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於文宏苦口婆心的勸說之下,黃大爺終於鬆口,將他所知曉的狀況一一道出。
原來,羅城縣已有部分百姓回歸,但這看似風平浪靜的表象背後,實則暗藏洶湧。
聽聞至此,於文宏不禁眉頭緊蹙,疑惑地發出一聲輕咦:“哦?”
黃大爺稍稍停頓片刻後,接著往下講述:“大人啊,咱們羅城縣向來居住著眾多不同族群之人,他們彼此間產生矛盾糾紛實屬平常之事,實難判定孰是孰非,說到底不過是因各自生活習性差異所致罷了。”
於文宏當初正是考慮到此等情形可能出現,故而特意囑咐孔玄務必依據各族群特點妥善安置眾人,莫非如此行事仍無法避免此類問題麽?
懷著滿腹狐疑,於文宏緊盯著黃大爺,言辭懇切地追問:“黃大爺啊,不知能否勞煩您詳細列舉一兩個具體例子呢?如此一來,本官便能對其中情形有更為清晰、直觀的認知。”
隻見黃大爺微微皺眉,略加思考片刻之後,便不假思索地說道:“這些人呐,彼此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方言以及風俗習慣。打個比方說吧,有時我本意明明是想要稱讚一番,可到了你那兒,卻有可能被誤認為是在謾罵;又或者有的人篤信某位神靈,將其視為至高無上的信仰對象,然而另一些人卻對該神靈不屑一顧甚至肆意詆毀。”
“諸如此類之事數不勝數啊!隻不過目前大家都一門心思撲在了耕種土地這件事情上頭罷了。”
說到此處,黃大爺不禁憂心忡忡起來,繼續補充道:“老夫著實擔心待到他們完成土地耕種之後,恐怕會引發諸多事端。故而特意前來懇請大人能夠未雨綢繆,提前做好相應部署安排。”
於文宏恍然大悟,徹底領會了黃大爺話中的深意,他連忙拱手施禮,滿懷感激之情地道謝:“黃大爺您此番提醒真是猶如醍醐灌頂一般,至關重要啊!”言語之中盡顯對於黃大爺的敬意與謝意。
黃大爺那一番語重心長的提醒,猶如一道閃電劃破了於文宏腦海中的迷霧,讓他瞬間聯想到了穀梁那些樸實無華的老百姓們。
僅僅是這麽一個小小的穀梁,尚且時常會湧現出各種紛繁複雜的矛盾糾葛;那麽可想而知,當十幾支風格迥異、習俗各不相同的族群匯聚到羅城縣時,如果一旦爆發衝突和紛爭,其後果必定不堪設想!
於文宏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試圖平複內心的波瀾起伏,但腦海卻如同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般飛速地思索著應對之策……
夜幕降臨,萬籟俱寂之際,孔玄一行人風塵仆仆地趕回縣衙,準備向於文宏稟報今日的所見所聞以及各項事務的進展情況。待眾人逐一陳述完畢之後,於文宏對於他們辛勤努力的工作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表示由衷的讚賞。
然而緊接著,他話鋒一轉,突然發問:“孔玄啊,不知近來你可有耳聞一些特別之事呢?”
孔玄聞言微微一怔,臉上露出些許困惑之色,顯然並不清楚於文宏口中所謂的“聽聞”究竟意指何事。
在稍作遲疑後,他還是謹慎地開口詢問道:“大人,您這話的具體含義是指哪方麵呢?還請明示。”
見此情形,於文宏也不再拐彎抹角,直接將白天裏黃大爺向自己吐露的那份擔憂全盤托出。
聽完於文宏所言,孔玄稍稍鬆了口氣,趕忙回應道:“回稟大人,據卑職這段時間的觀察了解,近期百姓們一直在熱火朝天地忙於耕種勞作,彼此之間相處融洽,並未出現任何明顯的矛盾爭端。”
於文宏自然明白孔玄為人正直忠誠,絕不會信口胡謅。
但既然有人已經提出這樣的顧慮,並且這件事情絕非毫無根據的捕風捉影,那就必須引起足夠的警覺和關注才行。
當談到怎樣才能切實有效地避免族人之間產生矛盾衝突時,眾人各抒己見、莫衷一是。
其中一部分人主張應當將他們分隔開來,各自劃定區域居住生活。
然而,於文宏卻輕輕搖了搖頭,表示不以為然:“即便劃分出地域範圍,人們之間依然難以完全避免相互往來和接觸,更不必說世間廣袤無垠,族人數量眾多,難道真要將整個天下都分割成無數小塊嗎?如此一來,豈不是會引發更多混亂與紛爭?”
