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 作者:趙月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三為"貪鄙無忌者敗"。為官不可任情放縱,隨心所欲。漢桓帝、漢靈帝好利賤義,成為有名的昏君;隋煬帝奢侈腐化而死於非命;呂不韋貪鄙無忌最終自飲毒酒;田延年貪贓枉法事敗自刎。在《蜀記》中曾記載了這麽一個故事:秦惠文王準備攻打蜀國,苦於不知道出兵蜀國的捷徑,於是就讓工匠雕刻了五頭石牛,並把金子裝在石牛的屁股後麵。蜀人看見了,以為石牛能屙金子。蜀王便派五個大力士將石牛運人蜀國,運石牛的道路修成了,秦國的軍隊便跟隨其後。對蜀國發動突然襲擊,蜀國便亡國了。歷史上像這樣亡國、亡身的教訓不可勝數。古人雲:"禍福無門,惟人所召。"既居高位,享受厚祿,就應立身忠正,行事廉潔,切不可貪鄙無忌,引火燒身。
其四為"反覆多詐者敗"。曾國藩曾經指出,用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推誠相見,不玩弄權術。《舊唐書》雲:"去邪勿疑,任賢勿二,可以興矣。"去除邪惡之徒不要猶豫不決,任用德才兼備的人才切忌三心二意,這樣任何事情都能興旺昌盛。明太祖朱元璋在乎亂之時對徐達信之任之,從來不對其進行任何節製,朱元璋對徐達說:"將軍的智謀勇敢超群絕倫,因此才能遏製賊人,削平群雄。逢事一定稟報,這是將軍的忠誠,我對此十分讚賞。但是,將在外,君主不便指揮。將不視軍中情況緩急便宜行事。我不加以約束。"即使徐達訂了敗仗,損失殘重,也未遭受過朱元璋一句指責。正是由於朱元璋的高度信任和寬容博厚,才使得徐達有了拔取兩座都城、三個省會、百餘個郡邑的戰功,為明朝的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任用人才時候,要給與充分的信任,不能存在任何猜疑之必。身為人主,切不可多疑善忌,用人不專,朝令夕改,反覆多詐,否則將自引其咎。當年的"赤壁大戰",曹操就是由於對水軍統領蔡瑁、張允缺乏信任才中了孫劉的"反間計",從而使其水師失掉了水上優勢,導致了赤壁之戰的慘敗。"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史實證明,上以推誠待下,下必謁誠而效命,隻有上下一心,上下同德,才能成就大業,興旺百事。
歷來仕途多變幻。曾國藩置身官場的漩渦之小。且能潔身自好,常保盈泰,除了他自身聰敏,善於處變而外,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他善於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他在總結居官四敗的基礎上又從"責任、道德、才具、態度"四方麵,提出了為官的要求,並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克己踐行,沒有一刻放鬆對自己的戒惕和監督,因而才得以在宦海的風浪中穩步前進,步入輝煌。
第38節:第四章 曾國藩的牽手之智(1)
做一個成大事的人,要善於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曾國藩所說的失敗原則,指出了仕途中所引以為戒的主要方麵,對現今當領導之人,有極大的借鑑意義,。韓國的大宇汽車集團,後期領導層決策昏暗不明,盲目貪圖企業規模,致使自身不斷膨脹,終於無法控製,陷於破產解體的窘
迫境地。
第四章 曾國藩的牽手之智
曾國藩認為:人生在世,須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曾國藩善於建立自己的人脈資源,並懂得如何經營人際關係,並且隨著地位越高越善於經營,越善於注重與人"牽手",真可謂明白人做明白事。人際關係好,人脈資源豐富,就意味你做事情所得到的機會就會越多,你所能夠利用的資源也會越多,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選擇朋友就是選擇命運
曾國藩語錄: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選擇朋友是人生最關鍵的一件事情。一個人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跟他所結交的朋友是否才華出眾、品性優良緊密相關,因此,選擇朋友這件事情我們不能不慎重啊!
