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靈元聖墜入藥壺,壺蓋立刻合上。


    父子連心,九靈元聖被擒,麒麟自然是第一個知道的。他怒吼一聲,便朝那藥壺飛來,而大鵬之勢卻比他還快幾分,一個閃身,便將藥壺用利爪鉤住。


    隻是藥師佛伸手一招,這藥壺便緩緩飄了回來,連帶著大鵬一齊落向藥師八佛中間。一旦近了這八人之身,再奪回藥壺可是千難萬難。


    大鵬拚盡全身之力猛扇風雷二翅,藥壺回飛之勢卻絲毫不減,麒麟情急之下揮出一拳,隔空遙擊在藥壺上,“當”地一聲響,藥壺隻在空中一頓,卻苦了掛在藥壺上的大鵬,這一拳和擊在他身上無異,差點沒吐出來。


    大鵬暗罵道:老東西,隻顧你親生兒子!念頭未消,又聽“當”地一聲,藥壺憑空向旁被擊出數丈,原來後羿見情勢危急,射出一箭解厄。


    第一箭未落,後羿又抽出一支光陰箭射出,這支箭貼著藥壺偏出,險些沒射在大鵬身上,隻見大鵬掛在藥壺之上,卻在空中停住不動,便連翎羽都不稍顫一分。趁此時機,麒麟終於趕上了藥壺,一把抓住壺耳,忽覺身後勁風襲來,他也不回頭,反身一腳迎了上去。這背後一擊其重無比,乃是藥師七佛一起出手,麒麟“哇呀”一聲大叫,腿骨扭曲,眼見是斷了。不過禍福相依,他雖受了傷,卻抱著這藥壺和大鵬被擊出了老遠。


    如來方才也是靈機一動,他自然知道九靈元聖是麒麟子嗣,偏偏九頭之物和五類之王都是他的目標,便叫藥師佛先擒了九靈元聖,再以九靈元聖為餌,誘麒麟來救,果然大占上風!


    而藥師佛那藥壺,旁人又怎能收得去,所以麒麟這一下算是白挨了。大鵬間接受了重擊,他可沒有麒麟修為深厚,直接暈過去墜落下去,幸得牛魔王在下麵接住。


    麒麟何時吃過這麽大的虧,他救子心切,也顧不了那許多,在空中便要將壺蓋掀開,哪知這壺蓋唯有藥師佛咒語才能禦使得動,旁人怎麽也打不開的。麒麟一顆心隻撲在這壺蓋上,卻不覺又飛到了藥師佛近前。


    後土等人心中大急,一切法術都施向藥師佛,藥師佛也不閃不躲,自有其他七佛幫他阻擋,他隻默默念咒,將藥壺收回。


    眼見藥壺將被藥師佛收回,地藏大喝一聲:“麒麟放手!”


    麒麟一怔,卻仍緊抱藥壺不放,地藏也顧不得許多,善惡杖隔空一指,一道白光擊在藥壺之上,麒麟正拔那壺蓋,便在白光閃過之際,他隻覺壺蓋一鬆,開了!而自己也似受了重重一擊,也暈了過去。


    藥師佛大驚,這藥壺他已用了數萬年,乃是無往不利的法寶,此刻突然和自己神念失去了聯係。壺蓋打開,九靈元聖一躍而出,見自己父親正抱著藥壺向下墜,急忙抱住麒麟,遠遠閃開。


    地藏來在藥師佛近前,道:“迫不得已,度了你一件法寶。”他所持的善惡杖,無論指在哪裏,一切造化歸零,再無什麽主人旁人之分。


    之前他欲度歸真佛,卻指在伏虎羅漢身上,伏虎羅漢從此便心中再無善惡之分,一切造化如會元之初,不屬人、不屬己,故此渾渾噩噩如初生嬰兒。


    而論起一切法寶本源,其實也是主人造化與其相連,才能禦使得動,地藏這一杖指在藥壺上,卻和王禺的斬神圈有同源之妙,從此之後,這藥壺便不再是藥師佛專屬法寶,單看以後誰能得了將其煉化了。


    九靈元聖脫了此厄,心中又驚又怒,他雖有複仇之念,但麒麟尚在七佛聯手下重傷,自己又怎敢上前,於是抱著麒麟退到後土身邊。


    之前場中激戰雖酣,卻大都將目光集中在這藥壺身上,見這場風波消餌於無形,不覺卻都住了手。大禹道:“如來,你今日非要魚死網破麽?”


    如來看了看眼前態勢,麒麟雖受重創,但地藏、後土、大禹、後羿,金火木三位上古大神尚毫發無損,自己這邊人雖多些,要將這幾人留下卻是萬萬不能了。


    如來躍出藥師七佛陣法,道:“今日之事,豈能如此善罷甘休!”


    大禹道:“你待如何?”


    如來道:“將金剛不壞佛與知客佛還回靈山,我便不再追究。”


    大禹看了看麒麟,點頭道:“此事容易,我回齊天嶺便將這兩人放了。”


    如來又道:“汝等已近朱紫國,莫再貪心西進了!”


    大禹道:“此事也不難,齊天嶺與西天,今後便以朱紫國為界!”


    如來點點頭道:“藥壺拿來!”


