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後周氏的病情,謝遷一早就知曉,太醫院那邊有著詳盡的病症記錄,嚴重時長期昏迷不醒,呼吸微弱,讓朱祐樘憂心忡忡,多次在接見內閣三位大學士時提及,謝遷想不關心都難。
但在太子出走江南、謝遷離京找尋前,太醫院眾名醫救治得法,周太後的身體已逐步趨於好轉,可下地走動,料想痊愈不在話下。等謝遷從江南回來,從未聽說過這方麵的事情,自然也就忘了個幹淨。
但現在靳貴這一說,謝遷頓時醒悟過來,揣測事情或許確實與周太後有關,否則皇帝斷不可能突然抽身而去……如果是軍機大事的話,皇帝必然會趁著朝官匯聚時展開商議,最多再召集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官員入宮,但現在皇帝隻是匆匆忙忙離去,什麽話都沒留下,內宮出事的可能更大。
謝遷心想:“隻要不跟沈溪小兒的事情有關就好,太皇太後周氏年事已高,如今已年過古稀,即便亡故,那也是命數使然。平常人家的老人到這歲數去世,已經算得上是喜喪了!料想陛下不會太難過吧……”
雖然謝遷表麵上保持了對太皇太後周氏的尊敬,但心底裏卻未必這麽想,周太後地位尊崇,但淡出朝政已久,能真正威脅朝廷穩固的還是皇帝、皇後、太子的安危,剩下的皇室成員,對其尊敬多是為人情世故以及朝廷臉麵。
……
……
朱祐樘抵達慈慶宮時,張皇後帶著朱厚照剛到,兩邊幾乎前後腳而來。
因為涉及到喪事,張皇後並未抱著小公主前來。
朱祐樘在蕭敬攙扶下,進到慈慶宮大殿,但見裏麵跪了一地的太監、宮女,甚至連負責為太皇太後周氏診治病情的太醫,都跪下三個。
門簾內傳來“嗚嗚”的哽咽聲,外麵跪著的宮女太監聽了,頓時哭倒一片,就算是沒哭出聲的,也都在抹眼淚……也不知道這些人是為太皇太後周氏故去而難過,還是為自己照顧不周可能會遭到懲罰而感覺恐懼。
朱祐樘沒有過多廢話,直接進寢殿查看周太後的情況,當看到自己的皇祖母已經氣息全無,身體逐漸變得冰涼後,臉色瞬間變得死灰一片,侍候在床榻前的王太後勸道:“陛下不必難過,你祖母年事已高,終歸要知天命……”
這些年王太後一直信佛,對於生老病死的事情看得很淡。
王太後自己沒有兒子,而且當皇後時,沒有得到成化帝太多的寵幸,即便貴為後宮之主,卻被萬貴妃壓得死死的……憲宗皇帝的第一個皇後吳氏,便是與萬貴妃作對而被廢,在冷宮中鬱鬱而亡。王皇後有了前車之鑒,不敢與萬貴妃爭寵,隻是空有個皇後的名頭,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憲宗去世,王皇後在宮中唯一的依靠便是名義上的兒子,當今皇帝朱祐樘。但朱祐樘又因自己親生母親紀氏的死,對父親的皇後妃嬪有所介懷,王太後屬於生前生後都無寄托之人,最後隻能靠青燈古佛打發餘生。
……
……
謝遷一直留在乾清宮大殿,他不想與人討論皇帝因何離開,無論別人怎麽說,他都不予回應,除了靳貴主動過來說了幾句關於太皇太後周氏的話。
一直到日落,蕭敬才急匆匆過來,臉上掛著眼淚,哽咽道:“諸位大人,各自先回府去吧,太皇太後薨,天不佑我大明……嗚嗚嗚嗚……”
在場眾多翰林官,到此時才明白發生了什麽事情,雖然每個人臉上都露出淒哀之色,但總的來說,太皇太後周氏賓天的消息沒有引起太大的反應,畢竟周太後年事已高,無論發生什麽事情,朝臣都有心理準備。
靳貴聽到這消息時,忍不住打量謝遷一眼,略有得色,好似在說,謝閣老,你看我說的沒錯吧?
