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華麗血時代: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 作者:梅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撰寫《魏書》的魏收對爾朱榮有如下評價,大致公允(老魏收過爾朱氏餘留後人的錢財,有溢美之辭),現收錄於此,作為對這個蓋世梟雄的一生總結:
爾朱榮緣將帥之列,借部眾之用,屬肅宗暴崩,民怨神怒,遂有匡頹拯弊之誌,援主逐惡之圖,蓋天啟之也。於是,上下離心,文武解體,鹹企忠議之聲,俱聽桓文之舉。勞不汗馬,朝野靡然,扶翼懿親,宗祏有主,祀魏配天,不殞舊物。及夫擒葛榮,誅元顥,戮刑杲,剪韓婁,醜奴、寶寅鹹梟馬市。此諸魁者,或據象魏,或僭號令,人謂秉皇符,身各謀帝業,非徒鼠竊狗盜,一城一聚而已。苟非榮之致力,克夷大難,則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也。然則榮之功烈,亦已茂乎。而始則希覬非望,睥睨宸極;終乃靈後、少帝沉流不反。河陰之下,衣冠塗地。此其所以得罪人神,而終於夷戮也。向使榮無jian忍之失,修德義之風,則彭、韋、伊、霍,夫何足數!
無論如何,胡太後和爾朱榮,美女俊男,雌雄雙煞,把大好的北魏江山,斷送殆盡!
家境貧寒 落糙為寇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二記載:北魏權臣爾朱榮把北魏胡太後和三歲的小皇帝扔進黃河淹死,在河陰誅殺朝臣兩千多人,派兵又把自己剛剛立為魏帝的元子攸的兩個親兄弟殺害,把元子攸劫持於一個帳篷內,準備處理掉。一不做二不休,爾朱榮軍士高呼“元氏既滅,爾朱氏興”。“時都督高歡勸榮稱帝,左右多同之”。再看《周書·賀拔嶽傳》,關於此段歷史的記載也基本類似。可如果翻看《北齊書》和《魏書》中高歡的帝紀《神武紀》,倒成了“獻武王(高歡)等曰:‘未若奉長樂王以安天下’,於是還奉莊帝”、“榮將篡位,神武(高歡)諫……”——與史書記載大相牴觸。《周書》、《資治通鑑》說高歡為了巴結爾朱榮而勸他篡位自立,《北齊書》、《魏書》反而把高歡說成是一個心存魏室宗廟的忠臣、大好人!
為什麽會如此呢?
《魏書》的作者是魏收,他本來就是滅亡了魏朝的北齊的臣子,加之北齊帝王個個兇殘荒yin,高壓高爵之下自然要美化老皇帝,否則也說不通高歡日後起兵反叛爾朱氏的理由;加之魏收本人也是個無良文人,誰和他關係好他就在史書中美化這些人的先人前輩,誰和他不好他就故意不給這些官員的家人入傳或有意醜化人家,並狂妄叫囂:“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揚之可以使之升天,抑之可以使之入地!”《魏書》成後,糾紛不斷,被後人稱為“穢史”。《北齊書》的作者李百藥,其父李德林也是入隋的北齊高官,為前朝尊者諱也在情理之中。《北齊書》大部分是李百藥在其父編撰的基礎上寫成。《周書》是唐朝人令狐德棻主編,《資治通鑑》是宋人司馬光主撰,立場比較客觀,是在綜合眾家之議的基礎上編撰而成,想必歷史的真實更多一些。雖然歷史是個可任意由人塗脂抹粉的“戲子”,可遍覽眾史,查看一個人一生的事跡,對其人品、性格、行事方法做出綜合判斷後,也不難發現表象下麵難以遮掩的真實。
高歡,字賀六渾,渤海蓨人(今河北景縣)。六世祖高隱曾為晉朝的太守。後來的三位先祖又仕慕容氏燕國,他曾祖父高湖在慕容寶亡國時降附魏朝。他爺爺高謐官至魏朝侍禦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懷朔鎮。到他父親高樹生時早已家世淪落,樹生又是個“性通率”、“不事產業”、遊手好閑的浪蕩子弟,高歡的少年時代確實是“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成長的”。
