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一輩子暖暖的好/明珠 作者:皎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孟徵的家在郊外的小區裏,兩層的屋子,外麵塊糙坪,正是鳥語花香。孟緹一直知道孟徵收入不低,每年他回國,給她的零花錢都相當驚人;嫂子孔文君也是律師,而麵前的這棟房子就是兄嫂兩個人的事業相當成功的佐證。
孟徵拿出鑰匙開門,手在門把上略微一停,又回頭吩咐,“文君可能有點輕微的產後憂鬱症,阿緹,這段時間你多陪陪她。”
“產後憂鬱症?”孟緹睜大眼睛。
“不過並不嚴重。隻是偶爾情緒會不好,不怎麽說話,悶上幾個小時。”
“啊,”孟緹重重點頭,“我會的。”
進屋後首先感受到的,是美好的晚飯香氣。那股香氣是如此的濃鬱和熟悉,告訴她,雖然在身在異國他鄉,毫無疑問,這裏確實是家,是真正的、獨一無二的家。相比起來,屋子的擺設和結構都不是那麽重要了,她幾乎完全看不到。
孟緹扔下行李就沖向廚房,本來想給父母一個大大的擁抱,可礙於他們手上的鍋碗瓢盆而作罷。老兩口放下手裏的廚具,仔細打量女兒,滿意地笑了。
一家人在異國他鄉團聚,這對孟緹而言,絕對是新鮮的感受。
孟思明讚許道:“氣色很不錯,你媽還擔心你吃不好睡不暖,現在總是放心了吧。”
“我早讓你們別擔心了,”孟緹得意地笑,“我怎麽會把自己餓到呢?”
張餘和握住孟緹的雙手,用標準的審視眼神——那是母親看女兒的必然神色,上上下下打量一番,才滿意的點頭,“一路上順利嗎?”
“挺好的,睡了吃吃了睡,看了點書和電影,然後就到了,”孟緹神采飛揚,挽起袖子要去洗手,“爸媽,我來幫你們做飯吧。”
“你先休息一下,晚飯都準備得差不多了。”
“我不累啊。”
“那你去看看你嫂子吧,她在樓上的臥室裏。如果她能走的話,順便叫她下來吃飯。”
孟緹應了句“對啊,我馬上去”就閃出了大得好像臥室一樣的廚房,恰好跟放好行李進廚房的孟徵撞了滿懷。孟徵扶了她一把,伸手在客廳的某個角落指了指,“小心點。樓梯在那邊,看到了沒?”
她對孟徵吐吐舌頭,飛快上樓去了。
孟徵難得得笑了笑,走近廚房,跟父母說:“還是毛毛糙糙的,一高興起來就沒個頭。”
“你妹妹才二十歲出頭,那麽成熟做什麽,我巴不得她永遠長不大呢。”張餘和擺弄著煎鍋烙蔥花雞蛋餅,她還是無法習慣國外的廚具。
孟徵扶了扶眼鏡,若有所思:“我今天在機場,差點都沒認出她,真是一年一個樣子。”
孟思明看兒子一眼,不以為然:“你是好久不見她了,這麽些年也不捨得回來。你妹妹啊,到底也是大姑娘了。”
得到了許可,推門而入的時候,孟緹看到孔文君正抱著孩子靠著床看書,看上去姿勢很是費力。看來懷孕生產給她的身體帶來了極大的負擔,眉眼都帶著疲憊;好在被照顧得很好,所以看上去有一種珠圓玉潤的健康感。
孟緹跟孔文君幾乎沒有什麽交情,她之前隻見過她兩次,第一次是她第一次來孟家,第二次是大一那年的寒假,孟徵帶她回來過年。兩次在孟家停留的時間都不超過一個星期。好在還有牆上的大幅家庭照,所以對她的清秀的麵容有印象;具體到三維世界中,如她行動的姿態,說話的聲音這些更詳細的信息則差不多完全沒有印象。
不了解很多時候是雙向的。孔文君對孟緹也談不上了解,明明上次見麵時,她還有點圓潤,帶著稚氣未脫的少女氣息,印象中蘋果一樣可愛的臉和麵前這個女孩絕對大相逕庭,她出落得像朵亭亭玉立的百合,外貌上判斷,她是少有的可以但當得起“美麗”兩個字的女孩。二十歲出頭的女孩子,恰好是年華最好的時候。
她把那本厚的嚇人的法律書放下,雙手攏在袖子裏,對稍微有點不知所措的女孩子笑微微頷首:“阿緹,你來了。”
孟緹抿嘴笑,“嫂嫂,我來打擾了。”
“談什麽打擾呢,”孔文君示意她坐下,“多玩一段時間再回去,也正好陪陪我。”
