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華麗血時代: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 作者:梅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筆者以現代人的眼光,覺得王敦也不失為一剛烈大丈夫,敢愛敢恨,敢作敢當,而且他起事之因也是由於王氏家族成員受排擠,並非完全出於個人野心。刁協、劉隗小人煽風點火,錢鳳、沈充激成禍難,嘆隻嘆時兮命兮,不佑英雄。身死之後,英名一世的王大將軍還被東晉政府刨出屍首,死都死了,還被扶跪著,斬去頭顱。
王敦死後,親兄王含、繼子王應被殺,但琅琊王氏並未被牽連,反而因討伐王敦有功而有多人加官晉爵。王導以司徒進位太保,王舒遷湘州刺史,王導堂弟王彬為度支尚書,王氏一大家子多人位進不衰,仍舊是東晉世家豪族的翹楚。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平定王敦之亂後,晉明帝司馬紹不久即病死,年僅二十七歲。雖然隻當了三年左右的皇帝,史臣對他還是有很高的評價:“帝聰明有機斷,尤精物理。於時兵凶歲飢,死疫過半,虛弊既甚,事極堅虞。屬王敦挾震主之威,將移神器。帝騎驅遵養,以弱製強,潛謀獨斷,廊清大昆。改授荊、湘等四州,以分上流之勢。撥亂反正,強本弱枝。雖享國日淺,而規模弘遠矣。”
皇太子司馬衍即位,年僅五歲,是為東晉成帝。
孩皇帝即位,明帝皇後庾氏以皇太後身份臨朝稱製,雖然明帝遺詔太保王導錄尚書事,與中書令庾亮一同輔政,但真正的權力都集中在庾亮一人手裏——當朝皇太後庾氏是他親姐,孩皇帝司馬衍是他外甥。
庾亮,字元規,出身世族,大名鼎鼎。此人“美姿容,善談論,性好《莊》、《老》”,是魏晉風度中的一個楷模人物,《世說新語》中常常提及此人。但在政治上,庾亮是個十足剛愎自用、心胸狹窄的庸才。
明帝病重時,其舅虞胤為右衛將軍,與左衛將軍南頓王司馬宗同掌禁衛軍權。由於這兩人私人關係也不錯,惹起庾亮的猜忌與不滿。王導出於公心,與庾亮一起曾向明帝提醒,怕司馬宗會與虞胤在明帝死後擁立司馬宗的哥哥西陽王司馬羕為帝。明帝不信,反而更加信任虞胤、司馬宗。
司馬宗、司馬羕兄弟是汝南王司馬亮的兒子(汝南王是“八王之亂”中第一個被殺的老王爺,他自己從未為亂,也被編入“八王”之中,確實冤得可以)。從輩份上講,司馬宗、司馬羕是明帝的叔祖輩,也都是五十歲左右的半老頭子,與元帝一係又為疏宗,應該沒什麽篡位的野心。庾亮隻想著明帝死後自己外甥登基的絕對安全,十分疑忌這兩個司馬王爺。
明帝病重時,庾亮半夜想入見,被南頓王司馬宗嗬止,吆喝道:“皇家宮廷大門是你們家自己的家門嗎,想進就進?”庾亮為此,更是對司馬宗恨之入骨。
明帝彌留之際,庾亮聲淚俱下,指稱司馬宗、司馬羕與虞胤三人有逆謀,希望明帝馬上“處理”他們。明帝不納,反而讓人把時任太宰的司馬羕、太保王導、尚書令卞壺、車騎將軍郗鑒、丹陽尹溫嶠以及庾亮等人叫在一起,共受遺詔輔政。
