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響讓烏維到中國挑人開始,加入法蘭克福青訓營的少年已經達到了16名,進展非常順利。同時因為即將到來的世界杯,這一事件並沒有引起國內太大的關注度。
李響是樂於見到這種狀況的,雖然不可能一直保密下去,但能遮一天是一天。
16名小孩,按照年齡大小分拆到不同年齡段的梯隊。8-10歲的6人,10-1歲的6人,1-14歲的4人,其中最早來的那4個少年,已經被分送到各個梯隊合練。
李響在一個月之前,改進了他的訓練計劃,專門花錢請了一個教練團隊,共有五個人。
五人中的三個分別是慕尼黑大學、法蘭克福大學體育運動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其中兩個是專職足球基礎教練,有短暫的職業聯賽經曆;一個是運動科學專業,主要負責體能、營養等相關工作。
最後還有兩名中國女留學生,擔任生活導師,其中一個常駐,一個隻在假期來。她們一方麵配合吳蓉蓉負責小球員的生活,一方麵擔任語言教學工作。
<a id="ads" href="http:///"></a>
這個教練團隊就是專門為這些中國小孩服務的。不過並不是一直跟著,隻是在他們加入各個梯隊之前,帶著他們進行基本功訓練、體能特訓等等,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德國青訓營的節奏。
6月初,本來是全隊放假的時間段,青訓營也不例外。外國的足球少年是有假期的,但這些中國孩子顯然不可能有完整的假期。
此刻,李響雙手抱胸站在場邊,默默地看著這些孩子在揮汗如雨的進行基本功訓練。
最小的孩子在顛球、熟悉球性;10-1歲的孩子在練習帶球跑動;最大的孩子在做傳球練習。
在14歲之前,他們會一直以基本功訓練為主,和整個青訓營完全一樣。不同的是,基礎更差的他們,必須把夏冬兩個聯賽長假期也利用起來。
今天是中國足球少年們第一次合練,盡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在一起練習。
每個孩子都能看到身邊的孩子,每個孩子都能看到不遠處或大或小的另一組孩子……而在他們訓練的場地旁邊,就站著那個帶他們來到德國的男人。
德國的夏天沒有那麽熱,但溫度依然不低,在太陽下,每個孩子都不時偷偷的看看李響,又偷偷看看其他孩子,然後更拚命的練習。
雖然還是不至於是那種“隻能活一個”的狀況,但孩子們每天都能看到,真正從這裏走出去、進入一線隊的球員少之又少。
所以,盡管隻是孩子,但他們同樣知道身邊這些黃皮膚黑頭發的同胞,和青訓營裏其他國家的孩子一樣,是他們的競爭對手。
這個場麵真的有點殘忍,像極了中國古裝武俠片中,某個反派人物訓練少年殺手的橋段。
不同的是,李響要教會他們的不是殺人,而是踢球;相同的是,李響這個“反派人物”,要讓這些小孩絕對服從自己,信任自己,同時要讓他們從小就知道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
在這些孩子心中,其實對李響的認識並不多。他們隻知道父母離開前說過,從今天開始,一切都聽教練的。
而這個教練,就是李響。
在孩子眼裏,他是這裏最“大”的人,他擁有一切權利。當他來到青訓營,用手一指某個球員,就能把他帶到職業聯賽去。然後,比賽、掙錢、出名。同樣,他的一句不滿意,也會讓那些已經踢上球的球員,回到這裏埋頭苦練。
在孩子眼裏,他是一個不喜歡說話的人。很多少年除了到法蘭克福的那一天,就沒有再聽到他親口說一句話。更多的時候,他們隻能從吳蓉蓉和教練們口中,知道關於李響的信息。
