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特蘭與伊比利亞接受了來自大陸北方各國的示好,並嚐試與各國展開交流,其中對他們影響最深的屬維多利亞。


    北方商隊來到這裏,為他們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物品與技術,文人來到這裏,給他們帶來了震撼人心的新思想。


    拉特蘭與伊比利亞派出特使,前往維多利亞進行訪問。


    文明的巨大差異給這些拉特蘭人和伊比利亞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這時兩國才發現,他們的國家與維多利亞相比,幾乎可以用原始來形容,維多利亞的建設讓他們感到震撼,甚至充滿了神話感。


    與已經算是快速發展的工業國維多利亞相比,拉特蘭與伊比利亞尚隻能算是生產力極其低下的農業國,兩國除了銃械製造和造船業以外,幾乎沒有成體係的工業。


    並且連這兩個產業所依靠的一些技術其生產力都遠遠落後泰拉內陸,那些製造銃械和船隻的原材料,都是以非常落後的方式生產的。


    除此之外,兩國幾乎無法對外提供任何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掌握的技術也極度匱乏。


    而當他們接觸到了來自維多利亞的文明力量時,他們根本無法像之前戰爭時一樣去抵抗,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抵抗的資本,失去了天災與水域的庇護,拉特蘭人與伊比利亞人心裏維係過去的最後一道防線為被擊潰,拉特蘭與伊比利亞的觀念,從此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兩國內部逐漸出現了不同的聲音,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國家的發展模式急需轉變,拉特蘭與伊比利亞落後的觀念已經根本趕不上泰拉大陸的趨勢,也無法滿足國內發展的需求。


    拉特蘭人和伊比利亞人將目光聚焦到了教廷身上,他們萬分希望那個曾經無數次帶領他們走向勝利的教宗,此刻能夠再一次做出英明的決策。


    不少依靠維多利亞商業交流而發家的拉特蘭商人,也向社會施加了輿論壓力,希望教廷能夠放開現在高壓的社會管製。


    那些最早的資本家們甚至開始利用他們的影響力,引導人民抗議,甚至是暴動,兩國社會的矛盾已經逐漸到了激化的程度,此刻如果再沒人站出來,恐怕情況就會迅速惡化。


    此刻的教宗,其實已經沒有了選擇,在曆史的洪流麵前,他隻能順應潮流,時代的發展已經裹挾了教廷。


    生產力發展帶來的物質極大的豐富,是兩國選擇改革的根本原因,教廷隻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即便沒有教廷,拉特蘭與伊比利亞也會發生改變。


    在泰拉1年即泰拉紀年法元年,拉特蘭建國日當天,教宗向全國發表了關於國家改革的旨令,正式明確了宗教與軍事不再是拉特蘭的中心。


    當日,舉國歡騰,所有人都歌頌著教宗的英明,他們互相歡呼著,擁抱著,慶祝著,恰如當年戰勝神的那一刻。


    維多利亞也樂見這一切,畢竟本國與兩國之間的關係是在泰拉大陸上最緊密的,兩個快速發展的國家也會為維多利亞帶來大量的經濟利益。


    拉特蘭與伊比利亞也認為與其因為矛盾激化坐等內部崩潰被維多利亞撿漏,不如主動選擇改革,至少發展的成果多少還能拿在自己手上。


    一場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就此展開。


    拉特蘭教是拉特蘭的建國之本,即便在今天其在國內都有著極高的威望,這是因為教廷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利用自身對信眾的影響力,向國內的新興資產階級勢力展開談判,堅持自身的統治地位。