曾國藩的處世經可以說是他廣交朋友的處世經。他立德、立功、立言三個不朽,都是在朋友的砥礪和影響下取得的。因此,他深知選擇朋友的重要性,無論什麽時候,都十分注意交朋友,特別是那些德才兼備之友。曾國藩所交的益友,對他的人生及事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有給他出謀劃策者,有賞識提拔者,有危難之時兩肋插刀者、從各個角度烘托著他的事業。因此,他比別人更深刻地體會到選擇朋友是人生最關鍵的一件事情。
曾國藩為母親回籍奔喪的這段時間,是否出山辦團練,與他一生功業關係極大,其進退為難之際,就全靠了眾多好友的竭力相推和曉喻決斷,才使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把握住了進退隱顯、出處決斷的好時機,從而使他事業獲得了成功!
1852年6月,曾國藩授為江西省鄉試正考官,奏準回籍探親。當他走到安徽太湖縣的小池驛時,忽接母親江氏去世的訃聞,遂調轉方向,由九江登船,急急回原籍奔喪。曾國藩一到湖南,滿耳聽的是太平軍節節北上,清軍抵擋不住,形勢如何緊迫的風聲。實際上在曾國藩逆長江行至漢陽時,湖北巡撫常大淳便告訴他:長沙已被粵匪圍困。他隻得由水路改走旱路,經湘陰、寧鄉而達湘鄉。在這時,曾國藩突然接到了朝廷命他留籍襄辦團練事務的諭令。
鹹豐皇帝讓曾國藩留鄉辦團練既有一般性又有他特殊的背景。此時,太平軍勢力浩大,清軍無力對抗,清政府下令地方官舉辦團練,尤其任命回籍的官員為團練大臣,利用人地兩熟,在地方又有號召力的官員組織地方武裝,對抗太平軍。僅僅1853年3月到4月,就先後任命45人為團練大臣,僅山東一省就有13人,曾國藩也是在這時被任命為湖南團練大臣的。但是,曾國藩的被任命,有他不同一般的個人背景:在他回籍奔喪的路途中,早年的朋友和老師唐鑒向鹹豐皇帝薦舉了他。
唐鑑於1845年致仕,告老還鄉,到江寧主講金陵書院,名震江南。1852月7月,鹹豐帝召他入京,連連召見,垂問軍國大計。唐鑒向鹹豐帝舉薦曾國藩,請皇上任命他為湖南團練大臣,授給他便宜行事之權。並且詳細地向皇上講述了曾國藩的出身、學問、為人、才幹,說"曾滌生才堪大用,為忠誠謀國之臣"。他還以自己的一生名望作擔保,請鹹豐帝堅信曾國藩將來必成大事。
【《txt小說閱讀第一站》.ab ada ,為您製作!】
曾國藩於
1853年1月8先接到幫辦湖南團練的命令,當時熱孝在身,雖接命令,並無立即出山之意。但是形勢的發展,卻越來越令曾國藩感到決斷去從之難,大有騎虎難下之勢。
此時,太平軍在湖南的節節勝利,激起湖南地方官吏和地主、士人保護鄉邦的激情,同時又有幾股力量衝擊著曾國藩。一是他多年的湖南籍朋友都主張讓他出山創辦武裝力量,鎮壓太平軍。如曾國藩向皇帝推薦的人才之一江忠源,早在道光末年,湖南農民反抗運動興起,他就主動舉辦團練,與起義力量相對抗。聽說曾國藩回籍辦團練,他多次來信,表求堅決支持。羅澤南也是曾國藩向皇帝推薦的人物,直至這次回家奔喪,二人才得見麵。此時羅借著舉人身份和鄉村教師的地位,培植忠於清政府、仇恨農民起義的力量,其弟子中如王矗、李續賓、李續宜、蔣益灃、劉膝鴻、楊昌浚等,後來都是湘軍的勇將。曾國藩回籍後,羅澤南正舉辦團練,感念曾對他的知遇之恩,也極力慫恿曾國薄出山領導地方團練。同時,湖南地方官也力請曾國藩出山。當太平軍圍攻長沙之前,雲南巡撫張亮基授調湖南巡撫,趕赴長沙抗拒太平軍。當時身為舉人、作鄉村教師的左宗棠投軍作張亮基的幕僚,左向張推薦了曾國藩,請曾出山協助鎮壓太平軍。張亮基一邊上奏要求皇帝下旨令曾出山,一邊給曾國藩寫信,請求他出來相助。
