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這樣的事情:剛舉行過隆重熱鬧的婚禮,男方卻不能履行作為丈夫的義務,因此雙方不得不離婚。箇中的部分原因,就在做母親的身上,她們一味要求男孩聽話、乖巧。
女性都喜歡品行端正、有紳士風度的男人,不過當她得知這個男人在性方麵有障礙後恐怕就不會再迷戀於他。關於這一點,不僅普通女性心知肚明,就連處女在其潛意識中都對富有雄性魅力的男人充滿渴望。
一個男人若想在性的方麵磨鍊自己,或不願壓抑衝動而扭曲了自我,那麽有一個值得他考慮的選擇,即去花錢購買性服務。
探討到這裏,大家對去“那些”地方的男人,多多少少會抱以寬容的態度了吧?
正文 第七章 關於結婚(1)
結婚,意味著青春時代的結束。
至少,在男人們的內心裏,或多或少都抱有這種想法。
他們在內心深處會認為,能無拘無束盡情玩樂的時候僅在單身時期,一旦結了婚就不可能再如此縱情了。從新婚開始,青春——那燦爛的時期將成為過去,一切將被家庭這一框框所束縛,凡事都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意自在。
在某個朋友即將結婚時,男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感到些許的傷感和同情,“唉,這傢夥,看樣子好日子也要結束了。”
僅從以上這些例子或許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男人們隻在乎自身的快樂。其實反過來說,男人覺得結婚後再也不能隨意遊玩這種想法本身就是男人們重視家庭心理的一種反映。
事實上男人確實非常珍惜單身時代,希望趁年輕盡情地玩樂一番。在這點上,男女之間並無多大的差別。
最近雖然好像一談戀愛便馬上結婚的男人有所增多,但是男人的這一本能仍未發生多少變化。
男人能夠遠離結婚、保持徹底自由的時期,屈指算來大致不過是自踏出校門至三十歲之間的這幾年光陰罷了。
在此時期內,許多男人認為戀愛與結婚是兩件無特定聯繫的事情,因此他們不把結婚作為戀愛的最後階段。
當然這時期談戀愛最終能進入結婚階段的為數並不少。如果每對情侶都能平平穩穩地發展下去,倒也的確不錯,但要做到這一點卻並不容易,在本章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結婚前夕的男人對戀愛的真實想法。
對二十歲剛出頭,尚未意識到結婚一事的男子來說,最合適的伴侶是能夠在一起愉快地消磨時光的女子。
所謂“在一起愉快地消磨時光”,包括輕鬆地交談、歡快地交遊、共享相同的興趣愛好以及和諧的性生活。既然男子尚無結婚的意願,那麽對他們最有吸引力的便是開朗富有新鮮感的女子,而不是家庭。
這種場合,讓男人敬而遠之的是動不動就提出要結婚、竭力要把對方拉入家庭的女子。當男人還想保持單身盡情玩樂時,她們卻已早早地開始設想構築愛巢,盼望早日成婚。男人對女性的這種傾向十分警覺,一旦覺得她已認真考慮結婚事宜,男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糟糕”,隨即開始做出撤退準備。
於是,女人會通過“我們今後怎麽辦”,“某某人已結婚了”,以及“家裏人讓我去相親”之類的話語,委婉地向男方提出結婚要求。
男人若對此不置可否,女人們立刻會急躁不安,責問男人“你怎樣向我負責?”或“難道你隻是逢場作戲!”這類女子最讓男人頭痛,且最具殺傷力。
隻要發生了**關係,就必須結婚,對此男人們感到實在無法接受。如果認同這種說法便是認同“如果不打算結婚就不能談戀愛”這一邏輯。假若尚處在要求新娘必須是處女的、價值觀念異常保守的封建時代,這種說法或許會得到人們的認同。但時至提倡男女平等自由戀愛的今日,還拘泥於“既然以身相許,男人就應該擔起責任”這種觀念,那也顯得太與時代格格不入了。
還有一些女子會說,“既然彼此相愛,希望組織家庭不是順理成章的嗎?”乍看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愛情果真是至高無上的,隻要愛一個人就必須占據他全部的生活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恐怕男人便會視戀愛為危途從而敬而遠之了。
女性還有一句常用的台詞,“你讓我如此喜歡上了你,而你卻……”這句話亦有值得推敲之處。讓對方狂熱地愛上自己,男人的確應該負其中的部分責任,卻不是全部。對某人是否喜愛,原本是由自身意識決定的、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對方的責任,因此這種說法並不恰當。
想必看過《旅情)這部在電影史上享有盛譽的電影的人不在少數。影片中,奧黛莉·赫本扮演美國一家公司的女秘書。女主人公利用暑假來到義大利的威尼斯。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她認識了一名經營古董店的中年男子,兩人雙雙墜入情網。但是好景不長,假期結束後,女主人公不得不踏上歸途。在影片的最後,中年男子捧著白色梔子花在站台上尾隨列車奔跑,女秘書在車中透過車窗含淚回望,兩人的特寫鏡頭交錯穿插,演繹了一出動人的離別場麵,催人淚下。
為寫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散文,我去義大利作了一次專題訪問。我向一名當地船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假設你是電影中的男主人公,如果女主人公無法忘記你,再次回到你身邊要求和你生活在一起,你會怎麽辦?”
