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華麗血時代: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 作者:梅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元帝入至東閣竹殿,竟還有心思下令中書舍人高善寶盡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然後,他“將自赴火,宮人左右共止之”。臨死燒書,蕭繹是古今亡國之君第一人。悲懼之餘,蕭繹以劍砍柱,大叫:“文武之道,今夜盡矣!”於是,他讓禦史中丞王孝祀寫降表,準備投降。
謝答仁、朱買臣諫道:“城中兵眾猶強,乘夜突圍,可渡江往依任約。”
蕭繹是個大胖子,不便乘馬,思忖了一陣,便說:“事必無成,徒增辱耳!”
謝答仁自告奮勇,要求親自護持蕭繹突圍。蕭繹扭頭問大臣王褒,王褒回答:“謝答仁是侯景賊黨,怎能相信?與其為他所賣,不如出降。”謝答仁大哭,又要求元帝讓自己收兵堅守內城,王褒仍然力勸不可。毒火攻心,謝答仁氣得吐血,大哭而去。當時,江陵獄中有死囚數千人,大臣們勸蕭繹釋放這些人為戰士,蕭繹不從,下令用大棒殺掉。如此昏暴之人,敗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西魏統帥於謹表示接受投降,讓蕭繹送太子為人質先出。蕭繹忙派王褒帶太子出城見於謹。久聞王褒是江南書法大家,於謹挺好奇,請王褒寫幾個字給自己觀賞一下。這王褒恬不知恥,飛筆走墨,大書九個字:“柱國常山公(於謹)家奴王褒”。堂堂梁朝尚書左僕射,東晉宰相王導的直係後裔,國亡城破之時,竟奴顏婢膝到如此地步。後來,此人被西魏軍當作“戰利品”帶往長安,在黃河邊上,王褒作《渡河北》一詩:“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常山臨代郡,亭障繞黃河。心悲異方樂,腸斷隴頭歌。薄暮臨征馬,夫道北山阿。”意境淒憐,誠為好詩,啟發杜甫後來寫出“無邊落木蕭蕭下”。文人無骨,世族墮節,王褒就是個活樣板。
眼見身邊隨臣盡去,蕭繹無奈,白馬素衣,從東門而出,揮劍擊門,長嘆:“蕭世誠(蕭繹字)竟然有今天!”
自相殘殺大亂至(3)
望見一個黑大胖子騎白馬,自己一人在東門晃愁,魏軍就知道是梁元帝,一湧上去,把他往白馬寺方向押送。半路,西魏兵又把蕭繹踹下白馬,讓他騎上一匹駑馬,派一高大肉柱身高近兩米的胡人“手扼其背以行”。路中遇見於謹,西魏兵又拳打腳踏,讓蕭繹下拜。
西魏傀儡“梁王”蕭察見到殺掉自己親兄的這位七叔,恨得眼都冒火,派鐵騎把蕭繹押入自己營內,關進一間黑布營帳,上前拳腳相加,邊打邊罵。西魏兵將也紛紛前來看笑話。其中,有人問蕭繹:“你幹嘛要燒書?”蕭繹答:“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蕭繹愛書,甚過珍寶,所以才有如此令人痛恨之舉。明朝魏忠賢敗後,其一個鐵桿死黨知道捕吏將至,也是把平時搜羅的價值連城的寶玩橫陳當庭,仰頭一杯酒,摔砸一寶物,此種心理,與蕭繹燒書的陰暗心理實出一轍。如此世間稀罕寶物,我以後享用不到,別人也休想沾光,讓它們與我一起毀滅!當時,中國印刷術還沒有發明,蕭繹所集,一部分是他一生珍藏,另一部分是王僧辯從建康運回的梁朝皇宮內的精品,皆是手抄書卷,蕭繹一炬,對中國文化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挨打換罵挨過數日,公元554年陰曆十二月辛未,魏人讓“梁王”蕭察殺掉蕭繹。這位梁元帝幾乎和哥哥簡文帝蕭綱一個死法,被侄子蕭察派人用大土袋子活活壓死,時年四十七,其太子蕭元良和另一個兒子蕭方略也同時被殺。
蕭繹被殺後,引狼入室的蕭察也沒得到任何便宜。他被西魏立為“梁王”,所轄範圍隻有方圓三百裏不到,而經營多年的根據地雍州(治所在襄陽),反而被西魏占取。西魏人命蕭察居江陵東城,而魏軍留守的兵將居西城,名為助援,實則監守。當時,蕭察手下將領尹德毅給他出主意:“魏虜貧殘,肆其殘忍,殺掠士民,不可勝記。江東人民塗炭至此,都認為是殿下您引至。如果您以設宴為名,引於謹等人來會,預伏武士,盡斃虜酋,可一舉摧垮魏軍,然後再撫慰百姓,招納諸將,晷刻之間,大功可立。”尹德毅之謀,確是上天給予梁朝的最後機會,而且蕭繹已死,蕭察是前太子昭明太子之子,於法統血緣方麵宗屬最近,梁朝眾將必然會擁他為帝。
蕭察無恢宏遠略,當即拒絕,表示說魏人待他不錯,不想做出“背德”之事。其實,西魏不是為了他出軍,實是要攻城略地,乘亂拓境。不久,當得知西魏割其老巢,又把江陵全城百姓、士人、財物均擄走時,蕭察後悔,卻已經為時過晚。過了幾年,這個“梁主”(其實就是小城主)即鬱悶而死。
個人品德方麵,蕭察“少有大誌,不拘小節,雖多猜忌,而知人善任,撫將士有恩,能得其死力”。不僅不飲酒,安於儉素,蕭察還不好聲色,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此人還有潔癖,見不得已婚婦人,“雖相去數步,亦雲遙聞其臭”。偶爾與姬媵過性生活,“病臥累旬”,並會把當夜所有的被褥衣物全部扔掉。另外,蕭察另外一個怪癖是討厭看見別人的頭髮,為他擔轎的轎夫無論冬夏都要用帽子把頭髮遮住,不知他對七叔蕭繹拳腳相加之時,是否隻踢屁股不打腦袋?