其四為"反覆多詐者敗"。曾國藩曾經指出,用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推誠相見,不玩弄權術。《舊唐書》雲:"去邪勿疑,任賢勿二,可以興矣。"去除邪惡之徒不要猶豫不決,任用德才兼備的人才切忌三心二意,這樣任何事情都能興旺昌盛。明太祖朱元璋在乎亂之時對徐達信之任之,從來不對其進行任何節製,朱元璋對徐達說:"將軍的智謀勇敢超群絕倫,因此才能遏製賊人,削平群雄。逢事一定稟報,這是將軍的忠誠,我對此十分讚賞。但是,將在外,君主不便指揮。將不視軍中情況緩急便宜行事。我不加以約束。"即使徐達訂了敗仗,損失殘重,也未遭受過朱元璋一句指責。正是由於朱元璋的高度信任和寬容博厚,才使得徐達有了拔取兩座都城、三個省會、百餘個郡邑的戰功,為明朝的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任用人才時候,要給與充分的信任,不能存在任何猜疑之必。身為人主,切不可多疑善忌,用人不專,朝令夕改,反覆多詐,否則將自引其咎。當年的"赤壁大戰",曹操就是由於對水軍統領蔡瑁、張允缺乏信任才中了孫劉的"反間計",從而使其水師失掉了水上優勢,導致了赤壁之戰的慘敗。"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史實證明,上以推誠待下,下必謁誠而效命,隻有上下一心,上下同德,才能成就大業,興旺百事。
歷來仕途多變幻。曾國藩置身官場的漩渦之小。且能潔身自好,常保盈泰,除了他自身聰敏,善於處變而外,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他善於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他在總結居官四敗的基礎上又從"責任、道德、才具、態度"四方麵,提出了為官的要求,並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克己踐行,沒有一刻放鬆對自己的戒惕和監督,因而才得以在宦海的風浪中穩步前進,步入輝煌。
第38節:第四章 曾國藩的牽手之智(1)
做一個成大事的人,要善於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曾國藩所說的失敗原則,指出了仕途中所引以為戒的主要方麵,對現今當領導之人,有極大的借鑑意義,。韓國的大宇汽車集團,後期領導層決策昏暗不明,盲目貪圖企業規模,致使自身不斷膨脹,終於無法控製,陷於破產解體的窘
迫境地。
第四章 曾國藩的牽手之智
曾國藩認為:人生在世,須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曾國藩善於建立自己的人脈資源,並懂得如何經營人際關係,並且隨著地位越高越善於經營,越善於注重與人"牽手",真可謂明白人做明白事。人際關係好,人脈資源豐富,就意味你做事情所得到的機會就會越多,你所能夠利用的資源也會越多,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選擇朋友就是選擇命運
曾國藩語錄: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選擇朋友是人生最關鍵的一件事情。一個人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跟他所結交的朋友是否才華出眾、品性優良緊密相關,因此,選擇朋友這件事情我們不能不慎重啊!
曾國藩的處世經可以說是他廣交朋友的處世經。他立德、立功、立言三個不朽,都是在朋友的砥礪和影響下取得的。因此,他深知選擇朋友的重要性,無論什麽時候,都十分注意交朋友,特別是那些德才兼備之友。曾國藩所交的益友,對他的人生及事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有給他出謀劃策者,有賞識提拔者,有危難之時兩肋插刀者、從各個角度烘托著他的事業。因此,他比別人更深刻地體會到選擇朋友是人生最關鍵的一件事情。
曾國藩為母親回籍奔喪的這段時間,是否出山辦團練,與他一生功業關係極大,其進退為難之際,就全靠了眾多好友的竭力相推和曉喻決斷,才使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把握住了進退隱顯、出處決斷的好時機,從而使他事業獲得了成功!