船夫聳聳肩回答道:
“如果這樣的話,反正我沒有提及要結婚之類的事,自然用不著負什麽責任。兩人在一起已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夏天,難道這還不夠嗎?如果沒有遇上我,等待她的隻能是一個無聊寂寞的假期;而正因為有了我,彼此才會有如此美好愉快的回憶,這一點我想她也應該明白的。”
對這名船夫的話,恐怕有不少男性內心抱有同感。不過,日本的男人雖然對此也有共鳴,但在內心某一角落,總還有一絲內疚感吧!
這種日本式的感覺,直至今日,在公司之類的組織內仍遺風甚重。同事間談戀愛,倘若男方對結婚一事猶豫不決遲遲不定時,朋友及其他同事們便會催促,“你打算讓她怎麽辦?”暗中施加壓力讓男方意識到他有責任承擔義務。
另外還有些女子以這種說法為理由找上司訴苦,“我現在和某某在談戀愛,可是……”這種現象之所以時常可見,其原因在於“既然兩人已發生了關係,男方就必須負起責任”這種觀念在日本仍非常根深蒂固。
相形之下,將結婚與戀愛視作兩碼事的女人很少。女性往往將結婚理解為戀愛發展的必然結果。說得過分一些,自和對方發生關係那一日起,女性便暗自盼望著同這個男人結婚了。
然而男人的愛情則顯得似乎沒有那麽執著。對他們來說戀愛和結婚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戀愛就是戀愛,而不是別的什麽。這種想法的差異或許就是造成男女間磨擦不斷的一個重要因素。
需要申明的是,我們這裏講的戀愛是指男女雙方間認真投入的戀愛,而不是那種在大城市裏演繹的不勝枚舉的愛情遊戲。這一點若事先不說清楚,以後容易導致誤解。
對於戀愛,男性希望能忠實於自己的感情,忠實於自己所愛的人,同時又如剛才船夫所說的,不願陷入過深,最理想的是能將它作為美好的回憶一直保持下去。總之,戀愛和結婚是兩碼事,因此結婚時選擇其他女性毫不為怪。
所以當女方要求結婚時,男人們往往會如此辯駁:“我是說過喜歡你,可我沒說過要和你結婚呀!”以此作為脫身之由。
可女性並不接受這一套。必要時,她們會去向上司求援,或向朋友們哭訴,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來促使願望得以實現。
尤其是在女方懷孕的情況下,男人更是插翅難飛,最終會被女方逼迫著乖乖就範。
這樣看來,雖然女性表麵上對戀愛表現得不怎麽主動,實際上與男人相比,在交往中女性往往更為積極地使用著各種手法。
“有人為我撮合相親的事,是不是去看一下”,“我要是去相親的話,你會不會吃醋?”等等,都是女性旁敲側擊對方的一種手段。男人若回答說:“那你就去看看吧。”女方必然會勃然大怒,“好你個沒心肝的”,“原來你根本不把我放在心上”。於是常常會因此產生一場口角。
為避免這類棘手的問題,男人們往往會從友人那兒聽取意見。對方會這樣忠告,“你最好對那個女人謹慎些”,或“你要是沒有和她結婚的想法,最好還是適可而止”。
於是,尚無結婚打算的男人為遠離這樣的麻煩事,就盡量同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子交往。因為年輕的女子也同樣渴望享受單身的自由,自然不會急於結婚。
女性都喜歡品行端正、有紳士風度的男人,不過當她得知這個男人在性方麵有障礙後恐怕就不會再迷戀於他。關於這一點,不僅普通女性心知肚明,就連處女在其潛意識中都對富有雄性魅力的男人充滿渴望。
一個男人若想在性的方麵磨鍊自己,或不願壓抑衝動而扭曲了自我,那麽有一個值得他考慮的選擇,即去花錢購買性服務。
探討到這裏,大家對去“那些”地方的男人,多多少少會抱以寬容的態度了吧?
