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一輩子暖暖的好/明珠 作者:皎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林嘆了一口氣,連抱歉都顯得底氣不足,默默點了點頭。
孟緹並不生氣,生氣這種情緒她在火車上的兩個小時已經消化掉了,現在多的是“他還真是打算跟我對著幹”的念頭。
“你這是怎麽回事?你怎麽會怕他?”
“不僅僅是他,”沈林解釋,“我舅舅也打電話,禁止我幫你查你母親的事情。”
孟緹覺得而很稀奇:“這跟你舅舅有什麽關係?”
沈林微微沉思著開口,“昨晚,我舅舅打電話跟我說了這事,他對我恩重如山,我可以不在乎趙初年,但沒有辦法不聽他的話。”
孟緹頭都大了,但另一條線索也慢慢清晰起來。她問道:“那遝《故國》的手稿,是你從你舅舅那裏拿的?”
“嗯。”
“你舅舅和趙初年有交情,並且關係還很不錯?”
“我猜差不多是這樣。”
“那你寫本傳記為什麽這麽費勁?”
沈林嘆了口氣,“孟小姐,我舅舅給我趙初年電話的時候,我也很震驚。其實我對他的很多事情都不了解,我上高中之前都不知道我還有個舅舅。我高中時父親去世,那之後都是舅舅資助我上學。但實際上我跟他見麵的次數,一年也未必有一次。”
孟緹想,這家人的關係也異常複雜。
“我對他是有敬畏之心。我幾年前癡迷範夜的作品,他寄給我一套《故國》的手稿當生日禮物。我舅舅熱愛收藏作者、音樂家的手稿,我以為那是別人送給他的,沒有多問。他聽說我要寫範夜的傳記時,就給了我趙初年的電話號碼。我以為那是他人脈廣,根本沒有想到他會認識趙初年。”
無數的線頭在空中飛舞,孟緹從包裏拿出礦泉水猛灌了一口,稍微清醒一點。
“你舅舅是幹什麽的?”
沈林整張臉開始發光,那是一種含蓄的驕傲,為自己的親人驕傲,“他叫許文榛,是個鋼琴家和指揮家,嗯,也作曲。”
不能說如雷貫耳,但她知道這個人。
初中的時候鄭憲文帶著她去看他的演奏會,據說一票難求,她當時不覺得怎麽樣,可此後的若幹天,他演奏的曲子,餘音繞樑,終日不絕。
如果她沒記錯的話,二伯也是音樂家,拉小提琴的。
孟緹把礦泉水瓶捏得變了形,麵沉如水,隻是再沒有說出一句話。
難怪昨天趙初年可以那麽輕鬆地說“你試試看”,這是顯然的,如果趙初年跟許文榛的關係超過他和他外甥,那她的確找錯人了。
孟緹懷著滿腔的憤怒跟沈林告辭。她前行的道路被趙初年不留情麵,幹脆利落地堵死了。沒錯,趙初年的確在採取行動,但是她也不能坐以待斃。
迎麵駛來了一輛公交車。公交車上人很多,雖然現在九月底了,依舊相當熱。她拉著扶手站著,很謹慎小心地看著路邊,一雙眼睛寶石般閃著光。她穿著湖藍色的休閑上衣和七分褲、運動鞋,皮膚雪白,在哪裏都很吸引人。
半小時後,她獨自一人下了車,過了馬路,來到了那片正待拆遷的貧民區。
巨大的條幅將這一帶圍了起來,上書“施工重地,不得擅入”,落款是某某建築公司的名字。
孟緹怎麽會輕易放棄!她看了看左右無人,聽了聽沒有大型機器運作的聲音,敏捷地從條幅下鑽了進去。
這一帶貧民區在孟緹的印象中應該很是廣大,但那應該是年齡產生的誤差,畢竟她住在這裏的時候太小了。
她從包裏翻出《蒙塵》,對照著閱讀,“……城市裏的貧民區有著噁心的氣味,不過他們已經習慣了。流浪者帶著茫然無措的神情行走在髒兮兮的街道上,貓的叫聲一聲纏綿過一聲。左側是坍塌的圍牆,裏麵圈著一棟火燒後的樓房廢墟……”
十幾年的歲月變遷,道路也有了些微的改變。
道路很狹窄,寬度最多不過三米,到處都是碎片塊。道旁黑糊糊的方子一座連著一座,門窗大都敞開著,該搬走的居民,估計早已經搬走了,她抬頭看到附近一間閣樓的三層樓的窗戶挑著一件紅色的小衣服缺了一隻袖子,在陽光照暴曬著。