她在床沿坐下,探身過去看著睡在她身邊的孩子。小小的嬰孩從繈褓裏露出了頭,那一點點貼著頭皮的黑髮極其柔軟,順從的貼在額頭;臉蛋小小的,隻有她的手掌大,麵頰鼓鼓,皮膚幾乎透明,透露出一股紅暈。他閉著眼睛,微微撅著嘴,像是要吃奶的模樣。
孟緹眼睛蹦出光芒,如果不怕吵醒沉醉的孩子,簡直要叫起來了,她激動萬分,深深的感慨:“我侄子怎麽會那麽可愛呢?哎哎,實在太可愛了。這一趟真是沒白來。”
她毫不掩飾的喜悅感染了孔文君,她也跟著她笑了。
孟緹抓住她的手:“嫂子你辛苦了。”
“自己的孩子,不辛苦。”
“我可不可以碰碰他?我會很小心的,不會吵醒他。”
“當然。”
孟緹於是小心翼翼用指尖輕輕碰了碰嬰兒的臉,“是啊,誰言寸糙心,報得三春暉,乖侄兒,長大了要孝順你媽媽噢,還有爸爸,還有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呃,也別忘了姑姑我,記得過年過節要給我送點禮物才像話,當然,姑姑也會給你很多零花錢的。”
她近乎自言自語地說了許多;孔文君也忍不住搖頭失笑,“你想得真長遠。”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嗎,”孟緹看到她容顏微霽,頓時放了心,“這可是我親親的侄兒呢。”
麵對著年輕人總是容易情緒變好,孔文君心情也不免放鬆了一些,那一丁點產後的抑鬱也隨之神奇的消散了,話也多了起來。
“生他的時候還真是吃了點苦頭的,小傢夥頭太大,隻能剖腹產,”孔文君說,“這還是最輕鬆的。懷他的時候最難。”
孟緹認真聽著。
“兩年前本來還懷上過一個寶寶,你哥是陰性血,血型又少見,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出現了溶血症,沒辦法,我隻有去引產了,”孔文君搖了搖頭,輕輕摸了摸嬰兒的頭髮,“畢竟年紀大了,這個寶貝懷的時候胎位不正,妊娠反應又大,一點東西都吃不下,我辭了職,足足在床上躺了一個月,也不敢亂動,等到爸媽過來才稍微輕鬆了一點。”
這件往事孟緹從來也不知道,沒想到她那麽辛苦,她緊緊握住孔文君的手,“嫂子,對不起,這件事情我一直不知道。”
孔文君眼神有點散:“那是個女孩。”
總算是有點明白孟徵說的憂鬱症的源頭,孟緹想起張餘和安慰人的辦法,揉著她的手指,輕輕拍著手背,“嫂子,那時候的事情,就不要想了,你看看寶寶現在不是回來了嗎,還健健康康的。”
“不過,”孔文君露出一點笑,“當時也擔心他跟你哥一個血型。”
孟緹絞盡腦汁地安撫她,“嫂子,你看我跟我哥長這麽大,不也好好的?就算血型稀少,還有我這個姑姑給輸血的。”
孔文君看著她年輕的臉,總算從自己的臆想中回過神來,微微笑了,拍了一下她的頭。
孟緹看她心情變好,就問:“大嫂,我扶你下樓吃晚飯吧?還是我幫你把飯端上來?”
“一起下去吧,難得你來了,”孔文君動了動身子,“我都一天沒動了,也該活動一下。”
她先把孩子放在床上,拉過被子蓋好,俯身親了親他。她三十二歲上下生的孩子,也是高齡產婦,生產後恢復得很慢,雖然已過去了二十餘天,但行動還是不太方便,連彎腰都有些困難。孟緹蹲下身幫她穿好了拖鞋,扶著她三步一歇息到了樓下廚房。
闊別大半年後,孟緹再一次品嚐到父母的飯菜。雖說在國外,多種調味品不全,會限製父母的廚藝,但還是清香撲鼻。她夾起一塊鈍的正好的冬瓜送入口中,那股清香和入口即化的感覺準確而微妙地詮釋了家的感覺,依依不捨的,溫情脈脈——她知道,家的感覺跟地域無關,親人在哪裏,哪裏就是家。
一家人五口其樂融融地吃晚飯,這是多少年都不曾有過的事情了。
飯吃到一半,孟緹想起一件嚴肅的事情,就問:“孩子叫什麽名字比較好?你們想好了嗎?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給他取中文名字的。”
“那是肯定的,你爸都思考很久了。”張餘和說,“每天晚上都在翻書看字典呢。”
“啊,有什麽結果?”