這時,孔玄站出來發表自己的見解:“那麽,我們是否可以借鑒穀梁的傳統慣例,推行族長製呢?由德高望重之人擔任族長,負責管理協調族群事務,或許能夠化解矛盾。”
他的提議似乎頗具可行性,但於文宏並未全盤接受,而是針對此觀點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思考:“這的確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思路,但問題在於,絕不能輕易確立族長一職。要知道,前段時間穀梁發生的那場變故,其根源恰恰就是族長們暗中策劃的陰謀所致。倘若再設立族長,難保不會重蹈覆轍,導致新的危機出現。所以,必須謹慎對待此事,尋找更為妥當的解決辦法。”
突然間,在於文宏的腦海之中,閃現出了他曾經研讀過的一本古籍——《周禮》。
那本書中的字字句句仿佛曆曆在目,尤其是其中所記載的王安石所提出的一係列觀點和主張,更是讓他記憶猶新。
“變募兵而行保甲”、“什伍其兵”……這些話語如同洪鍾一般在他心頭回蕩。
於文宏不禁陷入沉思,心中暗自琢磨著:這保甲製度是否真能成為解決當前困境的良方呢?
想到此處,他轉頭看向身旁的孔玄,緩緩開口問道:“孔玄啊,你可知道這所謂的保甲製究竟是何意?”
孔玄聞言,稍稍思索片刻後回答道:“大人所言莫非是指王安石先生所倡導的那個保甲製嗎?”
見於文宏微微點頭表示肯定,孔玄繼續說道:“據我所知,這保甲製乃是將百姓按照一定戶數編組成保,相互擔保監督。具體而言,是以五家為一比,十家為一聯。”
“沒錯,如此一來,百姓們便可彼此照應,共同維護地方治安。每十家組成一保,並推選一名有才能且德高望重的主戶擔任保長;每五十家則設立一個大保,同樣選出一位合適之人擔當大保長;而十個大保再合並成一都保,由眾人信服的人出任都保正一職。”
“同時,還會配備一名副手協助管理。但凡家中有兩名及以上成年男子的家庭,需挑選一人作為保丁加入保甲組織;若有多餘的強壯勇敢之士,也可以一並納入保丁之列。當然,那些家境殷實、才華出眾且勇猛無畏之人,更是應當被選拔出來充任保丁……”
原來,羅城縣已有部分百姓回歸,但這看似風平浪靜的表象背後,實則暗藏洶湧。
聽聞至此,於文宏不禁眉頭緊蹙,疑惑地發出一聲輕咦:“哦?”
黃大爺稍稍停頓片刻後,接著往下講述:“大人啊,咱們羅城縣向來居住著眾多不同族群之人,他們彼此間產生矛盾糾紛實屬平常之事,實難判定孰是孰非,說到底不過是因各自生活習性差異所致罷了。”
於文宏當初正是考慮到此等情形可能出現,故而特意囑咐孔玄務必依據各族群特點妥善安置眾人,莫非如此行事仍無法避免此類問題麽?
懷著滿腹狐疑,於文宏緊盯著黃大爺,言辭懇切地追問:“黃大爺啊,不知能否勞煩您詳細列舉一兩個具體例子呢?如此一來,本官便能對其中情形有更為清晰、直觀的認知。”
隻見黃大爺微微皺眉,略加思考片刻之後,便不假思索地說道:“這些人呐,彼此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方言以及風俗習慣。打個比方說吧,有時我本意明明是想要稱讚一番,可到了你那兒,卻有可能被誤認為是在謾罵;又或者有的人篤信某位神靈,將其視為至高無上的信仰對象,然而另一些人卻對該神靈不屑一顧甚至肆意詆毀。”
“諸如此類之事數不勝數啊!隻不過目前大家都一門心思撲在了耕種土地這件事情上頭罷了。”
說到此處,黃大爺不禁憂心忡忡起來,繼續補充道:“老夫著實擔心待到他們完成土地耕種之後,恐怕會引發諸多事端。故而特意前來懇請大人能夠未雨綢繆,提前做好相應部署安排。”
於文宏恍然大悟,徹底領會了黃大爺話中的深意,他連忙拱手施禮,滿懷感激之情地道謝:“黃大爺您此番提醒真是猶如醍醐灌頂一般,至關重要啊!”言語之中盡顯對於黃大爺的敬意與謝意。
黃大爺那一番語重心長的提醒,猶如一道閃電劃破了於文宏腦海中的迷霧,讓他瞬間聯想到了穀梁那些樸實無華的老百姓們。
僅僅是這麽一個小小的穀梁,尚且時常會湧現出各種紛繁複雜的矛盾糾葛;那麽可想而知,當十幾支風格迥異、習俗各不相同的族群匯聚到羅城縣時,如果一旦爆發衝突和紛爭,其後果必定不堪設想!