孟緹拐了個彎,終於看到那棟燒焦的廢墟。
孟緹振作精神,看向廢墟的對麵,一棟小閣樓忽然出現在眼前。
她眼睛一酸,快步朝那棟閣樓走過去。記憶中的細節和麵前的景物慢慢重疊。如果現在還需要藉助父親的書來回憶,那她也顯得太無用了。她畢竟在這裏住了五年多。如果說她的人生是由無數個謊言和笑話組成,那麽隻有這五年多的時間是唯一的真實。
腿有點發軟,她需要扶著布滿灰塵的扶手上樓,木質的樓板吱吱呀呀,到處都是灰塵和蜘蛛網。
雖然孟緹沒有潔癖,但也覺得極為不能適應,被裏麵的灰塵嗆得倒退兩步,她看到樓梯口有把掃帚,便撿起來用掃帚撥開蜘蛛網,一步一步地前行。
唐僧掃塔,她掃舊事。
十幾年前,這裏雖然很髒很亂,三教九流的人都在,但不論什麽時候都是有人的。現在卻是人去樓空。
她沿著走廊前行,就好像揭開寶物的麵紗,那時候,廚房安置在走廊上,廁所在走廊盡頭,都是公用的,所以各種氣味都有。她記得他們一家住在最裏麵的一間屋子,她此時就站在門口,隔著十七年的時光看著幼年的居所。
一瞬間,時光倒流。
這裏是她出生的地方。孟緹想起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傳說中,人歲之後其魂不滅,會在世界上逗留七日。這七日的晚上,這片小小的靈魂會逆著生命的時針撿起自己散落在人間的每個腳印。那些腳印就象花瓣一樣散落在大地上、水麵上,這一片突地承載了她幼年的所有快樂和夢想。
對的,這是非常小的房間,隻有一間屋子,大概二十平方米,母親很能幹,將四口之家的小房間收拾得很漂亮。她找了布簾子掛在屋子中間,圍住了兩兄妹的小床,另一邊是他們的大床。平時可以把簾子扯開,在簾子繩上晾衣服和毛巾。父親有很多書,他喜歡甚至熱愛看書,書堆在大床的牆角一直到牆壁,而書桌就貼著閣樓的窗台。父親就趴在書桌上,不舍晝夜地寫作。
吃飯的桌子靠著小窗,平時摺疊起來,需要的時候就打開,他們沒有什麽客人,但鄰居很多。他們夫妻兩是這裏最年輕的,經常有人來串門,也就是為了看他們一眼,或者感受這間溫暖的屋子。
而現在,她麵前的屋子裏空空如也,除了灰塵和空氣,什麽也沒有。
突然,不知從哪裏竄出的一隻小貓出現在她的麵前。小貓瘦骨嶙嶙的,灰乎乎的,無辜地眼神望向她,似乎在等待一絲憐憫。
孟緹記得,那時候自己也渴望養過毛,那是她從街上撿回來的小貓,希望養在家裏。媽媽抱著她說“不行”,說養不起貓。她難過了好幾天,還是在哥哥的陪同下把貓放走了。
她那時候那麽難過,趙初年跟她說了什麽話?
——長大之後,哥哥一定幫你一隻最漂亮的貓。
——是嗎?哥哥你要說話算話。
——你要什麽,哥哥都會幫你做到的。
她蹲下身,拍了拍小貓毛茸茸的腦袋,一點也不嫌棄它髒。
孟緹陷在往事裏出不來,也有點恍惚,含含糊糊地說:“對不起啊,我現在也養不起你。你找個地方生活吧。”
她說的是老實話,她住在學生宿舍,功課忙,也沒什麽錢。貓卻不怎麽明白的樣子,“喵喵”地叫了幾聲。
孟緹最後看了一眼那間空蕩蕩即將被拆掉的屋子,伸手抱起小貓,慢悠悠地下了樓。
她把小貓放在樓梯口,看著它搖晃著瘦弱的身體跑走了,才慢慢地哭起來。
“這裏的流浪貓很多啊!”
孟緹一怔,回頭看到一對七十多歲的老頭、老太太彼此攙扶著走過來。兩位老人腳步還算利索,四處走走看看。
說話的人是老太太,她和善地問:“小姑娘,你在這裏幹什麽?”
她用的是當地的方言,孟緹禮貌地回答:“我來看看曾經住過的地方,畢竟我在這裏長大的。”
老太他用拐杖指了指這棟閣樓,不掩驚奇:“這裏嗎?”
