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華麗血時代: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 作者:梅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處逢迎的青年時代(2)
劉輿才高如此,也逃不過一個“命”字。不過,此位仁兄死得很是時候,各路胡人大軍圍困,洛陽未失陷時,他因手指感染,得敗血病而死,時年四十七。死後備極哀榮,追贈驃騎將軍,諡曰貞。
好風憑藉力。憑藉親哥哥的保薦,劉琨終有一施抱負的機會。
胡賊橫行的並州路
劉琨當初在趙王司馬倫手下打過大敗仗,福兮禍兮,也增添了不少領兵戰鬥的經驗。在赴任路上,雖“道險山峻,胡寇塞路”,他仍敢“以少擊眾,冒險而進”。在給朝廷的表章上,劉琨道出了並州一帶胡寇猖狂、人民死亡的悲慘景象。
“……臣自涉州疆,目睹睏乏,流離四散,十不存二,扶老攜幼,不絕於路。及其在者,賣妻鬻子,生相捐棄,死亡委危,白骨橫野。哀呼之聲,感傷和氣。群胡數萬,周匝四山,動足遇掠,開目睹寇。……”
艱難苦恨途中,劉琨又作《扶風歌》以抒懷,心情沉鬱,詞意慷慨:
“朝發廣莫門,暮宿丹水山。……據鞍長嘆息,淚下如流泉……烈烈悲風起,泠泠澗水流。揮手長相謝,哽咽不能言……去家日已遠,安知存與亡。慷慨窮林中,抱膝獨摧藏……資糧既乏盡,薇蕨安可食……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窮。惟昔李騫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獲罪,漢武不見明。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棄置勿重陳,重陳令心傷。”
歷盡千辛萬苦,劉琨率領一路招募的一千多號人,沿路搏鬥進擊,最終到達晉陽城(今山西太原)。當時的晉陽,經五部匈奴軍隊蹂躪,官府建築全都被燒焚一空,殭屍遍地。僥倖存活下來的民眾,個個被餓成活骷髏,麵無人色,整個城內不僅荊棘成林,吃飽了人肉的野狼也四處亂竄。劉琨到後,“剪除荊棘,收葬枯骸,選府朝,建市獄”,幾乎重新構建了晉陽城。其間,胡寇和塢堡強盜相繼來襲,劉琨率從屬兵士“恆以城門為戰場”,數歷驚險,驅除賊寇,終於在晉陽安頓下來。
劉琨,晉人,自有渾然天成的“魏晉風度”。有許多個寒風凜凜的夜晚,晉陽城外胡騎紛紛,團圍城市。守兵、人民窘迫之計,劉琨一襲白衣,乘月登樓,發出陣陣清嘯之聲,“賊聞之,皆悽然長嘆”。(嘯是魏晉時代名人常有的舉動,魯迅等人認為是吹口哨,筆者覺得“嘯”更可能是以低嗓發出的悲吟之聲,類似低音歌聲中的詠嘆)夜深之際,劉琨又吹奏胡笳,音聲哀感行人,“賊又流涕噓唏,有懷土之切。向曉復吹之,賊並棄圍而走”。在那樣一個血腥、殺戮、亂離的時代,音樂仍有如此巨大的魔力,“胡笳退兵”——竟成中華審美史上的萬古絕唱。直至唐代,仍保存有劉琨創造的《登隴》、《望秦》、《竹吟風》、《哀鬆露》、《悲漢月》五首曲子,統稱《胡笳五弄》,其間融有愁遠綿長的胡笳之曲,宛轉淒傷,令人頓起懷鄉思舊之情。當然,劉琨城樓之上獨自一人,肯定不是正規的合聲演奏,僅是一支胡笳在手,明月當頭,嗚嗚咽咽。牆外群胡,佇馬低首,淚眼迷離,誰也不忍心抽白羽搭弦給這位大文豪、大音樂家當胸一箭,藝術的魅力,至此已臻極致。