    雙方最後互相做出了妥協,各讓一步,教廷依舊是拉特蘭的最高統治機構,教宗依舊是拉特蘭的最高統治者,而在拉特蘭境內的經濟文化活動也得到了大規模放開。


    當然因為利益的驅使,到後來雙方已經成為了同一條船上的人了。


    國家開始將重點聚焦到了發展上,拉特蘭開始向維多利亞學習大量的技術和管理方式,逐步踏上了同泰拉各國一樣的發展正軌。


    另一方麵,拉特蘭開始了全國性的大規模裁軍,軍隊的規模史詩級縮減,那些被裁掉的軍人為了謀生又選擇加入了商人與工人這一浩浩蕩蕩的隊伍中去。


    拉特蘭不再維持一支強大的軍隊,軍事立國的思想也被逐漸拋棄。


    為了進一步降低來自國內保守派的改革阻力,拉特蘭選擇了刪除曆史和修改文字的方式,讓那來自深海的威脅徹底從人們腦海中消失,讓保守派失去支持,從而掃除改革的障礙。


    曆史的刪除是緩慢而又潤物細無聲的,從減少報道,到從曆史課本中刪去,到刪去所有的曆史文獻,到最後編造了一段新的曆史,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而文字的改變,等於讓他們與過去徹底割舍,當後人再也無法解讀古文字時,那些過去也就同他們無關了。


    在官方對過去這段曆史解釋中,記載說明在宗教改革前的拉特蘭與伊比利亞是缺乏曆史記載的落後部落,隻有拉特蘭練,連國家形式都不是,在經曆了宗教改革後才有了發展,之前的曆史由於技術與思想的落後嚴重缺乏信息源,官方已經難以考據。


    而對建國日的解釋,也從擊敗深海之神的那一天修改成了教宗宣布宗教改革的那一天。


    至於什麽教宗獻祭,火銃的出現等信息,都連同深海的信息一同刪去了。


    曆史已經被他們修改得麵目全非。


    改革就這樣持續了幾十年的時間,而成效完全突顯出來已經是一百多年之後了。


    伊比利亞跟隨著拉特蘭照樣學樣地在國內改革,相較於拉特蘭,伊比利亞國家規模較大,靠近深海威脅更近,距離泰拉內陸更遠,改革的阻力要比拉特蘭大得多。


    但改革依舊出現了極大的成效,那些在拉特蘭發生的事,在伊比利亞都一一應驗了,兩個國家與過去漸行漸遠。


    此後,兩國人民不再記得過去的曆史,深海的威脅被當做民間偶有的傳說,當初的立國之本拉特蘭教也退出了曆史的主流舞台,隻剩下兩國高層的極少部分人還在記載著那段過去。


    雖然到現在,拉特蘭教依舊是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已經不是全部,並且他們對拉特蘭教的信仰,和古人對拉特蘭教的信仰已經完全不同。


    拉特蘭與伊比利亞已經徹底大換血,兩國與之前久遠的那兩個國度早就已經不是同一個國家了。


    博士知道,這也許就是曆史發展的必然進程,他無法評價兩國做出的選擇是對是錯,因為這是上千年不知多少代人發展的結果,不是依靠所謂的天使神或教宗就能簡單決定的曆史。


    從結果上來看,在改革以後,拉特蘭與伊比利亞的發展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群眾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生活,社會的發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尤其是近幾百年來,拉特蘭與伊比利亞因為改革的曆史特性逐漸發展成了開明、先進的國家,改革帶來的包容讓兩國對待感染者的態度都遠沒有其他國家那麽惡劣,一度成為不少人所向往的國度。


    當然,這一切對伊比利亞來說都停留在了大靜謐之前。


    之後的曆史,就和拉特蘭對外公開的正史沒有特別大的出入了,拉特蘭與伊比利亞都像正常國家一樣發展著。


    但史書記載了一個疑點,在大靜謐幾十年以前,陸陸續續有從阿戈爾逃難到伊比利亞的人,他們被稱呼為“島民”。


    這一現象曾引起了伊比利亞統治階級的高度關注,“來自深海”這一要素一度讓他們想起了那幾乎快要被遺忘的過去,他們謹慎接待著這些阿戈爾人。


    但這些“島民”卻為伊比利亞帶來了阿戈爾無比先進的技術,讓伊比利亞崛起成為了泰拉大國。


    嚐到好處的伊比利亞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大海,像如今的羅德島一樣尋找著傳說中的阿戈爾。