“是啊,我很小的時候住在這裏的。”
附近有個小石墩子,兩位老人靠著石墩子坐下。她也走過去,站在兩人身邊。
“您二老也曾經住在這裏嗎?”
“是啊,我們也是。”老太太說,“也是老頭子想回來看看,我們在這裏住了三十幾年,前兩年說要拆了蓋大樓,我們才不得不搬走。不過好像一直也沒動靜,最近幾天才知道這裏真的要拆了。”
兩位老人麵容和善,頭髮蒼白,老太他的兩道眉毛中還有一顆痣。那顆痣讓她產生了輕微的熟識感。
就像有人接通了她大腦裏的某根神經,模模糊糊的記憶被喚醒。她試探著問:“您二位是這裏的房東李先生、李阿姨嗎?”
老頭、老太太對視一眼,“是我們,你是哪家的孩子?”
孟緹心裏激動,大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大為欣喜的她,不自覺地用上了方言,“是我啊,趙家的,趙知予。您還記得我嗎?我們在三樓住,靠角的一間,您還記得嗎?”
“哎呀哎呀,趙家的小丫頭,是你啊!”老太太一拍大腿。“你都這麽大啦,居然還長得這麽水靈!”
不過三言兩語,親切之感竟油然而生。孟緹笑眯眯道:“嗯,我們搬走都十幾年了,難為您還記得我。”
“怎麽不記得啊,你們一家在這裏可住了十多年,是這麽多房客裏住得最久的。”老太太興致勃勃,“再說,你爸媽是住過我這樓裏最漂亮的兩口,我怎麽會不記得呢?你爸爸還寫文章,是文化人啊!對了,你爸爸現在怎麽樣了?”
孟緹輕輕嘆了一口氣,“我爸爸從這裏搬走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老人家很感慨,“可憐啊,你那麽小!”
孟緹模稜兩可地回答:“我被人收養了,長到這麽大。”
老人是有看人的眼力的,尤其是兩人當了多年房東,看人辨人都形成了習慣。麵前的女孩子多半出身良好,想比長大沒受什麽苦。
“那還好,你們兄妹兩真是可憐見得。不過現在都出息了,我看到你哥哥,也很能幹的樣子。他還說要買這棟樓,我沒賣給他。現在想起來還很後悔,他給的錢幣拆遷補償費還高些……”
孟緹並不生氣,生氣這種情緒她在火車上的兩個小時已經消化掉了,現在多的是“他還真是打算跟我對著幹”的念頭。
“你這是怎麽回事?你怎麽會怕他?”
“不僅僅是他,”沈林解釋,“我舅舅也打電話,禁止我幫你查你母親的事情。”
孟緹覺得而很稀奇:“這跟你舅舅有什麽關係?”
沈林微微沉思著開口,“昨晚,我舅舅打電話跟我說了這事,他對我恩重如山,我可以不在乎趙初年,但沒有辦法不聽他的話。”
孟緹頭都大了,但另一條線索也慢慢清晰起來。她問道:“那遝《故國》的手稿,是你從你舅舅那裏拿的?”
“嗯。”
“你舅舅和趙初年有交情,並且關係還很不錯?”
“我猜差不多是這樣。”
“那你寫本傳記為什麽這麽費勁?”
沈林嘆了口氣,“孟小姐,我舅舅給我趙初年電話的時候,我也很震驚。其實我對他的很多事情都不了解,我上高中之前都不知道我還有個舅舅。我高中時父親去世,那之後都是舅舅資助我上學。但實際上我跟他見麵的次數,一年也未必有一次。”
孟緹想,這家人的關係也異常複雜。
“我對他是有敬畏之心。我幾年前癡迷範夜的作品,他寄給我一套《故國》的手稿當生日禮物。我舅舅熱愛收藏作者、音樂家的手稿,我以為那是別人送給他的,沒有多問。他聽說我要寫範夜的傳記時,就給了我趙初年的電話號碼。我以為那是他人脈廣,根本沒有想到他會認識趙初年。”
無數的線頭在空中飛舞,孟緹從包裏拿出礦泉水猛灌了一口,稍微清醒一點。
“你舅舅是幹什麽的?”