正文 第七章 關於結婚(1)
結婚,意味著青春時代的結束。
至少,在男人們的內心裏,或多或少都抱有這種想法。
他們在內心深處會認為,能無拘無束盡情玩樂的時候僅在單身時期,一旦結了婚就不可能再如此縱情了。從新婚開始,青春——那燦爛的時期將成為過去,一切將被家庭這一框框所束縛,凡事都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意自在。
在某個朋友即將結婚時,男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感到些許的傷感和同情,“唉,這傢夥,看樣子好日子也要結束了。”
僅從以上這些例子或許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男人們隻在乎自身的快樂。其實反過來說,男人覺得結婚後再也不能隨意遊玩這種想法本身就是男人們重視家庭心理的一種反映。
事實上男人確實非常珍惜單身時代,希望趁年輕盡情地玩樂一番。在這點上,男女之間並無多大的差別。
最近雖然好像一談戀愛便馬上結婚的男人有所增多,但是男人的這一本能仍未發生多少變化。
男人能夠遠離結婚、保持徹底自由的時期,屈指算來大致不過是自踏出校門至三十歲之間的這幾年光陰罷了。
在此時期內,許多男人認為戀愛與結婚是兩件無特定聯繫的事情,因此他們不把結婚作為戀愛的最後階段。
當然這時期談戀愛最終能進入結婚階段的為數並不少。如果每對情侶都能平平穩穩地發展下去,倒也的確不錯,但要做到這一點卻並不容易,在本章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結婚前夕的男人對戀愛的真實想法。
對二十歲剛出頭,尚未意識到結婚一事的男子來說,最合適的伴侶是能夠在一起愉快地消磨時光的女子。
所謂“在一起愉快地消磨時光”,包括輕鬆地交談、歡快地交遊、共享相同的興趣愛好以及和諧的性生活。既然男子尚無結婚的意願,那麽對他們最有吸引力的便是開朗富有新鮮感的女子,而不是家庭。
這種場合,讓男人敬而遠之的是動不動就提出要結婚、竭力要把對方拉入家庭的女子。當男人還想保持單身盡情玩樂時,她們卻已早早地開始設想構築愛巢,盼望早日成婚。男人對女性的這種傾向十分警覺,一旦覺得她已認真考慮結婚事宜,男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糟糕”,隨即開始做出撤退準備。
於是,女人會通過“我們今後怎麽辦”,“某某人已結婚了”,以及“家裏人讓我去相親”之類的話語,委婉地向男方提出結婚要求。
男人若對此不置可否,女人們立刻會急躁不安,責問男人“你怎樣向我負責?”或“難道你隻是逢場作戲!”這類女子最讓男人頭痛,且最具殺傷力。
隻要發生了**關係,就必須結婚,對此男人們感到實在無法接受。如果認同這種說法便是認同“如果不打算結婚就不能談戀愛”這一邏輯。假若尚處在要求新娘必須是處女的、價值觀念異常保守的封建時代,這種說法或許會得到人們的認同。但時至提倡男女平等自由戀愛的今日,還拘泥於“既然以身相許,男人就應該擔起責任”這種觀念,那也顯得太與時代格格不入了。
還有一些女子會說,“既然彼此相愛,希望組織家庭不是順理成章的嗎?”乍看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愛情果真是至高無上的,隻要愛一個人就必須占據他全部的生活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恐怕男人便會視戀愛為危途從而敬而遠之了。
女性還有一句常用的台詞,“你讓我如此喜歡上了你,而你卻……”這句話亦有值得推敲之處。讓對方狂熱地愛上自己,男人的確應該負其中的部分責任,卻不是全部。對某人是否喜愛,原本是由自身意識決定的、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對方的責任,因此這種說法並不恰當。
想必看過《旅情)這部在電影史上享有盛譽的電影的人不在少數。影片中,奧黛莉·赫本扮演美國一家公司的女秘書。女主人公利用暑假來到義大利的威尼斯。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她認識了一名經營古董店的中年男子,兩人雙雙墜入情網。但是好景不長,假期結束後,女主人公不得不踏上歸途。在影片的最後,中年男子捧著白色梔子花在站台上尾隨列車奔跑,女秘書在車中透過車窗含淚回望,兩人的特寫鏡頭交錯穿插,演繹了一出動人的離別場麵,催人淚下。
為寫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散文,我去義大利作了一次專題訪問。我向一名當地船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假設你是電影中的男主人公,如果女主人公無法忘記你,再次回到你身邊要求和你生活在一起,你會怎麽辦?”
