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七月半。同清明節一樣,都是祭祖大節。


    此時近午時,溫家大堂內一擺長桌,桌上供品五花八門、還有蠟燭、香煙、香告等。


    午時,溫家兩大房頭齊聚溫府大堂,按輩份前後一一上前燒香跪拜;最後,溫家人同府內小廝女使同齊再拜。


    禮後,幾位娘子負責燒香,其餘人站旁靜候;香告燃盡,再拜;而後一同上桌,堂上桌頭擺三大木椅,留空,意祖先坐。


    下邊便以輩份大小有序入坐,後與祖先同食桌上菜;三位姨娘另設旁桌,但菜乃從長桌端來。


    今日中元,除了祭拜祖先外,還有一名節,稱:“施孤”。


    孤,指那些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施,是給它們一次施濟。為一些陽間沒有親屬祭拜的孤魂進行施祭普度,使其盡早投胎轉生。此舉可謂民間大善!


    故而今日申時,每家每戶會在自家門口前擺一張紅桌,以擺供品祭拜。桌上擺食、用等供品;桌下前方插香、擺神像、燒香。


    桌上還設靈位,有‘男孤魂之位’、‘女孤魂之位’,這是召喚各方沒有主兒的‘餓鬼’前來受祭。又為了怕施食時,‘小鬼’搶不過‘大鬼’,故而特設‘孩童男女孤魂之位’,還有‘抗戰陣亡將士’靈位。


    君母不放心下邊人幹事,故而帶著李媽媽來府門處查看。隻見女使幾個各端著物品忙著擺桌,竟不知君母來。


    李媽媽瞧了瞧,道:“昨日買的糠葉怎麽還沒擺上?”


    幾個女使回過頭來,急急作揖。周媽媽上前回道:“回君母,這幾個是新人,不懂規矩,糠葉已命人去取了來。”


    “聽她們說,姑娘們出去了?”君母問。


    周媽媽點了點頭,道:“是,攔也攔不住。不過已叫了幾個媽媽去喚姑娘們回了。”


    “今日什麽日子她們不知道,還敢瞎跑,不知戌時過後便不能出門!”君母說。


    “聽下邊的人說,姑娘們是去京河放河燈去了。”李媽媽說道。


    周媽媽點了點頭,又道:“君母回屋去吧,這會這外邊陸陸續續有人在祭拜了,煙霧大。”


    君母抬手雙手合十,朝桌上拜了拜,後道:“快些叫姑娘們回來,都酉時了。”


    周媽媽應了是,又忙活起來。


    京城河。


    此時天色正明亮,可京街上,各家門口祭拜燒香,煙霧遮去大半,竟有些陰暗;香煙漂浮在四處,香告灰飄走在街道上每一處,眼所見之處皆是斑斑點點、模糊不清。唯獨供桌上的燭光還算清晰可見。


    來來往往的人,手裏皆提著一個小竹籃;裏放香告、香。此時有前往京寺燒香的,也有燒香回來的、還有提著河燈前往京河的。


    京河橋上,人漸漸少往來了,橋口兩邊插滿密密麻麻的香,有的已燃盡,有的燃一半,還有新插上的。


    京河橋下,風平浪靜的河麵上,漂浮著數不清數量的白紙河燈,每一隻河燈上,還燃著亮小的燭光。


    來此放河燈的人也數不勝數,來來往往,一批又一批。他們似乎都沒有久留。


    溫家姑娘及幾個貼身女使都蹲在一處放河燈,為表敬意,她們的衣裳都是素色,愛美的六姑娘也不例外。


    “五姐姐手巧,這河燈做得真好看!”李玉茹將紙燈輕輕推了出去,雙手拍了拍。


    五姑娘笑了笑,沒有回話。望著那些燈,五姑娘竟有些傷感。


    三姑娘站起身來,拍了拍手說道:“好啦,河燈也放完了,我們該回去了。”


    “三姐姐這麽急著要趕回,可是害怕了?”六姑娘說。


    “我怕什麽?”三姑娘一臉不知的看著六姑娘。


    隻見六姑娘說道:“我可聽說,今日戌時,地府鬼門大開,鬼都會出來遊街。我還聽說,他們先是過此京橋,再到每家每戶門前吃供品。到時,街上兩方人,你瞧不見它們,它們卻瞧得見你。三姐姐可想,到時你身邊都遊走著鬼...”


    三姑娘急急捂住六姑娘的嘴,道:“今日什麽日子,你這嘴可是什麽也敢說,也不知道忌諱!看把玉茹妹妹給嚇得!”


    六姑娘瞧向身後李玉茹,隻見她被五姑娘擁著,一臉的害怕。六姑娘嘟了嘟嘴,道:“可我說的,都是真的啊...”


    “曾經它們也是這世間的一份子,不過如今身份不同、所處的世間不同罷了。六妹妹隻知可怕,可不知,它們也是別人心心念念的親人。而百年之後,我們也會成為它們。”三姑娘說。


    五姑娘這會開口道:“我曾在一書上看過一句話: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


    其意是,陰陽反複本是自然法則。七日過後,陽會再歸來。故而才有逝去之人的頭七之說。而七月為中元節,也該是這個道理。


    而它們本身不叫鬼,而是歸。歸來的歸!隻不過時年過久,歸傳著傳著,便成了鬼。


    它們便如我們遠去的親人,中元節是它們的必經之路,它們是歸來瞧望我們、瞧望它們曾經生活一輩子的世間。便如我們一般,逢年過節,回家團聚。”


    李玉茹鬆開手,呆呆的看著五姑娘道:“五姐姐這麽說,玉茹突然間不害怕了。不知怎麽,反而有些心酸。”


    五姑娘摸了摸李玉茹的臉,又道:“我曾聽一個老道士說過,它們其實很脆弱,很可憐。便說我們的額頭,袒露出來是陽,毛發遮蓋是陰。陰怕陽,故而我們同行在街上,它們碰見我們,其實是很痛苦的,因為我們的陽會重重的傷害到它們。


    故而才有中元節,黃昏後不出門之說。並非是怕碰見它們不吉利,而是怕我們會傷害到它們,故而才閉門不出,避免傷害到它們。”


    幾個姑娘聽著紛紛沉寂下來,心中百感交集。三姑娘淡淡道:“原來是這樣...聽五妹妹這麽說,我竟莫名的心疼。沒想這陰陽兩地之間,還有此美善。”


    三姑娘眼眶紅潤,吸了吸鼻子道:“先人保佑我們,而我們也要保護它們。那我們還是快些回去吧!”


    話落,姑娘們紛紛上了馬車回溫府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曉春曉滿院綠楊芳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道九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道九姑並收藏春曉春曉滿院綠楊芳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