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輕舒一口氣,定定神道:“如果隻是普通素席,可以吃薑蔥蒜。但是廟裏庵裏都是吃淨素,薑蔥蒜椒韭屬於辛辣之物,佛家認為這些熏人之物耗散人氣,有損精誠,是不可吃的。”
楊真真汗顏,看來自己這個半路出家的尼姑,修行還太淺了。都怪這不是尼姑的記憶,把妙真小師傅的記憶給遮得嚴嚴實實。原來看到庵裏沒有薑蔥蒜還一直以為是師太舍不得吃買這些配料,現在真相了,汗……
這吳氏,啥都懂,可真是個寶藏級大廚。
“吳嬸,您下月可以到庵裏來上工。我再把桃花庵給您的待遇說一遍,您再想想還有什麽條件?今天都可以提出來,咱們商量著解決。”
楊真真又把昨天對村長的話又複述了一遍。
吳氏再是麵上不顯,也忍不住嘴角上翹。特別是在楊真真畫大餅的時候。
“妙真師傅,你給的條件已經很好了,謝謝你。我隻有一個要求,能解決就解決,不能解決就算了。”吳氏像下了個決心一樣:“我想帶著女兒明天就到桃花庵上工。”
“明天?”楊真真和楊村長異口同聲。
“是的,我想明天就去。二月之前我都不要工錢,我每天都可以給師傅們做飯。”
像是又下了一次決心,吳氏慨然道:“房子本是租的,門窗都不夠牢實。大女已經十五歲,二女十三歲,最小的女兒也十歲了,我每日關門閉戶,總有一些人在門前晃蕩,讓人著實不能放心。”
原來如此!
外麵租房哪有員工宿舍安全!
“庵裏是有空房間的,隻是你明天搬家,能行嗎?我的意思是時間那麽急。”
吳氏輕聲道:“家裏沒啥家具,屬於我的物品就是一套廚具,幾罐醬,還有我們娘幾個的被子衣服。我和大女負責背醬和廚具,二女和三女就背被子衣服,我和大女跑兩趟,就能搬完。”
如此有條不紊,看來這樣的出行,吳氏規劃過不止一次。
楊真真好奇指著桌上的菜問道:“吳嬸,豆皮卷上的這個醬是什麽醬,非常鮮美。”
“是我從山上采摘的幾種野菌子做的香菇醬。你放心,都是能吃的菌子。”
楊真真點頭,怪不得那麽鮮美,原來是來之不易的香菇醬。
“這個拌菜裏你放了芝麻醬?”
“是的,是芝麻醬。”
楊真真喊來了春節期間都拿著月薪的楊虎:“明早你帶個大背簍,去一趟鐙子村,幫吳嬸多背點東西到庵裏。”
“好的,姐。”楊虎一口應下。
事情已經談妥,楊村長和吳氏就告辭了。
楊真真也沒留他們吃飯,吳氏弄的這三樣菜,再煮個蘿卜白菜湯,老楊家正好對付著把午飯給吃了。
第一次吃到自己親手做出的豆皮,一家人都很激動,這豆皮實在是太好吃了。
楊真真在飯桌上就把豆皮的收購價給定了下來:豆皮一文錢一張,腐竹一文錢一根。一斤豆子大概出產四十張豆皮,豆子原價八文錢一斤,產出豆皮售價四十文。老楊家一天能做四斤豆子。就是架子和簸箕都還得大量增加。
正常的分量是兩張豆皮一份菜,一天一百六十張豆皮,才八十份菜,如果遇到庵裏生意好,肯定是不夠的,另外,豆皮好保存,做得多可以囤著售賣。
這生產規模,還得擴大幾倍才行。
先這麽著吧。
價剛定下來,王氏就舍不得夾菜了:“這吃的不是豆皮,是錢。”
第二天一早,楊虎把楊真真送回桃花庵,又馬不停蹄地趕往鐙子村。
未時兩刻,一行五人就到了桃花庵。
楊虎背的最多,背了整整一套廚具外加一壇醬。吳氏背了一壇醬和一床被子,提著一個包袱。大女兒背了一壇醬,醬上頂著一個大包袱。二女兒背了兩床被子,提著一個包袱,三女兒背了一床被子和一個包袱。
楊真真一早就把用了吳氏一家的事情給師太匯報了,又帶著妙和妙安把緊鄰廚房的兩個空房間打掃出來。一行人把東西背到屋裏歸置好,又趕緊出來拜見滅絕師太。
師太看吳氏一家幹幹淨淨的極守規矩的樣子,也沒啥叮囑的,隻是讓她們不要拘束,把庵裏當成自己的家。
然後就是和妙和妙安互相見過,又和躲躲藏藏的楊大妞見過。
見麵就算結束了。
三個丫頭對楊大妞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奈何楊大妞不肯光明正大接見她們,一直躲在屋簷上,居高臨下地偷看。
通過見麵,楊真真知道了吳氏三個女兒的名字:吳梅,吳菊,吳杏。都是根據出生時開的花來起的名字。原來都姓葉,吳氏被休後,立了女戶,就把女兒們的姓都改成了吳。
別說這三個丫頭,難怪吳氏那麽不放心,還真是人如其名,長得跟花兒一樣,是那種自然的大大方方的不需要一點修飾的美。
楊真真想起前世讀過的一句詩:青春啊,像花兒一樣,想開就開\/像朝陽一樣,想亮就亮\/像風兒一樣,想停就停,想奔跑就奔跑。
詩裏描寫的那種年輕肆意的感覺,就是楊真真在看到三姐妹時的感覺。
楊真真汗顏,看來自己這個半路出家的尼姑,修行還太淺了。都怪這不是尼姑的記憶,把妙真小師傅的記憶給遮得嚴嚴實實。原來看到庵裏沒有薑蔥蒜還一直以為是師太舍不得吃買這些配料,現在真相了,汗……
這吳氏,啥都懂,可真是個寶藏級大廚。
“吳嬸,您下月可以到庵裏來上工。我再把桃花庵給您的待遇說一遍,您再想想還有什麽條件?今天都可以提出來,咱們商量著解決。”
楊真真又把昨天對村長的話又複述了一遍。
吳氏再是麵上不顯,也忍不住嘴角上翹。特別是在楊真真畫大餅的時候。
“妙真師傅,你給的條件已經很好了,謝謝你。我隻有一個要求,能解決就解決,不能解決就算了。”吳氏像下了個決心一樣:“我想帶著女兒明天就到桃花庵上工。”
“明天?”楊真真和楊村長異口同聲。
“是的,我想明天就去。二月之前我都不要工錢,我每天都可以給師傅們做飯。”
像是又下了一次決心,吳氏慨然道:“房子本是租的,門窗都不夠牢實。大女已經十五歲,二女十三歲,最小的女兒也十歲了,我每日關門閉戶,總有一些人在門前晃蕩,讓人著實不能放心。”
原來如此!