雖然如此,明帝死後,庾太後稱製,孩皇帝沖幼,大權自然集於庾亮一人手中。王導主持朝政時,寬和馭下,深得眾心;庾亮掌權,苛刻任法,頗失人心。同時,他對擁軍在外的陶侃、祖約、蘇峻等人深加猜忌,整日盤算如何提防這三個人。
陶侃時為荊州刺史,擁有荊、湘、雍、梁四州之眾。祖約任豫州刺史,統管其兄祖逖北伐後占領的大片地盤。這兩個人見明帝遺詔中褒進大臣名單裏沒有自己,都懷疑是庾亮從中作鬼,刪除了他們兩人的名字。此外,歷陽內史蘇峻,在平討沈充、錢鳳過程中居功甚大,手中又擁強兵數萬,也存驕盈之心。
為了防備這三個外臣,庾亮派和自己關係不錯的老友溫嶠任江州刺史,鎮武昌,任王舒為會稽內史,以為聲援。同時,他又派人大修石頭城,以防萬一。
母後臨朝,皇帝沖幼,外戚專政,如此,禍亂之萌,已見端倪。
成帝鹹和元年(326)十一月,庾亮執政才半年多,就藉口南頓王司馬宗謀反,派禁兵去上門逮捕。司馬宗老王爺性格固執,拒戰反抗,被殺。其兄西陽王司馬羕也被降封為縣王,已被封為虛官大宗正的前右衛將軍虞胤也被貶為桂陽太守外任。庾亮此舉,一點不是出自公心,大失天下之望,都認為他是剪除宗室,鞏固自己的威權。
司馬宗、司馬羕兄弟一直與蘇峻關係很好。事發後,司馬宗手下有個親信跑到蘇峻處匿藏,庾亮派人去抓捕,蘇峻隱匿不交,惹得這位皇上大舅更是惡從心起。
六歲的晉成帝對外麵發生了什麽一無所知。有一天,學習功課完畢,忽然想起了什麽,便問庾亮,“從前常常在殿中看見的那位白頭髮老爺子去哪裏了?”司馬羕、司馬宗兩個王爺,對成帝來講是曾叔祖輩,宗室元老,都在朝會大殿上專門設有床位(坐床,以示尊寵)。
庾亮告訴外甥:“那個人謀反,已經被殺掉了。”
小皇帝一聽,哭了。平日裏司馬宗對他很好,常常抱著他在宮內遊玩,白頭白須的慈祥相貌,更使小孩子覺得親切。
“舅舅你說別人做賊,便殺之,如果別人說舅舅你做賊,又當如何?”小孩子抽泣著說。
庾亮聞言大懼,色為之變,也不知如何回答這位六歲小皇帝的問話。
庾太後很生氣,用牙尺敲打成帝的腦袋,怒斥:“小孩子怎麽說這種話?”顯然是看見哥哥被兒子說得一臉驚惶,心中不忍。
蘇峻因怒起兵(1)
成帝鹹和元年(326)年底,北方的後趙軍隊猛攻坐鎮壽春的祖約。祖約多次上表請求救兵,“朝廷不為出兵”,其實是庾亮本人對此無動於衷。
壽春城堅,強攻不下,後趙軍隊就進犯淮南諸地,殺掠五千多人。這樣一來,直接威脅到建康政府的統治,庾亮等人才著慌,忙下詔命王導為大司馬,駐軍江寧,以抵禦後趙兵。
危急時刻,幸虧蘇峻派大將韓晃出擊,打跑了後趙石聰所率的羯族軍隊,危機暫時緩解。庾亮為了防止後趙軍隊再來,又準備在江南防線內開挖大塘充水作沼澤,使敵軍騎兵不得馳騁。雖然此舉有利於防禦,也就把壽春城孤懸於大塘之外。本來祖約就深恨朝廷前番不派救兵馳援,聞知此訊,愈加怨恨。
後趙侵逼之患剛去,庾亮不僅沒有厚賞擊敵有功的蘇峻,反而想先發製人,徵召身在歷陽的蘇峻入朝,削奪他的兵權。
王導老謀深算,勸庾亮說:“蘇峻為人猜險,必不奉詔,不如暫先包容他,慢慢相圖。”
庾亮不聽。眾臣朝會之時,他大言道:“蘇峻狼子野心,終必為亂。今日征之,縱不順命,為禍猶淺;若復經年,不可複製!”