在孩子眼裏,他還是一個厲害的人。正是因為有他,法蘭克福隊馬上可以到德國最“高級”的聯賽裏去踢球,一個月前還拿了一個金光閃閃的足協杯冠軍。在電視鏡頭中,所有的球員半跪在他麵前,獻上獎杯的一幕已經深深烙印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
訓練終於結束了,看看有些烤人的日頭,李響把小球員們帶進了休息室。
“你們想要暑假嗎?”這是李響的第一句話,並沒有孩子們想象的那麽嚴厲。
沒人回答。
這些孩子大多來自經濟條件一般、甚至很差的家庭,他們從小看著身邊的孩子有糖吃,有玩具玩,有好衣服穿,自己卻沒有。
現在,父母告訴他們,踢好球,就能掙錢。
而想要踢好球,就要訓練,就要長大。事實上,李響和俱樂部每個星期都會發薪水給他們,提前讓他們知道踢球和錢的關係。
雖然大部分孩子都把錢留了起來,不懂得如何使用,但他們最起碼得到了一個努力訓練的動力。
“你們想要暑假嗎?回答我,沒關係。”李響第二遍問同樣的問題,更加的和藹,他從來沒想過隻用錢就能籠絡人心。
一個10歲的少年舉手了,他叫張明舉,SD人,來的時間比較早。
李響笑笑,看來這些孩子還是沒有擺脫國內的教育模式,說話先舉手已經形成一種思維定勢。
“你說。”
“不要,我要踢球。我每天訓練是能掙錢的,媽媽打電話跟我說,叫我不能貪玩。”張明舉提到的電話是李響每個星期允許這些孩子和家裏通一次電話,畢竟那些家長是他可以利用的重要力量。
“你說。”李響又指了指另外一個小孩。
“不要。”
……
一連問了四個少年,都是類似的回答。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一點都沒錯,本來不該負擔在這些孩子身上的東西,卻被他們稚嫩的肩膀扛住。
“暑假是什麽?是玩!就是玩,什麽都別想,沒有暑假作業,沒有訓練,沒有老師,使勁的玩。這樣你們都不想要嗎?”李響心裏越不舒服,臉上的表情就越和善,他微笑著和孩子們說著話。
這一次沒有孩子回答,他們用小小的腦袋思考著剛才這句話。
“不用想任何事,就是玩?天哪,這就是我的心願!”幾乎所有的孩子,此時心裏想的都是同樣的東西。
李響等了幾秒鍾,再次開口:“你們知道佩魯博嗎?”
佩魯博是衝擊訓練基地的優秀畢業學員,以訓練刻苦認真、服從教練安排見長。這裏的孩子在訓練基地的牆上可以看到他的照片,也或多或少聽教練提起過他。
“我早上剛剛和佩魯博通了電話,他現在就在過暑假。他告訴我,他從昨天晚上就開始玩遊戲機,一直玩到今天早上才睡覺。睡醒之後,他說他還要玩,就這樣玩一個暑假。”
事實上,佩魯博進入了沃勒爾的國家隊大名單。盡管不太可能得到上場機會,但他還是在更加涼快的波蘭和國家隊隊友一起備戰,並且即將前往亞洲。
孩子們一下“炸”了,沒日沒夜的玩遊戲機,那太爽了!
“你們知道我平時來基地,點到某個球員之後,讓他跟著我走,是去哪嗎?是去踢球,是去比賽,是去掙錢!”李響接著說了一件看似不相關的事情,這已經是這些少年邏輯思維能力的極限了。
暑假和職業足球的關係是:踢得好,能進一線隊時,就能好好的過暑假,放肆的大玩特玩!
當李響把這個結果說出來之後,孩子們都明白了。這和成績好的同學能得到獎勵是一樣的道理,對中國小孩來說,這也是最淺顯易懂的道理。
這一下,場麵再次平靜下來,回到了這些孩子回答“你們想要暑假嗎”這個問題時的情況。
“你們也有暑假,我答應你們,在16歲之前,每個禮拜都能有一天假期!在這一天裏,你們可以隨便玩!”話風急轉,李響要的是忠誠,但絕對不是機器人。
過猶不及的道理,他懂!
訓練時,這些孩子要像軍人!休息時,這些孩子要比國內的孩子更輕鬆!
“好了,現在我說一下暑假的安排。今天下午,繼續訓練,結束之後,你們的暑假就開始了。不過這個暑假有點短,隻有今天晚上到後天早上這一點時間,你們想怎麽玩就怎麽玩!”