外麵租房哪有員工宿舍安全!
“庵裏是有空房間的,隻是你明天搬家,能行嗎?我的意思是時間那麽急。”
吳氏輕聲道:“家裏沒啥家具,屬於我的物品就是一套廚具,幾罐醬,還有我們娘幾個的被子衣服。我和大女負責背醬和廚具,二女和三女就背被子衣服,我和大女跑兩趟,就能搬完。”
如此有條不紊,看來這樣的出行,吳氏規劃過不止一次。
楊真真好奇指著桌上的菜問道:“吳嬸,豆皮卷上的這個醬是什麽醬,非常鮮美。”
“是我從山上采摘的幾種野菌子做的香菇醬。你放心,都是能吃的菌子。”
楊真真點頭,怪不得那麽鮮美,原來是來之不易的香菇醬。
“這個拌菜裏你放了芝麻醬?”
“是的,是芝麻醬。”
楊真真喊來了春節期間都拿著月薪的楊虎:“明早你帶個大背簍,去一趟鐙子村,幫吳嬸多背點東西到庵裏。”
“好的,姐。”楊虎一口應下。
事情已經談妥,楊村長和吳氏就告辭了。
楊真真也沒留他們吃飯,吳氏弄的這三樣菜,再煮個蘿卜白菜湯,老楊家正好對付著把午飯給吃了。
第一次吃到自己親手做出的豆皮,一家人都很激動,這豆皮實在是太好吃了。
楊真真在飯桌上就把豆皮的收購價給定了下來:豆皮一文錢一張,腐竹一文錢一根。一斤豆子大概出產四十張豆皮,豆子原價八文錢一斤,產出豆皮售價四十文。老楊家一天能做四斤豆子。就是架子和簸箕都還得大量增加。
正常的分量是兩張豆皮一份菜,一天一百六十張豆皮,才八十份菜,如果遇到庵裏生意好,肯定是不夠的,另外,豆皮好保存,做得多可以囤著售賣。
這生產規模,還得擴大幾倍才行。
先這麽著吧。
價剛定下來,王氏就舍不得夾菜了:“這吃的不是豆皮,是錢。”
第二天一早,楊虎把楊真真送回桃花庵,又馬不停蹄地趕往鐙子村。
未時兩刻,一行五人就到了桃花庵。
楊虎背的最多,背了整整一套廚具外加一壇醬。吳氏背了一壇醬和一床被子,提著一個包袱。大女兒背了一壇醬,醬上頂著一個大包袱。二女兒背了兩床被子,提著一個包袱,三女兒背了一床被子和一個包袱。
楊真真一早就把用了吳氏一家的事情給師太匯報了,又帶著妙和妙安把緊鄰廚房的兩個空房間打掃出來。一行人把東西背到屋裏歸置好,又趕緊出來拜見滅絕師太。
師太看吳氏一家幹幹淨淨的極守規矩的樣子,也沒啥叮囑的,隻是讓她們不要拘束,把庵裏當成自己的家。
然後就是和妙和妙安互相見過,又和躲躲藏藏的楊大妞見過。
見麵就算結束了。
三個丫頭對楊大妞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奈何楊大妞不肯光明正大接見她們,一直躲在屋簷上,居高臨下地偷看。
通過見麵,楊真真知道了吳氏三個女兒的名字:吳梅,吳菊,吳杏。都是根據出生時開的花來起的名字。原來都姓葉,吳氏被休後,立了女戶,就把女兒們的姓都改成了吳。
別說這三個丫頭,難怪吳氏那麽不放心,還真是人如其名,長得跟花兒一樣,是那種自然的大大方方的不需要一點修飾的美。
楊真真想起前世讀過的一句詩:青春啊,像花兒一樣,想開就開\/像朝陽一樣,想亮就亮\/像風兒一樣,想停就停,想奔跑就奔跑。
詩裏描寫的那種年輕肆意的感覺,就是楊真真在看到三姐妹時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