王導不再說話。眾臣唯唯,隻有光祿大夫卞壺表示反對:“蘇峻強兵在手,駐鎮距京都又近,一天之內就可抵達,一旦有變,易成禍難!”庾亮不聽。
在外帶兵的大臣——庾亮好友溫嶠聞訊,也寫信多次勸阻庾亮,皆不聽。
王敦死後,親兄王含、繼子王應被殺,但琅琊王氏並未被牽連,反而因討伐王敦有功而有多人加官晉爵。王導以司徒進位太保,王舒遷湘州刺史,王導堂弟王彬為度支尚書,王氏一大家子多人位進不衰,仍舊是東晉世家豪族的翹楚。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平定王敦之亂後,晉明帝司馬紹不久即病死,年僅二十七歲。雖然隻當了三年左右的皇帝,史臣對他還是有很高的評價:“帝聰明有機斷,尤精物理。於時兵凶歲飢,死疫過半,虛弊既甚,事極堅虞。屬王敦挾震主之威,將移神器。帝騎驅遵養,以弱製強,潛謀獨斷,廊清大昆。改授荊、湘等四州,以分上流之勢。撥亂反正,強本弱枝。雖享國日淺,而規模弘遠矣。”
皇太子司馬衍即位,年僅五歲,是為東晉成帝。
孩皇帝即位,明帝皇後庾氏以皇太後身份臨朝稱製,雖然明帝遺詔太保王導錄尚書事,與中書令庾亮一同輔政,但真正的權力都集中在庾亮一人手裏——當朝皇太後庾氏是他親姐,孩皇帝司馬衍是他外甥。
庾亮,字元規,出身世族,大名鼎鼎。此人“美姿容,善談論,性好《莊》、《老》”,是魏晉風度中的一個楷模人物,《世說新語》中常常提及此人。但在政治上,庾亮是個十足剛愎自用、心胸狹窄的庸才。
明帝病重時,其舅虞胤為右衛將軍,與左衛將軍南頓王司馬宗同掌禁衛軍權。由於這兩人私人關係也不錯,惹起庾亮的猜忌與不滿。王導出於公心,與庾亮一起曾向明帝提醒,怕司馬宗會與虞胤在明帝死後擁立司馬宗的哥哥西陽王司馬羕為帝。明帝不信,反而更加信任虞胤、司馬宗。
司馬宗、司馬羕兄弟是汝南王司馬亮的兒子(汝南王是“八王之亂”中第一個被殺的老王爺,他自己從未為亂,也被編入“八王”之中,確實冤得可以)。從輩份上講,司馬宗、司馬羕是明帝的叔祖輩,也都是五十歲左右的半老頭子,與元帝一係又為疏宗,應該沒什麽篡位的野心。庾亮隻想著明帝死後自己外甥登基的絕對安全,十分疑忌這兩個司馬王爺。
明帝病重時,庾亮半夜想入見,被南頓王司馬宗嗬止,吆喝道:“皇家宮廷大門是你們家自己的家門嗎,想進就進?”庾亮為此,更是對司馬宗恨之入骨。
明帝彌留之際,庾亮聲淚俱下,指稱司馬宗、司馬羕與虞胤三人有逆謀,希望明帝馬上“處理”他們。明帝不納,反而讓人把時任太宰的司馬羕、太保王導、尚書令卞壺、車騎將軍郗鑒、丹陽尹溫嶠以及庾亮等人叫在一起,共受遺詔輔政。
雖然如此,明帝死後,庾太後稱製,孩皇帝沖幼,大權自然集於庾亮一人手中。王導主持朝政時,寬和馭下,深得眾心;庾亮掌權,苛刻任法,頗失人心。同時,他對擁軍在外的陶侃、祖約、蘇峻等人深加猜忌,整日盤算如何提防這三個人。
陶侃時為荊州刺史,擁有荊、湘、雍、梁四州之眾。祖約任豫州刺史,統管其兄祖逖北伐後占領的大片地盤。這兩個人見明帝遺詔中褒進大臣名單裏沒有自己,都懷疑是庾亮從中作鬼,刪除了他們兩人的名字。此外,歷陽內史蘇峻,在平討沈充、錢鳳過程中居功甚大,手中又擁強兵數萬,也存驕盈之心。