此時謝遷的心思卻不在靳貴身上,作為在場大臣中地位最高的那位,怎麽都要到慈慶宮去慰問一下,順帶關注一下皇室的反應。
其實謝遷更關心的,還是太皇太後周氏封號的問題。
主要在於,太皇太後周氏作為成化帝的親生母親,卻不是正宮皇後出身,而在大明,隻有正宮才有跟皇帝合葬的資格,否則就算是母憑子貴當上皇太後,也同樣沒有與先皇合葬的先例。
這件事必然影響孝宗仁孝治國的理念,謝遷思慮周全,馬上過去詢問司禮監掌印太監蕭敬的意思。
蕭敬悲泣道:“謝閣老,這些事,您還是親自問詢陛下吧,咱家如何知曉?再則說了,關係重大,咱家不敢管呐……”
任何時候,蕭敬都喜歡明哲保身,不會主動承擔責任,就算當上司禮監掌印太監,照理說已權傾朝野,但依然喜歡當牆頭草,即便皇帝多次提醒他,讓他可以適當囂張跋扈些,可蕭敬就是怎麽都強勢不起來。
當然,這主要還是因為弘治朝的閣臣能力威望都很高,蕭敬自知無法跟閣臣比拚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幹脆本本分分當一個誰都不得罪老太監,其所求不是權傾朝野,而是善始善終能乞老歸田。
謝遷聽到蕭敬的話,不由皺眉,這種模棱兩可的話他不想愛聽,但近來他就是聽這種話比較多,因為別人遇到他,總對他敷衍,內閣如此,朝官如此,地方官員也如此,就連老友劉大夏等人也喜歡跟他打啞謎。
謝遷心道:“你們不想說,老夫還要勉強不成?大不了將事情歸於內閣,這件事老夫不管了!”
弘治皇帝對於劉健、李東陽的妥協,加之二人在朝中做事越發剛愎自用,謝遷這樣有能力而且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也變得灰心喪氣,做事不再努力。
……
……
一眾翰苑臣子得知太皇太後周氏亡故,相繼離開乾清宮,大部分人往出宮方向而去,或走大明門,或抄近路走東華門。
謝遷沒有回家,或者去他長安街的別院,而是直接去了文淵閣,他想探聽一下給太皇太後周氏加封諡號的問題,作為內閣大學士,這件事他不得不上心,因為此番亡故的是皇帝的親祖母,有著血緣上至親關係。
朱祐樘從來都是孝子,當上皇帝後對身邊人可說是仁至義盡,就連丈母娘死了,都以國喪的規格辦理,更別說現在死的是親祖母。
謝遷原以為劉健不在,等進入文淵閣後院,才發現劉健和李東陽相談甚歡,看來商議事情已有一段時間了。
正對著公事房大門坐著的劉健,看到謝遷的身影,頓時閉上嘴,向李東陽使了個眼色,隨後才笑眯眯問道:“於喬怎過來了?”
謝遷嘴角浮現出個不易讓人察覺的苦笑,心想:“我身為大學士,到內閣來難道有錯?”
既然別人對他有敵意,他也不會報以好臉色,謝遷冷淡地說:“周太後過世,陛下多半要召我等前去商談,隻是過來等候……”
李東陽道:“於喬不必擔心,太皇太後的喪禮不用著急進行,治喪之事應由內帷主持,我等不過需就加封一事而進言,等明日朝會時再議不遲!”
謝遷眯眼打量李東陽,不知道對方為什麽那麽確定第二天的朝會會順利舉行。在謝遷看來,隨著太皇太後周氏病逝,弘治皇帝短時間內應該不會過問朝政。另外,治喪絕不會隻是內宮的事情,畢竟朱祐樘會努力爭取讓自己的親祖母跟親祖父合葬。
作為孝子孝孫,朱佑樘不可能不這麽做,尤其是要在給兒子樹立表率的關鍵時候,萬一兒子將來胡鬧,在他老娘病故後,不讓老娘跟自己合葬,那就麻煩大了。
謝遷問道:“當真不用我留守翰苑?”
李東陽正要代劉健回話,劉健忽然站起身,語氣顯得有些陰沉:“老朽年老體力不支,無法在此恭候,賓之,你跟於喬留守吧,老朽先回去歇息,入夜後再回來……”
這話沒毛病,畢竟劉健年歲大了,需要多休息。但謝遷望了一眼外麵的天色,臉上苦笑更甚……這都已經天黑了,什麽叫入夜後再回來,難道等明日天黑?還是說錯了等天亮回來?
劉健要走,謝遷不能阻攔,起身相送。
劉健倒也沒表現出對謝遷多大的杯葛,甚至駐足跟謝遷仔細交待一番,請他務必留下陪李東陽守夜。
謝遷心道:“總歸是苦差事才想到我,今日內閣守夜,怕是個苦差事,指不定幾時陛下就會臨時起意,擬定治喪人名單,若再開皇陵以令周太後與英宗合葬,那可真是勞民傷財!”
