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從龍之功的誘惑
炎漢:立天地心,開萬世太平! 作者:山有青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光是護體罡氣境的猛將,除了最頂尖的薛白虁、張平燕、淩興霸三人,還有其餘將近雙手之數。
整個天下何其之大,此世又匯聚炎漢近兩千年的氣運,或許還透支了後世千百年的甚至更多的運數。
這導致天下間將星無數,謀臣如雲,放眼曆朝曆代,都算得上是人傑。
以往難得一見的護體罡氣境猛將,此刻在座的足足十一人,要是說出去,天下諸侯都要震顫。
而文臣中,蔡伯喈、盧子幹這些已經退出政治中心,專心治學著書立傳,經營揚州學宮,為揚州提供人才。
剩下的,以郭奉孝為首,王允次之,周子敬、許遠之等皆有不世之才。
整個大殿內,位列天下一流的,不下雙十之數,剩下的,也都是三流往上,最差的要數孔德服。
不過孔德服那是寧宣的心腹,雖才腑髒境,卻統率揚州最為精銳的浴血神甲軍,無人敢置喙。
當然,與孔德服差不多的,還有呂典等少數幾個呂家人。
論才學,確實比不得後來踏入此地者,可人家早早就下注,屬於老人了。
政治,並不是打打殺殺。
寧宣環視一周,多了不少生麵孔,有聞名而來者,也有從學宮結束學業後加入的。
“諸位,眼下諸侯林立,我揚州要掃清六合,一統天下,還需諸位助力…”
身為真正的揚州之主,寧宣率先開口,讚譽了一番去年的功績,又展望宏圖,勉勵人心。
“眼下主公坐擁半壁江山,何不自立為帝?”
此言一出,滿堂皆寂,看向開口之人。
隻見那人約莫二十多歲,青年狂放,隻是雙目狹小,略顯刻薄陰毒。
“杜俊臣,本王聽說你是杜長儒之後,今勸我僭位,是何居心?”
杜長儒,是武帝時的酷吏,杜氏一族,也算是一個不小的世家了。
杜俊臣一聽寧宣冷言,連忙跪地:“主公,在下句句肺腑之言,非為一己私欲,隻為天下蒼生啊!”
“天下蒼生?揚、荊、交三州在我肩上挑著,什麽時候輪到你來考慮?”
寧宣語氣冷冽,杜俊臣是個人才,可惜不適合朝堂。
簡單來說,就是政治嗅覺太差了。
揚州文武上書勸他稱帝的不少,可寧宣盡數駁回,並且加以訓斥。
真訓斥還是假推辭,稍微有點腦子就知道,杜俊臣被訓斥數次,現在還當堂開口,未免有些愚蠢了。
杜俊臣冷汗涔涔,寧宣雖然將朝政交在郭奉孝手裏,可其才是揚州的主心骨,威望遠勝於郭奉孝。
好半晌,寧宣才語氣一鬆:“念你初犯,死罪可免,活罪難赦。
削你職業,暫為我府上一小吏吧。”
什麽叫做峰回路轉,杜俊臣隻是政治嗅覺差,不是傻。
當即拜謝:“杜俊臣多謝明王大恩!”
成為明王近臣,那可比他現在有前途多了。
見此,不少人眼神一縮。
杜家,名聲可沒有那麽好,酷吏二字,天生就讓人想要疏遠。
等“朝會”散去,許遠之留下。
“主公,杜俊臣此人乃酷吏之後,其人也睚眥必報,還請主公慎用之。”
寧宣示意他坐下,笑道:“遠之,這個道理我豈能不懂?
奉孝也懂,可他不曾說,為何?”
許遠之沉吟道:“主公用人唯才是舉,沒有無用之人,隻有不想用之人。”
“哈哈,遠之既然清楚,何必勸諫?”
“在下是怕此人汙了主公名聲。”
若連累寧宣落下一個刻薄獨夫之名,杜俊臣萬死也無用。
寧宣走上前,拍了拍許遠之的肩膀:“遠之啊,我的誌向從未隱瞞過你,欲成王業,現在已經成了。
可帝業還不夠,為帝王者,豈可拘泥?”
