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道悟空想起何事,原來觀音曾送悟空三根救命毫毛,這等好處怎可省下?
悟空於是道:“菩薩知道,這西天路上多磨多難,一步一坎,實在難行,若這般下去,莫說不知哪個年月能到,隻怕有始無終,豈不可損了菩薩英名?”
菩薩笑道:“你這猴子倒會說話,我卻與你說,我佛門中以信心成正果,你將來若有磨難,管教你呼天天應,叫地地靈,大不濟我走一遭來救你又有何妨?”說罷菩薩沉吟少許,自楊柳枝上取下三片細細的柳葉,右手一揚,柳葉便飛到悟空腦後,隱沒不見。
悟空摸了摸後腦,果然三根毫毛與眾不同,菩薩道:“我這楊柳,專解世間疾苦,能排萬難。你若遇到困境,這三根救命毫毛便能助你逃生。”
悟空大喜,唱個大喏道:“多謝菩薩!”菩薩擺了擺手,衣袂飄飄,歸南海去了。
悟空引白龍馬來見唐僧,此時揭諦伽藍皆已退去,唐僧見白馬失而複得自然歡喜,隻是細看一番,道:“這馬兒比先前那匹神駿許多,卻是為何?”
悟空笑道:“師父,這白馬非尋常馬匹,乃是西海玉龍受觀音點化,專為馱師父去西天而用。”唐僧聽了,又跪地朝天拜了幾拜。
起身後,唐僧看著白龍馬,歎口氣道:“這馬好是好,隻是沒有鞍韉,又如何能騎。”這時早有蛇盤山土地山神過來,手裏托著一副金線銀星雕寶鞍,又配上三股紫金繩,雲扇描金舞獸轡頭,千錘百煉磨鐵環嚼,安在白龍馬背上,如同量身定做一般。
唐僧拜倒便謝,嚇得土地山神急忙還禮,口中高叫:“使不得使不得!”一旁笑倒了孫悟空,這唐僧前世乃是如來二弟子,地位比山神土地高出多少級都數不清,今世雖是凡人,但若取經成功,也是西天成佛的人物,哪個山神土地敢對他不敬?
白龍馬得了鞍韉,昂首一聲長嘶,將唐僧那視若珍寶的包袱吐在地上,悟空將包袱係在馬背上,不由得一陣冷笑。白龍馬這一招,叫做釜底抽薪,先將你通關文牒扣下,你唐三藏若不帶我西行,那便過不了眾多國度關卡,果然好算計。
唐僧騎上馬,又有鷹愁澗水神劃船送二人一馬過了澗,終於龍子歸真化馬形,唐僧收了心猿意馬,這才壯誌滿懷奔向西來。
白龍馬果然不俗,哪裏還用悟空前麵探路,管他崇山峻嶺,河流溪澗隻揚開四蹄趟過,路上有些狼蟲虎豹,但聞白龍馬氣息,早就逃之夭夭了。
如此安安穩穩行了兩個月,也不知趕了多少路,隻覺路上冰雪漸融,又值早春時候。但見山林錦翠乍現色,草木逢暖綻新芽;梅英落盡,柳眼初開時節,師徒邊行邊賞玩春光,倒也不亦樂乎。
悟空最是心急,他雖也要去取經,卻別有他圖,隻盼路上多遇幾個妖怪,才好揭開西遊謎底。隻是急也沒有辦法,白龍馬得了觀音號令,半點法力也不敢施展,隻能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過。
這一日,夕陽將落,望著天邊雲霞,唐僧道:“這兩月來,不見日升,隻見日落,一路上,連村落都不見幾個,真是怪了。”
悟空道:“師父莫急,你看前麵不是有了人家!”
唐僧抬目觀看,果然前麵山凹中露出飛簷幾角,樓台座座,唐僧心中大喜,道:“不是人家,倒像是我佛門寺院!”
