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 作者:趙月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93節: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勢之妙(1)
從時局入手,打開人生局麵,是最高明之舉。胡雪岩在清末的個人成功,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但"英雄"也決不是時勢的被動產物,在胡雪岩的心中,看準時局,維持市麵是保證其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
胡雪岩認定自己做生意都與時局有關,自然是他切於自身的體會,他的生意成也好,敗也好,確實都與時局有關。比如他的錢莊向太平軍逃亡兵將吸納存款,就與太平天國的走向敗局的大勢有關,比如他的生絲銷洋莊,即與太平軍殺向浙江阻斷上海生絲來源有關……正因為如此,胡雪岩也總是把幫助維特市麵的平靜安定,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即使因此自己要付出一些代價,他也在所不惜。
比如杭州戰後的善後賑濟。杭州被官軍收復的消息一傳到上海,胡雪岩就立即動身趕赴杭州,參加杭州繁忙的戰後賑濟工作。
胡雪岩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將一萬石大米無償捐獻給杭州官軍,用於軍糧和賑濟災民。一年多以前,杭州被太平軍團團包圍,王有齡遵地方官"守土有責"的慣例,率杭州軍民堅守孤城,終至糧糙盡罄,斷糧達一月之久,連藥材南貨,比如熟地、黃精、棗栗、海參之類,都拿來做了充飢之物,再後來就是吃糠、吃皮箱、吃糙根樹皮,最後已經到了割屍肉充飢的地步。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買得一船救命糧,運至杭州城外的錢塘江麵,無奈進城通道已經完全斷絕,城內城外相望而無法相通。在經歷了三天度日如年、寢食俱廢的等待之後。胡雪岩終於同意讓陪他一起到杭州送糧的蕭家驥冒險進城。向城中通個消息,並商量一下,看著能不能找到將糧食搶進城中的辦法。蕭家驥出發之前,胡雪岩問他如何到對岸,如何進得杭州城去,遇到敵、我雙方的人又如何應對。對於這些至關重要的問題,蕭家驥其實想都沒想,以他的意思,這種情況下,原本隻能見機行事碰運氣。但胡雪岩不同意隻是去見機行事碰運氣,他對蕭家驥說了上麵引在題下的那段話,並且為他籌劃了細緻的應對方案,才放他出發。
胡雪岩說:"這時候做事,不能說碰運氣,要想停當了再動手。"他這裏說的"這時候",自然不是指商事運作的時候,不過,他所說的危機時刻"不能說碰運氣,要想停當了再動手"其中包含的道理,用於商事運作卻也是極為恰當的。其實,做生意許多時候遇到的情況與蕭家驥此時冒險進城也非常相似:救命大米費盡辛苦已經運到城外。決沒有無果而返的道理。而要事情有一個結果,就必須冒這一次險。當時的情形是,城外的人對城內的情況一無所知,城外有重重圍兵,抓住想要與城中守軍互通消息的人,一定會予以重罰,弄不好還會殺頭。而被圍的人此時實際上也已成驚弓之鳥,蕭家驥在城中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加以這個時候又不能寫一個能夠證明他的身分的文書信函之類的東西帶在身邊,進得城去也有可能被當成jian細。也就是說,無論是落人圍兵之手,還是進得城去,應對稍有差池,都會性命不保,更不用說完成此行的任務了。蕭家驥此行,實在吉凶難卜,最後結果隻能等到最後才能見分曉。