“以後,每個星期,你們都會有這麽一天,想怎麽玩就怎麽玩,遊戲機、電腦、電視……你們想要什麽,我都會買給你們。”
“現在,洗澡換衣服,然後跟著老師去上語言課吧。”李響就說這麽多,說多了這些少年也理解不了。其實就是這麽簡單的幾句話,恐怕真正能讓這些小孩記住的也就隻有假期這一件事。
李響要呈現給這些孩子的是一個嚴肅時無法忤逆、輕鬆時亦師亦友的形象。
這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的事,也不保證所有孩子都會老老實實成為他手裏的“槍”,但隻要能控製住其中的大部分就足夠了。
李響甚至希望在這些孩子成長的軌跡中,見到一兩個“反麵教材”,留下一個讓他們無法忘記的“案例”。那樣,他的控製力會更強。(未完待續)
李響是樂於見到這種狀況的,雖然不可能一直保密下去,但能遮一天是一天。
16名小孩,按照年齡大小分拆到不同年齡段的梯隊。8-10歲的6人,10-1歲的6人,1-14歲的4人,其中最早來的那4個少年,已經被分送到各個梯隊合練。
李響在一個月之前,改進了他的訓練計劃,專門花錢請了一個教練團隊,共有五個人。
五人中的三個分別是慕尼黑大學、法蘭克福大學體育運動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其中兩個是專職足球基礎教練,有短暫的職業聯賽經曆;一個是運動科學專業,主要負責體能、營養等相關工作。
最後還有兩名中國女留學生,擔任生活導師,其中一個常駐,一個隻在假期來。她們一方麵配合吳蓉蓉負責小球員的生活,一方麵擔任語言教學工作。
<a id="ads" href="http:///"></a>
這個教練團隊就是專門為這些中國小孩服務的。不過並不是一直跟著,隻是在他們加入各個梯隊之前,帶著他們進行基本功訓練、體能特訓等等,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德國青訓營的節奏。
6月初,本來是全隊放假的時間段,青訓營也不例外。外國的足球少年是有假期的,但這些中國孩子顯然不可能有完整的假期。
此刻,李響雙手抱胸站在場邊,默默地看著這些孩子在揮汗如雨的進行基本功訓練。
最小的孩子在顛球、熟悉球性;10-1歲的孩子在練習帶球跑動;最大的孩子在做傳球練習。
在14歲之前,他們會一直以基本功訓練為主,和整個青訓營完全一樣。不同的是,基礎更差的他們,必須把夏冬兩個聯賽長假期也利用起來。
今天是中國足球少年們第一次合練,盡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在一起練習。
每個孩子都能看到身邊的孩子,每個孩子都能看到不遠處或大或小的另一組孩子……而在他們訓練的場地旁邊,就站著那個帶他們來到德國的男人。
德國的夏天沒有那麽熱,但溫度依然不低,在太陽下,每個孩子都不時偷偷的看看李響,又偷偷看看其他孩子,然後更拚命的練習。
雖然還是不至於是那種“隻能活一個”的狀況,但孩子們每天都能看到,真正從這裏走出去、進入一線隊的球員少之又少。
所以,盡管隻是孩子,但他們同樣知道身邊這些黃皮膚黑頭發的同胞,和青訓營裏其他國家的孩子一樣,是他們的競爭對手。
這個場麵真的有點殘忍,像極了中國古裝武俠片中,某個反派人物訓練少年殺手的橋段。
不同的是,李響要教會他們的不是殺人,而是踢球;相同的是,李響這個“反派人物”,要讓這些小孩絕對服從自己,信任自己,同時要讓他們從小就知道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
在這些孩子心中,其實對李響的認識並不多。他們隻知道父母離開前說過,從今天開始,一切都聽教練的。
而這個教練,就是李響。
在孩子眼裏,他是這裏最“大”的人,他擁有一切權利。當他來到青訓營,用手一指某個球員,就能把他帶到職業聯賽去。然後,比賽、掙錢、出名。同樣,他的一句不滿意,也會讓那些已經踢上球的球員,回到這裏埋頭苦練。
在孩子眼裏,他是一個不喜歡說話的人。很多少年除了到法蘭克福的那一天,就沒有再聽到他親口說一句話。更多的時候,他們隻能從吳蓉蓉和教練們口中,知道關於李響的信息。
在孩子眼裏,他還是一個厲害的人。正是因為有他,法蘭克福隊馬上可以到德國最“高級”的聯賽裏去踢球,一個月前還拿了一個金光閃閃的足協杯冠軍。在電視鏡頭中,所有的球員半跪在他麵前,獻上獎杯的一幕已經深深烙印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