由於自小生長於邊鎮,周圍都是鮮卑軍人,高歡是個完全鮮卑化的漢人,終日舞槍弄棒,嗷嗷亂叫。直到他和鮮卑族的老婆結婚,才從女方的嫁妝中得到匹馬,有馬才有在邊鎮隊伍中當隊主(班長)的資格。當時沒什麽人對這個破落戶子弟感興趣,唯有鎮將段長覺得高歡相貌不凡,資質卓異,對他說:“你有匡濟時世的才能,這輩子不會白活!我這歲數見不到你發達了,希望你日後能照顧我的兒孫。”當時這幾句小小的鼓勵,高歡一生不忘。等他掌握魏朝國柄後,追贈段長為司空,並提拔段長的兒子段寧為官。
講起高歡,必須先講北魏末年的六鎮起義。六鎮是沿長城而築的六個軍鎮。自西向東,有沃野(今內蒙五原)、懷朔(今內蒙固陽)、武川(今內蒙武川)、撫冥(今內蒙四王子旗)、柔玄(今內蒙興和)、懷荒(今河北張北)。北魏為防禦柔然等民族的入侵,專門派鮮卑族兵馬長年駐守於此。六鎮的漢人和其他民族的人都是內地的犯罪官民或被發配到這裏來的。魏朝早期對邊將待遇不錯。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快速漢化,王公朝士多以清流自居,六鎮兵民不僅被邊緣化,還受到朝貴的鄙視和輕蔑,從前以軍功得官的機會再也沒有了,變成像南朝那樣以門第、才學取人。
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柔然南侵,懷荒鎮兵民無糧可食,請示鎮將開倉放糧,吃飽肚子好打仗。鎮將不準許。兵民忍無可忍,聚眾殺鎮將起義,一時間六鎮大亂。公元524年,沃野鎮破六韓拔陵(匈奴族)起義,聲勢浩大,席捲邊城。北魏大驚,聯合柔然一同鎮壓,擊殺破六韓撥陵,把二十多萬被俘兵民全部安置到河北一帶。河北本來連年水旱災害不斷,一下子又來了這麽多俘囚,矛盾激化,反叛不斷,接連有杜洛周、鮮於修禮、葛榮等鎮兵鎮將的起義,且相互兼併攻殺,亂成一團。最後,這些起義、叛亂皆為魏朝權臣爾朱榮的勢力所鎮壓。高歡就是被俘後得到爾朱榮的信任,並被提拔為爾朱榮的衛隊長(親衛都督)。
精明善謀 乘亂而起(1)
爾朱榮在其鼎盛時期有一次忽然問左右:“哪天我死了,誰能夠做軍中統帥呢?”周邊人都回答:“爾朱兆。”爾朱榮不以為然。他說:“爾朱兆雖然勇猛善鬥,但能統領的人馬不過是三千左右,軍馬多些他就亂了陣法。能代我統軍的,隻有賀六渾(高歡)。”
雖然jian雄識jian雄,惺惺相惜又相戒。對高歡產生疑戒心後,他一方麵提醒爾朱兆要暗加提防,一方麵把高歡遠調為晉州刺史。不久,爾朱榮為魏莊帝誅殺,爾朱家族紛紛起兵反叛朝廷,身為一方之將的高歡審時度勢,又打上了爾朱氏領下降兵的主意。
六鎮造反的降兵大多是鮮卑人,還有不少漢人、匈奴人、高車人、氐人、羌人。他們被遷置於河北後,不斷受到爾朱氏契胡兵的淩暴,屢屢造反,大小二十六次,被殺過半,仍造反不已。剛剛縊死魏莊帝、掌握魏國朝政的爾朱兆(爾朱榮族弟)對此感到頭痛,向高歡諮詢意見。
高歡回答:“六鎮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殺掉,大王您應選心腹之人去統領他們。再有反叛,就歸罪其將領,不能每次都殺掉大批的兵士。”爾朱兆覺得建議很好,就問誰能去當統領。一起飲酒的賀拔允傻不拉嘰地在旁建議,讓高歡去統領六鎮降兵。高歡佯裝大怒,起身一拳打得賀拔允滿嘴冒血,門牙落地,罵道:“太原王(爾朱榮)活著的時候,說怎麽樣就怎麽樣,現在太原王死了,天下事都聽爾朱兆王爺的,你是什麽東西,王爺沒發話能輪到你說三道四?”
