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四月十五日,劉牢之派其子劉敬宣前往桓玄處,表示歸降。手擁強兵、身坐大鎮,劉牢之竟出此下策,可謂是自取滅亡。


    桓玄、劉牢之兩人已經結盟,司馬元顯那邊還遲遲未發。


    正在苦思到底下令開船進擊還是留於原地伺機行事之際,司馬元顯忽聞桓玄已至建康郊外新亭。小夥子頓時魂飛天外,棄船上岸,退屯國子監。不久,他又覺不妥,騎馬在宣陽門下另外布陣。


    剛剛列陣停當,軍士們交頭接耳,都講桓玄大軍已入台城南麵。司馬元顯聞之恐懼,想率軍逃入皇宮躲避。晉軍好容易列成陣形,現在又掉頭整隊往皇宮方向急行軍。


    桓玄先前已派先頭部隊數十人入城,見晉軍返軍,就拔刀在他們身後大叫:“放仗!”(放下武器)


    “軍人皆崩潰”,未用一刀一槍,司馬道子父子幾萬大軍頓作鳥獸散。回頭一看,司馬元顯隻見張法順一騎跟從,餘人皆跑得影子都不見了。


    逃入東府,司馬元顯向其父司馬道子問計,道子連連搖頭,不出一語。父子二人相對而泣。


    桓玄統軍,浩浩蕩蕩入建康。晉廷以桓玄為丞相、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一統文武大政。


    清算開始。桓玄命人送司馬元顯(包括他六個才兩三歲的兒子)、司馬尚之、庾楷、張法順等人於鬧市斬殺,並流放會稽王司馬道子於安成郡。未幾,桓玄派人毒死了這位把持東晉朝政多年的酒色王爺,時年三十九。


    處理了會稽王父子及其黨羽,桓玄自然把矛頭掉向劉牢之。


    桓玄借朝廷詔命,以劉牢之為會稽內史。


    劉牢之聞訊,大出意料,驚呼:“怎麽,這麽快就奪我兵權,大禍將至啊!”


    劉敬宣返軍,勸其父劉牢之發奇兵襲擊桓玄。劉牢之猶豫不決,移軍屯於班瀆。


    劉牢之招來劉裕,說:“我想北去廣陵,舉兵以討桓玄,你能跟隨我嗎?”


    劉裕拒絕。“將軍以勁卒數萬,望風降服。桓玄新得大勝,威震天下,朝野人情均已去矣,您又怎能到得了廣陵呢?至於我嗎,現在隻能還於京口。”


    劉牢之外甥何無忌尾隨劉裕走出營帳,問:“我怎麽辦?”


    劉裕說:“鎮北將軍(指劉牢之)必不免於禍,卿可隨我還京口。桓玄若守臣節,當與卿事之,不然,當與卿共圖之!”


    劉牢之不死心,大集僚佐,商議要踞江北以討桓玄。


    眾人默然久之。參軍劉襲站起,大聲道:“事之不可為者莫過於反。將軍您往日反王兗州(指王恭),近日反司馬郎君(指司馬元顯),今復反桓公(桓玄),一人三反,何以自立!”言畢,劉襲拂袖而去。劉牢之身邊佐吏多散走。


    劉牢之見大勢已去,又悔又懼,忙派兒子劉敬宣去京口迎取家眷。過了幾天,見劉敬宣失期不至,劉牢之以為事泄,一家人可能全為桓玄誅殺,便慌忙帶領幾個家丁往北逃。行至新洲,老英雄徬徨無計,悔得腸子都青,夜間自縊於林中。劉敬宣慌忙來奔時,見老父已自掛東南枝,來不及哭喪,乘黑渡江逃往廣陵。


    聽聞劉牢之自縊,其故僚舊吏念昔日情誼,選取上好棺木,殯葬老上司,歸葬丹徒。桓玄死人也不放過,命人斬棺出屍,砍掉劉牢之的腦袋,暴屍於市。


    對於桓玄來說,真是福無雙至今日至(恐怕日後“禍不單行明日行”)。邪教頭子孫恩聽聞晉朝內亂,又進寇臨海,被東晉臨海太守辛景打得大敗。這次再無好運,晉軍追得孫恩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惶急之下,這位邪教頭子投海而死。