當時,匈奴劉淵已經稱漢王,其老巢離石距晉陽才三百多裏地,匈奴鐵騎可以一天內馳至晉陽城下。劉琨文武全才,對周遭的匈奴別部“雜虜”施以離間計,“降者萬餘落”。結果,劉淵反而大懼,遷出離石,在蒲子造堅城而居,唯恐劉琨來襲。
說來也好笑,劉淵稱王時,“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並追尊蜀漢主劉禪為孝懷皇帝。劉禪他爸劉備,一直號稱中山靖王之後,劉禪肯定也當屬中山靖王之後無疑。而這位大晉忠臣劉琨,恰恰是百分百沒有摻假的中山靖王之後,漢室血親。如果論理講禮,劉淵和劉琨還真能論論世係排行,沒準論來論去,兩人能論出誰是誰的大爺來(劉淵之所以姓“劉”其實是因為“很久很久”以前劉邦曾嫁漢室疏宗公主於匈奴,他是冒姓劉氏而已)。
屢北屢戰的艱難歲月(1)
經過年餘經營,晉陽城“流人稍復,雞犬之音復相接矣”。在虎狼爭鬥之地,附近的漢族人民終於找到了一塊相當安全的飛地,生活、生產、戰鬥三不誤,初具立城規模。劉琨的父母此時也從洛陽趕來與兒子相聚,遠近士子流民也爭相奔赴,依附劉琨。但是,“(劉)琨善於懷撫,而短於控禦。一日之中,雖歸者數千,去者亦相繼”。公子哥性情,終歸不能全然改戒。“(劉琨)素豪奢,嗜聲色。雖暫自矯勵,而輒復縱逸”。美女伎樂,揮金如土,此種性格,估計劉琨承襲自那好色、好財、好揮霍的遠祖中山靖王劉勝。
如在歌舞昇平之日,劉琨這種豪奢也沒什麽太可指摘。但是,當時晉陽三麵受敵,北有鮮卑,南有匈奴,東有王浚,皆虎視眈眈,視劉琨為眼中釘、肉中刺,皆欲拔之而後快。
公元308年10月,劉淵在蒲子稱帝。其間,漢將石勒連陷巨鹿(河北寧晉)、常山(河北正定)、冀州(河北冀縣),一百多當地塢堡武裝向石勒投降。不久,劉淵的兒子劉聰、漢將王彌與石勒又合軍進攻壺關,劉琨遣去的晉將接連被殺,西晉上黨太守投降。
屋漏偏遭連夜雨。不僅處處戰敗消息傳來,原先附晉的匈奴右賢王劉虎和白部鮮卑也牆頭糙順風倒,紛紛向劉淵稱臣,對劉琨的晉陽根據地形成了嚴重的威脅。審時度勢後,劉琨隻能遣派使人,帶大份厚禮懇請鮮卑拓跋部酋長猗廬出兵,與自己一道,與劉淵爭衡。
拓跋猗廬倒是很講義氣,派其侄拓跋鬱律率領兩萬鮮卑騎兵助戰。劉淵匈奴兵很能戰,但心理上一直害怕鮮卑人的勇猛和亡命。不僅匈奴劉虎的軍隊大敗,白部鮮卑也損失了不少人馬,皆敗於劉琨、鮮卑聯軍手下。
得勝之後,劉琨與拓跋猗廬置酒高會,兩人結拜為兄弟。由於患難相助,感激之餘,劉琨上表朝廷,奏請拓跋猗廬為大單於,以代郡封之為代公。當時代郡屬於割據一方、懷有不臣之心的晉朝寧朔將軍王浚所統的幽州屬內。王浚當然不答應,並派兵偷襲拓跋猗廬,反被猗廬軍隊擊敗。由此,劉琨與王浚的矛盾也開始表麵化。
正在崛起中的拓跋猗廬很想趁機進入漢地發展勢力,便率部落萬餘家從雲中入雁山,向劉琨索求陘北之地。“(劉)琨不能製,且欲倚之為援,乃徙樓煩、馬邑、陰館、繁畤、崞五縣(現山西代縣以北的地區)民於陘南,以其地與猗廬”。
公元311年年底,劉琨與王浚又因州民問題發生了直接衝突。