由於杭州城被太平軍圍得鐵桶一般,又沒有足夠兵力打開一條入城的通道,胡雪岩帶來的運糧船隻能停在杭州城外的錢塘江望城興嘆,絕望之中胡雪岩隻好將米運往當時也是剛剛經過大戰劫難的寧波。胡雪岩捐獻杭州的就是這批大米。當初胡雪岩將這批大米運往寧波時,寧波剛剛被官軍攻下,城中難民無數,糧食奇缺,這一萬石大米正好救急,隻是當時接受這批大米的米行開價付款時胡雪岩卻分文未要,而提出了一個要求:這批大米算是出借,將來不管什麽時候,隻要杭州收復,無論如何必須在三天之內以等量大米歸還。用生意人的眼光看,這等於將一大筆錢"擱煞"在那裏。就當時的情況看,太平軍在東南地區勢頭正猛,杭州收復似乎是遙遙無期。即便三五年內杭州可望收復,這麽長時間,利上盤利,一石也可能變得不止兩三石了。但是胡雪岩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一方麵,在他的心中,這一萬石米是杭州軍民百姓的救命米,雖說自己盡了力,但終歸沒能運進城裏去救活人,他不能拿著等於是杭州軍民百姓性命的大米去賺錢。另一方麵,他相信不管怎樣,杭州總有被官軍收復的一天。那時,早一天運去糧食。也就可以多救活一些人,他要留著米在那裏,杭州一旦收復,他可以隨時啟用,以防萬一,到時如果不湊手,誤了大事,自己又會留下極大的遺憾。
第94節: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勢之妙(2)
胡雪岩如此行事,從他個人的角度來說,確實也是出於他盡心鄉梓的誠意而做出的義舉。當初冒死出城採購大米,又冒死將大米運抵杭州城下,就是希望能為賑濟鄉梓饑民盡一份力,這誠意確實不容懷疑。也正是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胡雪岩的為人。不過,客觀說來,從生意人的用心來看,他要用這一萬石大米為自己能重新在杭州站穩腳跟"墊"底,也是確實的。事實上是,他把這一萬石大米捐獻杭州,立即使他在杭州士紳百姓中名聲大振,也使他一下子就得到倔強敢為而素有"湖南騾子"之稱的左宗棠的賞識,被委以負責杭州善後事宜的重任,而在此之前,左宗棠本來是要上奏朝廷以貪汙糧款的罪名嚴懲胡雪岩的。
時代大局,浩浩蕩蕩,不可阻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任何時候,隻有把握了時局的方向,才有可能建立宏圖偉業,否則,就是逆時而動,螳臂擋車,自取滅亡。
什麽事都要講機會
凡事總要動腦筋。說到理財,到處都是財源。一句話,不管是做官的對老百姓,做生意的對主顧,如果你想要人家腰包裏的錢,就要把人伺候得舒服,人家才肯心甘情願掏腰包。----胡雪岩
胡雪岩說,會做生意的人,除了精通取勢用勢外,還要特別善於發現機會,要能夠很好地把握和利用機會,要學會把機會變成實實在在的銀子。因為,歸根結底,機會隻有對於那些善於發現機會並且能夠很好地抓住機會和利用機會的人,才能成其為機會。
如果說取勢靠本事的話,那麽乘勢則要靠眼光及時發現機會,靠手腕牢牢抓住機會,靠精神力氣把一個個被發現的或遇到的機會,經營成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財源。因此,胡雪岩才說:"做生意要有機會,更要靠過硬的本事。"
胡雪岩剛開始做生絲生意的時候,正是西方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特別是紡織工業大發展的時期,絲綢紡織需要的原料大幅增加,洋人就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蠶絲,因而無論是做內貿,還是銷"洋莊",都能賺大錢。胡雪岩要做生絲生意確實有些偶然的機會在起作用。比如王有齡得到海運局坐辦的官缺,上任伊始便遇到解運漕米的麻煩,請胡雪岩幫助自己渡過難關,使他有了一個奔走於杭州與上海之間的機會。他們奔走於杭州上海之間,僱請的正是阿珠家的船,阿珠娘恰好懂一些蠶絲生意,又使胡雪岩有了一個非常方便的請教機會。在解決漕糧解運問題的過程中,胡雪岩又有機會與漕幫建立良好的關係,並且結識了十分熟悉洋場生意門道的古應春。
