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老會匪,總以解散為是。湖南大亂,自須全數避亂遠出;若目前未亂,則吾一家不應輕去其鄉也。
澄弟左右:
聞弟與內人白髮頗多,吾發白者尚少,不及十分之一,惟齒落較多。精神亦尚能支持下去,諸事棘手焦灼之際,未嚐不思遁入眼閉箱子之中,昂然甘寢,萬事不視,或比今日人世,差覺快樂。乃焦灼愈甚,公事愈煩,而長夜快樂之期杳無音信,且又晉階端揆,責任愈重,指摘愈多。人以極品為榮,吾今實以為苦惱之境,然時勢所處,萬不能置身事外,亦惟有做一日和尚撞一口鍾而已。
哥老會匪吾意總以解散為是,頃已刊刻告示,於沿江到處張貼,並專人至湖南發貼,茲寄一張與弟閱著。人多言湖南恐非樂土,必有劫數。湖南大亂,則星岡公之子孫自須全數避亂遠出,若目前未亂,則吾一家不應較去其鄉也。
南嶽碑文,得閑即作,吾所欠文債甚多,不知何日可償也。此間雨已透足,夏至插禾尚不為遲,但求此後晴露耳。·
致諸弟同治十年三月初三日金陵
·沅弟移居長沙,住鄉住城各有好處,一二年後仍望搬回廿四都,無輕去桑梓之邦。
·吾鄉顯宦之家,世澤綿延者本少。自問服官三十餘年,愆咎叢積,恐罰及於後裔。望兄弟互相切磋,以勤儉自持,以忠恕教子,庶幾不墜家聲。
澄弟沅弟左右:
久未寄信,想弟望之殷殷。承寄臘肉等件,極多且佳,謝謝!
沅弟挈家移居長沙,不知即試館分之公館否?住鄉住城,各有好處,各有壞處。將來一二年後,仍望搬回廿四都,無輕去桑梓之邦為要。省城之湘鄉昭忠祠索餘匾字,自當寫就寄去。惟目光昏蒙,字比往年更劣,徒供人訕笑耳。澄弟目光亦壞,申酉至卯刻直是廢人,不知兩目同病乎?一目獨苦乎?沅弟亦近五十,追來目光何如?牙齒有落者否?夜間能坐至四五更不倦否?能竟夜熟睡不醒否?劉同坡翁恤典一事,即日當查明,行知湖南本籍。劉文恪公之後,至今尚有男丁若幹?光景尚不甚窘否?
吾鄉顯宦之家,世澤綿延者本少。吾兄弟兵叨爵賞,亦望後嗣子孫讀書敦品,略有成立,乃不負祖宗培植之德。吾自問服官三十餘年,無一毫德澤及人,且愈咎叢積,恐罰及於後裔。老年痛自懲責,思蓋前愆,望兩弟於吾之過失,時寄箴言。
並望互相切磋,以勤儉自持,以忠恕教子,要令後輩洗淨驕惰之氣,各敦恭謹之風,庶幾不墜家聲耳。·
致諸弟同治十十月廿三日金陵
·養生六事:飯後千步;將睡洗腳;胸無惱怒;靜坐有常;習she有常;早吃白飯。
·為學四事:看閱生書;熟讀舊書;習字宜有恆;作文宜苦思。--蓋閱歷一生之言,望兩弟常以此教城子侄。
·歷年有菲儀寄家鄉族戚。
澄沅兩弟左右:
屢接弟信,並閱弟組織澤等諭帖,具悉一切。兄以八月十三出省,十月十五歸署。在外匆匆,未得常寄函與弟,深以為歉。小澄生子,嶽鬆(崧字與嶽字重複,應寫此鬆字)入學,是家中近日可慶之事。沅弟夫婦病而速痊,適朱氏侄女生子不育而不甚憂悶,亦屬可慰。
吾見家中後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曾以養生六事勖兒輩:一曰飯後千步;一曰將睡洗腳;一曰胸無惱怒;一曰靜坐有常時;一曰習she有常時(she足以習威儀強筋力,子弟宜多習);一曰黎明吃白飯一碗不沾點菜。此皆聞諸老人,累試毫無流弊者,今亦望家中諸侄試行之。
