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表麵上老成穩重,竟然幹出這等事來。
但是,如果站在她的角度看問題,對她的心情也不難理解。
在電梯上,風野仍然在沉思。身為妻子,當有急事時卻沒辦法與丈夫聯絡上。丈夫出差在大阪過夜,旅館裏卻找不著人。倘非不得已,妻子是不會把電話打到袊子處的。
問比自己年輕、俘獲了自己丈夫的女人“我丈夫在你那兒嗎?”作妻子的肯定感到羞辱難當。
既然毅然決然地打這個電話,不把心中積怨傾倒出來就不能求得內心平衡。隻有吹噓丈夫如何愛著自己,如何與丈夫親密無間,才能抹去蒙受的羞辱。正是這種急切的報復心情才使妻子誇大其辭的吧。
夾在兩個女人之間的風野,完全理解雙方的心情,冷靜下來看,兩個都有各自的道理。
風野有時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雖處於這三角關係的頂點位置,但可以置身其外,冷眼相向,仿佛自己是局外人,對兩個女人的嚴重對立反倒震驚、恐慌,不知所措。
然而,風野是沒資格唱高調的。無論多麽無聊,多麽沒有價值的爭端,始作俑者,非風野其誰?如果沒有風野這種男人攪在中間,兩個根本不相識的女人之間何來矛盾?風野製造了爭鬥的原因,哪有資格作壁上觀評論什麽“無謂的爭鬥”呢?既然知道“無謂”,為什麽又不努力製止它的發生呢?
想到這些,風野再一次痛恨起自己的無能。
天陰沉沉的,看不到星星、月亮。
九點鍾剛過,街角的雜貨店還沒關門,香菸櫃前紅色的公用電話擺在那裏。風野走過去,往周圍看了一下,然後撥通了家裏的電話。
因為出了市區,所以風野先多塞進幾枚十元硬幣。話筒中聽得鈴聲剛響,就傳來小女兒的聲音。
“爸爸,你在哪兒?”
“在外邊,把媽媽叫來。”
妻子好像在別的房間,稍過片刻才接了電話。
“是我呀,誰找我啊?”
“你在哪兒啊?現在。”
跟孩子剛才的問題一樣。風野壓低嗓門說:
“我在大阪,是不是有什麽事了?”
“可是旅館裏找不到你啊。”
“我想著或許今天趕回來,所以把房退了。”
“你在哪兒打電話呢?”
“啊,我不過是問問,怕有什麽事。”
“那你沒有問過別人嗎?”
“沒有哇!快告訴我有事沒有?”
“有個叫村鬆的來了個電話,說有急事要見你。”
村鬆是雜誌《東亞周刊》的主編,他與自己的這次大阪出差沒什麽直接關係,所以沒有告訴他自己去了哪裏。
“什麽事啊?”
風野一直在為《東亞周刊》的“走近名人”欄目寫連載,不但每期均按時交稿,連丟漏字、錯別字都沒有。
“他好像慌慌張張的樣子。”
“知道了,我立刻給他去電話問問。”
風野剛要放下話筒,妻子搶了一句問:“今天回來嗎?”
“我在大阪,這麽晚了怎麽回去?”
“那你得找個地方住下吧?”
“住哪兒還沒定呢。”
妻子那邊沉默一下,接著傳來冷冰冰的質問:
“跟你說過吧,就怕有這種事,去哪兒了,應先跟家裏交待清楚。”
風野沒再答話,掛上電話。從電話機的退幣口嘩啦嘩啦地滾出好幾枚十圓的硬幣。
總覺得妻子好像看見了自己回到袊子那裏。自己說在大阪,妻子恐怕已一眼識破。風野掛上電話後才發現自己說漏了嘴——頭一句話是“誰找我?”又強調“我在大阪”。現在隻好不再想這事了。
雖然已經晚上九點多了,但是因為今天是截稿日,所以編輯們應當在辦公室。風野打了個電話,先是個小青年接的,馬上主編就接過了電話。
“您給我家打過電話了”
“是的,正等著你呢。”
好像主編在看稿件,話筒裏傳來翻頁的聲音。
“是這麽回事。上期登的那個叫益山的,說要告咱們。”
在上星期《東亞周刊》的“走近名人”欄裏,風野寫了帝立大學理事長益山太一郎。文章由採訪劄記和作者印象、益山照片構成。
“哪兒出了問題?”