訓練終於結束了,看看有些烤人的日頭,李響把小球員們帶進了休息室。
“你們想要暑假嗎?”這是李響的第一句話,並沒有孩子們想象的那麽嚴厲。
沒人回答。
這些孩子大多來自經濟條件一般、甚至很差的家庭,他們從小看著身邊的孩子有糖吃,有玩具玩,有好衣服穿,自己卻沒有。
現在,父母告訴他們,踢好球,就能掙錢。
而想要踢好球,就要訓練,就要長大。事實上,李響和俱樂部每個星期都會發薪水給他們,提前讓他們知道踢球和錢的關係。
雖然大部分孩子都把錢留了起來,不懂得如何使用,但他們最起碼得到了一個努力訓練的動力。
“你們想要暑假嗎?回答我,沒關係。”李響第二遍問同樣的問題,更加的和藹,他從來沒想過隻用錢就能籠絡人心。
一個10歲的少年舉手了,他叫張明舉,SD人,來的時間比較早。
李響笑笑,看來這些孩子還是沒有擺脫國內的教育模式,說話先舉手已經形成一種思維定勢。
“你說。”
“不要,我要踢球。我每天訓練是能掙錢的,媽媽打電話跟我說,叫我不能貪玩。”張明舉提到的電話是李響每個星期允許這些孩子和家裏通一次電話,畢竟那些家長是他可以利用的重要力量。
“你說。”李響又指了指另外一個小孩。
“不要。”
……
一連問了四個少年,都是類似的回答。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一點都沒錯,本來不該負擔在這些孩子身上的東西,卻被他們稚嫩的肩膀扛住。
“暑假是什麽?是玩!就是玩,什麽都別想,沒有暑假作業,沒有訓練,沒有老師,使勁的玩。這樣你們都不想要嗎?”李響心裏越不舒服,臉上的表情就越和善,他微笑著和孩子們說著話。
這一次沒有孩子回答,他們用小小的腦袋思考著剛才這句話。
“不用想任何事,就是玩?天哪,這就是我的心願!”幾乎所有的孩子,此時心裏想的都是同樣的東西。
李響等了幾秒鍾,再次開口:“你們知道佩魯博嗎?”
佩魯博是衝擊訓練基地的優秀畢業學員,以訓練刻苦認真、服從教練安排見長。這裏的孩子在訓練基地的牆上可以看到他的照片,也或多或少聽教練提起過他。
“我早上剛剛和佩魯博通了電話,他現在就在過暑假。他告訴我,他從昨天晚上就開始玩遊戲機,一直玩到今天早上才睡覺。睡醒之後,他說他還要玩,就這樣玩一個暑假。”
事實上,佩魯博進入了沃勒爾的國家隊大名單。盡管不太可能得到上場機會,但他還是在更加涼快的波蘭和國家隊隊友一起備戰,並且即將前往亞洲。
孩子們一下“炸”了,沒日沒夜的玩遊戲機,那太爽了!
“你們知道我平時來基地,點到某個球員之後,讓他跟著我走,是去哪嗎?是去踢球,是去比賽,是去掙錢!”李響接著說了一件看似不相關的事情,這已經是這些少年邏輯思維能力的極限了。
暑假和職業足球的關係是:踢得好,能進一線隊時,就能好好的過暑假,放肆的大玩特玩!
當李響把這個結果說出來之後,孩子們都明白了。這和成績好的同學能得到獎勵是一樣的道理,對中國小孩來說,這也是最淺顯易懂的道理。
這一下,場麵再次平靜下來,回到了這些孩子回答“你們想要暑假嗎”這個問題時的情況。
“你們也有暑假,我答應你們,在16歲之前,每個禮拜都能有一天假期!在這一天裏,你們可以隨便玩!”話風急轉,李響要的是忠誠,但絕對不是機器人。
過猶不及的道理,他懂!
訓練時,這些孩子要像軍人!休息時,這些孩子要比國內的孩子更輕鬆!
“好了,現在我說一下暑假的安排。今天下午,繼續訓練,結束之後,你們的暑假就開始了。不過這個暑假有點短,隻有今天晚上到後天早上這一點時間,你們想怎麽玩就怎麽玩!”
“以後,每個星期,你們都會有這麽一天,想怎麽玩就怎麽玩,遊戲機、電腦、電視……你們想要什麽,我都會買給你們。”
“現在,洗澡換衣服,然後跟著老師去上語言課吧。”李響就說這麽多,說多了這些少年也理解不了。其實就是這麽簡單的幾句話,恐怕真正能讓這些小孩記住的也就隻有假期這一件事。
李響要呈現給這些孩子的是一個嚴肅時無法忤逆、輕鬆時亦師亦友的形象。
這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的事,也不保證所有孩子都會老老實實成為他手裏的“槍”,但隻要能控製住其中的大部分就足夠了。
李響甚至希望在這些孩子成長的軌跡中,見到一兩個“反麵教材”,留下一個讓他們無法忘記的“案例”。那樣,他的控製力會更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