為了防備這三個外臣,庾亮派和自己關係不錯的老友溫嶠任江州刺史,鎮武昌,任王舒為會稽內史,以為聲援。同時,他又派人大修石頭城,以防萬一。
母後臨朝,皇帝沖幼,外戚專政,如此,禍亂之萌,已見端倪。
成帝鹹和元年(326)十一月,庾亮執政才半年多,就藉口南頓王司馬宗謀反,派禁兵去上門逮捕。司馬宗老王爺性格固執,拒戰反抗,被殺。其兄西陽王司馬羕也被降封為縣王,已被封為虛官大宗正的前右衛將軍虞胤也被貶為桂陽太守外任。庾亮此舉,一點不是出自公心,大失天下之望,都認為他是剪除宗室,鞏固自己的威權。
司馬宗、司馬羕兄弟一直與蘇峻關係很好。事發後,司馬宗手下有個親信跑到蘇峻處匿藏,庾亮派人去抓捕,蘇峻隱匿不交,惹得這位皇上大舅更是惡從心起。
六歲的晉成帝對外麵發生了什麽一無所知。有一天,學習功課完畢,忽然想起了什麽,便問庾亮,“從前常常在殿中看見的那位白頭髮老爺子去哪裏了?”司馬羕、司馬宗兩個王爺,對成帝來講是曾叔祖輩,宗室元老,都在朝會大殿上專門設有床位(坐床,以示尊寵)。
庾亮告訴外甥:“那個人謀反,已經被殺掉了。”
小皇帝一聽,哭了。平日裏司馬宗對他很好,常常抱著他在宮內遊玩,白頭白須的慈祥相貌,更使小孩子覺得親切。
“舅舅你說別人做賊,便殺之,如果別人說舅舅你做賊,又當如何?”小孩子抽泣著說。
庾亮聞言大懼,色為之變,也不知如何回答這位六歲小皇帝的問話。
庾太後很生氣,用牙尺敲打成帝的腦袋,怒斥:“小孩子怎麽說這種話?”顯然是看見哥哥被兒子說得一臉驚惶,心中不忍。
蘇峻因怒起兵(1)
成帝鹹和元年(326)年底,北方的後趙軍隊猛攻坐鎮壽春的祖約。祖約多次上表請求救兵,“朝廷不為出兵”,其實是庾亮本人對此無動於衷。
壽春城堅,強攻不下,後趙軍隊就進犯淮南諸地,殺掠五千多人。這樣一來,直接威脅到建康政府的統治,庾亮等人才著慌,忙下詔命王導為大司馬,駐軍江寧,以抵禦後趙兵。
危急時刻,幸虧蘇峻派大將韓晃出擊,打跑了後趙石聰所率的羯族軍隊,危機暫時緩解。庾亮為了防止後趙軍隊再來,又準備在江南防線內開挖大塘充水作沼澤,使敵軍騎兵不得馳騁。雖然此舉有利於防禦,也就把壽春城孤懸於大塘之外。本來祖約就深恨朝廷前番不派救兵馳援,聞知此訊,愈加怨恨。
後趙侵逼之患剛去,庾亮不僅沒有厚賞擊敵有功的蘇峻,反而想先發製人,徵召身在歷陽的蘇峻入朝,削奪他的兵權。
王導老謀深算,勸庾亮說:“蘇峻為人猜險,必不奉詔,不如暫先包容他,慢慢相圖。”
庾亮不聽。眾臣朝會之時,他大言道:“蘇峻狼子野心,終必為亂。今日征之,縱不順命,為禍猶淺;若復經年,不可複製!”
王導不再說話。眾臣唯唯,隻有光祿大夫卞壺表示反對:“蘇峻強兵在手,駐鎮距京都又近,一天之內就可抵達,一旦有變,易成禍難!”庾亮不聽。
在外帶兵的大臣——庾亮好友溫嶠聞訊,也寫信多次勸阻庾亮,皆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