    邪教洗腦真厲害,徒眾們又覺得孫恩是入水成仙。隨他自殺的徒黨ji妾竟有數百人。剩餘賊眾千餘人,復推孫恩妹夫盧循為主,遁逃而去。桓玄高興之餘,又覺盧循是大族出身(其曾祖是晉朝司空從事中郎盧湛),就封盧循為永嘉太守。盧循不理會,很快就又興兵攻打鄰近州郡,桓玄隻得令劉裕去征討,打得盧循連連敗北,乘船逃往嶺南,驅逐了當地的東晉廣州刺史,占領了廣州。至此,暫時按下此人不表。


    靈寶終為篡逆賊(1)


    ——桓玄破滅的帝王夢


    桓玄,字敬道,又名靈寶,據說其生母馬氏半夜見有流星下墜於銅盆中,變成了二寸左右的火珠,就以水瓢接取吞服,過後就懷孕,生下桓玄。因此,桓玄的小名就叫靈寶。晉人愛神異附會,肯定是以訛傳訛的故事。但有一點是真實的——桓玄從小就姿貌端妍,聰慧不凡,桓溫非常喜歡這個兒子。桓溫有六子,臨終遺命以桓玄襲其南郡公之爵。


    桓溫的一年喪期滿,昔日的文武屬官都齊集於桓溫之弟桓沖的府中拜辭。麵對滿府的僚屬,桓沖撫摸著桓玄的頭,對這個年方七歲的小孩子說:“這些人都是你家的故吏啊。”桓玄雖小,聽此語憶念慈父,頓時淚流滿麵,使得一府文武都大相嘆息。


    長成之後,桓玄形貌瑰奇,風神疏朗,琴棋書畫,無不關涉,又寫得一手好文章。由於東晉朝廷一直疑忌桓家子弟,桓玄二十三歲時始得太子洗馬這樣的“素官”,根本沒有實權。


    孝武帝時,桓玄知道當時眾議其父桓溫晚年有篡奪念頭,便上書皇帝指稱桓溫“投袂乘機,西平巴蜀,北清河洛”,有興復的大功,不僅如此,桓溫還有“廢昏立明、翼戴宗廟”的不世之勛,為其父申屈明謗。失意之時,青年桓玄曾登高望遠,嘆息道:“父為九州伯,子為五湖長。”(當時他作義興太守的“小官”)


    憑藉門第貴顯以及父親名望,桓玄在優遊中縱橫捭闔,文武並用,最終能在東晉的混亂政局中節節而勝,一步步清滅了殷仲堪、楊佺期、劉牢之、司馬道子父子,終於掌握了東晉朝廷的最高權力。


    桓玄掌權後,“增班劍為六十人,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奏不名”,已大有權臣跋扈的風範。同時,他又對桓氏族人大加封賞:以其兄桓偉為安西將軍、荊州刺史,以堂兄桓謙(桓沖之子)為左仆she,加中軍將軍,領選(掌管朝中用人權),以堂兄桓石生(桓豁之子)為前將軍、江州刺史,以堂兄桓修(也是桓沖之子)為右將軍、徐兗二州刺史。同時,又委命自己的謀士卞範之為建武將軍、丹陽尹,又命自己的姐夫殷仲文為侍中(此人還是殷仲堪堂弟)。


    與前代諸權臣一樣,大事安排完畢,桓玄出鎮姑孰,但朝中大政皆要他點頭後才可施行,“小事則決於桓謙、卞範之”。


    桓玄初當政,黜jian佞,擢俊賢,百姓欣然,朝臣推戴。沒過多久,這位名家子弟的真麵目便暴露出來了,“淩侮朝廷,幽擯宰輔,豪奢縱慾,眾務繁興,於是朝野失望,人不安業”。


    不久,桓玄相繼誅殺了高素、竺謙之、劉襲等昔日的劉牢之手下諸將,遇害之人,皆北府舊將,多是晉廷有功之臣。


    異己清除得差不多,桓玄“諷朝廷”封自己為豫章公,食邑七千五百戶。接著,他又自導自演,先上詔表示要“北伐姚興”,又自己派人以朝命“下詔阻之”,暴露出他虛榮好大言的輕佻習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麗血時代: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並收藏華麗血時代: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