“我算算,你和孟徵這輩是‘謙’的字輩,下一代是‘君’。不過一直都沒有用字輩,也就算了,”孟思明思索了一會,“《尚書》裏有句話說‘寬而有製,從容以和’,以和以和,孟以和。你們當爹媽的覺得怎麽樣?”
孟徵言簡意賅表示贊同:“不錯。”
孔文君伸手在餐桌上試寫了寫這幾個字,筆畫簡單,整潔美觀,就點頭,“爸爸取的名字很好,意思也很好。”
張餘和打趣老伴:“老孟啊,你這幾天抱著古書不撒手,還是有成果的嗎。”
孟思明表情嚴肅:“我取名字一向有學問。”
孟緹“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爸,那你哥哥取名字是希望他誌在四方,給我取這個名字是就是讓我當乖乖女和孝女囉?當然哥哥圓滿完成了你的要求,我大概還差很多吧。”
孟思明拍了拍她的頭,“孝女從來不指望,聽話一點兒就行了。”
孟緹埋頭扒飯,喃喃:“原來要求這麽低啊……”
一桌人都忍不住笑了。
張餘和給她夾了一筷子菜,“你有你的人生,我們不會幹涉的,孝順不孝順都是其次,隻要心意到了就可以了。”
孟緹高興地應一聲。
第二十三章團圓(下)
剩下的日子孟緹過得還算愜意。旅遊不可能的,她的目的本來也不是旅遊,而孟徵在她來的第二天就忙了起來,每天都是早出晚歸。
孟緹花了兩天調整了時差,然後就過上了相對規律的生活。她白天大部分時間陪著孔文君聊聊天散步說說話,或者聽她說在司法界目睹的怪現狀;剩下的一點時間幫父母做做飯,去附近逛一逛,還可以附帶著練練口語;晚上則看點畢業論文的相關資料,把能寫的地方先寫掉,該翻譯的部分翻譯出來。遇到問題則抱上筆記本找孟徵或者父母詢問,畢竟一家人裏,就她學歷最低,學問最淺。
孟徵拿出鑰匙開門,手在門把上略微一停,又回頭吩咐,“文君可能有點輕微的產後憂鬱症,阿緹,這段時間你多陪陪她。”
“產後憂鬱症?”孟緹睜大眼睛。
“不過並不嚴重。隻是偶爾情緒會不好,不怎麽說話,悶上幾個小時。”
“啊,”孟緹重重點頭,“我會的。”
進屋後首先感受到的,是美好的晚飯香氣。那股香氣是如此的濃鬱和熟悉,告訴她,雖然在身在異國他鄉,毫無疑問,這裏確實是家,是真正的、獨一無二的家。相比起來,屋子的擺設和結構都不是那麽重要了,她幾乎完全看不到。
孟緹扔下行李就沖向廚房,本來想給父母一個大大的擁抱,可礙於他們手上的鍋碗瓢盆而作罷。老兩口放下手裏的廚具,仔細打量女兒,滿意地笑了。
一家人在異國他鄉團聚,這對孟緹而言,絕對是新鮮的感受。
孟思明讚許道:“氣色很不錯,你媽還擔心你吃不好睡不暖,現在總是放心了吧。”
“我早讓你們別擔心了,”孟緹得意地笑,“我怎麽會把自己餓到呢?”
張餘和握住孟緹的雙手,用標準的審視眼神——那是母親看女兒的必然神色,上上下下打量一番,才滿意的點頭,“一路上順利嗎?”
“挺好的,睡了吃吃了睡,看了點書和電影,然後就到了,”孟緹神采飛揚,挽起袖子要去洗手,“爸媽,我來幫你們做飯吧。”
“你先休息一下,晚飯都準備得差不多了。”
“我不累啊。”
“那你去看看你嫂子吧,她在樓上的臥室裏。如果她能走的話,順便叫她下來吃飯。”
孟緹應了句“對啊,我馬上去”就閃出了大得好像臥室一樣的廚房,恰好跟放好行李進廚房的孟徵撞了滿懷。孟徵扶了她一把,伸手在客廳的某個角落指了指,“小心點。樓梯在那邊,看到了沒?”
