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堂裏香火繚繞,已有早到的善男信女在虔誠跪拜了。
老夫人她們又是一番跪拜磕頭,當然沒有挨著一個個磕頭,各人按照自己喜好,想拜就拜。
眾人拜過,又到二樓看了會風景。
極目遠眺,山路、小溪和整個寺廟都盡收眼底。山風吹著,似有搖晃感,膽小的都不敢靠近長廊。
回到禪房,已近正午。老夫人要了幾間寮房,說是媳婦孫女們出來一趟不易,今天好好踏青半天,明日一早再回城。又單獨給楊真真要了個房間,就在老夫人旁邊。
眾人自是歡喜。幾個年輕的媳婦都來邀請楊真真下午和她們一起出去走走。
休息片刻,眾人又去膳房用膳。
膳房是楊真真此行要重點考察的地方。
覺羅寺膳房比桃花庵新修的還要大,裏麵放了二十來張方桌。
進門是一個大甑子,裏麵是熱騰騰的玉米飯,一半黃一半白,煞是好看。老夫人這桌的菜已經擺好,基本都是這個時代通常的素菜,不過就是拌筍子,清炒萵筍,酸菜豆莢,燜豆腐、潑油菜心之類的,加上一大盆豆花,倒是有八九樣。
味道還行,分量也足,做得也幹幹淨淨,但是不講究擺盤。
楊真真徹底放心了,就這樣的大寺廟,菜的品種比起桃花庵擬定的菜譜,差的已經不是一星半點。
今天吃的這些大眾菜,楊真真決定,堅決不能出現在桃花庵。她要做的就是這個時代沒有的新、奇、鮮、美、貴、爽。
但是,豆花要保留。
用過膳,楊真真就和幾個年輕小媳婦和小姑娘帶著丫頭去了覺羅寺後山,沒一會兒就一人手裏抱了一捧野花。陽光暖暖的,微風悄悄的,彩色的裙子隨風飄揚,幾個又都是花一般的姿容,遠遠看去,就是一幅爭奇鬥豔的遊春圖。
下午不到申時,淅淅瀝瀝下起了雨,一群人慌忙下山回到寺裏。
吃飯時間還早,做什麽呢?隻好都在老太太的房間陪老太太說話。老太太看到窗外的雨很高興,在連年幹旱之後,看到下雨就覺得在看一年的光景和希望。
“你們別嫌下雨爛路還濕鞋,春雨貴如油,風調雨順才是好年景。”老夫人高興地說,又看向楊真真:“丫頭,講個故事來聽,如果好聽的話,老婆子有賞。”
眾女眷都迫切地看向楊真真,她們早聽嬤嬤說過,妙真師傅會講很多有趣的故事。
古代女子被禮教束縛著,文化生活匱乏,聽到點新奇的故事就是最大享受。
別說女子,就連男子也如此,所以茶館的說書人才有那麽好的生意。
楊真真眼睛轉了轉,在腦子裏搜索了下,想起一個小時候聽來的民間故事,抿了口茶,微微一笑,真真課堂開講——
從前,一個窮人騎著馬到外地辦事,這匹馬是他唯一的財產,但是性子很烈。中午,他把馬拴在一棵樹上,然後坐下來吃幹糧。這時,來了一個老和尚,好像也走累了,坐到窮人旁邊,看著窮人咽口水,窮人遞給他一個餅子。不一會兒,一個騎著馬的富翁來到這個地方,並把馬往同一棵樹上拴。
“請不要把你的馬拴在這棵樹上。”窮人趕緊勸道,“我的馬性子很烈,它會踢死你的馬。”
富翁翻了個白眼:“這棵樹你買了?你的馬烈我的馬更烈,我願意拴在哪裏就拴在哪裏!”
把馬拴牢後,富翁也坐到一邊吃午飯。
不一會兒,就傳來可怕的嘶叫聲,兩匹馬又踢又咬起來。
窮人和富翁立即向馬奔去,但遲了——富翁的馬已被踢死。
富翁咆哮道:“你必須賠我一匹馬的錢!不然我們就去見官。”
窮人自然不會有錢賠他。富翁就拉著窮人進城見縣令。
老和尚悄聲對窮人說:“要想贏,從現在開始,你要不發一言,搖頭點頭都不要。”
說完老和尚就走了。
到了縣衙,縣令問窮人:“你的馬真踢死他的馬了嗎?”
