃是誰?竟然是黎大哥的弟弟,黎府家的二公子,等黎公子出了三年的喪期就入宮為妃呢。可惜了那日去黎府的時候沒能見著二公子,不然我也是見過太子妃的人了。”李之源穿著身棉麻做的短打躺在涼蓆上,頭下枕著的正是前兩年謝宣在他生辰時送他的玉枕,兩隻腿大剌剌伸出去。而謝宣此時正挽了袖子給他剪指甲。
“我在外頭,自然知道。你整天在書院消息竟然這般靈通,怕是功課又沒有做好,你小心著我閑下來考你功課,若是沒考好,我便罰你。”謝宣嘴上說得很,嘴角卻是含著笑。這麽可愛的小少爺好不容易在自己身邊長到這般大,莫說是罰了,說句重話自己都心疼半天。
李之源早就習慣了謝宣毫無意義的“懲罰”,笑道:“嘿嘿,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嘛。不過哥哥你就不奇怪麽?”
“奇怪什麽?太子納妃,理當由皇上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