謝遷一向不主張皇室在喪事上大操大辦,希望盡量節省些,至於開皇陵合葬之事,他更是從開始就不準備對皇帝提出,但不管是他還是劉健、李東陽,都非常清楚,朱祐樘必然會提出這件事,隻是時間早晚而已。
但在太子出走江南、謝遷離京找尋前,太醫院眾名醫救治得法,周太後的身體已逐步趨於好轉,可下地走動,料想痊愈不在話下。等謝遷從江南回來,從未聽說過這方麵的事情,自然也就忘了個幹淨。
但現在靳貴這一說,謝遷頓時醒悟過來,揣測事情或許確實與周太後有關,否則皇帝斷不可能突然抽身而去……如果是軍機大事的話,皇帝必然會趁著朝官匯聚時展開商議,最多再召集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官員入宮,但現在皇帝隻是匆匆忙忙離去,什麽話都沒留下,內宮出事的可能更大。
謝遷心想:“隻要不跟沈溪小兒的事情有關就好,太皇太後周氏年事已高,如今已年過古稀,即便亡故,那也是命數使然。平常人家的老人到這歲數去世,已經算得上是喜喪了!料想陛下不會太難過吧……”
雖然謝遷表麵上保持了對太皇太後周氏的尊敬,但心底裏卻未必這麽想,周太後地位尊崇,但淡出朝政已久,能真正威脅朝廷穩固的還是皇帝、皇後、太子的安危,剩下的皇室成員,對其尊敬多是為人情世故以及朝廷臉麵。
……
……
朱祐樘抵達慈慶宮時,張皇後帶著朱厚照剛到,兩邊幾乎前後腳而來。
因為涉及到喪事,張皇後並未抱著小公主前來。
朱祐樘在蕭敬攙扶下,進到慈慶宮大殿,但見裏麵跪了一地的太監、宮女,甚至連負責為太皇太後周氏診治病情的太醫,都跪下三個。
門簾內傳來“嗚嗚”的哽咽聲,外麵跪著的宮女太監聽了,頓時哭倒一片,就算是沒哭出聲的,也都在抹眼淚……也不知道這些人是為太皇太後周氏故去而難過,還是為自己照顧不周可能會遭到懲罰而感覺恐懼。
朱祐樘沒有過多廢話,直接進寢殿查看周太後的情況,當看到自己的皇祖母已經氣息全無,身體逐漸變得冰涼後,臉色瞬間變得死灰一片,侍候在床榻前的王太後勸道:“陛下不必難過,你祖母年事已高,終歸要知天命……”
這些年王太後一直信佛,對於生老病死的事情看得很淡。
王太後自己沒有兒子,而且當皇後時,沒有得到成化帝太多的寵幸,即便貴為後宮之主,卻被萬貴妃壓得死死的……憲宗皇帝的第一個皇後吳氏,便是與萬貴妃作對而被廢,在冷宮中鬱鬱而亡。王皇後有了前車之鑒,不敢與萬貴妃爭寵,隻是空有個皇後的名頭,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憲宗去世,王皇後在宮中唯一的依靠便是名義上的兒子,當今皇帝朱祐樘。但朱祐樘又因自己親生母親紀氏的死,對父親的皇後妃嬪有所介懷,王太後屬於生前生後都無寄托之人,最後隻能靠青燈古佛打發餘生。
……
……
謝遷一直留在乾清宮大殿,他不想與人討論皇帝因何離開,無論別人怎麽說,他都不予回應,除了靳貴主動過來說了幾句關於太皇太後周氏的話。
一直到日落,蕭敬才急匆匆過來,臉上掛著眼淚,哽咽道:“諸位大人,各自先回府去吧,太皇太後薨,天不佑我大明……嗚嗚嗚嗚……”
在場眾多翰林官,到此時才明白發生了什麽事情,雖然每個人臉上都露出淒哀之色,但總的來說,太皇太後周氏賓天的消息沒有引起太大的反應,畢竟周太後年事已高,無論發生什麽事情,朝臣都有心理準備。
靳貴聽到這消息時,忍不住打量謝遷一眼,略有得色,好似在說,謝閣老,你看我說的沒錯吧?
