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登基稱帝後的時代,正是風雲變幻之際,中央集權的初步建立和想要清除前朝餘孽的舉措交織在一起。時勢如刀,帶來了不少殺戮與陰謀,所謂的大案,非但牽扯到朝堂明爭暗鬥,還涉及無數百姓的生死。故事的主線圍繞著“冤屈案”展開,諸多人物在權力的旋渦中掙紮,命運如同浮萍般被吹動,最後將至何方?這一切,一切都從一個陰濕的夜晚開始。


    那是一個秋夜,北風呼嘯,月光撕裂了雲層,灑落在明都南京的街道上。朱元璋剛剛登基不久,夜間的皇宮裏卻顯得格外寧靜。一張長案前,朱元璋正伏案批閱奏折,額頭微微皺起,眼中透出幾分疲憊。自繼位以來,各方勢力的調動、剛剛平息的戰火使得他不得不如蠟炬一般,燃燒著自己,照亮著這個新生的王朝。


    “皇上,宰相李景隆請求見您。”內侍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朱元璋心中暗道一聲:“李景隆又來作何言語?”他早已對這個以陰險著稱的宰相不太信任。


    “請他進來。”朱元璋沉聲說道,語氣中雖隱喻不滿,但作為皇帝,他深知朝堂如戰場,必須時時保持警惕。


    李景隆身形修長,麵目清秀,走入長案旁,微微頷首,露出恭敬之色:“陛下,屬下來此,是關於最近市井中出現的‘冤屈案’有些事想要稟告。”


    朱元璋略微一愣,抬頭打量著李景隆。“你說的冤枉案,指的是昨夜在大街上發生的那起宵小盜賊的案子?”


    李景隆搖頭,神情中帶著一絲神秘:“不止如此,陛下,近來諸多小案件背後似乎暗藏著什麽大陰謀。”


    朱元璋心中一震,連忙問道:“你是說,市井中的小偷小摸竟可能與政局動蕩有關?”


    “絕非空穴來風。”李景隆身子微微前傾,聲音壓低,仿佛這其中隱秘不宜外傳。“我在暗中調查,不久前一位劫匪被捕,臨死前口中提及‘反賊’二字,這讓我想到了北方的叛軍。”


    朱元璋竟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臉色凝重起來。他明白,若北方的勢力在暗中發動,那他的江山便岌岌可危。


    “若真如你所說,那麽這件事情必須立刻查個水落石出。”朱元璋的眼中閃爍著寒光,堅定地說道。


    李景隆略一沉吟,遂道:“我認為應當從那些被冤屈的平民著手,他們心中對朝廷的不滿,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如此,派人去調查。”朱元璋心中思緒萬千,薄薄的汗珠悄然滴下。他已然感知到,這不僅是一次小案件,更是朝堂之上的暗潮湧動。


    次日,南京街頭依舊是人來人往,陽光透過雲層灑下,溫暖而明亮。然而,在這光鮮背後,潛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故事。負責調查的官員在平民中暗中打聽,得知在最近的幾起案件中,確實有百姓集結成群,流言四起,好似有人在操控一切。


    隨著調查的深入,終於有一天,幾位被拘的少年被押解至衙門,個個麵色蒼白,神情慌亂,似是在畏懼什麽。負責審問的官員便示意他們說出真相:“你們為何會聚集,何以而行?”


    其中一個臉色憔悴的少年低聲說道:“我們,是為了替被冤屈的父親申冤。他被供認欺盜欲被殺,實則他無辜!”


    “無辜?”審問官驚訝道,“這乃什麽冤屈?你可要好好想清楚!”


    少年卻不再言語,眼中淚光閃爍,似乎是再也說不出更多的苦楚來。逮捕他們的人見狀,提出了更為嚴苛的審問。


    經過漫長的審訊之後,少年們終於被逼迫著供出了一些人士的名字,其中便包括幾位與農民起義有關的流亡者。朱元璋聽聞後,眉頭顯得異常緊皺,宰相李景隆麵露喜色:“陛下,看來此案已經理清楚了,正可以將此勢力一網打盡!”