沈林整張臉開始發光,那是一種含蓄的驕傲,為自己的親人驕傲,“他叫許文榛,是個鋼琴家和指揮家,嗯,也作曲。”
不能說如雷貫耳,但她知道這個人。
初中的時候鄭憲文帶著她去看他的演奏會,據說一票難求,她當時不覺得怎麽樣,可此後的若幹天,他演奏的曲子,餘音繞樑,終日不絕。
如果她沒記錯的話,二伯也是音樂家,拉小提琴的。
孟緹把礦泉水瓶捏得變了形,麵沉如水,隻是再沒有說出一句話。
難怪昨天趙初年可以那麽輕鬆地說“你試試看”,這是顯然的,如果趙初年跟許文榛的關係超過他和他外甥,那她的確找錯人了。
孟緹懷著滿腔的憤怒跟沈林告辭。她前行的道路被趙初年不留情麵,幹脆利落地堵死了。沒錯,趙初年的確在採取行動,但是她也不能坐以待斃。
迎麵駛來了一輛公交車。公交車上人很多,雖然現在九月底了,依舊相當熱。她拉著扶手站著,很謹慎小心地看著路邊,一雙眼睛寶石般閃著光。她穿著湖藍色的休閑上衣和七分褲、運動鞋,皮膚雪白,在哪裏都很吸引人。
半小時後,她獨自一人下了車,過了馬路,來到了那片正待拆遷的貧民區。
巨大的條幅將這一帶圍了起來,上書“施工重地,不得擅入”,落款是某某建築公司的名字。
孟緹怎麽會輕易放棄!她看了看左右無人,聽了聽沒有大型機器運作的聲音,敏捷地從條幅下鑽了進去。
這一帶貧民區在孟緹的印象中應該很是廣大,但那應該是年齡產生的誤差,畢竟她住在這裏的時候太小了。
她從包裏翻出《蒙塵》,對照著閱讀,“……城市裏的貧民區有著噁心的氣味,不過他們已經習慣了。流浪者帶著茫然無措的神情行走在髒兮兮的街道上,貓的叫聲一聲纏綿過一聲。左側是坍塌的圍牆,裏麵圈著一棟火燒後的樓房廢墟……”
十幾年的歲月變遷,道路也有了些微的改變。
道路很狹窄,寬度最多不過三米,到處都是碎片塊。道旁黑糊糊的方子一座連著一座,門窗大都敞開著,該搬走的居民,估計早已經搬走了,她抬頭看到附近一間閣樓的三層樓的窗戶挑著一件紅色的小衣服缺了一隻袖子,在陽光照暴曬著。
孟緹拐了個彎,終於看到那棟燒焦的廢墟。
孟緹振作精神,看向廢墟的對麵,一棟小閣樓忽然出現在眼前。
她眼睛一酸,快步朝那棟閣樓走過去。記憶中的細節和麵前的景物慢慢重疊。如果現在還需要藉助父親的書來回憶,那她也顯得太無用了。她畢竟在這裏住了五年多。如果說她的人生是由無數個謊言和笑話組成,那麽隻有這五年多的時間是唯一的真實。
腿有點發軟,她需要扶著布滿灰塵的扶手上樓,木質的樓板吱吱呀呀,到處都是灰塵和蜘蛛網。
雖然孟緹沒有潔癖,但也覺得極為不能適應,被裏麵的灰塵嗆得倒退兩步,她看到樓梯口有把掃帚,便撿起來用掃帚撥開蜘蛛網,一步一步地前行。
唐僧掃塔,她掃舊事。
十幾年前,這裏雖然很髒很亂,三教九流的人都在,但不論什麽時候都是有人的。現在卻是人去樓空。
她沿著走廊前行,就好像揭開寶物的麵紗,那時候,廚房安置在走廊上,廁所在走廊盡頭,都是公用的,所以各種氣味都有。她記得他們一家住在最裏麵的一間屋子,她此時就站在門口,隔著十七年的時光看著幼年的居所。
一瞬間,時光倒流。
這裏是她出生的地方。孟緹想起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傳說中,人歲之後其魂不滅,會在世界上逗留七日。這七日的晚上,這片小小的靈魂會逆著生命的時針撿起自己散落在人間的每個腳印。那些腳印就象花瓣一樣散落在大地上、水麵上,這一片突地承載了她幼年的所有快樂和夢想。
對的,這是非常小的房間,隻有一間屋子,大概二十平方米,母親很能幹,將四口之家的小房間收拾得很漂亮。她找了布簾子掛在屋子中間,圍住了兩兄妹的小床,另一邊是他們的大床。平時可以把簾子扯開,在簾子繩上晾衣服和毛巾。父親有很多書,他喜歡甚至熱愛看書,書堆在大床的牆角一直到牆壁,而書桌就貼著閣樓的窗台。父親就趴在書桌上,不舍晝夜地寫作。
吃飯的桌子靠著小窗,平時摺疊起來,需要的時候就打開,他們沒有什麽客人,但鄰居很多。他們夫妻兩是這裏最年輕的,經常有人來串門,也就是為了看他們一眼,或者感受這間溫暖的屋子。
而現在,她麵前的屋子裏空空如也,除了灰塵和空氣,什麽也沒有。
突然,不知從哪裏竄出的一隻小貓出現在她的麵前。小貓瘦骨嶙嶙的,灰乎乎的,無辜地眼神望向她,似乎在等待一絲憐憫。
孟緹記得,那時候自己也渴望養過毛,那是她從街上撿回來的小貓,希望養在家裏。媽媽抱著她說“不行”,說養不起貓。她難過了好幾天,還是在哥哥的陪同下把貓放走了。
她那時候那麽難過,趙初年跟她說了什麽話?