唐僧催起馬來,一陣疾行,繞過山去,便到了門首,果然是座寺院。這寺院景致別具一格,殿閣廊房層層迭迭,兩路鬆篁,一林檜柏,鍾鼓樓上清音繚繞,浮屠塔頂寶光氤氳。真有安禪僧定性,啼樹鳥音閑之妙。
詩曰:上刹祇園隱翠窩,招提勝景賽婆婆。果然淨土人間少,天下名山僧占多。
長老下了馬,行者取下行李,便要進門去。
隻見那門裏走出兩個僧人,為首的那個手裏提著木魚,嘴裏念念叨叨不知說些什麽,見唐僧氣度不凡,坐騎俊美,急忙停了念經,堆起笑容道:“長老哪裏來的,快入內飲杯茶。”
唐僧答禮道:“我乃東土大唐差往西天大雷音寺拜佛求經的,行到此處天色將晚,欲借上刹一宵。”
<a id="ads" href="http:///"></a>
那和尚道:“還請進裏坐。”三藏持九環錫杖在前行走,悟空牽馬跟在後麵,那和尚見悟空竟是隻猢猻,稍有些驚懼,低聲問同伴道:“那牽馬的是什麽東西?”悟空怎會理他,唐僧卻聽見這話,回頭道:“那是我收的徒弟,容貌雖怪,卻是個好人。”
進了山門,見正殿上書四個大字——觀音禪院。悟空見了這幾個字,心中一個激靈,這可不正是丟袈裟的地方,自己可要留意些了。不是怕多事,但求能在事端中有所收獲,才是此行目的。
天下寺院數以千萬計數,所敬拜的卻各有不同。本寺僧眾心中信的是誰,便要敬拜那尊神祗。算來數去,自然敬拜佛老如來的最多,除此之外,敬拜阿彌陀佛、彌勒尊者的也不在少數。四大菩薩中,唯有觀音所受香火最多,便與眾佛相比,也不落下風。
蓋因觀音大士在世間慈航普度,隨緣救苦救難,因此,也化現出許多菩薩形相,比如送子觀音、楊柳觀音、白衣觀音、魚籃觀音、水月觀音、灑水觀音……世人見得多了,便道觀世音菩薩共有千麵之多。有偈頌說得好:“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唐僧見是觀音禪院,自然心中歡喜,便道:“弟子多次承蒙菩薩聖恩,未及叩謝。今遇禪院,就如見菩薩本身無異,正好拜謝。”
那和尚聞言,便打開了殿門,請三藏朝拜。唐僧放下禪杖,跪在殿上拜了幾拜,念幾段《大悲咒》,這才重又解韁牽馬,抬了行李,轉過正殿,徑入後房,坐好後先飲了兩杯清茶,才上齋飯。
用了齋飯,才是酉時,天光尚早,隻聽後麵腳步聲響,有兩個伶俐童子,攙著一個老者出來。這老者,老的看不出多大年紀,滿臉皺紋如幹癟的橘皮一般,但一身打扮卻頗為不俗。方帽上嵌拇指大的貓眼石,一雙僧鞋鑲滿玉石珍珠,就連拐杖上也都晶亮耀眼。
唐僧正想,莫不是本寺的大施主在此?隻聽眾僧一齊向這老者施禮道:“恭迎師祖。”原來這富家翁打扮的老者竟是本寺住持。
唐僧見主人來了,也躬身施禮道:“老院主,弟子有禮了。”那老僧還了禮,又各落座。
老僧道:“適間兒孫們說東土大唐來的長老,我才出來奉見,果然一表人才,氣度非凡。”
三藏道:“老院主謬讚了,輕造寶山,還請恕罪!”
老僧道:“不敢不敢!隻不知東土到此,有多少路程?”
三藏道:“隻怕也有萬裏之遙了。”
老僧歎口氣道:“唉,我癡長二百七十餘歲,卻連山門也未出過,真是坐井觀天,虛度一生了。”
三藏驚道:“老院主如此高壽,真是老神仙了!”
