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後,楊真真想到了一個大膽的做法。雖然大膽,卻也巧妙,但也不敢說百分百,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成不成還要看孩子的運勢。
“我們換個地方說話。”楊真真站起來。
幾人在書房裏坐定,楊真真輕聲道:“我這裏有個辦法,需要大家配合。”
幾人密謀了半個時辰,說是密謀,其實是楊真真說應該怎麽怎麽做,其餘三人複述應該怎麽怎麽做。
總得說來,三人聽得心驚肉跳半信半疑,卻皆滿口應下。
接下來幾人又反複商量細節,這句話該怎麽說,那句話該怎麽說,既要……還要……如果……又怎麽說……
梁老爺和曾氏反複練習,確保不會出錯。
再接下來,梁老爺把管家喚進書房。
管家把少爺院裏的丫頭小廝召集,秘密訓話。
管家匆忙出府。
楊真真請秦氏派人回桃花庵告知師太她今夜不回去了,就宿在城裏。秦氏既關心又好奇,也不願回去,托人告知楊縣令,不放心的縣令下衙後也便衣來到梁府。
看來兩家關係的確親厚。
對今夜的做法和結果,梁氏夫婦寄予十萬分的希望,但也最是提心吊膽、忐忑不安,晚膳後梁老爺一直在大廳踱步,怎麽勸都不肯坐下,曾氏反複默念對話,不停地讓小丫頭給各位倒茶摻水。
縣令夫婦充滿好奇,希望自己成為奇跡的第一個見證者。畢竟,楊真真是秦氏引薦的,那孩子是他們喜歡的,孩子父母是他們在縣裏交往最為密切的,若楊真真的法子法到病除,他們也與有榮焉。
隻有小少爺梁傑情緒最為穩定,安安靜靜躺在床上,一副天塌下來我都要沉睡的樣子。
夜色越來越深,梁老爺輕聲道:“二更了。”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來。梁老爺迅速走出廳房,招來管家,再次叮囑,管家領命而去。整個梁府燈火通明,丫鬟仆從各司其職。
眾人一起移步梁少爺的院子,在外屋坐下。
丫鬟為廳裏五人送來了披風,楊縣令貼心為秦氏披上。
不到深秋的氣候,秋風漸涼,倒是不覺得很冷。
眾人沉默著,靜待那一刻的到來。
又過了半個多時辰,梁老爺再次開口:“時辰到了,還有半刻到三更。”
眾人都站起來,曾氏一下摔倒在地,丫鬟忙扶起。曾氏看向楊真真,聲音都在發抖:“師傅,我緊張的很,我怕露出馬腳,又怕法子不靈。”
楊真真微微一笑:“聖母會保佑小公子的,夫人照著平常說話就行。去吧,喚醒小公子。”
其實結果究竟如何楊真真也沒底,但是她認為她設計的做法很巧妙,雖然有點兵行險著,但不出意外應該有效,而且是立竿見影的效果。
夫婦二人悄聲走進裏屋臥房,梁少爺還在沉睡,燭光下白得透明的臉上血絲清晰可見。
曾氏坐在床頭,擠出笑容輕喚:“傑兒傑兒,快醒來,娘告訴你個好消息。”
喚了幾次後,梁少爺緩緩睜開了眼,看到曾氏,立刻眼露恐懼:“娘,三更了?”