帝王路上,總是孤獨的,稱孤道寡,並不是代表帝王沒有人追隨,而是代表沒有知己朋友。
眼下寧宣王威浩蕩,可帝威不足,他還缺一個讓百官文武感到敬畏的契機。
至於以仁義服天下,那是古之聖王聖君的路,不是他寧宣的路。
為帝者,王道霸道並存。
顯然,杜俊臣就有這個機會,他是寧宣選擇的一把刀。
這一點,郭奉孝和王允、周子敬看得通透,許遠之就差了一些。
這是一流智者與頂尖智者的差距,畢竟許遠之是半路出家,比不上那幾位也正常。
對於許遠之,寧宣還是很看重的,耐心為他解釋一番。
“主公高瞻遠矚,在下敬佩。”
許遠之長身一拜,感慨道。
寧宣又問:“眼下瑩夫人也有子嗣,若其資質不下於平安,遠之以為如何?”
立儲的問題,曆來都是人臣禁忌,許遠之也不敢多言。
“遠之啊,不管次子如何,平安都是我欽定的繼承者,這一點,哪怕是我自己,也不能更改。”
寧宣之所以會說這話,是因為揚州某些人因為大喬懷有子嗣,所以開始動了心思。
從龍之功,幾乎沒有比這更大的功勞了,能夠讓人一步登天。
儲君之爭是人臣禁忌,可為何曆朝曆代,那麽多臣子下場?
還不就是因為受不住從龍之功的誘惑!
明眼人都知道寧宣有機會一統天下,若能再扶一龍,那就是潑天富貴,大喬都還沒顯懷,已有人坐不住。
更別說寧宣剛娶小喬,姐妹二人,誰能比她們更受恩寵?
許遠之一點就透:“主公的心思,文武百官必定會明白的。”
這是想要通過他的口,堵住百官的小心思,打過了預防針,誰要是忍不住,那就別怪寧宣心狠了。
杜俊臣,或許就是為這些人準備的。
半晌,許遠之告退,一回府,就邀請至交好友們,擺宴論道。
等時機差不多了,便略帶著幾分醉意,將寧宣決心立寧平安為世子的話“不小心”傳出去。
連寧宣自己也不能更改,這話已經不是斬釘截鐵四個字能形容的了,古來還沒有哪個人主敢說出這種話來。
但不管是誰,都能聽出寧宣的決心。
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整個揚州文武都明白了寧宣的意圖,大多數人直接偃旗息鼓,打消了心中的小心思。
整個天下何其之大,此世又匯聚炎漢近兩千年的氣運,或許還透支了後世千百年的甚至更多的運數。
這導致天下間將星無數,謀臣如雲,放眼曆朝曆代,都算得上是人傑。
以往難得一見的護體罡氣境猛將,此刻在座的足足十一人,要是說出去,天下諸侯都要震顫。
而文臣中,蔡伯喈、盧子幹這些已經退出政治中心,專心治學著書立傳,經營揚州學宮,為揚州提供人才。
剩下的,以郭奉孝為首,王允次之,周子敬、許遠之等皆有不世之才。
整個大殿內,位列天下一流的,不下雙十之數,剩下的,也都是三流往上,最差的要數孔德服。
不過孔德服那是寧宣的心腹,雖才腑髒境,卻統率揚州最為精銳的浴血神甲軍,無人敢置喙。
當然,與孔德服差不多的,還有呂典等少數幾個呂家人。
論才學,確實比不得後來踏入此地者,可人家早早就下注,屬於老人了。
政治,並不是打打殺殺。
寧宣環視一周,多了不少生麵孔,有聞名而來者,也有從學宮結束學業後加入的。
“諸位,眼下諸侯林立,我揚州要掃清六合,一統天下,還需諸位助力…”
身為真正的揚州之主,寧宣率先開口,讚譽了一番去年的功績,又展望宏圖,勉勵人心。
“眼下主公坐擁半壁江山,何不自立為帝?”
此言一出,滿堂皆寂,看向開口之人。
隻見那人約莫二十多歲,青年狂放,隻是雙目狹小,略顯刻薄陰毒。
“杜俊臣,本王聽說你是杜長儒之後,今勸我僭位,是何居心?”
杜長儒,是武帝時的酷吏,杜氏一族,也算是一個不小的世家了。
杜俊臣一聽寧宣冷言,連忙跪地:“主公,在下句句肺腑之言,非為一己私欲,隻為天下蒼生啊!”
“天下蒼生?揚、荊、交三州在我肩上挑著,什麽時候輪到你來考慮?”