又曾以為學四事勖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閱則太陋;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一曰習字宜有恆,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農,山之無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破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蓋閱歷“生而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諸侄力行之。
養生與力學,二者兼營並進,則誌強而身亦不弱,或是家中振興之象。兩弟如以為然,望常以此教誡子侄為要。
兄在外兩月有餘,應酬極繁,眩暈疝氣等症幸未復發,腳腫亦因穿洋襪而愈。
惟目蒙日甚,小便太數,衰老相逼,時勢當然,無足異也。聶一峰信來言,其子須明春乃來,又商及送女至粵成婚一層,餘覆信仍以招贅為定,但許遲至春間耳。
東台山為合邑之公地,眾人屬目,且距城太近,即係佳壤,餘亦不願求之,已有信復樹堂矣。菜葉、蟶(蟲幹) 、川筍、醬油均已領到,謝謝!阿兄尚未有一味之甘分與老弟,而弟頻致珍鮮,愧甚愧甚。川筍似不及少年鄉味(並不及沅六年所送),不知何故?《鳴原堂文》餘竟誌所選之為何篇,請弟將目錄抄來,兄當選足百篇,以踐宿諾。祖父墓表,即日必寄去,請沅弟大筆一揮,但求如張石卿壁上所懸之大楷屏(似沅七年所書)足矣,不必謙也。·[又十一月初八日書雲:]
歷年有菲儀寄家鄉族戚,今年亦稍為點綴。茲命彭芳四送去,乞弟即為分致。
毫末之情,知無補於各家之萬一。
紀鴻擬以一子出嗣紀澤,餘自十月半由蘇滬歸來,始聞其說,力贊成之。本月擬即寫約告祖,不作活動之語。中和公出嗣添梓坪,因活動而生訟端,不如李少荃撫幼泉之子作呆筆耳。
筱荃至湖南查案,必於韞帥有礙。夔石既署撫篆,藩席另放吳公,則中台開缺,已無疑義。韞帥和平明慎,不知同鄉京僚,何以嘖嘖評貶?宦途信可畏哉!·致諸弟同治十年十一月十七日金陵
·(現存之最後一通與弟書)
·眼蒙日甚,無術挽回,近世亦無精於眼科者,不如不治為上策。
·廿二日移居新衙門,屋多人少,殊覺空曠。
·宦途險峻,在官一日,即一日在風波之中,能妥帖登岸者,實不易易。
澄弟沅弟左右:
初八日彭芳四回家送菲儀於親族,付去一函,不知何日可到?日內此間平安,餘身體粗健,眩暈疝氣諸症末發,腳腫因穿洋襪而消,幸未再發。推眼蒙日甚,無術挽回,請醫診視,雲兩尺脈甚虛,然尚可以補救;惟目疾難治,近世亦無精於眼科者,不如不治為上策。署中大小平安,鏡初、健齋前往署中,近皆歸去,竹林亦即日告歸。留此者惟陳鬆生、歐陽仲諧、劉康侯,本月廿二日移居新衙門,屋多人少,殊覺空曠。
聶宅世兄尚無來江之信,渠中間有一函,商及送女至粵成婚,兄回信仍請送男來江,故耽延一二月也。
接澄弟十月廿八日信及十一月初三與紀澤信,知劉、王二公急欲借洋餉六十萬。餘前復情雖已允許,而仍多籌商為難之辭,不知韞帥接到後如何定計?新任上海沈道月內必來敝處,當再與熟商之。湘省督銷局入款分撥甘省淮軍,留湘用者無幾,能還此巨款否?李筱帥查辦之案已就緒否?韞帥無大處分否?宦途險峻,在官一日,即一日在風波之中,能妥帖登岸者實不易易。如韞帥之和厚中正,以為可免於險難,不謂人言藉藉,莫測所由,速至於此。