王浚,字彭祖,是西晉博陵郡公王沈的兒子。這王沈本來也不是什麽好貨色,當初曹魏少帝曹髦帶兵攻打司馬昭,臨行前召王沈、王業兩人,以實情相告。這兩個不忠小人扭頭就跑,馳告司馬昭,使這位曹魏權臣爭得了寶貴的時間,最終導致了少帝曹髦的被弒。
劉輿才高如此,也逃不過一個“命”字。不過,此位仁兄死得很是時候,各路胡人大軍圍困,洛陽未失陷時,他因手指感染,得敗血病而死,時年四十七。死後備極哀榮,追贈驃騎將軍,諡曰貞。
好風憑藉力。憑藉親哥哥的保薦,劉琨終有一施抱負的機會。
胡賊橫行的並州路
劉琨當初在趙王司馬倫手下打過大敗仗,福兮禍兮,也增添了不少領兵戰鬥的經驗。在赴任路上,雖“道險山峻,胡寇塞路”,他仍敢“以少擊眾,冒險而進”。在給朝廷的表章上,劉琨道出了並州一帶胡寇猖狂、人民死亡的悲慘景象。
“……臣自涉州疆,目睹睏乏,流離四散,十不存二,扶老攜幼,不絕於路。及其在者,賣妻鬻子,生相捐棄,死亡委危,白骨橫野。哀呼之聲,感傷和氣。群胡數萬,周匝四山,動足遇掠,開目睹寇。……”
艱難苦恨途中,劉琨又作《扶風歌》以抒懷,心情沉鬱,詞意慷慨:
“朝發廣莫門,暮宿丹水山。……據鞍長嘆息,淚下如流泉……烈烈悲風起,泠泠澗水流。揮手長相謝,哽咽不能言……去家日已遠,安知存與亡。慷慨窮林中,抱膝獨摧藏……資糧既乏盡,薇蕨安可食……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窮。惟昔李騫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獲罪,漢武不見明。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棄置勿重陳,重陳令心傷。”
歷盡千辛萬苦,劉琨率領一路招募的一千多號人,沿路搏鬥進擊,最終到達晉陽城(今山西太原)。當時的晉陽,經五部匈奴軍隊蹂躪,官府建築全都被燒焚一空,殭屍遍地。僥倖存活下來的民眾,個個被餓成活骷髏,麵無人色,整個城內不僅荊棘成林,吃飽了人肉的野狼也四處亂竄。劉琨到後,“剪除荊棘,收葬枯骸,選府朝,建市獄”,幾乎重新構建了晉陽城。其間,胡寇和塢堡強盜相繼來襲,劉琨率從屬兵士“恆以城門為戰場”,數歷驚險,驅除賊寇,終於在晉陽安頓下來。
劉琨,晉人,自有渾然天成的“魏晉風度”。有許多個寒風凜凜的夜晚,晉陽城外胡騎紛紛,團圍城市。守兵、人民窘迫之計,劉琨一襲白衣,乘月登樓,發出陣陣清嘯之聲,“賊聞之,皆悽然長嘆”。(嘯是魏晉時代名人常有的舉動,魯迅等人認為是吹口哨,筆者覺得“嘯”更可能是以低嗓發出的悲吟之聲,類似低音歌聲中的詠嘆)夜深之際,劉琨又吹奏胡笳,音聲哀感行人,“賊又流涕噓唏,有懷土之切。向曉復吹之,賊並棄圍而走”。在那樣一個血腥、殺戮、亂離的時代,音樂仍有如此巨大的魔力,“胡笳退兵”——竟成中華審美史上的萬古絕唱。直至唐代,仍保存有劉琨創造的《登隴》、《望秦》、《竹吟風》、《哀鬆露》、《悲漢月》五首曲子,統稱《胡笳五弄》,其間融有愁遠綿長的胡笳之曲,宛轉淒傷,令人頓起懷鄉思舊之情。當然,劉琨城樓之上獨自一人,肯定不是正規的合聲演奏,僅是一支胡笳在手,明月當頭,嗚嗚咽咽。牆外群胡,佇馬低首,淚眼迷離,誰也不忍心抽白羽搭弦給這位大文豪、大音樂家當胸一箭,藝術的魅力,至此已臻極致。
