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上梁
這手藝確定讓我混年代文? 作者:怡紅院的布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菜很快王招娣又做了一份,周成多吃的兩個窩頭也由王愛國進來把糧食要了出去,做成了貼餅子。
周成沒有再出去,其餘人在做好飯後,都出去吃了。
李弘文和白玫瑰兩人也不例外,不過他們倆隻吃了幾口就不吃了,國營飯店裏的紅燒肉還在肚子裏呢,吃不下。
至於窩頭兩人都收了起來,這是自己的糧食,今天吃不下,明天再吃,沒人會大方的把糧食送給別人。
就算空間裏有大把糧食的白玫瑰也一樣。
吃完飯洗完碗,就各自都回了屋,沒人有心情再聊天,所以今天的知青點燈黑的特別早。
之後幾天周成和馬愛民就沒有說過一句話,跟王愛國和史愛黨的話也非常少,倒是跟孫小鳳走的有點近,不過也沒人多在意。
孫小鳳跟知青點的男知青經常這樣,沒人在意。
也不對,應該說之前有人在意,但現在在意的馬愛民史愛黨換了在意對象,盯上了更漂亮的白玫瑰,所以就不在意了。
白玫瑰倒是沒有給兩人什麽機會,但是兩人還是樂此不疲的主動湊上去。
李弘文與白玫瑰兩人的房子也在這幾天裏逐漸開始立了起來,眼看著就要立梁了。
“弘文,你跟白知青這是都要弄院子?”
這天從地裏回來後,王愛國沒事出來溜達來到李弘文院子前,好奇的對李弘文道。
要知道整個靠山屯的房子,多數都是沒有土坯院牆的,基本上都是用一米多高的樹枝木頭什麽的一圍,留個門就算是院牆了。
也就家裏條件好的趙大山還有另外幾家弄了院牆。
“嗯,我這個人喜歡安靜,再者有個院子夏天了想在院子裏衝個涼什麽的,也方便。”
點點頭,李弘文回道。
建院子是在跟趙大山說的時候就定下來的,這一點他與白玫瑰出奇的一致,都沒有猶豫,哪怕為此要多掏不少錢。
白玫瑰是為了不讓人看到她取東西,還有吃好吃的,李弘文則純粹就是因為他的手藝活不能見光。
“也對,你不說我都忘了我家裏那邊也都是有院牆的,來到這邊才知道還有這樣的院牆。”
王愛國點點頭笑道,他是晉省人,在晉省院子都是有院牆的,基本上最低也得有一人高,像這邊隻是圍一下的情況基本沒有的。
“有個院牆好呀,我還記得小時候,夏天天氣熱的時候,全家都會睡在院子裏,別提多愜意了。”
像是突然被打開了回憶的門,王愛國開始回憶起了小時候的事情。
“那你也自己弄個院子呀,知青點的情況你也看到了,之後再來人,說不定比今天還熱鬧。”
李弘文笑著道。
“我就算了,沒你那麽有錢,每年隊上分的那點錢全寄回家裏了,哪有錢蓋房?”
搖搖頭,王愛國回道,他家裏條件不算太好,所以每年全工分下來掙的錢和糧食他都會給家裏寄一些,蓋房這種事他是不敢想的。
“再有,我相信我們終歸有一天是要回城的,到時候這個房子怎麽辦?又帶不走!”
要說這些知青裏,王愛國可能是除了白玫瑰和李弘文外,最堅信示來會有回城一天的人,所以就算他有錢他也不會把錢花在蓋房這種事上,何況還沒有。
“到時候再說到時候的話吧,我前兩天去縣裏的時候,買了本數學和物理的書,不過有些地方不太懂,等過幾天等我房子蓋好了,你過來給我指導指導唄!”
李弘文聳聳肩,就算知道能回城他這房也是必須要蓋的,所以不在這個問題上多聊,把話題轉到了學習上。
“我看到你這兩天看的書不一樣了,沒問題,不過這書你先借我一本看看,到時候咱們互相學習!”