爾朱榮緣將帥之列,借部眾之用,屬肅宗暴崩,民怨神怒,遂有匡頹拯弊之誌,援主逐惡之圖,蓋天啟之也。於是,上下離心,文武解體,鹹企忠議之聲,俱聽桓文之舉。勞不汗馬,朝野靡然,扶翼懿親,宗祏有主,祀魏配天,不殞舊物。及夫擒葛榮,誅元顥,戮刑杲,剪韓婁,醜奴、寶寅鹹梟馬市。此諸魁者,或據象魏,或僭號令,人謂秉皇符,身各謀帝業,非徒鼠竊狗盜,一城一聚而已。苟非榮之致力,克夷大難,則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也。然則榮之功烈,亦已茂乎。而始則希覬非望,睥睨宸極;終乃靈後、少帝沉流不反。河陰之下,衣冠塗地。此其所以得罪人神,而終於夷戮也。向使榮無jian忍之失,修德義之風,則彭、韋、伊、霍,夫何足數!
無論如何,胡太後和爾朱榮,美女俊男,雌雄雙煞,把大好的北魏江山,斷送殆盡!
家境貧寒 落糙為寇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二記載:北魏權臣爾朱榮把北魏胡太後和三歲的小皇帝扔進黃河淹死,在河陰誅殺朝臣兩千多人,派兵又把自己剛剛立為魏帝的元子攸的兩個親兄弟殺害,把元子攸劫持於一個帳篷內,準備處理掉。一不做二不休,爾朱榮軍士高呼“元氏既滅,爾朱氏興”。“時都督高歡勸榮稱帝,左右多同之”。再看《周書·賀拔嶽傳》,關於此段歷史的記載也基本類似。可如果翻看《北齊書》和《魏書》中高歡的帝紀《神武紀》,倒成了“獻武王(高歡)等曰:‘未若奉長樂王以安天下’,於是還奉莊帝”、“榮將篡位,神武(高歡)諫……”——與史書記載大相牴觸。《周書》、《資治通鑑》說高歡為了巴結爾朱榮而勸他篡位自立,《北齊書》、《魏書》反而把高歡說成是一個心存魏室宗廟的忠臣、大好人!
為什麽會如此呢?
《魏書》的作者是魏收,他本來就是滅亡了魏朝的北齊的臣子,加之北齊帝王個個兇殘荒yin,高壓高爵之下自然要美化老皇帝,否則也說不通高歡日後起兵反叛爾朱氏的理由;加之魏收本人也是個無良文人,誰和他關係好他就在史書中美化這些人的先人前輩,誰和他不好他就故意不給這些官員的家人入傳或有意醜化人家,並狂妄叫囂:“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揚之可以使之升天,抑之可以使之入地!”《魏書》成後,糾紛不斷,被後人稱為“穢史”。《北齊書》的作者李百藥,其父李德林也是入隋的北齊高官,為前朝尊者諱也在情理之中。《北齊書》大部分是李百藥在其父編撰的基礎上寫成。《周書》是唐朝人令狐德棻主編,《資治通鑑》是宋人司馬光主撰,立場比較客觀,是在綜合眾家之議的基礎上編撰而成,想必歷史的真實更多一些。雖然歷史是個可任意由人塗脂抹粉的“戲子”,可遍覽眾史,查看一個人一生的事跡,對其人品、性格、行事方法做出綜合判斷後,也不難發現表象下麵難以遮掩的真實。
高歡,字賀六渾,渤海蓨人(今河北景縣)。六世祖高隱曾為晉朝的太守。後來的三位先祖又仕慕容氏燕國,他曾祖父高湖在慕容寶亡國時降附魏朝。他爺爺高謐官至魏朝侍禦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懷朔鎮。到他父親高樹生時早已家世淪落,樹生又是個“性通率”、“不事產業”、遊手好閑的浪蕩子弟,高歡的少年時代確實是“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成長的”。