當時,匈奴劉淵已經稱漢王,其老巢離石距晉陽才三百多裏地,匈奴鐵騎可以一天內馳至晉陽城下。劉琨文武全才,對周遭的匈奴別部“雜虜”施以離間計,“降者萬餘落”。結果,劉淵反而大懼,遷出離石,在蒲子造堅城而居,唯恐劉琨來襲。
說來也好笑,劉淵稱王時,“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並追尊蜀漢主劉禪為孝懷皇帝。劉禪他爸劉備,一直號稱中山靖王之後,劉禪肯定也當屬中山靖王之後無疑。而這位大晉忠臣劉琨,恰恰是百分百沒有摻假的中山靖王之後,漢室血親。如果論理講禮,劉淵和劉琨還真能論論世係排行,沒準論來論去,兩人能論出誰是誰的大爺來(劉淵之所以姓“劉”其實是因為“很久很久”以前劉邦曾嫁漢室疏宗公主於匈奴,他是冒姓劉氏而已)。
屢北屢戰的艱難歲月(1)
經過年餘經營,晉陽城“流人稍復,雞犬之音復相接矣”。在虎狼爭鬥之地,附近的漢族人民終於找到了一塊相當安全的飛地,生活、生產、戰鬥三不誤,初具立城規模。劉琨的父母此時也從洛陽趕來與兒子相聚,遠近士子流民也爭相奔赴,依附劉琨。但是,“(劉)琨善於懷撫,而短於控禦。一日之中,雖歸者數千,去者亦相繼”。公子哥性情,終歸不能全然改戒。“(劉琨)素豪奢,嗜聲色。雖暫自矯勵,而輒復縱逸”。美女伎樂,揮金如土,此種性格,估計劉琨承襲自那好色、好財、好揮霍的遠祖中山靖王劉勝。
如在歌舞昇平之日,劉琨這種豪奢也沒什麽太可指摘。但是,當時晉陽三麵受敵,北有鮮卑,南有匈奴,東有王浚,皆虎視眈眈,視劉琨為眼中釘、肉中刺,皆欲拔之而後快。
公元308年10月,劉淵在蒲子稱帝。其間,漢將石勒連陷巨鹿(河北寧晉)、常山(河北正定)、冀州(河北冀縣),一百多當地塢堡武裝向石勒投降。不久,劉淵的兒子劉聰、漢將王彌與石勒又合軍進攻壺關,劉琨遣去的晉將接連被殺,西晉上黨太守投降。
屋漏偏遭連夜雨。不僅處處戰敗消息傳來,原先附晉的匈奴右賢王劉虎和白部鮮卑也牆頭糙順風倒,紛紛向劉淵稱臣,對劉琨的晉陽根據地形成了嚴重的威脅。審時度勢後,劉琨隻能遣派使人,帶大份厚禮懇請鮮卑拓跋部酋長猗廬出兵,與自己一道,與劉淵爭衡。
拓跋猗廬倒是很講義氣,派其侄拓跋鬱律率領兩萬鮮卑騎兵助戰。劉淵匈奴兵很能戰,但心理上一直害怕鮮卑人的勇猛和亡命。不僅匈奴劉虎的軍隊大敗,白部鮮卑也損失了不少人馬,皆敗於劉琨、鮮卑聯軍手下。
得勝之後,劉琨與拓跋猗廬置酒高會,兩人結拜為兄弟。由於患難相助,感激之餘,劉琨上表朝廷,奏請拓跋猗廬為大單於,以代郡封之為代公。當時代郡屬於割據一方、懷有不臣之心的晉朝寧朔將軍王浚所統的幽州屬內。王浚當然不答應,並派兵偷襲拓跋猗廬,反被猗廬軍隊擊敗。由此,劉琨與王浚的矛盾也開始表麵化。
正在崛起中的拓跋猗廬很想趁機進入漢地發展勢力,便率部落萬餘家從雲中入雁山,向劉琨索求陘北之地。“(劉)琨不能製,且欲倚之為援,乃徙樓煩、馬邑、陰館、繁畤、崞五縣(現山西代縣以北的地區)民於陘南,以其地與猗廬”。
公元311年年底,劉琨與王浚又因州民問題發生了直接衝突。
王浚,字彭祖,是西晉博陵郡公王沈的兒子。這王沈本來也不是什麽好貨色,當初曹魏少帝曹髦帶兵攻打司馬昭,臨行前召王沈、王業兩人,以實情相告。這兩個不忠小人扭頭就跑,馳告司馬昭,使這位曹魏權臣爭得了寶貴的時間,最終導致了少帝曹髦的被弒。