王愛國其實今天過來也有這方麵的原因,他帶的書基本都看了好多遍了,這兩天見李弘文手裏的書不一樣了,就存了過來借書看看的心思。
至李弘文說的等房蓋好再請教他的事,不是現在請教,他也覺得妥當,畢竟現在知青點裏人太多,自己看書行,一起討論就有點引人注目了。
“行,我這兩天看的是數學,那本物理就先借你看吧。”
這個當然沒問題了,反正李弘文也不能同時看兩本,這事說完,王愛國幫著李弘文給蓋房子的這些村民幹了點力所能及的活後,在村民下工後才一起跟李弘文回的知青點。
第二天李弘文沒有去上工,因為蓋的房子今天要上梁了。
這是大事!
就算擱到現代,在農村蓋房子上梁也是大事,要請吃飯放鞭炮什麽的。
不過,這個時候條件有限,就沒有那麽多講究了,在拿著毛筆在大梁上寫了誰誰誰在什麽日子上梁之類的字後,李弘文就幫著村民們把梁給上上了。
“謝謝各位叔伯,按說蓋房應該管飯的,但我這條件不便,也沒法管飯,這是我一點心意,叔伯們拿著。”
李弘文把事先準備好的硬糖拿出來笑著分給幹活的村民。
說實話這個時候的村民還是質樸,幹活真的沒挑,沒有一個偷奸耍滑的。
“不用這麽客氣,你這都給了錢的,我們當然得好好賣力氣。”
幾人中領頭的大師傅趙大栓笑著拒絕道,這位趙大山是本家兄弟,基本上所有的活都能拿,聽說以前還出去給別人蓋過房。
“就是點糖,栓子叔你來分吧,一人拿一點,到時候回家給孩子們甜個嘴。”李弘文既然拿出來了就不可能收回去,見其他人也沒有人過來拿,直接把整個袋子都塞到了趙大栓的手裏。“對了,栓子叔,咱村誰木匠活好呀,這房子馬上也完工了,我這屋裏得整幾個櫃子桌子啥的。”
“這你可問對人了,我兄弟,大柱,那手藝在這十裏八鄉都是排的上號的,晚上我去跟他說一聲,讓他明天過來一趟,你放心保證讓他給你整的板板正正地。”
推了幾下沒推了,趙大栓就把糖收下了。
周成沒有再出去,其餘人在做好飯後,都出去吃了。
李弘文和白玫瑰兩人也不例外,不過他們倆隻吃了幾口就不吃了,國營飯店裏的紅燒肉還在肚子裏呢,吃不下。
至於窩頭兩人都收了起來,這是自己的糧食,今天吃不下,明天再吃,沒人會大方的把糧食送給別人。
就算空間裏有大把糧食的白玫瑰也一樣。
吃完飯洗完碗,就各自都回了屋,沒人有心情再聊天,所以今天的知青點燈黑的特別早。
之後幾天周成和馬愛民就沒有說過一句話,跟王愛國和史愛黨的話也非常少,倒是跟孫小鳳走的有點近,不過也沒人多在意。
孫小鳳跟知青點的男知青經常這樣,沒人在意。
也不對,應該說之前有人在意,但現在在意的馬愛民史愛黨換了在意對象,盯上了更漂亮的白玫瑰,所以就不在意了。
白玫瑰倒是沒有給兩人什麽機會,但是兩人還是樂此不疲的主動湊上去。
李弘文與白玫瑰兩人的房子也在這幾天裏逐漸開始立了起來,眼看著就要立梁了。
“弘文,你跟白知青這是都要弄院子?”