船夫聳聳肩回答道:
“如果這樣的話,反正我沒有提及要結婚之類的事,自然用不著負什麽責任。兩人在一起已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夏天,難道這還不夠嗎?如果沒有遇上我,等待她的隻能是一個無聊寂寞的假期;而正因為有了我,彼此才會有如此美好愉快的回憶,這一點我想她也應該明白的。”
對這名船夫的話,恐怕有不少男性內心抱有同感。不過,日本的男人雖然對此也有共鳴,但在內心某一角落,總還有一絲內疚感吧!
這種日本式的感覺,直至今日,在公司之類的組織內仍遺風甚重。同事間談戀愛,倘若男方對結婚一事猶豫不決遲遲不定時,朋友及其他同事們便會催促,“你打算讓她怎麽辦?”暗中施加壓力讓男方意識到他有責任承擔義務。
另外還有些女子以這種說法為理由找上司訴苦,“我現在和某某在談戀愛,可是……”這種現象之所以時常可見,其原因在於“既然兩人已發生了關係,男方就必須負起責任”這種觀念在日本仍非常根深蒂固。
相形之下,將結婚與戀愛視作兩碼事的女人很少。女性往往將結婚理解為戀愛發展的必然結果。說得過分一些,自和對方發生關係那一日起,女性便暗自盼望著同這個男人結婚了。
然而男人的愛情則顯得似乎沒有那麽執著。對他們來說戀愛和結婚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戀愛就是戀愛,而不是別的什麽。這種想法的差異或許就是造成男女間磨擦不斷的一個重要因素。
需要申明的是,我們這裏講的戀愛是指男女雙方間認真投入的戀愛,而不是那種在大城市裏演繹的不勝枚舉的愛情遊戲。這一點若事先不說清楚,以後容易導致誤解。
對於戀愛,男性希望能忠實於自己的感情,忠實於自己所愛的人,同時又如剛才船夫所說的,不願陷入過深,最理想的是能將它作為美好的回憶一直保持下去。總之,戀愛和結婚是兩碼事,因此結婚時選擇其他女性毫不為怪。
所以當女方要求結婚時,男人們往往會如此辯駁:“我是說過喜歡你,可我沒說過要和你結婚呀!”以此作為脫身之由。
可女性並不接受這一套。必要時,她們會去向上司求援,或向朋友們哭訴,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來促使願望得以實現。
尤其是在女方懷孕的情況下,男人更是插翅難飛,最終會被女方逼迫著乖乖就範。
這樣看來,雖然女性表麵上對戀愛表現得不怎麽主動,實際上與男人相比,在交往中女性往往更為積極地使用著各種手法。
“有人為我撮合相親的事,是不是去看一下”,“我要是去相親的話,你會不會吃醋?”等等,都是女性旁敲側擊對方的一種手段。男人若回答說:“那你就去看看吧。”女方必然會勃然大怒,“好你個沒心肝的”,“原來你根本不把我放在心上”。於是常常會因此產生一場口角。
為避免這類棘手的問題,男人們往往會從友人那兒聽取意見。對方會這樣忠告,“你最好對那個女人謹慎些”,或“你要是沒有和她結婚的想法,最好還是適可而止”。
於是,尚無結婚打算的男人為遠離這樣的麻煩事,就盡量同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子交往。因為年輕的女子也同樣渴望享受單身的自由,自然不會急於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