寧宣語氣冷冽,杜俊臣是個人才,可惜不適合朝堂。
簡單來說,就是政治嗅覺太差了。
揚州文武上書勸他稱帝的不少,可寧宣盡數駁回,並且加以訓斥。
真訓斥還是假推辭,稍微有點腦子就知道,杜俊臣被訓斥數次,現在還當堂開口,未免有些愚蠢了。
杜俊臣冷汗涔涔,寧宣雖然將朝政交在郭奉孝手裏,可其才是揚州的主心骨,威望遠勝於郭奉孝。
好半晌,寧宣才語氣一鬆:“念你初犯,死罪可免,活罪難赦。
削你職業,暫為我府上一小吏吧。”
什麽叫做峰回路轉,杜俊臣隻是政治嗅覺差,不是傻。
當即拜謝:“杜俊臣多謝明王大恩!”
成為明王近臣,那可比他現在有前途多了。
見此,不少人眼神一縮。
杜家,名聲可沒有那麽好,酷吏二字,天生就讓人想要疏遠。
等“朝會”散去,許遠之留下。
“主公,杜俊臣此人乃酷吏之後,其人也睚眥必報,還請主公慎用之。”
寧宣示意他坐下,笑道:“遠之,這個道理我豈能不懂?
奉孝也懂,可他不曾說,為何?”
許遠之沉吟道:“主公用人唯才是舉,沒有無用之人,隻有不想用之人。”
“哈哈,遠之既然清楚,何必勸諫?”
“在下是怕此人汙了主公名聲。”
若連累寧宣落下一個刻薄獨夫之名,杜俊臣萬死也無用。
寧宣走上前,拍了拍許遠之的肩膀:“遠之啊,我的誌向從未隱瞞過你,欲成王業,現在已經成了。
可帝業還不夠,為帝王者,豈可拘泥?”
帝王路上,總是孤獨的,稱孤道寡,並不是代表帝王沒有人追隨,而是代表沒有知己朋友。
眼下寧宣王威浩蕩,可帝威不足,他還缺一個讓百官文武感到敬畏的契機。
至於以仁義服天下,那是古之聖王聖君的路,不是他寧宣的路。
為帝者,王道霸道並存。
顯然,杜俊臣就有這個機會,他是寧宣選擇的一把刀。
這一點,郭奉孝和王允、周子敬看得通透,許遠之就差了一些。
這是一流智者與頂尖智者的差距,畢竟許遠之是半路出家,比不上那幾位也正常。
對於許遠之,寧宣還是很看重的,耐心為他解釋一番。
“主公高瞻遠矚,在下敬佩。”
許遠之長身一拜,感慨道。
寧宣又問:“眼下瑩夫人也有子嗣,若其資質不下於平安,遠之以為如何?”
立儲的問題,曆來都是人臣禁忌,許遠之也不敢多言。
“遠之啊,不管次子如何,平安都是我欽定的繼承者,這一點,哪怕是我自己,也不能更改。”
寧宣之所以會說這話,是因為揚州某些人因為大喬懷有子嗣,所以開始動了心思。
從龍之功,幾乎沒有比這更大的功勞了,能夠讓人一步登天。
儲君之爭是人臣禁忌,可為何曆朝曆代,那麽多臣子下場?
還不就是因為受不住從龍之功的誘惑!
明眼人都知道寧宣有機會一統天下,若能再扶一龍,那就是潑天富貴,大喬都還沒顯懷,已有人坐不住。
更別說寧宣剛娶小喬,姐妹二人,誰能比她們更受恩寵?
許遠之一點就透:“主公的心思,文武百官必定會明白的。”
這是想要通過他的口,堵住百官的小心思,打過了預防針,誰要是忍不住,那就別怪寧宣心狠了。
杜俊臣,或許就是為這些人準備的。
半晌,許遠之告退,一回府,就邀請至交好友們,擺宴論道。
等時機差不多了,便略帶著幾分醉意,將寧宣決心立寧平安為世子的話“不小心”傳出去。
連寧宣自己也不能更改,這話已經不是斬釘截鐵四個字能形容的了,古來還沒有哪個人主敢說出這種話來。
但不管是誰,都能聽出寧宣的決心。
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整個揚州文武都明白了寧宣的意圖,大多數人直接偃旗息鼓,打消了心中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