此時謝遷的心思卻不在靳貴身上,作為在場大臣中地位最高的那位,怎麽都要到慈慶宮去慰問一下,順帶關注一下皇室的反應。
其實謝遷更關心的,還是太皇太後周氏封號的問題。
主要在於,太皇太後周氏作為成化帝的親生母親,卻不是正宮皇後出身,而在大明,隻有正宮才有跟皇帝合葬的資格,否則就算是母憑子貴當上皇太後,也同樣沒有與先皇合葬的先例。
這件事必然影響孝宗仁孝治國的理念,謝遷思慮周全,馬上過去詢問司禮監掌印太監蕭敬的意思。
蕭敬悲泣道:“謝閣老,這些事,您還是親自問詢陛下吧,咱家如何知曉?再則說了,關係重大,咱家不敢管呐……”
任何時候,蕭敬都喜歡明哲保身,不會主動承擔責任,就算當上司禮監掌印太監,照理說已權傾朝野,但依然喜歡當牆頭草,即便皇帝多次提醒他,讓他可以適當囂張跋扈些,可蕭敬就是怎麽都強勢不起來。
當然,這主要還是因為弘治朝的閣臣能力威望都很高,蕭敬自知無法跟閣臣比拚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幹脆本本分分當一個誰都不得罪老太監,其所求不是權傾朝野,而是善始善終能乞老歸田。
謝遷聽到蕭敬的話,不由皺眉,這種模棱兩可的話他不想愛聽,但近來他就是聽這種話比較多,因為別人遇到他,總對他敷衍,內閣如此,朝官如此,地方官員也如此,就連老友劉大夏等人也喜歡跟他打啞謎。
謝遷心道:“你們不想說,老夫還要勉強不成?大不了將事情歸於內閣,這件事老夫不管了!”
弘治皇帝對於劉健、李東陽的妥協,加之二人在朝中做事越發剛愎自用,謝遷這樣有能力而且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也變得灰心喪氣,做事不再努力。
……
……
一眾翰苑臣子得知太皇太後周氏亡故,相繼離開乾清宮,大部分人往出宮方向而去,或走大明門,或抄近路走東華門。
謝遷沒有回家,或者去他長安街的別院,而是直接去了文淵閣,他想探聽一下給太皇太後周氏加封諡號的問題,作為內閣大學士,這件事他不得不上心,因為此番亡故的是皇帝的親祖母,有著血緣上至親關係。
朱祐樘從來都是孝子,當上皇帝後對身邊人可說是仁至義盡,就連丈母娘死了,都以國喪的規格辦理,更別說現在死的是親祖母。
謝遷原以為劉健不在,等進入文淵閣後院,才發現劉健和李東陽相談甚歡,看來商議事情已有一段時間了。
正對著公事房大門坐著的劉健,看到謝遷的身影,頓時閉上嘴,向李東陽使了個眼色,隨後才笑眯眯問道:“於喬怎過來了?”
謝遷嘴角浮現出個不易讓人察覺的苦笑,心想:“我身為大學士,到內閣來難道有錯?”
既然別人對他有敵意,他也不會報以好臉色,謝遷冷淡地說:“周太後過世,陛下多半要召我等前去商談,隻是過來等候……”
李東陽道:“於喬不必擔心,太皇太後的喪禮不用著急進行,治喪之事應由內帷主持,我等不過需就加封一事而進言,等明日朝會時再議不遲!”
謝遷眯眼打量李東陽,不知道對方為什麽那麽確定第二天的朝會會順利舉行。在謝遷看來,隨著太皇太後周氏病逝,弘治皇帝短時間內應該不會過問朝政。另外,治喪絕不會隻是內宮的事情,畢竟朱祐樘會努力爭取讓自己的親祖母跟親祖父合葬。
作為孝子孝孫,朱佑樘不可能不這麽做,尤其是要在給兒子樹立表率的關鍵時候,萬一兒子將來胡鬧,在他老娘病故後,不讓老娘跟自己合葬,那就麻煩大了。
謝遷問道:“當真不用我留守翰苑?”
李東陽正要代劉健回話,劉健忽然站起身,語氣顯得有些陰沉:“老朽年老體力不支,無法在此恭候,賓之,你跟於喬留守吧,老朽先回去歇息,入夜後再回來……”
這話沒毛病,畢竟劉健年歲大了,需要多休息。但謝遷望了一眼外麵的天色,臉上苦笑更甚……這都已經天黑了,什麽叫入夜後再回來,難道等明日天黑?還是說錯了等天亮回來?
劉健要走,謝遷不能阻攔,起身相送。
劉健倒也沒表現出對謝遷多大的杯葛,甚至駐足跟謝遷仔細交待一番,請他務必留下陪李東陽守夜。
謝遷心道:“總歸是苦差事才想到我,今日內閣守夜,怕是個苦差事,指不定幾時陛下就會臨時起意,擬定治喪人名單,若再開皇陵以令周太後與英宗合葬,那可真是勞民傷財!”
謝遷一向不主張皇室在喪事上大操大辦,希望盡量節省些,至於開皇陵合葬之事,他更是從開始就不準備對皇帝提出,但不管是他還是劉健、李東陽,都非常清楚,朱祐樘必然會提出這件事,隻是時間早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