從時局入手,打開人生局麵,是最高明之舉。胡雪岩在清末的個人成功,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但"英雄"也決不是時勢的被動產物,在胡雪岩的心中,看準時局,維持市麵是保證其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
胡雪岩認定自己做生意都與時局有關,自然是他切於自身的體會,他的生意成也好,敗也好,確實都與時局有關。比如他的錢莊向太平軍逃亡兵將吸納存款,就與太平天國的走向敗局的大勢有關,比如他的生絲銷洋莊,即與太平軍殺向浙江阻斷上海生絲來源有關……正因為如此,胡雪岩也總是把幫助維特市麵的平靜安定,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即使因此自己要付出一些代價,他也在所不惜。
比如杭州戰後的善後賑濟。杭州被官軍收復的消息一傳到上海,胡雪岩就立即動身趕赴杭州,參加杭州繁忙的戰後賑濟工作。
胡雪岩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將一萬石大米無償捐獻給杭州官軍,用於軍糧和賑濟災民。一年多以前,杭州被太平軍團團包圍,王有齡遵地方官"守土有責"的慣例,率杭州軍民堅守孤城,終至糧糙盡罄,斷糧達一月之久,連藥材南貨,比如熟地、黃精、棗栗、海參之類,都拿來做了充飢之物,再後來就是吃糠、吃皮箱、吃糙根樹皮,最後已經到了割屍肉充飢的地步。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買得一船救命糧,運至杭州城外的錢塘江麵,無奈進城通道已經完全斷絕,城內城外相望而無法相通。在經歷了三天度日如年、寢食俱廢的等待之後。胡雪岩終於同意讓陪他一起到杭州送糧的蕭家驥冒險進城。向城中通個消息,並商量一下,看著能不能找到將糧食搶進城中的辦法。蕭家驥出發之前,胡雪岩問他如何到對岸,如何進得杭州城去,遇到敵、我雙方的人又如何應對。對於這些至關重要的問題,蕭家驥其實想都沒想,以他的意思,這種情況下,原本隻能見機行事碰運氣。但胡雪岩不同意隻是去見機行事碰運氣,他對蕭家驥說了上麵引在題下的那段話,並且為他籌劃了細緻的應對方案,才放他出發。
胡雪岩說:"這時候做事,不能說碰運氣,要想停當了再動手。"他這裏說的"這時候",自然不是指商事運作的時候,不過,他所說的危機時刻"不能說碰運氣,要想停當了再動手"其中包含的道理,用於商事運作卻也是極為恰當的。其實,做生意許多時候遇到的情況與蕭家驥此時冒險進城也非常相似:救命大米費盡辛苦已經運到城外。決沒有無果而返的道理。而要事情有一個結果,就必須冒這一次險。當時的情形是,城外的人對城內的情況一無所知,城外有重重圍兵,抓住想要與城中守軍互通消息的人,一定會予以重罰,弄不好還會殺頭。而被圍的人此時實際上也已成驚弓之鳥,蕭家驥在城中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加以這個時候又不能寫一個能夠證明他的身分的文書信函之類的東西帶在身邊,進得城去也有可能被當成jian細。也就是說,無論是落人圍兵之手,還是進得城去,應對稍有差池,都會性命不保,更不用說完成此行的任務了。蕭家驥此行,實在吉凶難卜,最後結果隻能等到最後才能見分曉。