    九靈元聖恨恨看著如來,如來也不看他,隻伸手朝向大禹,大禹取過藥壺,擲給如來。如來道:“汝等若再西進,莫怪我佛法無情!”


    大禹一言不發,揮揮手將眾人召在一起,駕雲離了靈山。如來看看靈山之上一片狼藉,心中實是惱火萬分,但情勢所迫,最厲害的燃燈又偏偏不出手,他又能奈何?


    好在金頂雖毀,在眾佛法力之下,片刻功夫便恢複原樣,大雄寶殿一如往日之新,但今日一戰,卻在靈山諸佛、羅漢金剛心中積下了一片陰雲。


    一切修葺功夫做完,如來來在藥師殿,藥師佛正端坐蓮台,怔怔看著麵前的藥壺發呆。如來走進來道:“善惡杖有造化之力,這藥壺要耗一番功夫重煉了。”


    藥師佛見如來進來,起身施禮,重又坐下道:“為何不喚毗盧屍佛?”如來道:“今日一戰,或許注定無勝無敗之局。”


    藥師佛想想道:“佛祖是說……燃燈?”


    如來點點頭道:“他若願佛門勝,早該出手。他不出手,便存了說和之意。”


    藥師佛道:“與其教他充和事佬,還莫不如佛祖自行息事寧人。”


    如來道:“地藏,真是頗出我意外。”


    藥師佛道:“經此一次,他也不會再來尋麻煩了。”


    如來緩緩搖頭,自言自語道:“善惡杖,該如何奪過來呢?”


    ………………………………………………


    悟空回了取經隊伍中,一路平平安安往西行來,不覺經夏曆冬,早過了齊天嶺地界。行至本缽國時,悟空不由得想起佛教滅國之事,長歎口氣。


    <a id="ads" href="http:///"></a>


    唐僧問道:“悟空因何而歎!”


    悟空道:“年複一年,日複一日,還不知是個怎樣結局。”


    唐僧道:“取了真經,自然知道結局。”


    悟空見唐僧過了齊天嶺,又還複往日篤念,也不知他是真的誌在取經還是作偽,便道:“真經之中,不知幾多真,幾多假呢。”


    唐僧詫道:“你胡說什麽,真經自然是真,怎會有假?”


    悟空道:“師父,我始終心存一念,若佛祖隨意拿幾卷經文給你,你又怎能知道?”


    唐僧一怔,道:“佛祖見我等堅持篤信、修持正法,自然不會哄我。”


    悟空笑道:“但願如師父所言。”他心裏卻道,這場取經,也不知如來要的是結果,還是這個過程,或者兩者都要?


    不覺間春深花放,眾人行到了稀柿溝,唐僧歎道:“好一處奇景,你看路旁柿花,竟如霜雪般濃重。”悟空暗道,年前還不是這般模樣呢,那紅鱗巨蟒倒也做了件好事,免去我等遭惡臭之苦。


    八百裏稀柿溝行了好久,所幸有平坦大道可走,過了稀柿溝,又行幾日,又值炎天。兩路綠楊藏乳燕,行人避暑輕搖扇。


    悟空起身探路,片刻落下道:“師父,前麵一座大城。”


    唐僧喜道:“許久不見城池,想是離西天又近了許多。”


    悟空道:“一步更比一步近,總之十萬八千裏,一步也落不下。”


    唐僧道:“你越近越打退堂鼓,那城池是何去處?”


    悟空道:“城頭一杆杏黃旗,上寫朱紫國三字。”


    唐僧又喜道:“好好,既是國度,便應倒換關文了。”


    不多時,眾人行至城門,下馬過橋,進到三層門裏,但見:門樓高聳,垛迭齊排。六街三市買賣興隆,真有京城景象。


    一會功夫尋到了館驛,這處館驛名叫“會同所”,進去好了,悟空便引著唐僧要上朝來見帝王,隻想倒換了關文,早日西去。


    行在街市之上,悟空眼睛尖,忽見一群百姓圍在一張皇榜前指指點點,他湊過去一看,那榜上寫道:“朕西牛賀洲朱紫國王,自立業以來,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國事不祥,沉屙伏枕,……”


    悟空將後麵草草看了,心中大為疑惑,自己記得清楚,朱紫國有一個金聖宮娘娘,被觀音坐騎金毛犼擄去做了壓寨夫人。而此際觀音絕不會再阻取經事,這個國王,怎麽還病著呢?


    提起這一樁公案,卻頗多玩味之處,《西遊記》中,悟空後來尋見觀音菩薩,才知道起因乃是朱紫國國王射傷雌雄孔雀,惹怒了西天孔雀大明王菩薩,故而教他拆鳳三年的。而金聖宮娘娘無非凡人國度一個嬪妃,卻能得紫陽真人相助,給披了件寶衣。


    孔雀大明王菩薩乃是大鵬的哥哥,鳳凰的長子,先不說他朱紫國國王有沒有這個本事射中孔雀,也不說孔雀大明王心胸為何狹窄至此,就說此事牽扯人物之多,居然連被如來軟禁的孔雀大明王都摻合進來了,究竟有何隱秘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齊天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陽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陽冬並收藏齊天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