她對孟徵吐吐舌頭,飛快上樓去了。
孟徵難得得笑了笑,走近廚房,跟父母說:“還是毛毛糙糙的,一高興起來就沒個頭。”
“你妹妹才二十歲出頭,那麽成熟做什麽,我巴不得她永遠長不大呢。”張餘和擺弄著煎鍋烙蔥花雞蛋餅,她還是無法習慣國外的廚具。
孟徵扶了扶眼鏡,若有所思:“我今天在機場,差點都沒認出她,真是一年一個樣子。”
孟思明看兒子一眼,不以為然:“你是好久不見她了,這麽些年也不捨得回來。你妹妹啊,到底也是大姑娘了。”
得到了許可,推門而入的時候,孟緹看到孔文君正抱著孩子靠著床看書,看上去姿勢很是費力。看來懷孕生產給她的身體帶來了極大的負擔,眉眼都帶著疲憊;好在被照顧得很好,所以看上去有一種珠圓玉潤的健康感。
孟緹跟孔文君幾乎沒有什麽交情,她之前隻見過她兩次,第一次是她第一次來孟家,第二次是大一那年的寒假,孟徵帶她回來過年。兩次在孟家停留的時間都不超過一個星期。好在還有牆上的大幅家庭照,所以對她的清秀的麵容有印象;具體到三維世界中,如她行動的姿態,說話的聲音這些更詳細的信息則差不多完全沒有印象。
不了解很多時候是雙向的。孔文君對孟緹也談不上了解,明明上次見麵時,她還有點圓潤,帶著稚氣未脫的少女氣息,印象中蘋果一樣可愛的臉和麵前這個女孩絕對大相逕庭,她出落得像朵亭亭玉立的百合,外貌上判斷,她是少有的可以但當得起“美麗”兩個字的女孩。二十歲出頭的女孩子,恰好是年華最好的時候。
她把那本厚的嚇人的法律書放下,雙手攏在袖子裏,對稍微有點不知所措的女孩子笑微微頷首:“阿緹,你來了。”
孟緹抿嘴笑,“嫂嫂,我來打擾了。”
“談什麽打擾呢,”孔文君示意她坐下,“多玩一段時間再回去,也正好陪陪我。”
她在床沿坐下,探身過去看著睡在她身邊的孩子。小小的嬰孩從繈褓裏露出了頭,那一點點貼著頭皮的黑髮極其柔軟,順從的貼在額頭;臉蛋小小的,隻有她的手掌大,麵頰鼓鼓,皮膚幾乎透明,透露出一股紅暈。他閉著眼睛,微微撅著嘴,像是要吃奶的模樣。
孟緹眼睛蹦出光芒,如果不怕吵醒沉醉的孩子,簡直要叫起來了,她激動萬分,深深的感慨:“我侄子怎麽會那麽可愛呢?哎哎,實在太可愛了。這一趟真是沒白來。”
她毫不掩飾的喜悅感染了孔文君,她也跟著她笑了。
孟緹抓住她的手:“嫂子你辛苦了。”
“自己的孩子,不辛苦。”
“我可不可以碰碰他?我會很小心的,不會吵醒他。”
“當然。”
孟緹於是小心翼翼用指尖輕輕碰了碰嬰兒的臉,“是啊,誰言寸糙心,報得三春暉,乖侄兒,長大了要孝順你媽媽噢,還有爸爸,還有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呃,也別忘了姑姑我,記得過年過節要給我送點禮物才像話,當然,姑姑也會給你很多零花錢的。”
她近乎自言自語地說了許多;孔文君也忍不住搖頭失笑,“你想得真長遠。”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嗎,”孟緹看到她容顏微霽,頓時放了心,“這可是我親親的侄兒呢。”
麵對著年輕人總是容易情緒變好,孔文君心情也不免放鬆了一些,那一丁點產後的抑鬱也隨之神奇的消散了,話也多了起來。
“生他的時候還真是吃了點苦頭的,小傢夥頭太大,隻能剖腹產,”孔文君說,“這還是最輕鬆的。懷他的時候最難。”
孟緹認真聽著。
“兩年前本來還懷上過一個寶寶,你哥是陰性血,血型又少見,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出現了溶血症,沒辦法,我隻有去引產了,”孔文君搖了搖頭,輕輕摸了摸嬰兒的頭髮,“畢竟年紀大了,這個寶貝懷的時候胎位不正,妊娠反應又大,一點東西都吃不下,我辭了職,足足在床上躺了一個月,也不敢亂動,等到爸媽過來才稍微輕鬆了一點。”
這件往事孟緹從來也不知道,沒想到她那麽辛苦,她緊緊握住孔文君的手,“嫂子,對不起,這件事情我一直不知道。”
孔文君眼神有點散:“那是個女孩。”
總算是有點明白孟徵說的憂鬱症的源頭,孟緹想起張餘和安慰人的辦法,揉著她的手指,輕輕拍著手背,“嫂子,那時候的事情,就不要想了,你看看寶寶現在不是回來了嗎,還健健康康的。”
“不過,”孔文君露出一點笑,“當時也擔心他跟你哥一個血型。”
孟緹絞盡腦汁地安撫她,“嫂子,你看我跟我哥長這麽大,不也好好的?就算血型稀少,還有我這個姑姑給輸血的。”
孔文君看著她年輕的臉,總算從自己的臆想中回過神來,微微笑了,拍了一下她的頭。
孟緹看她心情變好,就問:“大嫂,我扶你下樓吃晚飯吧?還是我幫你把飯端上來?”