於謹回長安前,“收府庫珍寶及宋渾天儀、梁銅晷表、大玉徑四尺及諸法物”,並把梁朝王公以下及良家百姓男女數萬(《周書》記載有十多萬)設為奴婢,分賞三軍將士,一路驅趕汙辱。“小弱者皆殺之”。因為怕老人小孩消耗食品,西魏人便把他們統統殺死。配留給“梁主”蕭察的,隻有三百餘戶居民。被驅北去的士家大族以及普通百姓,“人馬所踐及凍死者什二三”。平時峨冠博帶、望若仙人的門閥子弟,也多被脖鎖連枷,單衣赤足,一路任由西魏兵士拳打腳踢,完全淪為“賤隸”。像王褒、顏之推(寫《顏氏家訓》)等人,名聲太大,便能騎“官給疲驢瘦馬”,有幸挨過寒冬跋涉,活著到達長安。到達長安後,隻有少數人被任為官。十二年後,周武帝“放免江陵人年六十五以上為官奴婢者”;又過七年,武帝才下令“放免江陵虜在官署為苦工者為平民”。一直到公元577年,周武帝才下令赦免公私全部江陵俘虜。二十四年過去了,真正“享受”到獲免的江陵士人百姓實際已經寥寥無幾。大多數被俘的南朝高門士族,終身在北方“耕田養馬”,淪為賤隸奴婢。也是經此劫難,南朝的文化以及人才都受到嚴重削弱,到了南朝陳國時,南北通使,北齊、北周已經看不起陳朝使節的文學水平。
謝答仁、朱買臣諫道:“城中兵眾猶強,乘夜突圍,可渡江往依任約。”
蕭繹是個大胖子,不便乘馬,思忖了一陣,便說:“事必無成,徒增辱耳!”
謝答仁自告奮勇,要求親自護持蕭繹突圍。蕭繹扭頭問大臣王褒,王褒回答:“謝答仁是侯景賊黨,怎能相信?與其為他所賣,不如出降。”謝答仁大哭,又要求元帝讓自己收兵堅守內城,王褒仍然力勸不可。毒火攻心,謝答仁氣得吐血,大哭而去。當時,江陵獄中有死囚數千人,大臣們勸蕭繹釋放這些人為戰士,蕭繹不從,下令用大棒殺掉。如此昏暴之人,敗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西魏統帥於謹表示接受投降,讓蕭繹送太子為人質先出。蕭繹忙派王褒帶太子出城見於謹。久聞王褒是江南書法大家,於謹挺好奇,請王褒寫幾個字給自己觀賞一下。這王褒恬不知恥,飛筆走墨,大書九個字:“柱國常山公(於謹)家奴王褒”。堂堂梁朝尚書左僕射,東晉宰相王導的直係後裔,國亡城破之時,竟奴顏婢膝到如此地步。後來,此人被西魏軍當作“戰利品”帶往長安,在黃河邊上,王褒作《渡河北》一詩:“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常山臨代郡,亭障繞黃河。心悲異方樂,腸斷隴頭歌。薄暮臨征馬,夫道北山阿。”意境淒憐,誠為好詩,啟發杜甫後來寫出“無邊落木蕭蕭下”。文人無骨,世族墮節,王褒就是個活樣板。
眼見身邊隨臣盡去,蕭繹無奈,白馬素衣,從東門而出,揮劍擊門,長嘆:“蕭世誠(蕭繹字)竟然有今天!”
