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楊真真提上八個王氏剛出籠的糖米糕,和楊虎一起敲響了村長家大門。


    大過年的,村長的兒子媳婦都在家。村長老婆雲氏領著倆媳婦在廚房做包子,幾個孫兒孫女在院子裏追著玩,村長和倆兒子在院子角落裏一邊編背簍一邊擺著閑話。


    上馬村的人,靠著山上連綿不斷的竹林,隻要在家,就在編編編,雖然也賣不了幾個錢,但是如果不編,就覺得在浪費錢。


    聽到敲門聲,大孫子打開了門:“奶,娘,來客人了。”


    “誰來了啊?”


    “奶,是楊虎叔和一個漂亮姐姐。”


    楊虎叔和漂亮姐姐?這明顯差著輩分的小孩子話聽得楊真真喜笑顏開。


    “瞎喊啥,鐵蛋,這是你真姨。”楊虎憨笑著糾正。


    “妙真小師傅來了啊!快請進。來就來,還帶啥東西,初五送來的糕點還沒吃完呢。”先迎出來的是笑得和善的村長。


    老楊家這幾個月的變化村長是默默看在眼裏的,他去過桃花庵,也套過楊鬆的話,知道他家做姑子的二閨女出息了,把楊虎都帶了出去。就憑之前送來的兩盒糕點五斤糯米,就知道這丫頭長了不少本事,村裏誰家吃得起蘭桂坊的糕點?自家當著村長,兩兒子做著工,都舍不得花那麽多錢買幾塊點心。


    今兒個隻怕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事求上門。


    村長心裏嘀咕著,熱情地帶著客人進了堂屋,對眼前穿著新袍子坐得筆直的妙真更加另眼相看。


    雲氏端出來一盆炒栗子,寒暄了幾句,就被村長指揮下去煮甜水了。


    甜水就是醪糟蛋,村裏人樸實,說法也低調。


    楊真真看屋裏隻剩村長和他們姐弟,就開門見山說明來意:“大發叔,今兒個登門,一來是給叔拜個年,二來是感謝叔對老楊家的一貫照顧,三呢,是想向叔打聽點村裏的人和事。”


    “想知道什麽你盡管問,叔知道的都告訴你。”村長爽快道。


    “是這樣的,庵裏開春後準備做點事,少不了要用幾個人。您知道我一個出世之人,對村裏情況不熟悉,問到爹娘也是兩眼一抹黑,這不,還得請村裏最德高望重的大發叔指教一二。”


    楊村長被誇得歡喜,捧得高興,忍不住自我飄揚一下:“丫頭你可算是問對人了,村裏的人和事,我說不知道的就沒第二個人能知道。當然,這也是我的職責範圍,應該的。”


    “十五過後庵裏準備起一座簡單的膳房……”楊真真把房子的大小、用途都仔細說了。


    村長聽完,想都沒想就接口道:“丫頭,你找對人了,你嬸娘家兄弟就帶了施工隊,專門幫著十裏八鄉修房子。收費不貴,手藝也好。回頭,不,明天我親自跑一趟,讓他來村裏與你合計合計。”


    楊真真大喜,起來對著村長合了個十:“有勞大發叔了。”又談起膳房需要訂購多少桌椅板凳,村長略一沉吟,又笑道:“咱村楊不平的小兒子就在鎮上木坊當學徒,年後活少,接到這個大活還不當你是活菩薩。這事交給我,幫你一定辦妥。”


    才說了幾句,盤亙在楊真真心裏十多天的兩件難事就得到了落實。


    聽君一席話,少愁十來日。


    村長啊,您就是俺楊真真的活菩薩,還真是沒你解決不了的事情。


    村長高興,楊真真更高興。接下來,楊真真又開始了人才谘詢。


    這又問到了話點上,村長話匣子一打開,收都收不住。


    “能寫會算啊,有現成的,西頭王秀才,是個讀書人,就是鑽了牛角尖,被縣裏一個看對眼的姑娘拋棄了,走不出來,書也不讀了,把他娘愁的,給他找點事做是對的。”


    “跑腿的活,李老實家老大就行,十六歲,經常去鎮上打零工,機靈,懂事。李老實就是常年給桃花庵送柴火那個。”


    “做飯的廚子啊,我們村就有一個,任大廚,經常帶著倆徒弟走鄉串戶給人做席,大菜弄不來,家常味道是不錯的。”


    “叔,我要的是女廚子。”


    “哦哦,對哈,在庵裏做事,是需要女廚子。我想想。”楊村長皺緊了眉頭。


    “有了,我小兒媳婦娘家鐙子村裏就有一個女的,帶著仨女兒在做席。”又伸頭向外麵:“新兒媳婦,你們村裏那個做席的女人還在做席沒?”


    “爹,你說的是吳嬸子啊,在做的,她沒地,房子也是租的,就靠這個過活呢,不過生意不好,過得也艱難。”村長兒媳婦邊說邊走進了堂屋。


    “她做菜手藝如何?”


    “我聽我娘說,手藝還可以,做的菜爽口幹淨。爹,要找她做席?”


    “手藝可以怎麽生意不好?”


    “還不因為她是女的,村裏人做席都喜歡找男廚子。”


    “我不找她做席,是桃花庵裏妙真師傅想請個女廚子。”


    “哦哦,那找吳嬸子啊,吳嬸子幹幹淨淨的,三個女兒也麻利,做素席沒問題,她們給幾個吃素的老人做過壽席。”


    “她咋沒地?還一個人帶仨女兒租房子住村裏?”村長的八卦心被勾了起來,本來嘛,這四鄉八裏居然還有他不了解的人,這個漏洞,必須及時補上。


    “聽我娘說,吳嬸子是從外村來的,說是總生女兒,她婆婆天天罵,就被男人休了。也是個硬氣的女人,被休的時候啥條件都沒提,就是要帶走三個女兒。” 小婦人一臉同情:“休了之後說是回娘家,其實是到了我們村裏,這一晃,來村裏都六七年了。”末了又加了一句:“估計娘家也回不去了。”


    楊真真點點頭,對這個吳嬸子好生同情,這些重男輕女又不懂科學的古人,就會把生男生女都算到女人頭上。女人在這個時代,活得好不好都是一個悲劇。


    這吳氏的娘家也不知道怎麽回事,在古代,女人沒娘家撐著,就是無根的浮萍,隨便夫家怎麽磋磨。楊真真想起了楊芳,王氏雖然把錢看得重點,但關鍵時候,都是給閨女紮起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哦豁,穿成尼姑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綠肥紅不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綠肥紅不瘦並收藏哦豁,穿成尼姑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