由於杭州城被太平軍圍得鐵桶一般,又沒有足夠兵力打開一條入城的通道,胡雪岩帶來的運糧船隻能停在杭州城外的錢塘江望城興嘆,絕望之中胡雪岩隻好將米運往當時也是剛剛經過大戰劫難的寧波。胡雪岩捐獻杭州的就是這批大米。當初胡雪岩將這批大米運往寧波時,寧波剛剛被官軍攻下,城中難民無數,糧食奇缺,這一萬石大米正好救急,隻是當時接受這批大米的米行開價付款時胡雪岩卻分文未要,而提出了一個要求:這批大米算是出借,將來不管什麽時候,隻要杭州收復,無論如何必須在三天之內以等量大米歸還。用生意人的眼光看,這等於將一大筆錢"擱煞"在那裏。就當時的情況看,太平軍在東南地區勢頭正猛,杭州收復似乎是遙遙無期。即便三五年內杭州可望收復,這麽長時間,利上盤利,一石也可能變得不止兩三石了。但是胡雪岩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一方麵,在他的心中,這一萬石米是杭州軍民百姓的救命米,雖說自己盡了力,但終歸沒能運進城裏去救活人,他不能拿著等於是杭州軍民百姓性命的大米去賺錢。另一方麵,他相信不管怎樣,杭州總有被官軍收復的一天。那時,早一天運去糧食。也就可以多救活一些人,他要留著米在那裏,杭州一旦收復,他可以隨時啟用,以防萬一,到時如果不湊手,誤了大事,自己又會留下極大的遺憾。
第94節: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勢之妙(2)
胡雪岩如此行事,從他個人的角度來說,確實也是出於他盡心鄉梓的誠意而做出的義舉。當初冒死出城採購大米,又冒死將大米運抵杭州城下,就是希望能為賑濟鄉梓饑民盡一份力,這誠意確實不容懷疑。也正是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胡雪岩的為人。不過,客觀說來,從生意人的用心來看,他要用這一萬石大米為自己能重新在杭州站穩腳跟"墊"底,也是確實的。事實上是,他把這一萬石大米捐獻杭州,立即使他在杭州士紳百姓中名聲大振,也使他一下子就得到倔強敢為而素有"湖南騾子"之稱的左宗棠的賞識,被委以負責杭州善後事宜的重任,而在此之前,左宗棠本來是要上奏朝廷以貪汙糧款的罪名嚴懲胡雪岩的。
時代大局,浩浩蕩蕩,不可阻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任何時候,隻有把握了時局的方向,才有可能建立宏圖偉業,否則,就是逆時而動,螳臂擋車,自取滅亡。
什麽事都要講機會
凡事總要動腦筋。說到理財,到處都是財源。一句話,不管是做官的對老百姓,做生意的對主顧,如果你想要人家腰包裏的錢,就要把人伺候得舒服,人家才肯心甘情願掏腰包。----胡雪岩
胡雪岩說,會做生意的人,除了精通取勢用勢外,還要特別善於發現機會,要能夠很好地把握和利用機會,要學會把機會變成實實在在的銀子。因為,歸根結底,機會隻有對於那些善於發現機會並且能夠很好地抓住機會和利用機會的人,才能成其為機會。
如果說取勢靠本事的話,那麽乘勢則要靠眼光及時發現機會,靠手腕牢牢抓住機會,靠精神力氣把一個個被發現的或遇到的機會,經營成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財源。因此,胡雪岩才說:"做生意要有機會,更要靠過硬的本事。"
胡雪岩剛開始做生絲生意的時候,正是西方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特別是紡織工業大發展的時期,絲綢紡織需要的原料大幅增加,洋人就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蠶絲,因而無論是做內貿,還是銷"洋莊",都能賺大錢。胡雪岩要做生絲生意確實有些偶然的機會在起作用。比如王有齡得到海運局坐辦的官缺,上任伊始便遇到解運漕米的麻煩,請胡雪岩幫助自己渡過難關,使他有了一個奔走於杭州與上海之間的機會。他們奔走於杭州上海之間,僱請的正是阿珠家的船,阿珠娘恰好懂一些蠶絲生意,又使胡雪岩有了一個非常方便的請教機會。在解決漕糧解運問題的過程中,胡雪岩又有機會與漕幫建立良好的關係,並且結識了十分熟悉洋場生意門道的古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