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成了我大宋領土,你還打個屁!簡單粗暴!快速有效!前提是要有錢、有糧、有兵、有將,這些吧,基本上趙佖都有,沒有的創造條件也要有嘛。暫時吧,可以採取一下遠交近攻的策略。當然趙佖還有別的鬼主意。
當時糧食、書籍都不可以出國販賣。趙佖卻下令可以賣書,但是隻能賣官府指定的書籍。官府為此特地出了一部書籍名錄,上邊兒都是一些儒家、道家的理學思想,還有一些辭藻華麗的詩詞歌賦。當然,涉及科學進步的醫學、地理、製造類的那是一本沒有。文化入侵嘛,先從思想上同化你!嘿嘿嘿……
此舉雖然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但幾年後,效果立見,周邊各國推崇漢文化的風氣正在迅速蔓延。好處也十分明顯,有時候占領了別國的土地,當地百姓不但不會反抗,反而會開心的擁護,自願接受漢人統治?!!神不神奇?!!
至此,眾人對自家官家的遠見卓識又有了新的認識。不過吧,這位官家也有個十分讓人頭痛的壞毛病。
宋代皇帝一般都不出皇宮,隻有趙佖,開闢了皇帝不著家的先河。從申王失蹤開始,就一直致力於混跡民間(時常出門巡視),或者禦駕親征(這個倒是不多,偶爾)。當時涿州是遼國的地盤,那裏有遼國設立的貿易市場,兩國商人可以自由買賣交易,很是繁榮。
趙佖很是心動,他樂顛顛兒的前往邊界視察,還冒充商賈,特地要去涿州。大臣們拗不過他,隻好跟隨保護。進入涿州,也就是進入遼國境內,本來大夥兒還有點兒緊張,可一看官家就像是站在自己的領土上一樣,那叫一個輕鬆愜意呀。(趙佖:本來就是朕的,都是朕的!)
趙佖悠哉悠哉的站在涿州土城上眺望不遠處的北京城,還不忘跟遼國百姓搭話兒:“那就是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是吧?真雄偉呀!”遼國百姓聽到他的讚美,還挺高興,愣是多給了趙佖一塊奶糕。
趙佖也很高興,順嘴就來了一句:“啥時候咱也能去看看就好啦。”可把隨行的眾人都嚇的不輕。趙佖卻是說到做到,十年後,遼國投降,劃歸大宋,成了大宋下轄的兩個路。
趙佖一生幹了不少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兒,用大臣們的話說,那就是“你永遠也不知道官家到底在想什麽。不用猜,你猜也猜不著。”趙佖可以說是史上最令大臣頭疼的官家了。百姓們倒是喜聞樂見,街頭巷尾、酒館茶肆到處都講述著官家的傳奇故事。
宋朝的皇宮前身是唐宣武節度使衙,□□時期擴建了點兒,可也還是地方侷促,著實是小了點兒。之前幾任官家每每想要擴大皇宮,周邊百姓總是不同意。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到了趙佖這裏,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以戰養戰,國富兵強,這皇宮便越發顯得小家子氣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官家趙佖從未提起擴建的事兒,有大臣主動提及,也是不知可否。
朝臣們都在納悶兒,‘不會呀!這不是咱官家的風格呀!’直到有一天……直接遷都了。成功吞併遼國幾年後,趙佖順便把都城遷到了析津府,改名北京。北京好啊,地勢好,風水好,還方便往北方擴展勢力~( ̄▽ ̄)~*
趙佶、周俊傑:嘿嘿嘿,發財啦!發財啦!多虧哥哥(官家)提前通知我們去北京買商鋪,購房產吶。哥哥(官家)真好!
深藏功與名的趙佖乛乛:嗯,知道就好,回頭別忘了給朕分紅兒。
退位記
宋明宗趙佖在位三十年,他二十歲接掌帝位,五十歲退休,禪位太子(本來四十就想退位了,無奈遭到所有人的反對,被強行鎮壓了)。開創了大宋皇帝到時間退休的先例。官員們也紛紛興起退休熱潮,跟著皇帝一起享受悠閑的退休時光。
“皇帝年紀大,老了,就會給整個國家都帶來衰老頹敗的氣息。要不斷有年輕人上位,年輕人有衝勁兒,有理想,敢想敢拚,國家才有活力,民族才有希望!”
——《宋明宗本紀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趙佖的後代們紛紛效仿,最後更是直接搞起了君主立憲。史學家稱之為不戀權勢的奇蹟皇族。正是這樣的皇族,帶領中國最早走出了封建體製的桎梏,在世界範圍內最先進入現代社會,奠定了中國極度強盛的基礎。
趙佖退位,本來是不打算做什麽太上皇的。他的真實想法是想徹底離開皇宮,去長安或是汴梁隱居。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他可不想弄成李淵或者幹隆那樣,妨礙兒子當政,多不好。
他倒是自認為想法不錯。然而……
太子趙有奕怒了:“你不做太上皇,你想做啥?你又想拋棄我們是不是?!你走一個試試?!”