“就是與政界的關聯那一段。說他在二戰前滿州的某機關的隱秘活動中十分活躍。”
“事實終歸是事實啊!”
“你說的不錯。但是,人家指責說是毫無根據的中傷,嚴重破壞了本人的形象。事實擺在那裏,我們不予理睬也沒什麽。不過對手可不是一般人物啊。”
主編似乎已膽怯了三分。
“或許寫篇認錯聲明就能化解此事。這個欄目是請你執筆的,所以……”
這個專欄的最後確實是簽了“風野”名字中的“野”字。
“我覺得自己沒寫錯什麽。”
“這我知道。他們有錢,還和右翼勾結著,如果事鬧大了,這些人可什麽都幹得出來。”
可以想像到,如果與益山一夥對簿公堂,將是極為麻煩的。
“那,主編您是怎麽考慮的?”
“我自然也想就這麽挺下去。但是局長他們的意思是讓讓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哎,電話上不好談。你在什麽地方?”
“就在東京。”
“不是大阪嗎?”
“我剛趕回來。”
“能不能現在過來一下?”
“行。”
這下可沒工夫與妻子、袊子糾纏了。
風野來到大路上,攔了輛計程車。本來走幾步就是車站,但是,風野心中一急就不想坐電車。
這些年寫過各種各樣內容的稿件,像這次要被人家控告還是頭一遭。
雖然事出意外,但仔細一想,在寫那篇文章時可能自己多少有點意氣用事。
剛動筆時還想著考慮對方的承受能力,遺詞用語還有所克製,後來就有些疏忽了。按說,寫這類文章,危言聳聽一點才受讀者歡迎。單單是人物介紹的話誰都會寫,平淡無奇。寫署名文章時總想博“出位”,所以往往筆法鋒芒畢露,言辭過激。
總之,吸引讀者與侵害個人隱私關係微妙。
計程車到神田的公司時已近十點。
入夜後的樓群十分安靜。隻有出版社大樓的一角還亮著燈。
風野正要從東亞公司的後門進去,忽然收住腳步,朝正門入口處的公用電話走過去給袊子打了個電話。
“我現在到公司了。”
風野的意思是我沒回家,但袊子那邊沒有出聲。看樣子還在為剛才的事生氣。在對方生氣時,對其施以更大的震動就能平息怒氣。比如,外宿不歸被老婆申斥時,不低頭謝罪,而以暫時不回家相要挾時,老婆就慌得顧不上生氣了。當然,使用這種方法自己也需要有豁出去的精神準備。
“出大事了。”
風野長嘆一聲,袊子似乎有些慌了神。
“你怎麽了?”
“可能被起訴,讓抓走。”
“這不是真的,出什麽事了?”
“上星期寫的連載把右翼分子的大人物給得罪了。”
風野簡單地敘述了主編剛才講的情況。
“那今天你不能回來了嗎?”
“我現在必須去和主編談話,估計不會有大問題的。”
“真可怕,你當心些早點回來。”
“我不睡,等你的電話。”
看來虛張聲勢很奏效。反正袊子已經溫柔如初。可以放心了。
風野向門衛說明身份,走進電梯,《東亞周刊》的主編室在三層電梯門的左側。風野進屋時,主編剛吃完夜餐的米飯盒。
“辛苦了,來得很快嘛。”
主編說著把餐具往桌子的一邊推了推,在桌子右側坐下。
“這事還挺麻煩啊。”
因為明天要發排稿樣,編輯部裏有十幾個人在加班。其中還有風野熟識的攝影記者。大家進進出出的一派忙碌景象。
“現在的情況怎麽樣?”
“我原先想靜觀對方的下一步行動,再考慮對應辦法。今天打電話來的自稱是益山的秘書。他說‘決不能這麽完了,立即登出整頁篇幅的認錯聲明!’態度極為強硬。眼下必須馬上定下來是否在下星期雜誌上刊登。”
“這事不值得大張旗鼓地認錯道歉吧?”