澄弟左右:
聞弟與內人白髮頗多,吾發白者尚少,不及十分之一,惟齒落較多。精神亦尚能支持下去,諸事棘手焦灼之際,未嚐不思遁入眼閉箱子之中,昂然甘寢,萬事不視,或比今日人世,差覺快樂。乃焦灼愈甚,公事愈煩,而長夜快樂之期杳無音信,且又晉階端揆,責任愈重,指摘愈多。人以極品為榮,吾今實以為苦惱之境,然時勢所處,萬不能置身事外,亦惟有做一日和尚撞一口鍾而已。
哥老會匪吾意總以解散為是,頃已刊刻告示,於沿江到處張貼,並專人至湖南發貼,茲寄一張與弟閱著。人多言湖南恐非樂土,必有劫數。湖南大亂,則星岡公之子孫自須全數避亂遠出,若目前未亂,則吾一家不應較去其鄉也。
南嶽碑文,得閑即作,吾所欠文債甚多,不知何日可償也。此間雨已透足,夏至插禾尚不為遲,但求此後晴露耳。·
致諸弟同治十年三月初三日金陵
·沅弟移居長沙,住鄉住城各有好處,一二年後仍望搬回廿四都,無輕去桑梓之邦。
·吾鄉顯宦之家,世澤綿延者本少。自問服官三十餘年,愆咎叢積,恐罰及於後裔。望兄弟互相切磋,以勤儉自持,以忠恕教子,庶幾不墜家聲。
澄弟沅弟左右:
久未寄信,想弟望之殷殷。承寄臘肉等件,極多且佳,謝謝!
沅弟挈家移居長沙,不知即試館分之公館否?住鄉住城,各有好處,各有壞處。將來一二年後,仍望搬回廿四都,無輕去桑梓之邦為要。省城之湘鄉昭忠祠索餘匾字,自當寫就寄去。惟目光昏蒙,字比往年更劣,徒供人訕笑耳。澄弟目光亦壞,申酉至卯刻直是廢人,不知兩目同病乎?一目獨苦乎?沅弟亦近五十,追來目光何如?牙齒有落者否?夜間能坐至四五更不倦否?能竟夜熟睡不醒否?劉同坡翁恤典一事,即日當查明,行知湖南本籍。劉文恪公之後,至今尚有男丁若幹?光景尚不甚窘否?
吾鄉顯宦之家,世澤綿延者本少。吾兄弟兵叨爵賞,亦望後嗣子孫讀書敦品,略有成立,乃不負祖宗培植之德。吾自問服官三十餘年,無一毫德澤及人,且愈咎叢積,恐罰及於後裔。老年痛自懲責,思蓋前愆,望兩弟於吾之過失,時寄箴言。
並望互相切磋,以勤儉自持,以忠恕教子,要令後輩洗淨驕惰之氣,各敦恭謹之風,庶幾不墜家聲耳。·
致諸弟同治十十月廿三日金陵
·養生六事:飯後千步;將睡洗腳;胸無惱怒;靜坐有常;習she有常;早吃白飯。
·為學四事:看閱生書;熟讀舊書;習字宜有恆;作文宜苦思。--蓋閱歷一生之言,望兩弟常以此教城子侄。
·歷年有菲儀寄家鄉族戚。
澄沅兩弟左右:
屢接弟信,並閱弟組織澤等諭帖,具悉一切。兄以八月十三出省,十月十五歸署。在外匆匆,未得常寄函與弟,深以為歉。小澄生子,嶽鬆(崧字與嶽字重複,應寫此鬆字)入學,是家中近日可慶之事。沅弟夫婦病而速痊,適朱氏侄女生子不育而不甚憂悶,亦屬可慰。
吾見家中後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曾以養生六事勖兒輩:一曰飯後千步;一曰將睡洗腳;一曰胸無惱怒;一曰靜坐有常時;一曰習she有常時(she足以習威儀強筋力,子弟宜多習);一曰黎明吃白飯一碗不沾點菜。此皆聞諸老人,累試毫無流弊者,今亦望家中諸侄試行之。