1852年6月,曾國藩授為江西省鄉試正考官,奏準回籍探親。當他走到安徽太湖縣的小池驛時,忽接母親江氏去世的訃聞,遂調轉方向,由九江登船,急急回原籍奔喪。曾國藩一到湖南,滿耳聽的是太平軍節節北上,清軍抵擋不住,形勢如何緊迫的風聲。實際上在曾國藩逆長江行至漢陽時,湖北巡撫常大淳便告訴他:長沙已被粵匪圍困。他隻得由水路改走旱路,經湘陰、寧鄉而達湘鄉。在這時,曾國藩突然接到了朝廷命他留籍襄辦團練事務的諭令。
鹹豐皇帝讓曾國藩留鄉辦團練既有一般性又有他特殊的背景。此時,太平軍勢力浩大,清軍無力對抗,清政府下令地方官舉辦團練,尤其任命回籍的官員為團練大臣,利用人地兩熟,在地方又有號召力的官員組織地方武裝,對抗太平軍。僅僅1853年3月到4月,就先後任命45人為團練大臣,僅山東一省就有13人,曾國藩也是在這時被任命為湖南團練大臣的。但是,曾國藩的被任命,有他不同一般的個人背景:在他回籍奔喪的路途中,早年的朋友和老師唐鑒向鹹豐皇帝薦舉了他。
唐鑑於1845年致仕,告老還鄉,到江寧主講金陵書院,名震江南。1852月7月,鹹豐帝召他入京,連連召見,垂問軍國大計。唐鑒向鹹豐帝舉薦曾國藩,請皇上任命他為湖南團練大臣,授給他便宜行事之權。並且詳細地向皇上講述了曾國藩的出身、學問、為人、才幹,說"曾滌生才堪大用,為忠誠謀國之臣"。他還以自己的一生名望作擔保,請鹹豐帝堅信曾國藩將來必成大事。
【《txt小說閱讀第一站》.ab ada ,為您製作!】
曾國藩於
1853年1月8先接到幫辦湖南團練的命令,當時熱孝在身,雖接命令,並無立即出山之意。但是形勢的發展,卻越來越令曾國藩感到決斷去從之難,大有騎虎難下之勢。
此時,太平軍在湖南的節節勝利,激起湖南地方官吏和地主、士人保護鄉邦的激情,同時又有幾股力量衝擊著曾國藩。一是他多年的湖南籍朋友都主張讓他出山創辦武裝力量,鎮壓太平軍。如曾國藩向皇帝推薦的人才之一江忠源,早在道光末年,湖南農民反抗運動興起,他就主動舉辦團練,與起義力量相對抗。聽說曾國藩回籍辦團練,他多次來信,表求堅決支持。羅澤南也是曾國藩向皇帝推薦的人物,直至這次回家奔喪,二人才得見麵。此時羅借著舉人身份和鄉村教師的地位,培植忠於清政府、仇恨農民起義的力量,其弟子中如王矗、李續賓、李續宜、蔣益灃、劉膝鴻、楊昌浚等,後來都是湘軍的勇將。曾國藩回籍後,羅澤南正舉辦團練,感念曾對他的知遇之恩,也極力慫恿曾國薄出山領導地方團練。同時,湖南地方官也力請曾國藩出山。當太平軍圍攻長沙之前,雲南巡撫張亮基授調湖南巡撫,趕赴長沙抗拒太平軍。當時身為舉人、作鄉村教師的左宗棠投軍作張亮基的幕僚,左向張推薦了曾國藩,請曾出山協助鎮壓太平軍。張亮基一邊上奏要求皇帝下旨令曾出山,一邊給曾國藩寫信,請求他出來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