但是,如果站在她的角度看問題,對她的心情也不難理解。
在電梯上,風野仍然在沉思。身為妻子,當有急事時卻沒辦法與丈夫聯絡上。丈夫出差在大阪過夜,旅館裏卻找不著人。倘非不得已,妻子是不會把電話打到袊子處的。
問比自己年輕、俘獲了自己丈夫的女人“我丈夫在你那兒嗎?”作妻子的肯定感到羞辱難當。
既然毅然決然地打這個電話,不把心中積怨傾倒出來就不能求得內心平衡。隻有吹噓丈夫如何愛著自己,如何與丈夫親密無間,才能抹去蒙受的羞辱。正是這種急切的報復心情才使妻子誇大其辭的吧。
夾在兩個女人之間的風野,完全理解雙方的心情,冷靜下來看,兩個都有各自的道理。
風野有時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雖處於這三角關係的頂點位置,但可以置身其外,冷眼相向,仿佛自己是局外人,對兩個女人的嚴重對立反倒震驚、恐慌,不知所措。
然而,風野是沒資格唱高調的。無論多麽無聊,多麽沒有價值的爭端,始作俑者,非風野其誰?如果沒有風野這種男人攪在中間,兩個根本不相識的女人之間何來矛盾?風野製造了爭鬥的原因,哪有資格作壁上觀評論什麽“無謂的爭鬥”呢?既然知道“無謂”,為什麽又不努力製止它的發生呢?
想到這些,風野再一次痛恨起自己的無能。
天陰沉沉的,看不到星星、月亮。
九點鍾剛過,街角的雜貨店還沒關門,香菸櫃前紅色的公用電話擺在那裏。風野走過去,往周圍看了一下,然後撥通了家裏的電話。
因為出了市區,所以風野先多塞進幾枚十元硬幣。話筒中聽得鈴聲剛響,就傳來小女兒的聲音。
“爸爸,你在哪兒?”
“在外邊,把媽媽叫來。”
妻子好像在別的房間,稍過片刻才接了電話。
“是我呀,誰找我啊?”
“你在哪兒啊?現在。”
跟孩子剛才的問題一樣。風野壓低嗓門說:
“我在大阪,是不是有什麽事了?”
“可是旅館裏找不到你啊。”
“我想著或許今天趕回來,所以把房退了。”
“你在哪兒打電話呢?”
“啊,我不過是問問,怕有什麽事。”
“那你沒有問過別人嗎?”
“沒有哇!快告訴我有事沒有?”
“有個叫村鬆的來了個電話,說有急事要見你。”
村鬆是雜誌《東亞周刊》的主編,他與自己的這次大阪出差沒什麽直接關係,所以沒有告訴他自己去了哪裏。
“什麽事啊?”
風野一直在為《東亞周刊》的“走近名人”欄目寫連載,不但每期均按時交稿,連丟漏字、錯別字都沒有。
“他好像慌慌張張的樣子。”
“知道了,我立刻給他去電話問問。”
風野剛要放下話筒,妻子搶了一句問:“今天回來嗎?”
“我在大阪,這麽晚了怎麽回去?”
“那你得找個地方住下吧?”
“住哪兒還沒定呢。”
妻子那邊沉默一下,接著傳來冷冰冰的質問:
“跟你說過吧,就怕有這種事,去哪兒了,應先跟家裏交待清楚。”
風野沒再答話,掛上電話。從電話機的退幣口嘩啦嘩啦地滾出好幾枚十圓的硬幣。
總覺得妻子好像看見了自己回到袊子那裏。自己說在大阪,妻子恐怕已一眼識破。風野掛上電話後才發現自己說漏了嘴——頭一句話是“誰找我?”又強調“我在大阪”。現在隻好不再想這事了。
雖然已經晚上九點多了,但是因為今天是截稿日,所以編輯們應當在辦公室。風野打了個電話,先是個小青年接的,馬上主編就接過了電話。
“您給我家打過電話了”
“是的,正等著你呢。”
好像主編在看稿件,話筒裏傳來翻頁的聲音。
“是這麽回事。上期登的那個叫益山的,說要告咱們。”
在上星期《東亞周刊》的“走近名人”欄裏,風野寫了帝立大學理事長益山太一郎。文章由採訪劄記和作者印象、益山照片構成。
“哪兒出了問題?”