窮人沉默。
縣令又對窮人提出了許多問題,窮人還是一字不答,甚至搖頭點頭都沒有。
縣令不高興地對富翁說:“你搞什麽名堂,這人明明又聾又啞。”
富翁趕緊跪下稟道:“大人,這人不聾也不啞,他是正常人,他和草民說過話的。”
縣令不相信:“真的?他說了什麽?”
“回大人,當然是真的!”富翁說,“草民拴馬的時候他還告訴草民,不要把馬拴在他拴馬的那棵樹上。說他的馬性子很烈,會踢死草民的馬。”
縣令驚堂木一拍:“既然如此,你就是無理取鬧了,他事先已經警告過你,你非要鋌而走險,隻能怪你自己不聽話。退堂!”
富翁非常生氣,惡狠狠地問窮人:“你剛才為什麽不說話?”
窮人說:“因為你會幫我說話。”
說完,揚長而去。
故事講完,眾人都是恍然大悟的表情,覺得這個窮人太聰明了,又覺得老和尚未卜先知。
隻有老夫人知道,聰明的人是妙真師傅,這故事分明就是她演化出來渡人的。
老夫人並不點破,隻是默默地把這個妙真小師傅放進了心底。
晚膳時,雨下得更大了,且下個不停。小僧來報,寺前小溪的水麵更寬了,讓客人們不要往溪邊去。
楊真真忍不住失笑,被老夫人看到了,問道:“妙真師傅笑什麽?快讓老婆子也笑一笑。”
楊真真收住笑容,道:“小師傅來說外麵小溪漲水的時候,貧尼隻是想起了一句話。”
“哦,快說啥話,看老婆子知道不?”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複小人心。”
陳老夫人心下又是一驚,這個妙真,說的話講的故事她都沒聽過。又細細品味這十四個字,端的是貼切得不能再貼切。
沒得幾十年的浮沉經曆,怎麽能總結得出這樣精妙的道理。
老夫人她們又是一番跪拜磕頭,當然沒有挨著一個個磕頭,各人按照自己喜好,想拜就拜。
眾人拜過,又到二樓看了會風景。
極目遠眺,山路、小溪和整個寺廟都盡收眼底。山風吹著,似有搖晃感,膽小的都不敢靠近長廊。
回到禪房,已近正午。老夫人要了幾間寮房,說是媳婦孫女們出來一趟不易,今天好好踏青半天,明日一早再回城。又單獨給楊真真要了個房間,就在老夫人旁邊。
眾人自是歡喜。幾個年輕的媳婦都來邀請楊真真下午和她們一起出去走走。
休息片刻,眾人又去膳房用膳。
膳房是楊真真此行要重點考察的地方。
覺羅寺膳房比桃花庵新修的還要大,裏麵放了二十來張方桌。
進門是一個大甑子,裏麵是熱騰騰的玉米飯,一半黃一半白,煞是好看。老夫人這桌的菜已經擺好,基本都是這個時代通常的素菜,不過就是拌筍子,清炒萵筍,酸菜豆莢,燜豆腐、潑油菜心之類的,加上一大盆豆花,倒是有八九樣。
味道還行,分量也足,做得也幹幹淨淨,但是不講究擺盤。
楊真真徹底放心了,就這樣的大寺廟,菜的品種比起桃花庵擬定的菜譜,差的已經不是一星半點。
今天吃的這些大眾菜,楊真真決定,堅決不能出現在桃花庵。她要做的就是這個時代沒有的新、奇、鮮、美、貴、爽。
但是,豆花要保留。
用過膳,楊真真就和幾個年輕小媳婦和小姑娘帶著丫頭去了覺羅寺後山,沒一會兒就一人手裏抱了一捧野花。陽光暖暖的,微風悄悄的,彩色的裙子隨風飄揚,幾個又都是花一般的姿容,遠遠看去,就是一幅爭奇鬥豔的遊春圖。
下午不到申時,淅淅瀝瀝下起了雨,一群人慌忙下山回到寺裏。
吃飯時間還早,做什麽呢?隻好都在老太太的房間陪老太太說話。老太太看到窗外的雨很高興,在連年幹旱之後,看到下雨就覺得在看一年的光景和希望。