“兒啊,三更早過了,現在馬上就四更了,你大好了,你已經大好了,你沒吐血,今夜你沒吐血啊。”曾氏顫抖的聲音裏充滿激動和欣喜。
像是為了配合曾氏的話,外麵傳來更夫一如以往的聲音:“咚——咚,咚,咚,四更了,早睡早起,保重身體”,“咚——咚,咚,咚,四更了,早睡早起,保重身體”,聲音漸漸遠了。
“娘,真的是四更,真的是四更,我沒吐血了!”孱弱的孩子一頭撲進母親懷裏,母子倆泣不成聲。梁老爺也走過去,眼裏是抑製不住的歡喜,溫聲吩咐丫鬟:“快去廚房端點粥來,喝了少爺再睡一覺。”
梁傑喝下半碗粥後,怎麽也不肯閉上眼:“爹,娘,我太高興了,我睡不著。”進進出出的丫鬟麵露喜色,服侍得殷勤備至。
直到“咚——咚,咚,咚,咚!”五更的聲響傳來,梁少爺才漸漸睡著了。自然,臉色已經紅潤了一些。
外麵,楊真真和楊縣令還坐在外屋,秦氏已經去客房休息了。
難得與地方一把手同處一處,還是單獨相處,楊真真珍惜機會,就桃花庵的藍圖撿一些該說的與縣令匯報一二,當然,這該說的範疇主要就是如何修繕。
楊縣令不斷頷首:“聖母如此靈驗,師傅是該將桃花庵好好修繕一番,這也是本縣的聖地。聖母和師傅都是本官的恩人,本官出不了錢,出力還是願意的。”
楊真真謙虛道:“十人燒香九為財,不知財從善中來;十人燒香九為孩,不知孩從善中來。大人夫婦積德行善,自然會兒孫滿堂,貧尼不過是推波助瀾而已。就是大人的仕途,也不可限量。”
一席話說得楊縣令喜笑顏開,卻又趕緊掩住得色:“師傅謬讚了,本官隻是順應本心而已。菩薩能看到,是本官的福分。”
楊真真起身走到楊縣令麵前,合十道:“今日我就提個不情之請。貧尼正在修繕桃林,擬將聖母故事宣於碑上。聽聞大人乃是探花出身,書法甚是了得,還請大人為桃林賜下墨寶。”
楊縣令一口應下:“好說。”略一沉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八個字如何?”又解釋道:“聖母隱於桃林,不功不宣,因其功德卓著,自有絡繹不絕的信徒民眾前去瞻仰、朝拜。”
文科出身的楊真真琢磨了下,覺得這八個字放在桃林挺好的,既有功德,又有禪意。當即合十致謝:“《史記》裏的這八個字本就甚好,貧尼狹隘,卻沒想到用到聖母身上。聖母隱於深山,不為世人曉,我今做的就是宣揚聖母,弘揚佛法。還是大人想得周到,真真是再貼切不過。”
楊縣令很高興:“師傅也讀《史記》。”
“貧尼談不上讀,閑來無事翻過幾篇,恰好看了《李將軍列傳》,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隻有字麵上的理解,今得大人解惑,受益匪淺。”
“我們換個地方說話。”楊真真站起來。
幾人在書房裏坐定,楊真真輕聲道:“我這裏有個辦法,需要大家配合。”
幾人密謀了半個時辰,說是密謀,其實是楊真真說應該怎麽怎麽做,其餘三人複述應該怎麽怎麽做。
總得說來,三人聽得心驚肉跳半信半疑,卻皆滿口應下。
接下來幾人又反複商量細節,這句話該怎麽說,那句話該怎麽說,既要……還要……如果……又怎麽說……
梁老爺和曾氏反複練習,確保不會出錯。
再接下來,梁老爺把管家喚進書房。
管家把少爺院裏的丫頭小廝召集,秘密訓話。
管家匆忙出府。
楊真真請秦氏派人回桃花庵告知師太她今夜不回去了,就宿在城裏。秦氏既關心又好奇,也不願回去,托人告知楊縣令,不放心的縣令下衙後也便衣來到梁府。
看來兩家關係的確親厚。
對今夜的做法和結果,梁氏夫婦寄予十萬分的希望,但也最是提心吊膽、忐忑不安,晚膳後梁老爺一直在大廳踱步,怎麽勸都不肯坐下,曾氏反複默念對話,不停地讓小丫頭給各位倒茶摻水。
縣令夫婦充滿好奇,希望自己成為奇跡的第一個見證者。畢竟,楊真真是秦氏引薦的,那孩子是他們喜歡的,孩子父母是他們在縣裏交往最為密切的,若楊真真的法子法到病除,他們也與有榮焉。
隻有小少爺梁傑情緒最為穩定,安安靜靜躺在床上,一副天塌下來我都要沉睡的樣子。
夜色越來越深,梁老爺輕聲道:“二更了。”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來。梁老爺迅速走出廳房,招來管家,再次叮囑,管家領命而去。整個梁府燈火通明,丫鬟仆從各司其職。
眾人一起移步梁少爺的院子,在外屋坐下。
丫鬟為廳裏五人送來了披風,楊縣令貼心為秦氏披上。
不到深秋的氣候,秋風漸涼,倒是不覺得很冷。
眾人沉默著,靜待那一刻的到來。
又過了半個多時辰,梁老爺再次開口:“時辰到了,還有半刻到三更。”
眾人都站起來,曾氏一下摔倒在地,丫鬟忙扶起。曾氏看向楊真真,聲音都在發抖:“師傅,我緊張的很,我怕露出馬腳,又怕法子不靈。”
楊真真微微一笑:“聖母會保佑小公子的,夫人照著平常說話就行。去吧,喚醒小公子。”
其實結果究竟如何楊真真也沒底,但是她認為她設計的做法很巧妙,雖然有點兵行險著,但不出意外應該有效,而且是立竿見影的效果。
夫婦二人悄聲走進裏屋臥房,梁少爺還在沉睡,燭光下白得透明的臉上血絲清晰可見。
曾氏坐在床頭,擠出笑容輕喚:“傑兒傑兒,快醒來,娘告訴你個好消息。”
喚了幾次後,梁少爺緩緩睜開了眼,看到曾氏,立刻眼露恐懼:“娘,三更了?”