“就是與政界的關聯那一段。說他在二戰前滿州的某機關的隱秘活動中十分活躍。”
“事實終歸是事實啊!”
“你說的不錯。但是,人家指責說是毫無根據的中傷,嚴重破壞了本人的形象。事實擺在那裏,我們不予理睬也沒什麽。不過對手可不是一般人物啊。”
主編似乎已膽怯了三分。
“或許寫篇認錯聲明就能化解此事。這個欄目是請你執筆的,所以……”
這個專欄的最後確實是簽了“風野”名字中的“野”字。
“我覺得自己沒寫錯什麽。”
“這我知道。他們有錢,還和右翼勾結著,如果事鬧大了,這些人可什麽都幹得出來。”
可以想像到,如果與益山一夥對簿公堂,將是極為麻煩的。
“那,主編您是怎麽考慮的?”
“我自然也想就這麽挺下去。但是局長他們的意思是讓讓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哎,電話上不好談。你在什麽地方?”
“就在東京。”
“不是大阪嗎?”
“我剛趕回來。”
“能不能現在過來一下?”
“行。”
這下可沒工夫與妻子、袊子糾纏了。
風野來到大路上,攔了輛計程車。本來走幾步就是車站,但是,風野心中一急就不想坐電車。
這些年寫過各種各樣內容的稿件,像這次要被人家控告還是頭一遭。
雖然事出意外,但仔細一想,在寫那篇文章時可能自己多少有點意氣用事。
剛動筆時還想著考慮對方的承受能力,遺詞用語還有所克製,後來就有些疏忽了。按說,寫這類文章,危言聳聽一點才受讀者歡迎。單單是人物介紹的話誰都會寫,平淡無奇。寫署名文章時總想博“出位”,所以往往筆法鋒芒畢露,言辭過激。
總之,吸引讀者與侵害個人隱私關係微妙。
計程車到神田的公司時已近十點。
入夜後的樓群十分安靜。隻有出版社大樓的一角還亮著燈。
風野正要從東亞公司的後門進去,忽然收住腳步,朝正門入口處的公用電話走過去給袊子打了個電話。
“我現在到公司了。”
風野的意思是我沒回家,但袊子那邊沒有出聲。看樣子還在為剛才的事生氣。在對方生氣時,對其施以更大的震動就能平息怒氣。比如,外宿不歸被老婆申斥時,不低頭謝罪,而以暫時不回家相要挾時,老婆就慌得顧不上生氣了。當然,使用這種方法自己也需要有豁出去的精神準備。
“出大事了。”
風野長嘆一聲,袊子似乎有些慌了神。
“你怎麽了?”
“可能被起訴,讓抓走。”
“這不是真的,出什麽事了?”
“上星期寫的連載把右翼分子的大人物給得罪了。”
風野簡單地敘述了主編剛才講的情況。
“那今天你不能回來了嗎?”
“我現在必須去和主編談話,估計不會有大問題的。”
“真可怕,你當心些早點回來。”
“我不睡,等你的電話。”
看來虛張聲勢很奏效。反正袊子已經溫柔如初。可以放心了。
風野向門衛說明身份,走進電梯,《東亞周刊》的主編室在三層電梯門的左側。風野進屋時,主編剛吃完夜餐的米飯盒。
“辛苦了,來得很快嘛。”
主編說著把餐具往桌子的一邊推了推,在桌子右側坐下。
“這事還挺麻煩啊。”
因為明天要發排稿樣,編輯部裏有十幾個人在加班。其中還有風野熟識的攝影記者。大家進進出出的一派忙碌景象。
“現在的情況怎麽樣?”
“我原先想靜觀對方的下一步行動,再考慮對應辦法。今天打電話來的自稱是益山的秘書。他說‘決不能這麽完了,立即登出整頁篇幅的認錯聲明!’態度極為強硬。眼下必須馬上定下來是否在下星期雜誌上刊登。”
“這事不值得大張旗鼓地認錯道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