由於自小生長於邊鎮,周圍都是鮮卑軍人,高歡是個完全鮮卑化的漢人,終日舞槍弄棒,嗷嗷亂叫。直到他和鮮卑族的老婆結婚,才從女方的嫁妝中得到匹馬,有馬才有在邊鎮隊伍中當隊主(班長)的資格。當時沒什麽人對這個破落戶子弟感興趣,唯有鎮將段長覺得高歡相貌不凡,資質卓異,對他說:“你有匡濟時世的才能,這輩子不會白活!我這歲數見不到你發達了,希望你日後能照顧我的兒孫。”當時這幾句小小的鼓勵,高歡一生不忘。等他掌握魏朝國柄後,追贈段長為司空,並提拔段長的兒子段寧為官。
講起高歡,必須先講北魏末年的六鎮起義。六鎮是沿長城而築的六個軍鎮。自西向東,有沃野(今內蒙五原)、懷朔(今內蒙固陽)、武川(今內蒙武川)、撫冥(今內蒙四王子旗)、柔玄(今內蒙興和)、懷荒(今河北張北)。北魏為防禦柔然等民族的入侵,專門派鮮卑族兵馬長年駐守於此。六鎮的漢人和其他民族的人都是內地的犯罪官民或被發配到這裏來的。魏朝早期對邊將待遇不錯。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快速漢化,王公朝士多以清流自居,六鎮兵民不僅被邊緣化,還受到朝貴的鄙視和輕蔑,從前以軍功得官的機會再也沒有了,變成像南朝那樣以門第、才學取人。
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柔然南侵,懷荒鎮兵民無糧可食,請示鎮將開倉放糧,吃飽肚子好打仗。鎮將不準許。兵民忍無可忍,聚眾殺鎮將起義,一時間六鎮大亂。公元524年,沃野鎮破六韓拔陵(匈奴族)起義,聲勢浩大,席捲邊城。北魏大驚,聯合柔然一同鎮壓,擊殺破六韓撥陵,把二十多萬被俘兵民全部安置到河北一帶。河北本來連年水旱災害不斷,一下子又來了這麽多俘囚,矛盾激化,反叛不斷,接連有杜洛周、鮮於修禮、葛榮等鎮兵鎮將的起義,且相互兼併攻殺,亂成一團。最後,這些起義、叛亂皆為魏朝權臣爾朱榮的勢力所鎮壓。高歡就是被俘後得到爾朱榮的信任,並被提拔為爾朱榮的衛隊長(親衛都督)。
精明善謀 乘亂而起(1)
爾朱榮在其鼎盛時期有一次忽然問左右:“哪天我死了,誰能夠做軍中統帥呢?”周邊人都回答:“爾朱兆。”爾朱榮不以為然。他說:“爾朱兆雖然勇猛善鬥,但能統領的人馬不過是三千左右,軍馬多些他就亂了陣法。能代我統軍的,隻有賀六渾(高歡)。”
雖然jian雄識jian雄,惺惺相惜又相戒。對高歡產生疑戒心後,他一方麵提醒爾朱兆要暗加提防,一方麵把高歡遠調為晉州刺史。不久,爾朱榮為魏莊帝誅殺,爾朱家族紛紛起兵反叛朝廷,身為一方之將的高歡審時度勢,又打上了爾朱氏領下降兵的主意。
六鎮造反的降兵大多是鮮卑人,還有不少漢人、匈奴人、高車人、氐人、羌人。他們被遷置於河北後,不斷受到爾朱氏契胡兵的淩暴,屢屢造反,大小二十六次,被殺過半,仍造反不已。剛剛縊死魏莊帝、掌握魏國朝政的爾朱兆(爾朱榮族弟)對此感到頭痛,向高歡諮詢意見。
高歡回答:“六鎮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殺掉,大王您應選心腹之人去統領他們。再有反叛,就歸罪其將領,不能每次都殺掉大批的兵士。”爾朱兆覺得建議很好,就問誰能去當統領。一起飲酒的賀拔允傻不拉嘰地在旁建議,讓高歡去統領六鎮降兵。高歡佯裝大怒,起身一拳打得賀拔允滿嘴冒血,門牙落地,罵道:“太原王(爾朱榮)活著的時候,說怎麽樣就怎麽樣,現在太原王死了,天下事都聽爾朱兆王爺的,你是什麽東西,王爺沒發話能輪到你說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