    但大靜謐的到來直接摧毀了伊比利亞千年改革以來的全部成果,巨大的災難降臨在海邊,所有的燈塔都陷入了黑暗,不計其數的船隻沉入了海底,黑暗再度籠罩了伊比利亞,海怪再次出現在了岸邊。


    伊比利亞高層意識到,兩千年前的那個神,再一次降臨了。


    但這一次,伊比利亞和拉特蘭還保持著高度樂觀,伊比利亞相信自己龐大的海軍艦隊能夠擊敗神,畢竟當年依靠人海戰術都能將神殺死,而現在的伊比利亞已經是一個強盛的大國了。


    但令伊比利亞高層沒想到的是,艦隊全部失聯,再也沒有任何信息,那些派出去尋找艦隊的人也是一個都沒有回來。


    他們感到了驚恐,那真的是神,隻有神能夠做到這種地步,伊比利亞陷入了惶恐,整個國家都與泰拉所有國家斷開了交往,那些來自其他國家的人都被遣返回國,那些為伊比利亞帶來技術的阿戈爾人也被伊比利亞高層視作來自深海勢力的走狗排擠和驅逐。


    深海教會,也是在這一段時間內登上了伊比利亞的曆史主流舞台。


    伊比利亞統治者決定再一次拙劣地模仿兩千年前的那一套統治模式,利用封閉高壓政策打壓深海教徒,並陷入了對拉特蘭教的狂熱,以此對抗深海的勢力。


    但他們無法改變曆史的進程,現在的伊比利亞人早就已經不是兩千年前的伊比利亞人,他們根本無法像古人一樣無畏而又堅韌,經曆了現代社會的洗禮,他們隻是脆弱的普通人。


    並且伊比利亞首先需要麵對的就是來自深海教會的滲透,這一次的敵人不隻有神和海怪,還有人類。


    伊比利亞嚐試與拉特蘭聯係,共同抵抗這來自遠古的敵人。


    那拉特蘭是怎麽選擇的呢?


    拉特蘭選擇了沉默。


    他們隻是象征性為伊比利亞提供了一些物資援助,但對國內都聲稱這是救災物資,而大靜謐也被拉特蘭轉述成了天災。


    現在的拉特蘭人都以為伊比利亞遭遇了一場規模巨大的天災,並且向他們求助,拉特蘭人為伊比利亞人感到同情與難過,願意為他們提供物資援助,但卻對拉特蘭封閉的高壓政策和宗教狂熱感到不解。


    伊比利亞高層也感到不解,為何曾經的血盟戰友現在卻選擇了袖手旁觀。


    因為如今的那些拉特蘭高層,都沒有經曆過兩千年前的浩劫,也沒有經曆過大靜謐,他們對這場災難缺乏認識,他們認為強大的伊比利亞能解決這一切,不需要他們動手。


    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拉特蘭已經沉迷在了現在的發展當中,一旦他們向國民講述事情的原貌,那必然會引起巨大的社會結構變化,拉特蘭很可能會像伊比利亞一樣回歸到千年前的那個全民皆兵的狀態。


    這無疑會損害現在拉特蘭資本家的利益,那些資本家現在已經能夠左右國家的走向,甚至將統治階級教廷和教宗都綁在了他們的利益鏈上,他們絕不可能做出損害自己利益的選擇。


    於是乎,拉特蘭高層封鎖伊比利亞的消息,打壓深海教會的勢頭,嚴格管控輿論走向,整個國家同以前一樣歌舞升平。


    博士感到了震驚,他不敢相信曾經英雄的後裔能做出如此短視而又自私的行為。


    人是追求享樂的生物,當他們從困難的災厄踏入安穩的溫室後,他們已經難以回到過去,哪怕是粉飾太平。


    那些人不僅僅欺騙著他們的國民,甚至想通過自我麻痹來欺騙自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日方舟之深海的呼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往何處zy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往何處zy並收藏明日方舟之深海的呼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