    朱元璋的心中卻有些猶疑。經過深入的思考後,他決定先采取行動,派兵追捕那些流亡者。他心中隱隱覺得,若將這些人斬草除根,或許能一舉穩住自己的統治。


    然而,事情的發展總是超出人們的預料。在一場聲勢浩大的圍剿行動中,抓捕的目標不僅僅是流亡者,竟然還引來了無數同情者的反抗。數日的肅清過後,數十名無辜的平民被牽連,個中陰暗的情節漸漸浮出水麵。


    朱元璋得知後心中頗為痛苦,他在內閣大臣會晤時滿目沉重:“我們在捕捉叛賊之際,竟然引起了這麽多的冤屈。朝廷所做之事,若無一個公正,我將如何麵對天下百姓?”


    李景隆亦微微垂首,他深知此案的嚴重性,然而他心中也生出一絲得意:“陛下,如今大家都在關注冤屈之事,實則無形之中對外界的威懾力也加強了,如何能不利用這個機會來鞏固大明?”


    “可這也不是我所欲!”朱元璋厲聲道。他不願手上沾滿無辜者的鮮血,思索良久,決定要親自前往調查,還市井百姓一個公道。


    當朱元璋化妝成平民,悄悄離開皇宮,走在熱鬧的市集上時,他的臉上雖掛著微笑,但內心卻充滿了不安與焦慮。他想看看到底是何因導致這場冤屈的存在,不想卻見到一位老婦在哭泣,旁邊的男人正用手迅速地扯著她的衣襟。


    “我的兒啊,都是冤屈啊!我廢寢忘食,希望能為他求個公道!”老婦的聲音哀傷如泣。


    朱元璋不由停步,心中一震,衝了過去:“老母,你在為何事哭泣?可否告我?”


    麵對從未見過的平民,老婦抬起頭來,滿眼怨屈,似乎不敢相信這位溫和的年輕人會對她關心。她將心中的苦楚道出,原來她的兒子乃是被冤屈的平民之一,年輕力壯卻在無辜中被捉拿,至今未回。


    “乃是我兒被誣陷說,他偷了城門的銅器,實則他當時正在幫我做飯,怎會有這般罪名?”


    朱元璋聞言默默無語,心中感到一陣悸動。他知道,這不是孤例,背後折射出的是多少人不知其名的苦楚。就在他暗自思索之時,前方一隊衙役走來,氣勢洶洶,拉著幾位平民直奔衙門。


    “死罪之人,走快些!”一名衙役怒道。


    朱元璋頓時心頭一緊,隨即衝出,喝道:“住手!你們何以這般違理?”而他所展現出的威儀讓眾人都為之一驚,紛紛停下腳步,隻那名衙役遲疑了一下,便欲繼續前行。


    “這人是誰,竟敢如此放肆?”另一名衙役劈頭蓋臉地吼叫道,雙眼犀利而滿是疑惑。


    朱元璋毫不示弱,他明白這時不能被迫退縮,便全身心地投入角色,質問道:“你們為何如此對待無辜之人?如果責任在你們,難道要大明朝的百姓承受這些冤屈嗎?”


    喧鬧間,周圍的人紛紛聚攏,心中若有所動,開始為他叫好。李景隆在暗中觀察,見事態已有變化,連忙派兵暗自護佑。


    最終,在朱元璋的堅持下,眾人被帶走。經過審理,事實大白,幾名冤屈的百姓獲釋,而那些衙役也因失職受到嚴懲。


    隨著此案的真相被逐漸揭露,朱元璋終於感到了心底那一點沉悶的情緒得以釋放。他將自己這段經曆信筆寫下,隨即命宰相設慶典於京城,讓民眾共同參與,意在呼喚百姓們的正義之聲。


    “我們建立的,要是一個明理的朝廷,不能讓冤屈重演!”朱元璋在慶典上高呼。


    人們紛紛響應,歡呼雀躍。


    不久後,朱元璋親自下令,將審時度勢的法律製度進行整治,嚴格捉拿貪汙之輩,確保冤屈之事不會再度發生。他的名聲隨著這幾起冤屈案的審理而愈發顯赫,也因此贏得了百姓的愛戴與信任。


    最終,這場因冤屈而起的大案,令人揪心,而朱元璋則在風波中愈加堅定,成為後世傳頌的明君。故事在此落幕,但回響在整個大明王朝的心中,卻依然不曾停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元璋大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劍飄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劍飄香並收藏朱元璋大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