“兒啊,三更早過了,現在馬上就四更了,你大好了,你已經大好了,你沒吐血,今夜你沒吐血啊。”曾氏顫抖的聲音裏充滿激動和欣喜。
像是為了配合曾氏的話,外麵傳來更夫一如以往的聲音:“咚——咚,咚,咚,四更了,早睡早起,保重身體”,“咚——咚,咚,咚,四更了,早睡早起,保重身體”,聲音漸漸遠了。
“娘,真的是四更,真的是四更,我沒吐血了!”孱弱的孩子一頭撲進母親懷裏,母子倆泣不成聲。梁老爺也走過去,眼裏是抑製不住的歡喜,溫聲吩咐丫鬟:“快去廚房端點粥來,喝了少爺再睡一覺。”
梁傑喝下半碗粥後,怎麽也不肯閉上眼:“爹,娘,我太高興了,我睡不著。”進進出出的丫鬟麵露喜色,服侍得殷勤備至。
直到“咚——咚,咚,咚,咚!”五更的聲響傳來,梁少爺才漸漸睡著了。自然,臉色已經紅潤了一些。
外麵,楊真真和楊縣令還坐在外屋,秦氏已經去客房休息了。
難得與地方一把手同處一處,還是單獨相處,楊真真珍惜機會,就桃花庵的藍圖撿一些該說的與縣令匯報一二,當然,這該說的範疇主要就是如何修繕。
楊縣令不斷頷首:“聖母如此靈驗,師傅是該將桃花庵好好修繕一番,這也是本縣的聖地。聖母和師傅都是本官的恩人,本官出不了錢,出力還是願意的。”
楊真真謙虛道:“十人燒香九為財,不知財從善中來;十人燒香九為孩,不知孩從善中來。大人夫婦積德行善,自然會兒孫滿堂,貧尼不過是推波助瀾而已。就是大人的仕途,也不可限量。”
一席話說得楊縣令喜笑顏開,卻又趕緊掩住得色:“師傅謬讚了,本官隻是順應本心而已。菩薩能看到,是本官的福分。”
楊真真起身走到楊縣令麵前,合十道:“今日我就提個不情之請。貧尼正在修繕桃林,擬將聖母故事宣於碑上。聽聞大人乃是探花出身,書法甚是了得,還請大人為桃林賜下墨寶。”
楊縣令一口應下:“好說。”略一沉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八個字如何?”又解釋道:“聖母隱於桃林,不功不宣,因其功德卓著,自有絡繹不絕的信徒民眾前去瞻仰、朝拜。”
文科出身的楊真真琢磨了下,覺得這八個字放在桃林挺好的,既有功德,又有禪意。當即合十致謝:“《史記》裏的這八個字本就甚好,貧尼狹隘,卻沒想到用到聖母身上。聖母隱於深山,不為世人曉,我今做的就是宣揚聖母,弘揚佛法。還是大人想得周到,真真是再貼切不過。”
楊縣令很高興:“師傅也讀《史記》。”
“貧尼談不上讀,閑來無事翻過幾篇,恰好看了《李將軍列傳》,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隻有字麵上的理解,今得大人解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