昭王趙有慕靜靜的站在一旁,不言不語,偏過頭去直勾勾地看著趙佖。他雙目含淚,目光隱忍,端的是可憐。
趙佖秒慫,狗腿地屈服了。
得勝的兩兄弟對視一眼,‘演的不錯呀。’‘彼此彼此。’
嶽皇後努努嘴╮(╯﹏╰)╭:‘我就知道他扛不住。都跟他說了多少回了,他這想法兒肯定通過不了,就是不信。非得被太子吼一頓才舒坦了。’
於是宋明宗趙佖光榮地又進了一步,成了大宋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比皇帝還高一截兒呢。
趙佖:……朕真的沒有這個理想啊。
當時糧食、書籍都不可以出國販賣。趙佖卻下令可以賣書,但是隻能賣官府指定的書籍。官府為此特地出了一部書籍名錄,上邊兒都是一些儒家、道家的理學思想,還有一些辭藻華麗的詩詞歌賦。當然,涉及科學進步的醫學、地理、製造類的那是一本沒有。文化入侵嘛,先從思想上同化你!嘿嘿嘿……
此舉雖然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但幾年後,效果立見,周邊各國推崇漢文化的風氣正在迅速蔓延。好處也十分明顯,有時候占領了別國的土地,當地百姓不但不會反抗,反而會開心的擁護,自願接受漢人統治?!!神不神奇?!!
至此,眾人對自家官家的遠見卓識又有了新的認識。不過吧,這位官家也有個十分讓人頭痛的壞毛病。
宋代皇帝一般都不出皇宮,隻有趙佖,開闢了皇帝不著家的先河。從申王失蹤開始,就一直致力於混跡民間(時常出門巡視),或者禦駕親征(這個倒是不多,偶爾)。當時涿州是遼國的地盤,那裏有遼國設立的貿易市場,兩國商人可以自由買賣交易,很是繁榮。
趙佖很是心動,他樂顛顛兒的前往邊界視察,還冒充商賈,特地要去涿州。大臣們拗不過他,隻好跟隨保護。進入涿州,也就是進入遼國境內,本來大夥兒還有點兒緊張,可一看官家就像是站在自己的領土上一樣,那叫一個輕鬆愜意呀。(趙佖:本來就是朕的,都是朕的!)
趙佖悠哉悠哉的站在涿州土城上眺望不遠處的北京城,還不忘跟遼國百姓搭話兒:“那就是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是吧?真雄偉呀!”遼國百姓聽到他的讚美,還挺高興,愣是多給了趙佖一塊奶糕。
趙佖也很高興,順嘴就來了一句:“啥時候咱也能去看看就好啦。”可把隨行的眾人都嚇的不輕。趙佖卻是說到做到,十年後,遼國投降,劃歸大宋,成了大宋下轄的兩個路。
趙佖一生幹了不少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兒,用大臣們的話說,那就是“你永遠也不知道官家到底在想什麽。不用猜,你猜也猜不著。”趙佖可以說是史上最令大臣頭疼的官家了。百姓們倒是喜聞樂見,街頭巷尾、酒館茶肆到處都講述著官家的傳奇故事。
宋朝的皇宮前身是唐宣武節度使衙,□□時期擴建了點兒,可也還是地方侷促,著實是小了點兒。之前幾任官家每每想要擴大皇宮,周邊百姓總是不同意。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到了趙佖這裏,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以戰養戰,國富兵強,這皇宮便越發顯得小家子氣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官家趙佖從未提起擴建的事兒,有大臣主動提及,也是不知可否。
朝臣們都在納悶兒,‘不會呀!這不是咱官家的風格呀!’直到有一天……直接遷都了。成功吞併遼國幾年後,趙佖順便把都城遷到了析津府,改名北京。北京好啊,地勢好,風水好,還方便往北方擴展勢力~( ̄▽ ̄)~*
趙佶、周俊傑:嘿嘿嘿,發財啦!發財啦!多虧哥哥(官家)提前通知我們去北京買商鋪,購房產吶。哥哥(官家)真好!
深藏功與名的趙佖乛乛:嗯,知道就好,回頭別忘了給朕分紅兒。
退位記
宋明宗趙佖在位三十年,他二十歲接掌帝位,五十歲退休,禪位太子(本來四十就想退位了,無奈遭到所有人的反對,被強行鎮壓了)。開創了大宋皇帝到時間退休的先例。官員們也紛紛興起退休熱潮,跟著皇帝一起享受悠閑的退休時光。
“皇帝年紀大,老了,就會給整個國家都帶來衰老頹敗的氣息。要不斷有年輕人上位,年輕人有衝勁兒,有理想,敢想敢拚,國家才有活力,民族才有希望!”
——《宋明宗本紀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趙佖的後代們紛紛效仿,最後更是直接搞起了君主立憲。史學家稱之為不戀權勢的奇蹟皇族。正是這樣的皇族,帶領中國最早走出了封建體製的桎梏,在世界範圍內最先進入現代社會,奠定了中國極度強盛的基礎。
趙佖退位,本來是不打算做什麽太上皇的。他的真實想法是想徹底離開皇宮,去長安或是汴梁隱居。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他可不想弄成李淵或者幹隆那樣,妨礙兒子當政,多不好。
他倒是自認為想法不錯。然而……
太子趙有奕怒了:“你不做太上皇,你想做啥?你又想拋棄我們是不是?!你走一個試試?!”
昭王趙有慕靜靜的站在一旁,不言不語,偏過頭去直勾勾地看著趙佖。他雙目含淚,目光隱忍,端的是可憐。
趙佖秒慫,狗腿地屈服了。
得勝的兩兄弟對視一眼,‘演的不錯呀。’‘彼此彼此。’
嶽皇後努努嘴╮(╯﹏╰)╭:‘我就知道他扛不住。都跟他說了多少回了,他這想法兒肯定通過不了,就是不信。非得被太子吼一頓才舒坦了。’
於是宋明宗趙佖光榮地又進了一步,成了大宋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比皇帝還高一截兒呢。
趙佖:……朕真的沒有這個理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