這天從地裏回來後,王愛國沒事出來溜達來到李弘文院子前,好奇的對李弘文道。
要知道整個靠山屯的房子,多數都是沒有土坯院牆的,基本上都是用一米多高的樹枝木頭什麽的一圍,留個門就算是院牆了。
也就家裏條件好的趙大山還有另外幾家弄了院牆。
“嗯,我這個人喜歡安靜,再者有個院子夏天了想在院子裏衝個涼什麽的,也方便。”
點點頭,李弘文回道。
建院子是在跟趙大山說的時候就定下來的,這一點他與白玫瑰出奇的一致,都沒有猶豫,哪怕為此要多掏不少錢。
白玫瑰是為了不讓人看到她取東西,還有吃好吃的,李弘文則純粹就是因為他的手藝活不能見光。
“也對,你不說我都忘了我家裏那邊也都是有院牆的,來到這邊才知道還有這樣的院牆。”
王愛國點點頭笑道,他是晉省人,在晉省院子都是有院牆的,基本上最低也得有一人高,像這邊隻是圍一下的情況基本沒有的。
“有個院牆好呀,我還記得小時候,夏天天氣熱的時候,全家都會睡在院子裏,別提多愜意了。”
像是突然被打開了回憶的門,王愛國開始回憶起了小時候的事情。
“那你也自己弄個院子呀,知青點的情況你也看到了,之後再來人,說不定比今天還熱鬧。”
李弘文笑著道。
“我就算了,沒你那麽有錢,每年隊上分的那點錢全寄回家裏了,哪有錢蓋房?”
搖搖頭,王愛國回道,他家裏條件不算太好,所以每年全工分下來掙的錢和糧食他都會給家裏寄一些,蓋房這種事他是不敢想的。
“再有,我相信我們終歸有一天是要回城的,到時候這個房子怎麽辦?又帶不走!”
要說這些知青裏,王愛國可能是除了白玫瑰和李弘文外,最堅信示來會有回城一天的人,所以就算他有錢他也不會把錢花在蓋房這種事上,何況還沒有。
“到時候再說到時候的話吧,我前兩天去縣裏的時候,買了本數學和物理的書,不過有些地方不太懂,等過幾天等我房子蓋好了,你過來給我指導指導唄!”
李弘文聳聳肩,就算知道能回城他這房也是必須要蓋的,所以不在這個問題上多聊,把話題轉到了學習上。
“我看到你這兩天看的書不一樣了,沒問題,不過這書你先借我一本看看,到時候咱們互相學習!”
王愛國其實今天過來也有這方麵的原因,他帶的書基本都看了好多遍了,這兩天見李弘文手裏的書不一樣了,就存了過來借書看看的心思。
至李弘文說的等房蓋好再請教他的事,不是現在請教,他也覺得妥當,畢竟現在知青點裏人太多,自己看書行,一起討論就有點引人注目了。
“行,我這兩天看的是數學,那本物理就先借你看吧。”
這個當然沒問題了,反正李弘文也不能同時看兩本,這事說完,王愛國幫著李弘文給蓋房子的這些村民幹了點力所能及的活後,在村民下工後才一起跟李弘文回的知青點。
第二天李弘文沒有去上工,因為蓋的房子今天要上梁了。
這是大事!
就算擱到現代,在農村蓋房子上梁也是大事,要請吃飯放鞭炮什麽的。
不過,這個時候條件有限,就沒有那麽多講究了,在拿著毛筆在大梁上寫了誰誰誰在什麽日子上梁之類的字後,李弘文就幫著村民們把梁給上上了。
“謝謝各位叔伯,按說蓋房應該管飯的,但我這條件不便,也沒法管飯,這是我一點心意,叔伯們拿著。”
李弘文把事先準備好的硬糖拿出來笑著分給幹活的村民。
說實話這個時候的村民還是質樸,幹活真的沒挑,沒有一個偷奸耍滑的。
“不用這麽客氣,你這都給了錢的,我們當然得好好賣力氣。”
幾人中領頭的大師傅趙大栓笑著拒絕道,這位趙大山是本家兄弟,基本上所有的活都能拿,聽說以前還出去給別人蓋過房。
“就是點糖,栓子叔你來分吧,一人拿一點,到時候回家給孩子們甜個嘴。”李弘文既然拿出來了就不可能收回去,見其他人也沒有人過來拿,直接把整個袋子都塞到了趙大栓的手裏。“對了,栓子叔,咱村誰木匠活好呀,這房子馬上也完工了,我這屋裏得整幾個櫃子桌子啥的。”
“這你可問對人了,我兄弟,大柱,那手藝在這十裏八鄉都是排的上號的,晚上我去跟他說一聲,讓他明天過來一趟,你放心保證讓他給你整的板板正正地。”
推了幾下沒推了,趙大栓就把糖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