“一起下去吧,難得你來了,”孔文君動了動身子,“我都一天沒動了,也該活動一下。”
她先把孩子放在床上,拉過被子蓋好,俯身親了親他。她三十二歲上下生的孩子,也是高齡產婦,生產後恢復得很慢,雖然已過去了二十餘天,但行動還是不太方便,連彎腰都有些困難。孟緹蹲下身幫她穿好了拖鞋,扶著她三步一歇息到了樓下廚房。
闊別大半年後,孟緹再一次品嚐到父母的飯菜。雖說在國外,多種調味品不全,會限製父母的廚藝,但還是清香撲鼻。她夾起一塊鈍的正好的冬瓜送入口中,那股清香和入口即化的感覺準確而微妙地詮釋了家的感覺,依依不捨的,溫情脈脈——她知道,家的感覺跟地域無關,親人在哪裏,哪裏就是家。
一家人五口其樂融融地吃晚飯,這是多少年都不曾有過的事情了。
飯吃到一半,孟緹想起一件嚴肅的事情,就問:“孩子叫什麽名字比較好?你們想好了嗎?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給他取中文名字的。”
“那是肯定的,你爸都思考很久了。”張餘和說,“每天晚上都在翻書看字典呢。”
“啊,有什麽結果?”
“我算算,你和孟徵這輩是‘謙’的字輩,下一代是‘君’。不過一直都沒有用字輩,也就算了,”孟思明思索了一會,“《尚書》裏有句話說‘寬而有製,從容以和’,以和以和,孟以和。你們當爹媽的覺得怎麽樣?”
孟徵言簡意賅表示贊同:“不錯。”
孔文君伸手在餐桌上試寫了寫這幾個字,筆畫簡單,整潔美觀,就點頭,“爸爸取的名字很好,意思也很好。”
張餘和打趣老伴:“老孟啊,你這幾天抱著古書不撒手,還是有成果的嗎。”
孟思明表情嚴肅:“我取名字一向有學問。”
孟緹“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爸,那你哥哥取名字是希望他誌在四方,給我取這個名字是就是讓我當乖乖女和孝女囉?當然哥哥圓滿完成了你的要求,我大概還差很多吧。”
孟思明拍了拍她的頭,“孝女從來不指望,聽話一點兒就行了。”
孟緹埋頭扒飯,喃喃:“原來要求這麽低啊……”
一桌人都忍不住笑了。
張餘和給她夾了一筷子菜,“你有你的人生,我們不會幹涉的,孝順不孝順都是其次,隻要心意到了就可以了。”
孟緹高興地應一聲。
第二十三章團圓(下)
剩下的日子孟緹過得還算愜意。旅遊不可能的,她的目的本來也不是旅遊,而孟徵在她來的第二天就忙了起來,每天都是早出晚歸。
孟緹花了兩天調整了時差,然後就過上了相對規律的生活。她白天大部分時間陪著孔文君聊聊天散步說說話,或者聽她說在司法界目睹的怪現狀;剩下的一點時間幫父母做做飯,去附近逛一逛,還可以附帶著練練口語;晚上則看點畢業論文的相關資料,把能寫的地方先寫掉,該翻譯的部分翻譯出來。遇到問題則抱上筆記本找孟徵或者父母詢問,畢竟一家人裏,就她學歷最低,學問最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