又曾以為學四事勖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閱則太陋;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一曰習字宜有恆,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農,山之無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破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蓋閱歷“生而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諸侄力行之。
養生與力學,二者兼營並進,則誌強而身亦不弱,或是家中振興之象。兩弟如以為然,望常以此教誡子侄為要。
兄在外兩月有餘,應酬極繁,眩暈疝氣等症幸未復發,腳腫亦因穿洋襪而愈。
惟目蒙日甚,小便太數,衰老相逼,時勢當然,無足異也。聶一峰信來言,其子須明春乃來,又商及送女至粵成婚一層,餘覆信仍以招贅為定,但許遲至春間耳。
東台山為合邑之公地,眾人屬目,且距城太近,即係佳壤,餘亦不願求之,已有信復樹堂矣。菜葉、蟶(蟲幹) 、川筍、醬油均已領到,謝謝!阿兄尚未有一味之甘分與老弟,而弟頻致珍鮮,愧甚愧甚。川筍似不及少年鄉味(並不及沅六年所送),不知何故?《鳴原堂文》餘竟誌所選之為何篇,請弟將目錄抄來,兄當選足百篇,以踐宿諾。祖父墓表,即日必寄去,請沅弟大筆一揮,但求如張石卿壁上所懸之大楷屏(似沅七年所書)足矣,不必謙也。·[又十一月初八日書雲:]
歷年有菲儀寄家鄉族戚,今年亦稍為點綴。茲命彭芳四送去,乞弟即為分致。
毫末之情,知無補於各家之萬一。
紀鴻擬以一子出嗣紀澤,餘自十月半由蘇滬歸來,始聞其說,力贊成之。本月擬即寫約告祖,不作活動之語。中和公出嗣添梓坪,因活動而生訟端,不如李少荃撫幼泉之子作呆筆耳。
筱荃至湖南查案,必於韞帥有礙。夔石既署撫篆,藩席另放吳公,則中台開缺,已無疑義。韞帥和平明慎,不知同鄉京僚,何以嘖嘖評貶?宦途信可畏哉!·致諸弟同治十年十一月十七日金陵
·(現存之最後一通與弟書)
·眼蒙日甚,無術挽回,近世亦無精於眼科者,不如不治為上策。
·廿二日移居新衙門,屋多人少,殊覺空曠。
·宦途險峻,在官一日,即一日在風波之中,能妥帖登岸者,實不易易。
澄弟沅弟左右:
初八日彭芳四回家送菲儀於親族,付去一函,不知何日可到?日內此間平安,餘身體粗健,眩暈疝氣諸症末發,腳腫因穿洋襪而消,幸未再發。推眼蒙日甚,無術挽回,請醫診視,雲兩尺脈甚虛,然尚可以補救;惟目疾難治,近世亦無精於眼科者,不如不治為上策。署中大小平安,鏡初、健齋前往署中,近皆歸去,竹林亦即日告歸。留此者惟陳鬆生、歐陽仲諧、劉康侯,本月廿二日移居新衙門,屋多人少,殊覺空曠。
聶宅世兄尚無來江之信,渠中間有一函,商及送女至粵成婚,兄回信仍請送男來江,故耽延一二月也。
接澄弟十月廿八日信及十一月初三與紀澤信,知劉、王二公急欲借洋餉六十萬。餘前復情雖已允許,而仍多籌商為難之辭,不知韞帥接到後如何定計?新任上海沈道月內必來敝處,當再與熟商之。湘省督銷局入款分撥甘省淮軍,留湘用者無幾,能還此巨款否?李筱帥查辦之案已就緒否?韞帥無大處分否?宦途險峻,在官一日,即一日在風波之中,能妥帖登岸者實不易易。如韞帥之和厚中正,以為可免於險難,不謂人言藉藉,莫測所由,速至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