老僧嗬嗬笑道:“哪裏哪裏。”他嘴上不認,卻頗有自矜之意,於是又教小童獻茶。
此番吃茶與方才大有不同。隻見那羊脂玉的盤兒上托著三個法藍鑲金的茶盅,亮白銅壺上雕琢精細花紋,三杯香茶斟了半滿。
眼觀鼻嗅口嚐,竟是色香味俱全。唐僧哪裏吃過這等好茶,於是連連稱讚:“果然年深日久,積累甚多。”
那老僧擺擺手道:“實不相瞞,我這一生,最愛寶物。今聞長老自上邦而來,想必大唐地大物博,定有許多寶貝,長老若有一二,可否取出讓我一觀,我也不枉此生了。”
三藏忙道:“我這出家人向來無為無能,哪有什麽寶貝,就有時,路程遙遠,也不能帶得。”
老僧笑笑道:“如此說來,那還是有了。我誠心誠意,想要看看大唐寶物與我這偏僻地界有何異同,長老也莫要太小氣了。”
悟空在旁邊暗自冷笑,這老僧倒是個氣迷心,天下寶貝哪有看盡之時,如此貪心,不生出事端才怪。隻是他知道取出袈裟便要生禍事,於是隻在一旁不做聲。起了促狹之心,暗道,過了今晚,明日一早便走,不管你這觀音禪院是菩薩設置也好,佛祖安排也罷,隻教你空忙一場。回頭我卻要看看你如何能湊夠九九八十一難。
隻聽唐僧道:“非是貧僧小氣,實在是沒有寶貝,總不能胡亂拿些尋常物事搪塞老院主。”
老僧道:“唉,隻我愛顯擺,這毛病本不該是我佛門弟子作為,卻也積習難改了。”說完,老僧一抬頭,看見了唐僧倚在牆角的那根九環錫杖,頓時一雙睡眼瞪得滾圓,起身踉蹌幾步,撲到九環錫杖旁,緊緊抱住錫杖,回頭怒視唐僧道:“還說沒寶貝,這錫杖,這錫杖……”他低頭仔細撫摸這根九環錫杖,眼中竟閃出淚光來。
一旁早驚倒了悟空,他本以為不拿出袈裟便萬事大吉,卻忘了這九環錫杖也是難得的寶貝。好一個觀音禪院的老院主,這一切真的都是他自主為之,沒有旁人的操縱嗎?(未完待續)
悟空於是道:“菩薩知道,這西天路上多磨多難,一步一坎,實在難行,若這般下去,莫說不知哪個年月能到,隻怕有始無終,豈不可損了菩薩英名?”
菩薩笑道:“你這猴子倒會說話,我卻與你說,我佛門中以信心成正果,你將來若有磨難,管教你呼天天應,叫地地靈,大不濟我走一遭來救你又有何妨?”說罷菩薩沉吟少許,自楊柳枝上取下三片細細的柳葉,右手一揚,柳葉便飛到悟空腦後,隱沒不見。
悟空摸了摸後腦,果然三根毫毛與眾不同,菩薩道:“我這楊柳,專解世間疾苦,能排萬難。你若遇到困境,這三根救命毫毛便能助你逃生。”
悟空大喜,唱個大喏道:“多謝菩薩!”菩薩擺了擺手,衣袂飄飄,歸南海去了。
悟空引白龍馬來見唐僧,此時揭諦伽藍皆已退去,唐僧見白馬失而複得自然歡喜,隻是細看一番,道:“這馬兒比先前那匹神駿許多,卻是為何?”
悟空笑道:“師父,這白馬非尋常馬匹,乃是西海玉龍受觀音點化,專為馱師父去西天而用。”唐僧聽了,又跪地朝天拜了幾拜。
起身後,唐僧看著白龍馬,歎口氣道:“這馬好是好,隻是沒有鞍韉,又如何能騎。”這時早有蛇盤山土地山神過來,手裏托著一副金線銀星雕寶鞍,又配上三股紫金繩,雲扇描金舞獸轡頭,千錘百煉磨鐵環嚼,安在白龍馬背上,如同量身定做一般。
唐僧拜倒便謝,嚇得土地山神急忙還禮,口中高叫:“使不得使不得!”一旁笑倒了孫悟空,這唐僧前世乃是如來二弟子,地位比山神土地高出多少級都數不清,今世雖是凡人,但若取經成功,也是西天成佛的人物,哪個山神土地敢對他不敬?