——長大之後,哥哥一定幫你一隻最漂亮的貓。
——是嗎?哥哥你要說話算話。
——你要什麽,哥哥都會幫你做到的。
她蹲下身,拍了拍小貓毛茸茸的腦袋,一點也不嫌棄它髒。
孟緹陷在往事裏出不來,也有點恍惚,含含糊糊地說:“對不起啊,我現在也養不起你。你找個地方生活吧。”
她說的是老實話,她住在學生宿舍,功課忙,也沒什麽錢。貓卻不怎麽明白的樣子,“喵喵”地叫了幾聲。
孟緹最後看了一眼那間空蕩蕩即將被拆掉的屋子,伸手抱起小貓,慢悠悠地下了樓。
她把小貓放在樓梯口,看著它搖晃著瘦弱的身體跑走了,才慢慢地哭起來。
“這裏的流浪貓很多啊!”
孟緹一怔,回頭看到一對七十多歲的老頭、老太太彼此攙扶著走過來。兩位老人腳步還算利索,四處走走看看。
說話的人是老太太,她和善地問:“小姑娘,你在這裏幹什麽?”
她用的是當地的方言,孟緹禮貌地回答:“我來看看曾經住過的地方,畢竟我在這裏長大的。”
老太他用拐杖指了指這棟閣樓,不掩驚奇:“這裏嗎?”
“是啊,我很小的時候住在這裏的。”
附近有個小石墩子,兩位老人靠著石墩子坐下。她也走過去,站在兩人身邊。
“您二老也曾經住在這裏嗎?”
“是啊,我們也是。”老太太說,“也是老頭子想回來看看,我們在這裏住了三十幾年,前兩年說要拆了蓋大樓,我們才不得不搬走。不過好像一直也沒動靜,最近幾天才知道這裏真的要拆了。”
兩位老人麵容和善,頭髮蒼白,老太他的兩道眉毛中還有一顆痣。那顆痣讓她產生了輕微的熟識感。
就像有人接通了她大腦裏的某根神經,模模糊糊的記憶被喚醒。她試探著問:“您二位是這裏的房東李先生、李阿姨嗎?”
老頭、老太太對視一眼,“是我們,你是哪家的孩子?”
孟緹心裏激動,大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大為欣喜的她,不自覺地用上了方言,“是我啊,趙家的,趙知予。您還記得我嗎?我們在三樓住,靠角的一間,您還記得嗎?”
“哎呀哎呀,趙家的小丫頭,是你啊!”老太太一拍大腿。“你都這麽大啦,居然還長得這麽水靈!”
不過三言兩語,親切之感竟油然而生。孟緹笑眯眯道:“嗯,我們搬走都十幾年了,難為您還記得我。”
“怎麽不記得啊,你們一家在這裏可住了十多年,是這麽多房客裏住得最久的。”老太太興致勃勃,“再說,你爸媽是住過我這樓裏最漂亮的兩口,我怎麽會不記得呢?你爸爸還寫文章,是文化人啊!對了,你爸爸現在怎麽樣了?”
孟緹輕輕嘆了一口氣,“我爸爸從這裏搬走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老人家很感慨,“可憐啊,你那麽小!”
孟緹模稜兩可地回答:“我被人收養了,長到這麽大。”
老人是有看人的眼力的,尤其是兩人當了多年房東,看人辨人都形成了習慣。麵前的女孩子多半出身良好,想比長大沒受什麽苦。
“那還好,你們兄妹兩真是可憐見得。不過現在都出息了,我看到你哥哥,也很能幹的樣子。他還說要買這棟樓,我沒賣給他。現在想起來還很後悔,他給的錢幣拆遷補償費還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