自相殘殺大亂至(3)
望見一個黑大胖子騎白馬,自己一人在東門晃愁,魏軍就知道是梁元帝,一湧上去,把他往白馬寺方向押送。半路,西魏兵又把蕭繹踹下白馬,讓他騎上一匹駑馬,派一高大肉柱身高近兩米的胡人“手扼其背以行”。路中遇見於謹,西魏兵又拳打腳踏,讓蕭繹下拜。
西魏傀儡“梁王”蕭察見到殺掉自己親兄的這位七叔,恨得眼都冒火,派鐵騎把蕭繹押入自己營內,關進一間黑布營帳,上前拳腳相加,邊打邊罵。西魏兵將也紛紛前來看笑話。其中,有人問蕭繹:“你幹嘛要燒書?”蕭繹答:“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蕭繹愛書,甚過珍寶,所以才有如此令人痛恨之舉。明朝魏忠賢敗後,其一個鐵桿死黨知道捕吏將至,也是把平時搜羅的價值連城的寶玩橫陳當庭,仰頭一杯酒,摔砸一寶物,此種心理,與蕭繹燒書的陰暗心理實出一轍。如此世間稀罕寶物,我以後享用不到,別人也休想沾光,讓它們與我一起毀滅!當時,中國印刷術還沒有發明,蕭繹所集,一部分是他一生珍藏,另一部分是王僧辯從建康運回的梁朝皇宮內的精品,皆是手抄書卷,蕭繹一炬,對中國文化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挨打換罵挨過數日,公元554年陰曆十二月辛未,魏人讓“梁王”蕭察殺掉蕭繹。這位梁元帝幾乎和哥哥簡文帝蕭綱一個死法,被侄子蕭察派人用大土袋子活活壓死,時年四十七,其太子蕭元良和另一個兒子蕭方略也同時被殺。
蕭繹被殺後,引狼入室的蕭察也沒得到任何便宜。他被西魏立為“梁王”,所轄範圍隻有方圓三百裏不到,而經營多年的根據地雍州(治所在襄陽),反而被西魏占取。西魏人命蕭察居江陵東城,而魏軍留守的兵將居西城,名為助援,實則監守。當時,蕭察手下將領尹德毅給他出主意:“魏虜貧殘,肆其殘忍,殺掠士民,不可勝記。江東人民塗炭至此,都認為是殿下您引至。如果您以設宴為名,引於謹等人來會,預伏武士,盡斃虜酋,可一舉摧垮魏軍,然後再撫慰百姓,招納諸將,晷刻之間,大功可立。”尹德毅之謀,確是上天給予梁朝的最後機會,而且蕭繹已死,蕭察是前太子昭明太子之子,於法統血緣方麵宗屬最近,梁朝眾將必然會擁他為帝。
蕭察無恢宏遠略,當即拒絕,表示說魏人待他不錯,不想做出“背德”之事。其實,西魏不是為了他出軍,實是要攻城略地,乘亂拓境。不久,當得知西魏割其老巢,又把江陵全城百姓、士人、財物均擄走時,蕭察後悔,卻已經為時過晚。過了幾年,這個“梁主”(其實就是小城主)即鬱悶而死。
個人品德方麵,蕭察“少有大誌,不拘小節,雖多猜忌,而知人善任,撫將士有恩,能得其死力”。不僅不飲酒,安於儉素,蕭察還不好聲色,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此人還有潔癖,見不得已婚婦人,“雖相去數步,亦雲遙聞其臭”。偶爾與姬媵過性生活,“病臥累旬”,並會把當夜所有的被褥衣物全部扔掉。另外,蕭察另外一個怪癖是討厭看見別人的頭髮,為他擔轎的轎夫無論冬夏都要用帽子把頭髮遮住,不知他對七叔蕭繹拳腳相加之時,是否隻踢屁股不打腦袋?
於謹回長安前,“收府庫珍寶及宋渾天儀、梁銅晷表、大玉徑四尺及諸法物”,並把梁朝王公以下及良家百姓男女數萬(《周書》記載有十多萬)設為奴婢,分賞三軍將士,一路驅趕汙辱。“小弱者皆殺之”。因為怕老人小孩消耗食品,西魏人便把他們統統殺死。配留給“梁主”蕭察的,隻有三百餘戶居民。被驅北去的士家大族以及普通百姓,“人馬所踐及凍死者什二三”。平時峨冠博帶、望若仙人的門閥子弟,也多被脖鎖連枷,單衣赤足,一路任由西魏兵士拳打腳踢,完全淪為“賤隸”。像王褒、顏之推(寫《顏氏家訓》)等人,名聲太大,便能騎“官給疲驢瘦馬”,有幸挨過寒冬跋涉,活著到達長安。到達長安後,隻有少數人被任為官。十二年後,周武帝“放免江陵人年六十五以上為官奴婢者”;又過七年,武帝才下令“放免江陵虜在官署為苦工者為平民”。一直到公元577年,周武帝才下令赦免公私全部江陵俘虜。二十四年過去了,真正“享受”到獲免的江陵士人百姓實際已經寥寥無幾。大多數被俘的南朝高門士族,終身在北方“耕田養馬”,淪為賤隸奴婢。也是經此劫難,南朝的文化以及人才都受到嚴重削弱,到了南朝陳國時,南北通使,北齊、北周已經看不起陳朝使節的文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