白龍馬得了鞍韉,昂首一聲長嘶,將唐僧那視若珍寶的包袱吐在地上,悟空將包袱係在馬背上,不由得一陣冷笑。白龍馬這一招,叫做釜底抽薪,先將你通關文牒扣下,你唐三藏若不帶我西行,那便過不了眾多國度關卡,果然好算計。
唐僧騎上馬,又有鷹愁澗水神劃船送二人一馬過了澗,終於龍子歸真化馬形,唐僧收了心猿意馬,這才壯誌滿懷奔向西來。
白龍馬果然不俗,哪裏還用悟空前麵探路,管他崇山峻嶺,河流溪澗隻揚開四蹄趟過,路上有些狼蟲虎豹,但聞白龍馬氣息,早就逃之夭夭了。
如此安安穩穩行了兩個月,也不知趕了多少路,隻覺路上冰雪漸融,又值早春時候。但見山林錦翠乍現色,草木逢暖綻新芽;梅英落盡,柳眼初開時節,師徒邊行邊賞玩春光,倒也不亦樂乎。
悟空最是心急,他雖也要去取經,卻別有他圖,隻盼路上多遇幾個妖怪,才好揭開西遊謎底。隻是急也沒有辦法,白龍馬得了觀音號令,半點法力也不敢施展,隻能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過。
這一日,夕陽將落,望著天邊雲霞,唐僧道:“這兩月來,不見日升,隻見日落,一路上,連村落都不見幾個,真是怪了。”
悟空道:“師父莫急,你看前麵不是有了人家!”
唐僧抬目觀看,果然前麵山凹中露出飛簷幾角,樓台座座,唐僧心中大喜,道:“不是人家,倒像是我佛門寺院!”
唐僧催起馬來,一陣疾行,繞過山去,便到了門首,果然是座寺院。這寺院景致別具一格,殿閣廊房層層迭迭,兩路鬆篁,一林檜柏,鍾鼓樓上清音繚繞,浮屠塔頂寶光氤氳。真有安禪僧定性,啼樹鳥音閑之妙。
詩曰:上刹祇園隱翠窩,招提勝景賽婆婆。果然淨土人間少,天下名山僧占多。
長老下了馬,行者取下行李,便要進門去。
隻見那門裏走出兩個僧人,為首的那個手裏提著木魚,嘴裏念念叨叨不知說些什麽,見唐僧氣度不凡,坐騎俊美,急忙停了念經,堆起笑容道:“長老哪裏來的,快入內飲杯茶。”
唐僧答禮道:“我乃東土大唐差往西天大雷音寺拜佛求經的,行到此處天色將晚,欲借上刹一宵。”
<a id="ads" href="http:///"></a>
那和尚道:“還請進裏坐。”三藏持九環錫杖在前行走,悟空牽馬跟在後麵,那和尚見悟空竟是隻猢猻,稍有些驚懼,低聲問同伴道:“那牽馬的是什麽東西?”悟空怎會理他,唐僧卻聽見這話,回頭道:“那是我收的徒弟,容貌雖怪,卻是個好人。”
進了山門,見正殿上書四個大字——觀音禪院。悟空見了這幾個字,心中一個激靈,這可不正是丟袈裟的地方,自己可要留意些了。不是怕多事,但求能在事端中有所收獲,才是此行目的。
天下寺院數以千萬計數,所敬拜的卻各有不同。本寺僧眾心中信的是誰,便要敬拜那尊神祗。算來數去,自然敬拜佛老如來的最多,除此之外,敬拜阿彌陀佛、彌勒尊者的也不在少數。四大菩薩中,唯有觀音所受香火最多,便與眾佛相比,也不落下風。
蓋因觀音大士在世間慈航普度,隨緣救苦救難,因此,也化現出許多菩薩形相,比如送子觀音、楊柳觀音、白衣觀音、魚籃觀音、水月觀音、灑水觀音……世人見得多了,便道觀世音菩薩共有千麵之多。有偈頌說得好:“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唐僧見是觀音禪院,自然心中歡喜,便道:“弟子多次承蒙菩薩聖恩,未及叩謝。今遇禪院,就如見菩薩本身無異,正好拜謝。”