於文宏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試圖平複內心的波瀾起伏,但腦海卻如同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般飛速地思索著應對之策……
夜幕降臨,萬籟俱寂之際,孔玄一行人風塵仆仆地趕回縣衙,準備向於文宏稟報今日的所見所聞以及各項事務的進展情況。待眾人逐一陳述完畢之後,於文宏對於他們辛勤努力的工作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表示由衷的讚賞。
然而緊接著,他話鋒一轉,突然發問:“孔玄啊,不知近來你可有耳聞一些特別之事呢?”
孔玄聞言微微一怔,臉上露出些許困惑之色,顯然並不清楚於文宏口中所謂的“聽聞”究竟意指何事。
在稍作遲疑後,他還是謹慎地開口詢問道:“大人,您這話的具體含義是指哪方麵呢?還請明示。”
見此情形,於文宏也不再拐彎抹角,直接將白天裏黃大爺向自己吐露的那份擔憂全盤托出。
聽完於文宏所言,孔玄稍稍鬆了口氣,趕忙回應道:“回稟大人,據卑職這段時間的觀察了解,近期百姓們一直在熱火朝天地忙於耕種勞作,彼此之間相處融洽,並未出現任何明顯的矛盾爭端。”
於文宏自然明白孔玄為人正直忠誠,絕不會信口胡謅。
但既然有人已經提出這樣的顧慮,並且這件事情絕非毫無根據的捕風捉影,那就必須引起足夠的警覺和關注才行。
當談到怎樣才能切實有效地避免族人之間產生矛盾衝突時,眾人各抒己見、莫衷一是。
其中一部分人主張應當將他們分隔開來,各自劃定區域居住生活。
然而,於文宏卻輕輕搖了搖頭,表示不以為然:“即便劃分出地域範圍,人們之間依然難以完全避免相互往來和接觸,更不必說世間廣袤無垠,族人數量眾多,難道真要將整個天下都分割成無數小塊嗎?如此一來,豈不是會引發更多混亂與紛爭?”
這時,孔玄站出來發表自己的見解:“那麽,我們是否可以借鑒穀梁的傳統慣例,推行族長製呢?由德高望重之人擔任族長,負責管理協調族群事務,或許能夠化解矛盾。”
他的提議似乎頗具可行性,但於文宏並未全盤接受,而是針對此觀點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思考:“這的確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思路,但問題在於,絕不能輕易確立族長一職。要知道,前段時間穀梁發生的那場變故,其根源恰恰就是族長們暗中策劃的陰謀所致。倘若再設立族長,難保不會重蹈覆轍,導致新的危機出現。所以,必須謹慎對待此事,尋找更為妥當的解決辦法。”
突然間,在於文宏的腦海之中,閃現出了他曾經研讀過的一本古籍——《周禮》。
那本書中的字字句句仿佛曆曆在目,尤其是其中所記載的王安石所提出的一係列觀點和主張,更是讓他記憶猶新。
“變募兵而行保甲”、“什伍其兵”……這些話語如同洪鍾一般在他心頭回蕩。
於文宏不禁陷入沉思,心中暗自琢磨著:這保甲製度是否真能成為解決當前困境的良方呢?
想到此處,他轉頭看向身旁的孔玄,緩緩開口問道:“孔玄啊,你可知道這所謂的保甲製究竟是何意?”
孔玄聞言,稍稍思索片刻後回答道:“大人所言莫非是指王安石先生所倡導的那個保甲製嗎?”
見於文宏微微點頭表示肯定,孔玄繼續說道:“據我所知,這保甲製乃是將百姓按照一定戶數編組成保,相互擔保監督。具體而言,是以五家為一比,十家為一聯。”
“沒錯,如此一來,百姓們便可彼此照應,共同維護地方治安。每十家組成一保,並推選一名有才能且德高望重的主戶擔任保長;每五十家則設立一個大保,同樣選出一位合適之人擔當大保長;而十個大保再合並成一都保,由眾人信服的人出任都保正一職。”
“同時,還會配備一名副手協助管理。但凡家中有兩名及以上成年男子的家庭,需挑選一人作為保丁加入保甲組織;若有多餘的強壯勇敢之士,也可以一並納入保丁之列。當然,那些家境殷實、才華出眾且勇猛無畏之人,更是應當被選拔出來充任保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