“你們別嫌下雨爛路還濕鞋,春雨貴如油,風調雨順才是好年景。”老夫人高興地說,又看向楊真真:“丫頭,講個故事來聽,如果好聽的話,老婆子有賞。”
眾女眷都迫切地看向楊真真,她們早聽嬤嬤說過,妙真師傅會講很多有趣的故事。
古代女子被禮教束縛著,文化生活匱乏,聽到點新奇的故事就是最大享受。
別說女子,就連男子也如此,所以茶館的說書人才有那麽好的生意。
楊真真眼睛轉了轉,在腦子裏搜索了下,想起一個小時候聽來的民間故事,抿了口茶,微微一笑,真真課堂開講——
從前,一個窮人騎著馬到外地辦事,這匹馬是他唯一的財產,但是性子很烈。中午,他把馬拴在一棵樹上,然後坐下來吃幹糧。這時,來了一個老和尚,好像也走累了,坐到窮人旁邊,看著窮人咽口水,窮人遞給他一個餅子。不一會兒,一個騎著馬的富翁來到這個地方,並把馬往同一棵樹上拴。
“請不要把你的馬拴在這棵樹上。”窮人趕緊勸道,“我的馬性子很烈,它會踢死你的馬。”
富翁翻了個白眼:“這棵樹你買了?你的馬烈我的馬更烈,我願意拴在哪裏就拴在哪裏!”
把馬拴牢後,富翁也坐到一邊吃午飯。
不一會兒,就傳來可怕的嘶叫聲,兩匹馬又踢又咬起來。
窮人和富翁立即向馬奔去,但遲了——富翁的馬已被踢死。
富翁咆哮道:“你必須賠我一匹馬的錢!不然我們就去見官。”
窮人自然不會有錢賠他。富翁就拉著窮人進城見縣令。
老和尚悄聲對窮人說:“要想贏,從現在開始,你要不發一言,搖頭點頭都不要。”
說完老和尚就走了。
到了縣衙,縣令問窮人:“你的馬真踢死他的馬了嗎?”
窮人沉默。
縣令又對窮人提出了許多問題,窮人還是一字不答,甚至搖頭點頭都沒有。
縣令不高興地對富翁說:“你搞什麽名堂,這人明明又聾又啞。”
富翁趕緊跪下稟道:“大人,這人不聾也不啞,他是正常人,他和草民說過話的。”
縣令不相信:“真的?他說了什麽?”
“回大人,當然是真的!”富翁說,“草民拴馬的時候他還告訴草民,不要把馬拴在他拴馬的那棵樹上。說他的馬性子很烈,會踢死草民的馬。”
縣令驚堂木一拍:“既然如此,你就是無理取鬧了,他事先已經警告過你,你非要鋌而走險,隻能怪你自己不聽話。退堂!”
富翁非常生氣,惡狠狠地問窮人:“你剛才為什麽不說話?”
窮人說:“因為你會幫我說話。”
說完,揚長而去。
故事講完,眾人都是恍然大悟的表情,覺得這個窮人太聰明了,又覺得老和尚未卜先知。
隻有老夫人知道,聰明的人是妙真師傅,這故事分明就是她演化出來渡人的。
老夫人並不點破,隻是默默地把這個妙真小師傅放進了心底。
晚膳時,雨下得更大了,且下個不停。小僧來報,寺前小溪的水麵更寬了,讓客人們不要往溪邊去。
楊真真忍不住失笑,被老夫人看到了,問道:“妙真師傅笑什麽?快讓老婆子也笑一笑。”
楊真真收住笑容,道:“小師傅來說外麵小溪漲水的時候,貧尼隻是想起了一句話。”
“哦,快說啥話,看老婆子知道不?”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複小人心。”
陳老夫人心下又是一驚,這個妙真,說的話講的故事她都沒聽過。又細細品味這十四個字,端的是貼切得不能再貼切。
沒得幾十年的浮沉經曆,怎麽能總結得出這樣精妙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