那和尚聞言,便打開了殿門,請三藏朝拜。唐僧放下禪杖,跪在殿上拜了幾拜,念幾段《大悲咒》,這才重又解韁牽馬,抬了行李,轉過正殿,徑入後房,坐好後先飲了兩杯清茶,才上齋飯。
用了齋飯,才是酉時,天光尚早,隻聽後麵腳步聲響,有兩個伶俐童子,攙著一個老者出來。這老者,老的看不出多大年紀,滿臉皺紋如幹癟的橘皮一般,但一身打扮卻頗為不俗。方帽上嵌拇指大的貓眼石,一雙僧鞋鑲滿玉石珍珠,就連拐杖上也都晶亮耀眼。
唐僧正想,莫不是本寺的大施主在此?隻聽眾僧一齊向這老者施禮道:“恭迎師祖。”原來這富家翁打扮的老者竟是本寺住持。
唐僧見主人來了,也躬身施禮道:“老院主,弟子有禮了。”那老僧還了禮,又各落座。
老僧道:“適間兒孫們說東土大唐來的長老,我才出來奉見,果然一表人才,氣度非凡。”
三藏道:“老院主謬讚了,輕造寶山,還請恕罪!”
老僧道:“不敢不敢!隻不知東土到此,有多少路程?”
三藏道:“隻怕也有萬裏之遙了。”
老僧歎口氣道:“唉,我癡長二百七十餘歲,卻連山門也未出過,真是坐井觀天,虛度一生了。”
三藏驚道:“老院主如此高壽,真是老神仙了!”
老僧嗬嗬笑道:“哪裏哪裏。”他嘴上不認,卻頗有自矜之意,於是又教小童獻茶。
此番吃茶與方才大有不同。隻見那羊脂玉的盤兒上托著三個法藍鑲金的茶盅,亮白銅壺上雕琢精細花紋,三杯香茶斟了半滿。
眼觀鼻嗅口嚐,竟是色香味俱全。唐僧哪裏吃過這等好茶,於是連連稱讚:“果然年深日久,積累甚多。”
那老僧擺擺手道:“實不相瞞,我這一生,最愛寶物。今聞長老自上邦而來,想必大唐地大物博,定有許多寶貝,長老若有一二,可否取出讓我一觀,我也不枉此生了。”
三藏忙道:“我這出家人向來無為無能,哪有什麽寶貝,就有時,路程遙遠,也不能帶得。”
老僧笑笑道:“如此說來,那還是有了。我誠心誠意,想要看看大唐寶物與我這偏僻地界有何異同,長老也莫要太小氣了。”
悟空在旁邊暗自冷笑,這老僧倒是個氣迷心,天下寶貝哪有看盡之時,如此貪心,不生出事端才怪。隻是他知道取出袈裟便要生禍事,於是隻在一旁不做聲。起了促狹之心,暗道,過了今晚,明日一早便走,不管你這觀音禪院是菩薩設置也好,佛祖安排也罷,隻教你空忙一場。回頭我卻要看看你如何能湊夠九九八十一難。
隻聽唐僧道:“非是貧僧小氣,實在是沒有寶貝,總不能胡亂拿些尋常物事搪塞老院主。”
老僧道:“唉,隻我愛顯擺,這毛病本不該是我佛門弟子作為,卻也積習難改了。”說完,老僧一抬頭,看見了唐僧倚在牆角的那根九環錫杖,頓時一雙睡眼瞪得滾圓,起身踉蹌幾步,撲到九環錫杖旁,緊緊抱住錫杖,回頭怒視唐僧道:“還說沒寶貝,這錫杖,這錫杖……”他低頭仔細撫摸這根九環錫杖,眼中竟閃出淚光來。
一旁早驚倒了悟空,他本以為不拿出袈裟便萬事大吉,卻忘了這九環錫杖也是難得的寶貝。好一個觀音禪院的老院主,這一切真的都是他自主為之,沒有旁人的操縱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